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綠色礦山 保護環境資源

2020-12-14 人民日報

  一陣轟隆隆的馬達聲響起,一條黃色雲帶便在地面形成,塵起遮天蔽日,還未散去,伴隨著另一輛運礦車的經過,這裡揚塵再起。

  這不是發生在電影裡的橋段,而是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烏拉山礦區前些年的真實景象。當年,礦企重生產不重生態,讓烏拉山腳下土地「傷痕累累」。

  如今,伴隨著數年綠色礦山建設的持續推動,這裡重現以往的盎然生機:溼漉漉的路面無揚塵再起,全封閉的廠區只看見車輛進進出出,綠油油的景觀林鬱鬱蔥蔥,廢水處理後匯進了景觀湖,落日後的球場上工人們揮汗如雨……這番景象,讓前來參觀學習的唐山一家礦企負責人李軍感嘆不已:「幹了一輩子礦業,到這裡算是見識到了綠色礦山的真模樣。」

  這種變化得益於烏拉特前旗旗委、旗政府堅決貫徹中央生態發展思想的努力。「這幾年為了推進烏拉山生態修復,我們果斷關停整頓了一批破壞生態、違法違規礦山企業,同時推進礦山企業併購和整改,探索出了一條工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的好路子。」烏拉特前旗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學峰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讓生態保護

  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在開啟生態治理之前,長期無序開發讓烏拉山生態環境極度惡化,廢渣隨意堆放,運輸道路沒有硬化,起風便是漫天黃沙。「運礦石的車走過,後面基本上啥都看不見,萬一掉下塊石頭,後車就遭殃了。」內蒙古華拓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峰林提起那時的情況仍然感到心有餘悸。

  當時的烏拉特草原更是「千瘡百孔」。不僅草場破壞嚴重,選礦廠周邊留下的深坑,成了當地牧民們的夢魘。「有時候牛、羊吃草時一不小心就掉進去了,積水深的地方掉進去就淹死了。」沙德格蘇木畢克梯嘎查牧民孟克吉雅說起那時的情形來直搖頭。

  工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改變已經迫在眉睫。2017年,隨著《烏拉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實施方案》的出臺和實施,烏拉山礦區開始變了模樣。

  廢棄的礦井被封填,尾礦庫鋪上了綠網栽上了樹木,硬化了專門的運輸道路,灑水車晝夜不停地奔波著。烏拉山腳下的土地,綠色開始在不斷地蔓延。「我們也開始意識到,不能拿走資源就萬事大吉,如果再不重視生態保護這條紅線,企業就絕對活不下去。」烏拉特前旗中正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正礦業)總經理金鑫第一時間響應政府號召,帶領企業進行礦山生態治理。

  烏拉特前旗自然資源局礦業權管理股股長王國棟親眼見證了烏拉山礦區治理全過程。在他看來,治理既改善了礦區的地質環境,降低了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草原,改善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多年治理加上今年降雨量比較大,烏拉特草原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看到這種景象,大家都感到無比欣慰。」他說。

  「我們現在已經有兩座礦山通過國家級綠色礦山驗收,8座礦山通過自治區級綠色礦山驗收,對我旗礦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引領示範帶頭作用。」王國棟介紹,當前企業普遍意識到建設綠色礦山是一條必經之路,也是一條生命線,「如果在2025年前還達不到綠色礦山的建設標準的企業,預計就要被關停。」

  工業發展

  成為生態保護的助推器

  記者在烏拉特前旗西沙德蓋鉬業有限公司廠區,看到全封閉的閉環生產模式的運行,將生產對生態帶來的影響降到了最小。總經理郭學超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在2019年完成破碎篩分系統全流程自動控制,今年完成磨礦迴路的過程控制與浮選迴路的過程控制,實現恆定給礦、比例給水、分級機溢流濃度和粒度的控制以及浮選加藥量控制、閘門控制、精礦品位控制等,在提高礦山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做到了節能降耗的效果。

  「我們在綠化上也下了大功夫,每年撒種大量草籽,廠區周邊的樹種也是精心挑選吸塵能力比較強的松樹、楊樹等樹種。」在郭學超看來,綠色礦山核心是技改,外在是綠化。

  走進烏拉特前旗新安信發礦業有限公司廠區,如同步入了一座設計別致的景觀公園。該公司總經理劉光貴指著北面一座數十米高長滿了植物的緩山坡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的尾礦庫。記者上到尾礦庫頂,頂上用尾礦粗砂覆蓋,基本上看不到揚塵。向北望去,蘇計沙漠已經被擋在腳下,近處已經稀稀疏疏地長出了不少植物。

