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嘗難忘的口福》,一篇記載還原上世紀八十年代鳳凰美食的文章,將幾百年來鳳凰先民智慧的結晶展現而出,取大自然之食材,造一味地道的美味,一嘗便難忘!
△梔棕製作過程
鳳凰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屬於沿海地區窮鄉僻壤。地域的不同使當地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慣與外界有所差異。鳳凰山除了山川秀美迷人,還以風味獨特的小食和馳名遐邇的鳳凰茶,使旅遊者獲得一種回味無窮的味覺美。
鳳凰小食滲透一種奇妙的山區特色。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即時烹製幾種款待山外來客。而鳳凰豐富多彩的小食便芸萃在集鎮的小街上。
鳳凰鎮處在鳳鳥髻、烏崬山和大質山相連接的盆地上。清清的鳳溪河從東向西穿過小鎮汩汩流淌。小鎮是鳳凰山區的政治經濟交通樞紐。四條公路從鎮中心向四方蜿蜒延伸。東往饒平又轉福建,西連留隍豐順可轉興(寧)梅(縣),南通潮州可轉揭陽汕頭,北面則盤盤旋旋繞上烏崬頂。來自四面八方的旅遊者,若遇圩日,趕集的鄉民們熙熙攘攘擠滿街道,你一被裹挾其中,則無暇看看小巧的公園、嶄新的華僑中學和鎮政府的新樓,也無暇看看沿街新建的眾多商店,無暇看看街邊的華僑旅社和大型電影院。你只能順人流穿過大街小巷,一股香氣撲鼻,引你看那熱氣騰騰小食攤,看那色香味俱佳的小食獨特的烹調法。嘴饞者會被饞得直咽口水。想吃小食,你大可不必顧及什麼面子,心拗不過口者,可在人頭躦動的路邊小攤,尋著椅子坐下,也可走進打掃得乾乾淨淨的餐館裡。撲鼻而來的油香是鳳凰炸豆腐的誘惑。人剛就座,笑吟吟的女店主即將一盤剛出鍋的炸豆腐,連同一小碟佐料端到你面前小桌上,那胖鼓鼓,黃澄澄,油漬漬的炸豆腐,頓時把你挑逗得胃口大開,禁不住用潔淨的筷子夾起其中一塊,再蘸著酸中帶辣的蒜泥醋直送進口裡,一種酥酥的快感頓解你心頭的饞癢。別小看鳳凰炸豆腐,皮,黃薄酥脆,肉,雪白嫩滑,拌著又酸又辣的蒜泥醋一起咀嚼,尤其在你經過幾十公裡汽車翻山越嶺的顛簸或徒步登山觀賞的勞頓之後,有此小食品嘗,是別具一番滋味在心頭。
△鐵扇關門瀑布群
鳳凰的炒粉絲鄉土味極濃。粉是用鳳凰土生土長的物畲莪塊根,磨成醬曬成粉精製而成。畲莪種植於山畲園旁、夏秋開花。紅色黃色的花朵十分可愛。畲莪粉絲一條條呈扁狀,用開水泡軟後半透明,伴著蔥白、香油、肉片炒畢上端上桌面,吃起來柔滑爽脆。也有將其煮成甜湯,那品相和口感,不亞於在賓館酒家,吃一碗檔次不低的田雞黃湯。如果你有烹調的興趣或才能,不妨帶幾包回家去大展身手,讓不能隨行的家人或朋友,品嘗你獨特的鳳凰畲莪粉絲新創意。
