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說「處暑下雨愁死人」。你們那處暑下雨了嗎?

2020-12-22 陌上花開且緩歸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立秋才不久,昨天又過了處暑了。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時間比較固定,在每年公曆8月22~24日之間。今年的時間是公曆8月22日,農曆是七月初四。

原本,這天開始,太陽明顯偏南,高度繼續降低,熱力也應該慢慢減弱。古人將這個節氣取名為「處暑」,音同「出暑」,也就是說從這天開始,要開始脫離酷暑炎熱了,天氣逐漸向涼爽過渡。

不過,事實上是,處暑之後還會有「秋老虎」,秋季燥熱不輸盛夏的炎熱,有時候持續時間還很長,可以一直持續到國慶期間。

在陌上花這一帶,今年的天氣有點反常,立秋之後,氣溫是節節攀升,氣象臺連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老百姓們按著往年的經驗,原本都在等處暑前後能降場雨,天氣可以涼一涼。可處暑前後不僅一滴雨都沒下,這氣溫一直在往上衝,昨天38度,今天39度。

而且看之後幾天的天氣預報,也是不見有降溫的趨勢,反而有衝上40度的可能。大家都在說,感覺今年是夏秋兩季倒了個個,夏天享受的是秋天的涼爽,秋天承受的是夏天的酷熱。

可能有朋友會說,不是有農諺說「處暑下雨愁死人」嗎?天氣睛朗對莊稼來說是件好事呀!農民朋友肯定是不希望下雨的。

農諺確實有這麼一說,因為處暑前後,正是黍、稷、稻、粱這類農作物即將成熟的時間段,如果此時得不到充足的光照,顆粒就難以飽滿,所以此時雨水過多不是件好事。

而且收割期間,如果雨水過多,秸稈就會產生倒伏,不容易收割。穀粒浸泡雨水過多,還會黴爛發芽。即使已經將穀物等收回家中,因為連日陰雨無法及時晾曬,穀子等也會發熱發黴變壞,導致損失嚴重。

所以對於農民來說,他們當然希望處暑前後的天氣是以晴朗為主,可以讓農作物果實飽滿,收穫回家後,能及時曬乾儲存。

通常來說,進入秋季之後,雨量會逐漸減少。尤其是處暑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少雨期,正常年份,此後就是以乾旱少雨的天氣為主了。

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能提早對天氣做個預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個節氣點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具有特定意義的。

所以老百姓們以他們的經驗來判定:如果處暑節氣這天下雨了,就意味著天氣有點反常,接下來可能雨水天會居多,這對於農事可不是件好事,可不正是要「愁死人」的。

但事實是,處暑之後雨量多還是少,並不是以處暑節氣這天是否下雨來定的,而是得綜合大氣環流、太陽輻射等各方面因素。

而且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各不相同,農作物種類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種農作物,成熟時間也有早有晚,所以,處暑前後是雨多好還是雨少好,也不能一概而論,得根據自己所處地域來區別看待。