  「我們這些企業每年在綠色礦山上的投入都不小,多的幾千萬元,少的也有幾百萬元。」在中正礦業廠區內,金鑫說起綠色礦山來如數家珍,在他看來,目前大家在北部廠區的尾礦庫已經形成了一道綠色防線,沙漠不僅過不來,而且在逐步減小。

  為了減少運輸過程對草原生態的影響,內蒙古華拓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拓礦業)在併購多家礦山的基礎上,花費數億元巨資修建了一條地下皮帶運輸走廊。「一下子投入這麼多資金對企業肯定是負擔,但我們既然選擇了紮根烏拉特前旗長期發展,就要對保護生態負責到底。」華拓礦業總經理王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裡,工業發展產生的資本正在成為生態治理的助推器。

  綠水青山

  是未來發展的終極答卷

  巴彥淖爾市委書記常志剛在今年年初調研烏拉山礦山治理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決淘汰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落後產能,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走出一條生態治理、產業振興和民生改善相結合的路子。

  資源開採總有盡頭,但生態保護關乎千秋萬代。「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礦山企業?我們將來會留給烏拉山一個什麼樣的攤子?」這兩個問題,是華拓礦業董事長石文杰留給自己和所有華拓員工所思考的。對保護生態有著近乎完美追求的石文杰,不僅在華拓成立了專門的綠化辦公室,而且親手打造了華拓工業小鎮的發展構想。「幾十年後這裡不開礦了,也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工業公園,也會成為個性旅遊的打卡地。」石文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如今走進華拓礦業的辦公區和生活區,道邊樹木成蔭,湖面鳥飛魚躍,整齊劃一的現代建築,讓人很難將其跟礦區聯繫起來。今年,華拓礦業在原有5667畝生態修復治理面積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000多畝綠化面積。為了讓綠色惠及於民,他們規劃了一個1580畝的綠色生態果樹培育基地,計劃三年內栽植蘋果樹,梨樹,棗樹等果樹10.3萬棵。華拓礦業綠化負責人王學德告訴記者,這些果樹在成型掛果後,將全部轉交給當地嘎查村委會和牧民,「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讓當地百姓受益。」

  採訪期間記者看到,當地露採形成的巨型採坑,有的成了尾礦排放池,有的則有更大的用途。「烏拉山地處排洪區,資源開採結束後,我們將建立專門的導洪渠,將雨季的洪水排進去,成為人工水庫。」按照石文杰的構想,工業小鎮最終的出路,還是要走特色旅遊路線。

  在採訪中金鑫告訴記者,他建議由政府出面,成立一個專門的綠色礦山發展協會,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同時,對礦區未來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我們大家都在一個工業發展區域內,大家抱起團來謀發展,肯定要比單打獨鬥強,資源利用也能達到最大化。」

