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香插、香筒和香盤,黃花梨香具收藏漸成體系

2021-01-08 藏咖程

茶海、茶壺、茶盤、茶杯和茶道六君子等,幾乎所有與茶相關的器具,都被藝術家或手工藝人用各種材料打造成收藏品。其中海南黃花梨材質以其穩定的木性、驚豔的色澤和昂貴的價格而倍受創作者們的青睞。現在,同樣的故事正在香道器具中上演。

香爐是最早的焚香器具。在古代,香爐內置炭火,香料本身並不能燃燒。後來,隨著盤香、線香的出現,香爐又常常被當成香插的容器使用。海南黃花梨香爐一般由一木整挖而成,在爐底掏出圓凹,正好可以落下一個紫銅香插,在模仿外形的同時,兼顧收藏品實用性功能。

而香插由於形狀、大小都不固定,人們心目中沒有統一印象,所以看似樣式繁多的海南黃花梨香插,在收藏市場上卻不溫不火,因其來源和出處都法無定法。

相比之下,香筒的形狀則固定得多,僅在長短、粗細上有所區別。另外,海南黃花梨香筒本身紋理炫麗,雕琢往往破壞自然之美,因此大多以素麵示人,也就顯得變化有些單一。

而處在香文化邊緣的香盤,卻以其超強的展示作用和變化多端,成為海南黃花梨香具收藏品中最有活力的一員。香盤的面心板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現海南黃花梨材質特徵、展現紋理的千姿百態,邊框則將傳統榫卯結構、線面形制、雕刻手法、以及木器工藝等融合在一起,在海黃小件收藏品中異軍突起。

