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上海市閔行...

2020-12-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6月18日,「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創立五周年紀念暨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上海市閔行開發區啟動儀式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毛軍發、王偉明,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孟光;上海市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副區長吳斌;地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經明,總裁朱嘉駿,副總裁李鍾等出席活動。

  「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在五年前正式啟動。當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地產集團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合作共建的基礎上,著力聚焦「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大零號灣」)及「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大海洋平臺」)建設。

  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市閔行開發區籤約共建產學研創新合作中心,毛軍發、馮曉明分別代表雙方籤約;王偉明、吳斌、李鍾分別代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地產集團三方籤約。與此同時,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教育部深海重載作業裝備集成攻關大平臺、國家大學科技園(閔行開發區基地)、科技創新與成果產業化基地、上海交大—閔行開發區產學研創新合作中心揭牌。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分別與上海交大科技園有限公司、海裝項目團隊集體籤約;上海市閔行開發區與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產業項目集體籤約;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與上海市閔行開發區跨國企業集體籤約。

  「大零號灣」將實施功能開發、產業開發、形態開發等三大核心開發,緊緊依託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推進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打造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新材料等四大主導高科技產業,建設組團化的全球科研創新區、新興產業引領區、現代商業與文創教育服務區、高品質國際生活社區四個功能區,實現各功能區在產業、功能、布局、形態上的交織配套、交互融合和集合發展。

  未來「大零號灣」將立足上海交通大學優勢學科,對標國家和上海產業戰略方向,打造新時期的大學科技園的示範,重點布局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和新材料,兼顧發展其它相關產業,打造具有標杆意義與品牌效應的高端科技轉化應用示範區和戰略新興產業集聚區,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構築「大海洋」學科生態

  同日,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圍繞「卡脖子」技術攻關、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前瞻技術研究整合校內涉海優勢力量,首批遴選了深海重載作業裝備研究中心、船艦裝備可靠性評估與智能診斷研究中心、海洋智能信息技術與系統裝備研究院、焊接與雷射製造研究中心、水下專用特種裝備研究中心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多個院系的9個團隊入駐上海市閔行開發區,以國家重大任務為抓手開展集成攻關。未來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將在「大零號灣」的熱土,圍繞「海洋+」構築大海洋生態,建設海洋領域創新高地。

  上海交通大學的海洋工程相關學科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擁有國際一流、國內頂尖的海洋裝備試驗設施,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力量和成果轉化能力。學校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目標,以「大海洋格局」規劃學科發展,逐步形成海洋工程技術與海洋科學交融的新學科格局,圍繞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積極開展前瞻性、戰略性、方向性的研究,為認識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建設海洋強國做出貢獻,多維布局構築起「大海洋」學科生態。

  為進一步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寫好「奮進之筆」,根據「三步走」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的總體規劃,上海交通大學制定「大海洋」專項戰略。2020年3月,學校聚焦國家戰略,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正式成立海洋裝備研究院。海洋裝備研究院以教育部深海重載作業集成攻關大平臺為依託,對標國家實驗室建設的要求,組建世界一流創新大團隊,建設世界領先科研大平臺,培育搶佔制高點科技大項目,同時實施「深藍計劃」主動謀劃海洋科技創新,為海洋裝備領域自主創新提供源頭供給,成為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和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戰略支柱,推動學校成為海洋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將按照「三步走」發展規劃,不斷深化建設內涵。到2022年,依託上海市閔行開發區文井路基地探索產學研工科新特區、新模式,建成海洋裝備戰略新興產業創新基地。到2025年,建成上海海洋裝備研究中心,成為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要單元。到2030年, 作為主體之一承建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成為國際海洋研究的傑出人才聚集地。