點右上角「關注」,看陌上花每日給您帶來各種農村趣聞雜談和農事資訊。

相關焦點

  • 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時間飛快,今天已經是是8月22日了,今年的處暑節氣是在8月23日,寧天就將迎來涼爽天氣的處暑了,農諺說的好「處暑下雨萬人愁」,你知道這句農諺是啥意思嘛?處暑下雨對莊稼好不好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
  • 今日處暑,老話「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是什麼意思?
    而說到這俗語,在農民朋友心中就有著更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老一輩的人,他們更是遵循這些老話來生產、生活。其實俗語之中很多也頗具教育意義,所以俗語在農村就成了人們為人處事的參照。它教會許多農民朋友如何生活以及一些做事的原則,讓廣大農民能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所以說俗語能夠流傳千年也是有道理的。那麼說到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農村比較典型的俗語。
  • 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什麼意思?今秋的雨水是多是少?
    農村俗語,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其實作為農民,一年四季都很忙,莊家地裡的活就幹完。處暑不下雨,處暑來臨,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真的是秋天來了,今天我們這裡還真就是沒有下雨,仰望星空,忽然感覺到了秋高氣爽,溫度也在二十六七度之間,不熱不冷,難得的好天氣。處暑不下雨,如果這一天沒有雨的話,往後的日子往往很少有下雨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要準備著長時間的乾旱。
  • 農諺: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究竟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許多農諺,其中,關於「處暑節氣」的農諺就有許多,比如,處暑滿地黃,家家修禾倉;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等等。最近與一位老農聊天,聽說了這麼一句俗語:處暑不露頭,拔禾餵老牛。我甚是不解。於是,向老農討教,通過老農的解釋,我才知道這句農諺還是蠻有意義的。
  • 8月22號處暑,夏天結束!農村開始七月半儀式,農俗農事了解一下
    處暑:夏天結束,秋天到來我們常說「秋高氣爽」,我個人也最喜歡秋天,因為它不炎熱也不寒冷,是非常舒服的季節。人們一直以為立秋就是徹底的進入秋天,但大家感受到的是立秋後幾天還是很炎熱的,但隨著下雨,到了這兩天已經很涼快了。
  • 處暑,出暑!
    張大千 荷花2020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初四,處暑。處暑,即出暑,預示炎熱之天即將過去;清涼之天馬上到來!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讀處暑之詩,品清涼之畫,感受習習「清涼」之意!趙少昂 蛙處暑日二首 其二清代: 弘曆半夏愁望雨,雨足且及時。早禾並晚谷,高田復下陂。均轉歉為豐,非予意所期。
  • 農村俗話:「處暑禾田連夜變」,處暑的含義是什麼?
    我國疆域遼闊,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也不一樣,當南方人還處在「秋老虎」天氣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仍然在25度之上,但是北方剛剛進入立秋之後,人們就明顯感覺到天氣涼了,到了「處暑」時節,溫度降的就更快了。
  •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天氣還熱嗎 處暑節氣含義吃什麼養生常識  今天我們將進入處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出暑」時間並不相同,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哪些地方暑熱將退場,哪些地方酷暑猶存?
  • 處暑: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處暑·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丨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淨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 農村俗話說「處暑禾田連夜變」,處暑的含義是什麼?
    今天是2020年的8月22日,正好是處暑節氣了。處暑意味著夏天的結束,秋天的開始,天氣早晚會比較涼爽了,中午有時候會出現短時間的盛夏感覺,但溫差是比較大的了,我們大家從體感上面感覺也是挺舒服的了。這句俗話「處暑禾田連夜變」,我奶奶也和我說過實際上是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處暑的節氣以後,農田裡面種植的農作物的變化。這樣給我們種植收穫的時間,有了一些參考的標準。
  • 「處暑高粱白露谷,秋分路旁看豆撲」,說的是什麼意思?
    今日「處暑」,令人心煩的三伏天就要過去,秋老虎也倉皇而逃。我們也該抖擻精神準備秋收了。俗話說:立秋三天遍地紅。這句老話是說立秋以後,高粱開始轉人成熟期,高粱穗子開始變紅臉了,處暑節氣,農民就該開始動鐮收割了。真正的秋收大忙季節到了。
  • 夜讀丨處暑:夏未央,天漸涼
    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說法,將處暑稱作「出暑」,即擺脫了暑氣的困擾。處暑節氣不是說天氣就不熱了,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天氣終於結束了。「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照陸遊的說法,雖然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但體感舒適度最高的,還是暑熱消盡的新秋時節。二十四節氣當中,按照炎熱程度來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
  • 白露前後下雨好不好?
    這是一句相當經典的俗語,很多的地區應該都有流傳.我們都知道處暑是白露前面的一個節氣,其表示從這天以後,炎熱的酷暑天即將要結束了.而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處暑以後每天還可以用涼水來洗澡,但是過了十八天以後,就不能再赤膊裸體了.因為過了白露,天氣就已經很涼爽了,赤膊裸體很容易著涼、感冒.類似的俗語還有「白露身勿露,赤膊當豬玀」.
  • 「處暑」等於「出暑」嗎?如果二者同義,為何不說「出暑」?
    明日就是處暑節氣了,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上把「處暑」稱之為「出暑」,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說「出暑」節氣呢?關於上述問題,筆者在查詢資料時,發現有不少朋友有同樣的疑問,下面說說為什麼用「處」而不是「出」。而「出」的含義,最直觀的意思就是出去,如果說「出暑」,則代表炎熱的天氣已停止,今年剩餘的時間已無高溫天氣,這種說法和實際的天氣情況有出入。因此,從這點角度來看,說「處暑」而不說「出暑」是有一定道理的。
  • 處暑 |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處暑至,老鷹感知秋氣,開始狩獵,並將獵物陳列,如同祭祀,古人稱之「義舉」。天地萬物開始凋零,肅殺之氣漸起,古人常在這一時節處決犯人,謂之「秋決」。《呂氏春秋》上說:「天地始肅不可以贏。」處暑的飲食總體當以健脾養陰為主。健脾,首先是不要增加脾土的負擔,使脾運緩而生溼。易消化而又養陰的飲食,無疑屬粥。老年人尤其適合喝粥,因為老年人脾胃的運化能力弱,牙口也不好,那就要藉助外力,將食物煮爛以減少人體消化吸收它的成本。而脾胃對於老年人是他們生機的根本保障,因為老人氣血衰弱,已經沒有先天的資本揮霍了,其氣血的來源全靠這個後天之本的脾胃,所以很多養生書特別強調老人要慎吃滋膩的糕團。
  • 節氣| 今日處暑!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節氣 | 今日處暑!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淨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 主播說節氣 | 主播王琪問問你,處暑的「處」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公曆8月23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處暑節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那這處暑節氣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氣呢,處暑的處又是什麼意思,咱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處暑從文字上就能夠感受的到這是一個反應溫度變化的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當中有 處暑 七月中 處 止矣,暑期至此而止矣,處暑的諧音是出暑,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 農業諺語:「處暑要防風,不防一場空」,處暑為啥要防風?
    前幾天,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這麼一句諺語:處暑要防風,不防一場空。但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向一位老農請教,請教後我才知道處暑還真的需要「防風」,否則,還真有可能「一場空」呢!處暑「防風」的具體原因是這樣的----在北方地區,許多農戶都喜歡種植穀子,而穀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2等,是中國北方地區老百姓的主要糧食品種之一。北方地區種植穀子一般會在收割小麥之後進行「接茬」種植。
  • 處暑養生攻略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 處暑是什麼意思 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
    處暑是什麼意思 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時間:2019-08-23 09:05   來源:綜合萬家熱線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處暑是什麼意思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 立秋代表進入秋天的意思,而立秋過後的節氣是處暑,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處暑是什麼意思呢?處暑有哪些農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