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郵儲銀行發布關於調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信用卡(個人卡)積分獎勵細則》的公告,公告表示對九家收單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
5家信用卡針對部分線下刷卡不計積分
郵儲銀行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以商戶編號前三位代碼進行識別,同時不累計積分的支付機構將不定期更新,收單機構商戶編碼前三位為850、833、900、890、887、843、826、864、801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
平安銀行
不以交易商戶類別碼(MCC)作為累計積分依據,以「支付方式「為累計積分的新標準;線上消費及手機支付累計積分。
光大銀行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以商戶編碼前三位進行識別,同時不累計積分的支付機構將不定期更新,收單機構商戶編碼前三位為801、822、823、826、829、831、833、834、836、843、847、848、849、850、857、864、887、890、900不再累計積分。
民生銀行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累計積分,以商戶編號前三位代碼進行識別,同時不累計積分的支付機構將按月更新,自2020年8月1日(含)起收單機構編碼前三位為801、822、823、826、829、831、833、834、836、843、847-850、857、864、887、890、900不再累計積分。
華夏銀行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計積分,以商戶編碼前三位進行識別,同時不累計積分的支付機構將不定期更新,收單機構商戶編碼前三位為801、822、823、826、829、831、833、834、836、843、847、848、849、850、857、864、887、890、900將不再累計積分。
廣發銀行從目前廣發銀行公布的102.69萬個不累計積分商戶名單來看,我們發現雖然廣發沒有明確哪些機構號不累計積分,但實際上這100w多個名單中的99.99%都是第三方支付收單機構的商戶,並且每月持續更新黑名單商戶名單。
信用卡積分薅羊毛呈現產業化趨勢
從今年銀行信用卡的整體趨勢來看,各家銀行為降低信用卡套現和套積分現象,越來越多的銀行選擇收緊計積分範圍。尤其是多家收單機構的機構號被列入了不計積分的交易範圍。
今年二月份平安銀行頭一個把這事給幹了!一句「不以交易商戶類別碼(MCC)作為累計積分依據」而是改為「以支付方式累計積分」的新規則在整個行業上空打響了第一聲「春雷」。因為平安銀行很清楚地認識到,如今支付方式早已發生改變。
就積分獎勵規則而言,不論是「MCC商戶類別碼」還是「支付方式」這兩種維度其實不衝突,線上交易一樣有商戶類別。但對於平安來說,採用「主流的支付方式」作為積分獎勵標準規則,等於重塑了遊戲規則,形象點說,就是不再跟羊毛黨們在老地圖玩攻守戰,直接換新地圖新玩法了。要知道這是他的積分,他做主。
在其之後陸續有銀行跟進這一策略,從多家銀行多次發布的公告內容來看,信用卡積分被大批量薅羊毛成為銀行改變積分累計規則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期興起的「信用卡積分兌換』業務風靡整個支付行業,更是有些品牌直接提供此類服務,大量非優質用戶(指非銀行營銷目的用戶)的零散積分被收集兌換,短時間內讓那些平時只停留在帳面吃土的積分變成了銀行真金白金的支出。
目前市場出現的兌換平臺將普通持卡人閒置的積分規模化使用並變現,這實際上就造成了銀行單方面的利益受損,從而影響到一些商業銀行對信用卡積分的政策,新的政策顯然對本就雪上加霜的收單行業更添三分寒意,同時也殃及到普通人持卡人,於是形成了今天三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