相關焦點

  •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2020-06-18 17:21:4018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合作共建基礎上,著力聚焦「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以下簡稱「大零號灣」)及「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大海洋平臺」)建設,「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正式落戶上海閔行。
  • 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大海洋」智庫系列專題研討會
    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大海洋」智庫系列專題研討會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14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 每日一大學18: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同時也是985,211工程和雙一流A類院校。學校起源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東方麻省理工」。
  • 2020年度「奧迪杯」上海教工3對3籃球賽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
    11月21日,2020年度「奧迪杯」上海教工3對3籃球賽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從東華大學賽區、上海健康醫學院賽區、上海交通大學賽區、上海電力大學賽區脫穎而出的32支決賽隊伍參加了本次比賽的總決賽。賽事主辦方舉行了總決賽開幕式。
  • 上海傾力打造的人工智慧創新園在閔行開園!
    上海傾力打造的人工智慧創新園在閔行開園!12月17日,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國際推介會暨中歐人工智慧創新園開園儀式在馬橋鎮科研工坊舉行。上海人工智慧試驗區是上海市政府重點打造的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高地,是閔行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動機」。
  • 上海交通大學(成都)研究生培養基地,來了!
    11月25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帶隊訪問上海交通大學,並見證籤署多項校地合作協議,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會見來賓並出席籤約儀式。範銳平一行參觀了上海交大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並與學校相關負責人共同見證籤署了《共建上海交通大學天府科技園合作協議》《共建上海交通大學(成都)研究生培養基地合作協議》《共建上海交通大學成都先進推進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協議》
  • 上海首臺新一代高端核磁共振機在閔行誕生 已在這家醫院投入使用
    這項由東軟醫療研發成功的創新技術就誕生在位於閔行的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其上海首機即將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投入使用。「實現全身各部位的穩定高清成像;不但能豐富影像診斷能力,對上海放射學科的發展進步會產生很大助力」,12月2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磁共振啟動儀式上,來自全國多家三甲醫院的學科大咖給予了高度評價。
  • 第九屆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9月26日,第九屆上海市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大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賽以「智慧家居、幸福家庭」為主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15所高校的師生齊聚線上線下,近130件作品同臺競技。
  • 這家落戶閔行的德國科技巨頭「牽手」復旦大學,將在未來大展拳腳
    這家落戶閔行的德國科技巨頭「牽手」復旦大學,將在未來大展拳腳 2020-12-20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現閔行科創實力 2020年閔行科技節開幕
    央廣網上海8月24日消息(記者韓曉餘)今天(24日)下午,以「科技戰疫 智慧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閔行科技節在上海航天創新創業中心開幕。近年來閔行區加快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質科創企業成長迅速,成果卓越。今年23家優秀企業被授予「2020年閔行區科技創業新銳企業」稱號,37家企業被認定為「2020年度閔行區科技小巨人企業」,24家企業被認定為「2020年度閔行區研發機構」。
  • 中科建築科技產業化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在上海成立
    雙示範」落戶上海寶業青浦基地      2020年10月18日,會議期間,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城建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褚敏,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理事長助理、副秘書長、廊坊市中科建築科技產業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曉光,副主任張建奇,廊坊市中科建築科技產業化研究中心華東分中心主任、上海市高職高專土建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陳錫寶教授
  • 【專委會】科技委員會赴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學習調研
    【專委會】科技委員會赴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學習調研 2020-08-17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海洋傳感技術創新論壇
    2020年10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承辦的「海洋傳感技術創新論壇」在閔行校區學術活動中心舉辦。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過浩敏、社會發展科技處副處長劉春華,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經,以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國船舶集團726研究所、上海拜安傳感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60餘名專家學者與會。會議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主持。
  • 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籤約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常務副校長丁奎嶺、副教務長吳靜怡、學生創新中心主任陳江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鄭葉來、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等出席儀式。
  • 初步構建四大區域醫療中心 一批三甲醫院落戶閔行
    為更好滿足轄區內250萬居民的基本就診需求,閔行區持續引進市級醫療資源,目前已初步構建四大區域醫療中心的布局,分別為:南部仁濟醫院浦江院區、西部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北部華山醫院虹橋院區和中部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
  • 環上大科技園正式揭牌——寶山區和上海大學攜手打造示範性創新...
    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黨委副書記、校長劉昌勝,區領導汪泓、陳杰、周志軍、陳堯水,市相關部門領導、上海大學有關部門和學院負責人、師生創業代表及企業家代表近200人參加。寶山是上海的北大門,區域面積近300平方公裡,道路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是上海邁向卓越全球城市的主城片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的節點。
  • 環上大科技園正式揭牌 寶山區和上海大學攜手打造示範性創新創業...
    2019年1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實地調研大學科技園建設時指出,大學科技園最有條件集成各種科學技術、各方優秀人才、各類創新資源,最有優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要進一步把大學科技園做大做強。2019年10月,上海市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關於加快推進我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若干示範性大學科技園,輻射帶動高校周邊區域形成創新創業集聚區。
  • 2020華東師範大學校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成功舉行
    、副區長吳斌在致辭中講到,大賽展現了華東師大校友在創新創業道路上的勃勃生機和巨大潛力,進一步深化完善了區校合作機制,提高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吸引了一批優質項目落戶閔行。他表示,閔行不僅是上海的科創高地,也是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圓夢福地,熱忱歡迎華師大師生校友匯入區域創新熱潮,閔行將以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與大家共享機遇、共創傳奇!在總決賽現場,涵蓋教育、健康、智能等多個領域的27個參賽項目籤約,意向落地閔行。
  • "上海國際新文創電競中心"落戶上海閔行,EDG新基地正式開工
    、閔行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EDG電子競技俱樂部母集團——超競集團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國際新文創電競中心"作為2021年上海市重大項目之一,於2021年1月4日在虹橋主城前灣地區舉行了盛大的開工儀式,並與由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主持的2021年上海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現場進行了直播連線。
  • 上海中醫藥大學馬鞍山康復研究院正式揭牌
    12月23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建院十周年大會在該校報告廳舉行,中國康復醫學會黨委書記牛恩喜、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胡鴻毅、上海市康復醫學會常務副會長鄭潔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施建蓉、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校長徐建光、副校長王擁軍和各級領導、專家以及二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