相關焦點

  • 香具家族成收藏品
    香盒  香具是使用香品時所需要的一些器皿用具,也稱為香器(嚴格說來,制香時使用的工具稱為「香器」,用香時的工具稱為「香具」)。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香鬥、香筒(即香籠)、臥爐、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箸、香鏟、香匙、香囊等。造型豐富的香具,既是為了便於使用不同類型的香品,同時也是一些美觀的飾物,可供收藏。  香爐  香爐是最常見的香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爐、筒式爐、蓮花爐、鼎式爐等等。材質多為陶瓷或銅、鋁等金屬,也有石、木等材料。明清以來流行銅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富於變化。
  • 香插:點一柱青煙玉香,燃無限歲月靜好
    因此對焚香這件雅事,從古至今人們都不吝嗇對它的重視,為香料和焚香做了很多精緻的器物,用來盛放和使用。《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裡賈母花廳上擺了十來席酒,每席傍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三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爐瓶三事指的就是焚香的三件用具:香爐、香盒、小瓶(或稱箸瓶、鏟瓶)的合稱。
  • 收藏香器具有學問
    據專家介紹,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的博山爐、唐宋介休窯的瓷香爐、明代漆器大香爐、明萬曆青花乳足爐,都是中國古代香爐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2    與陀螺儀原理相似的薰香球    除了香爐之外,香鬥、香筒、香球、香盒等也是常見的香道具。
  • 【佛教用品知識】香爐的種類及其作用
    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常薰燒香粉或香丸。唐代即已流行。(三)香筒,是豎直燻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
  • 青銅 大明宣德年銅香爐 鑄鐵香爐 香爐香具 小香爐圖片 玉香爐圖
    青銅 大明宣德年銅香爐 鑄鐵香爐 香爐香具 小香爐圖片 玉香爐圖 香爐圖片 手繪古風香爐 金香爐圖片 忘羨香爐 香爐樣式 長方形家用香爐青銅 大明宣德年銅香爐 鑄鐵香爐 香爐香具 小香爐圖片 玉香爐圖 香爐圖片 手繪古風香爐 金香爐圖片 忘羨香爐 香爐樣式 長方形家用香爐青銅 大明宣德年銅香爐 鑄鐵香爐 香爐香具 小香爐圖片 玉香爐圖 香爐圖片
  • 老黃花梨香筒終流拍
    在黃花梨收藏中,相對於家具類大器型,小件更適合盤玩,尤其是明清雅玩,數量稀少且不成體系,偶爾能遇到一兩件就算幸運,但往往都要價不低。前不久碰到的一件小玩意兒,似盒非盒、似罐非罐。其造型別致,包漿瑩潤,老氣十足;置於掌中,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 新民晚報數字報-段泥粉彩俏香筒
    在杭州文物商店「豔遇」的一對晚清紫砂段泥粉彩香筒就是其中的一次意外驚喜。此對香筒泥質細潤,製作精良,美觀大方,畫片構思精妙,彩釉明麗,線條流暢,寓意喜慶,彩繪獅球、雲氣、花卉等處呈現濃淡凹凸明暗的變化,且全品成對,歷經百年滄桑,艱難流傳,竟毫髮未損,可見寶主珍藏之悉心。  鬥香、品茗、插花和掛畫是古代君子的四項雅癖。香文化的流行助推了香具品類的繁盛。除了最常見的香爐外,還有手爐、香筒、薰球、香插、香盤、香盒、香箸、香鏟、香匙等。
  • 學習香道必備 丨 香品、香具與香文化(精華版)
    歷代使用的香具有香燻或稱香爐、博山爐、花燻、香筒及香囊等。以散發香氣的方式而言,可分燃燒、燻炙及自然散發。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線香、盤香和香粉的合香,則必須燃燒。在敦煌壁畫裡就常能見到香鬥、博山爐等豐富多彩的唐代香具。  宋代燒瓷技術高超,瓷窯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爐)的產量甚大。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窯都製作過大量的香爐。瓷爐雖然不能象銅爐那樣精雕細琢,但宋代瓷爐卻自成樸實簡潔的風格,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宋人焚香,常同時使用香爐和香盒。從古代繪畫中可以看到取香的動作。添香者以食指、大拇指拈出香丸,放入堆滿白灰的爐具內。
  • 古代「空氣淨化器」——美觀實用的香筒
    而在古代,也有這樣一種「空氣淨化器」,它不但簡單實用,其特殊的鏤空工藝更讓文人雅士們愛不釋手,它就是香筒。明代文人崇尚古樸清雅    香筒亦名香插、香籠,為我國古代用於淨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香筒造型與民間使用的筷籠相似,長短粗細如同小臂,通常選材上乘,雕刻工藝繁複,多有鏤刻圖案。
  • 香插,一炷香的清寧
    由於士大夫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追求,且著力從精神層面倡導與引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以及美食、美酒、香茶都完成了奠定,呈現出博大恢弘的態勢,薰香至此也成為了一門高雅的藝術。香道也隨之產生。香插是民間流傳最廣的焚香之器,它是香爐的簡化。香插的出現宣告著傳統的焚香禮節開始放鬆,焚香場合更為私密。
  • 香筒既是古代文人的雅致之物,也是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容納萬象,玉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貼近生活,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是意識形態的存在,但它也能夠轉換成為一種物質實體的存在。我們會將它運用到各種雕塑和藝術品的塑造上。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玉文化和香道文化之間的結合產物—香筒。
  • 竹木牙角,竹在先——竹香筒
    香筒亦名香插,為東亞漢字文化圈傳統用於淨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品、常見的祭祀供具之一,造型與古時民間使用的筷籠相似,是種清雅的室內陳設品;香筒是古代貴族的生活實用品,由於是放置祀神敬祖的香枝,做工裝飾均有講究,並以各種吉祥圖案裝飾,以表對於神明祖先的虔誠敬意;它的材料多樣、材質講究、工藝考究,每一件成品都非常精美。
  • 【收藏鑑賞】降真香為什麼被稱為諸香之首?
    醮星辰,燒此  香為第一,度篆功力極驗,降真之名以此。」海南黃花梨收藏協會有關負責人說,在李時珍的描述中,降真香燃燒後的煙直直往上,不象沉香燃出的煙左右飄移,這也不失為鑑定降真香的一個方法。  在古代,先人們的薰香文化至今令人嘆為觀止。古人認為,焚香並不是全部以沉香、奇楠為香料才是唯一最高境界的用香。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以提出至真至純的香氣。
  • 印度小葉紫檀香筒
    印度小葉紫檀:祥雲香筒 選用高油性紫檀泥料,整料鏤空製作,325克北方的冬季總是被霧霾籠罩,為了應對霧霾,現代人發明了許多空氣淨化裝置。而在古代,也有這樣一種「空氣淨化器」,它不但簡單實用,其特殊的鏤空工藝更讓文人雅士們愛不釋手,它就是香筒。
  • 香爐裡的工藝美術史 篆香盤
    ----宋 · 釋居簡《香篆》 清代錫刻花卉香盤篆香,是唐宋時期的主要用香形式之一。篆香的製作很講究技巧。為著出脫香印的方便,焚篆香的器具似以盤形的香爐為宜。劉攽《中山詩話》:「京師人貨香印者,皆擊鐵盤以示眾人。父老雲,以國初香印字逼近太祖諱,故託物默喻。」
  • 隨身攜帶的香爐:人至香至,無處不生香
    古人用香初時,本無所謂「制香」,只用自然的香料,品味其純粹的香氣。後來,人們發現不同香料混合後,層次和香氣衍變竟如此玄妙。各種香料和沉香、單品香混合,誕生了各式各樣的香方。「合香之法,貴於使眾香鹹為一體。」古時的文人墨客,也愛自己制香,合香制香,以香為伴。為了與這款香爐相配,「紫元香事」特意製作三款不同的香餅,以精巧的小瓶裝置。
  • 「瘋狂的木頭」 —— 降真香,價值將超越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