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宋阿毛
這是志願軍9兵團20軍59師177團2營6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的戰地上寫下的絕筆,他和他的全連戰友全部凍死在了死鷹嶺高地。他們就是感動中國的英雄連——「冰雕連」。
這位充滿理想的上海青年就這樣凍死在了異國他鄉。為何如此悲壯的犧牲發生在志願軍第9兵團呢?這可是一支在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立下赫赫戰功的威武之師!歸根到底還是新中國當時落後的後勤補給。
第9兵團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也就是原華東野戰軍。兵團下轄第二十、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軍,總兵力有十五人之多,戰力相當強悍。韓戰爆發時,第9兵團正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訓練,準備解放臺灣。
隨著朝鮮戰場形勢的不斷變化,第9兵團奉命開赴朝鮮戰場,入朝參戰。第9兵團雖然戰力強悍,但也無法與自然規律抗衡。從南方緊急調到東北,又緊急進入朝鮮,身上穿的還是南方的禦寒棉衣,根本無法抵禦北方的寒冷。
當時朝鮮東北部接近零下40度,這樣的惡劣天氣,即便是東北大漢穿上過冬棉衣也吃不消,更何況這南方的戰士呢!但當時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時間就是生命,不能耽擱,否則會被美軍找到弱點,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戰場形勢的需要,志願軍司令部只能忍痛命令,第9兵團先行入朝作戰,冬裝隨後補發。可惜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可惡的美軍對我後勤補給線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冬裝無法及時運輸到前線,等這批冬裝到達第9兵團時,第二次戰役已經結束了。
第9兵團穿著單薄的禦寒衣服,在冰天雪地裡憑藉著頑強的意志,與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浴血奮戰,最後還是贏得了第二次戰役的勝利。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慘勝,第9兵團的凍傷減員甚至超過了戰場損失,戰場上出現了三起「冰雕連"這樣的悲劇。
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可謂是異常慘烈。
從第9兵團的《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可見一斑:自臨江出發就發生手足凍傷、不能行走500餘人,還凍死兩人。前衛20軍凍傷更嚴重,60師到戰地3天,凍壞2000餘人。戰鬥開始以後,因部隊白天黑夜均在野外,且缺乏糧食供應,凍傷人數急劇上升。
80師239團3營6連在攻擊新興裡之敵時,受敵火力壓制即臥倒冰地上,最後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除一個掉隊戰士與一個通信員外,其餘200多名幹部戰士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細察屍體,無任何傷痕與血跡。
據統計,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中,戰傷傷員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鬥死亡7304,總減員52098。
經此一役,第9兵團元氣大傷。司令員宋時輪對此深感內疚。毛主席致電宋時輪:」第九兵團此次東線作戰,由於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鬥激烈,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充分肯定了第9兵團對第二次戰役的重大貢獻。
志願軍第9兵團奉命"撤回鴨綠江兩岸休整"時,司令員宋時輪斷然拒絕,他和他的第9兵團全體官兵堅持在朝鮮休整,繼續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當他們從戰場撤下來時,戰士們本來就單薄的棉軍裝早已破爛不堪、眼光空洞無神,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朝鮮老百姓給他們披上破棉襖禦寒,用毛巾包著耳朵,很多戰士在這時才完全放鬆下來,立即昏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