如果你想多品嘗鳳凰小食,可不能一嘴饞就狼吞虎咽,以免有限的胃口裝不下更多的美食。俗話說,少食多知味,你品嘗鳳凰小食時千萬要記住這句話。鳳凰人心靈手巧,一些看來平常的食物,經他們用傳統的手法烹調,真有點石成金的效果。你吃過酒糟肉嗎?在鳳凰不要一聽到肉字就感到肥膩沒有胃口,只要稍加品嘗,你即發現與原來的想法大異其趣。酒糟肉用紅曲釀出的酒糟醃製,肉卻不拘品種,豬肉、雞肉、鵝肉、鴨肉,經過一段時間的醃製,便可食用。酒糟肉除肉本身的美味,還蘊含著一種奇妙的酸甜,細細品味,還可以品味出一種低度酒的香鬱,這是在燈紅酒綠的都市賓館酒家中,難於品嘗到的鳳凰鄉土風味。紅麯酒糟肉製作法並不是哪一家的祖傳秘方, 而是鳳凰山區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形式。為了適應生活環境,我國幅員廣大,天南地北,民間均創造出各種適應當地環境的飲食方法。蒙古族人秋冬吃羊肉,天寒地凍容易保存;到了夏天,則只好將肉切成肉條,放在通風陰涼乾燥處晾乾,可供隨時煮食,也可作為旅行食品,他們並沒有酒糟肉。居住廣西的毛南族,他們吃醃肉,則是把牛肉豬肉切成塊和鹽、米粉,壓去水分,密封罐滿,發酸後取食,他們也不是酒糟肉。還有許多民族或其他地方,都採用製成臘肉方法。只有興(寧)梅(縣)等客家地區,有限制食用酒糟肉。鳳凰山區與客家地區,許多風俗相近。醃製食用酒糟肉,這是地方特色和歷史傳統的產物。過去山民多窮困,生活清苦,勤儉節約,逢年過節,醃製酒糟肉十分普遍。一方面因殺了家畜三鳥拜祭祖先,一時無法吃完;二是深山峻岭,逢年過節常有客人走動,用此法把肉醃製起來,可以及時款待來自遠方的客人,不必臨時措手不及去翻山涉水上市購買食物。現在交通比較發達,物質比較豐富,鳳凰人也不必象過去那樣制糟肉招待客人。要想吃上兩片糟肉還不易呢!
桔種淮南則為桔,種於淮北則為枳,番薯也因地土不同果實品味不同。鳳凰番薯沒有平原的塊頭大,因山土堅硬,番薯不易生長,故個子玲瓏圓小,蒸熟時,口感有如吃板慄般堅脆松甜,餘香綿長,稱為酥番薯。你若吃慣城市的白米香飯,雲吞水餃或白麵包子,能吃一兩個鳳凰酥番薯,那印象也許如在一張白紙上滴上一滴濃濃的墨汁,久久難於抹去
鳳凰的蔬菜品種雖沒有潮州豐富,市面的蔬菜相當一部份從外地輸入。而鳳凰山區有一「蔬菜」品種在別處不單沒有聽說,同時也難於找到。你想順便了解一下嗎?說來十分有趣,原來它是「番仔變土著」的進口品種,那就是在餐桌上言談中鳳凰人引以為自豪的一種特別佐料:草仔。草仔原產越南。相傳經營出口鳳凰茶的華僑,在越南被草仔既普通又特別的口味所吸引,回鄉時便帶回種子種植,越南鳳凰兩地雖相去數千裡遠,氣候和地理環境等條件卻因相近而得以迅速繁殖。現在無論是山坡、河旁,都有野生的草仔生長。因它來自「番邦」,又有淡淡的薄荷味,本地人也稱它為番薄荷。象城市人喜歡在某些菜餚上放莞芟一樣,鳳凰人喜歡在吃炸豆腐,吃滷鵝肉,吃酒糟肉,吃炒粉絲,吃其它食物時將這青翠欲滴的草仔當佐料拌著一起吃,以一種幽微的薄荷香味,點醒那慣於品嘗其他食物的味覺,增強了食品的地方特色。
△鳳凰白豆腐
鳳凰山區過去是蠻荒之地,有一種野味小食頗具野蠻特色。現代文明對它要如何評價,還未見被人提到議事桌上專門討論。那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吃炒蜂蝦,或吃蜂蝦粥、蜂蝦糯米飯。
儘管鳳凰山區有許多鄉土味道濃鬱的小食,令人吃後難忘那味覺美。但對比著馳名遐邇的鳳凰茶——鳳凰山奉獻給世人的另一種味覺美,在品嘗的韻味無窮中讓你提神醒腦,消食開胃。從歷史的漫長到空間地域的廣闊,從飲食群體的層面眾多到不分男女老小,小食與之相比則可稱為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