  烏拉山腳下,現代工業和生態文明和諧共生,一曲綠染大漠的工業交響曲已然奏響。(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建設綠色礦山,保護環境資源
    如今,伴隨著數年綠色礦山建設的持續推動,這裡重現以往的盎然生機:溼漉漉的路面無揚塵再起,全封閉的廠區只看見車輛進進出出,綠油油的景觀林鬱鬱蔥蔥,廢水處理後匯進了景觀湖,落日後的球場上工人們揮汗如雨……這番景象,讓前來參觀學習的唐山一家礦企負責人李軍感嘆不已:「幹了一輩子礦業,到這裡算是見識到了綠色礦山的真模樣。」
  • 承德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及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的體會
    、礦山生態修復「三大達標攻堅行動」為抓手,深入實施百礦關停百分復綠「雙百行動」,堅決守住安全和環境保護兩條底線,加快推進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為建設新時代「生態強市,魅力承德」提供資源支撐和環境保證。
  • 內蒙古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防止環境破壞 夯實生態屏障
    內蒙古是礦產資源大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近兩年,自治區貫徹中央部署,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大力整治礦區環境,通過綠色礦山達標建設防止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 綠色礦山建設專欄
    「建設綠色礦山投入大、回報小,增加了企業負擔。」前些年,提到綠色礦山建設,一些企業曾這樣抱怨道。 「我們在以生態保護優先為核心的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通過採取提高資源利用率、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科技創新等一系列綠色發展措施,將生產成本控制到了國內同類金礦開採的先進水平,由此所形成的利潤約佔企業總利潤的90%以上,不但沒有增加企業的成本,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該公司負責人介紹稱。
  • 貴州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
    強化礦區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綜合利用,統籌「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持續開展礦山復綠行動,開闢綠色礦山建設新途徑。堅持源頭管控,協調發展。推進「多規融合」,統籌協調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礦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綠色礦山建設與綠色礦業發展的關係,構建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堅持因企制宜,創新發展。
  • 直播:山東省綠色礦山建設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山東版「三率」指標有...
    近年來,全省國土資源系統牢固樹立、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大力推進生態國土建設,為助力美麗山東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 【系列報導】長沙有色院:綠色礦山建設走進新時代
    什麼是綠色礦山?劉福春解釋,綠色礦山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實施科學有序開採,對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擾動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實現礦區環境生態化、開採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位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的礦山。同時,他表示,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讓礦山廢棄地披綠裝
    東北網鶴崗10月26日訊 (記者佟光昕)矸石成山、垃圾堆積、地面塌陷、粉塵汙染,以前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礦山廢棄地現在已被綠色覆蓋。  記者在南山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4號片區的山頂放眼望去,這裡到處都是種植的喬木和灌木,綠色覆蓋了這片礦山廢棄地,山頂清澈的淨水池可隨時澆灌滋養這方綠色的土地。據了解,目前這個片區共栽植雲杉、柳樹、樟子松、榆樹、楊樹等樹木10萬餘株,成活率達到95%以上,周邊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
  • 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 江銅2020年前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工廠)建設標準
    SMM網訊:「2020年前,公司所屬礦山、冶煉和加工企業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工廠)建設標準。」這是日前下發的《江銅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工廠)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公司綠色礦山(工廠)建設目標和時間表。堅持綠色發展,是國有企業的政治和社會責任,也是優秀企業應有的追求。
  • 鄂爾多斯市司法局關於《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草案...
    第六條 採礦權人是綠色礦山建設的責任主體,應當全面履行綠色礦山建設義務。  第七條 市、旗區人民政府是綠色礦山建設的監督管理主體。市、旗區自然資源部門對綠色礦山建設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生態環境、能源、林業和草原、水利、應急管理、財政等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對綠色礦山建設實施監督管理。
  • 《關於大力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的議案》被列為大會議案
    1月16日,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主席團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代表議案處理意見的報告,決定將夷陵區代表團鄭發方等11名代表聯名提出的《關於大力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的議案》作為議案處理,交市人大城鄉建設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在本次大會閉會後進行審議,並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
  • 禹州市以「綠色礦山」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12月10日至12日,省自然資源廳專家組對禹州市國泰建材有限公司「綠色礦山」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評估驗收。專家組成員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實地核查評估等方式,對該公司提供的證據資料、綠色礦山評價指標先決條件、礦區環境、資源開發利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數位化、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等10餘個大項140餘個小項內容逐一進行認真評估和現場打分,禹州市國泰建材有限公司最終以99%的合格率獲得專家組成員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綠色礦山」評估驗收。
  • 矗立時代潮頭 打造綠色礦山
    國家制訂《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範》從強調生態和保護入手,涉及礦區規劃布局、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科技管理、數位化礦山、社會責任等多個方面。全面地繪畫出綠色礦山建設的外貌和內涵,統一了人們對綠色礦山建設的理解與認識,是第一個國家級的行業標準,填補了國內外關於綠色礦山國家級行業標準的空白。
  • 以先進理念建設一流綠色礦山——對話亞特集團董事長、甘肅金徽...
    從開工建礦伊始,金徽礦業就確立了「先要綠水青山,再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礦山理念,瞄準建設「生態型、環保型、旅遊型、安全型、數位化、智能化」礦山的目標,從開挖第一鍬土開始,就將生態礦業理念貫穿於礦產開發的利用全過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 國家能源集團平莊煤業綠色礦山建設紀實
    平莊煤業是一個有著60多年開採歷史的老礦區,因歷史原因形成和遺留了一些環境恢復治理問題,西露天礦就是重點治理項目之一。西露天礦,這個我國自行設計和建設的第一個山坡—凹陷相結合的露天煤礦隨著資源的枯竭,雖然已告別歷史舞臺,但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卻力爭上遊。
  • 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解讀》正式發布
    2018年5月,自然資源部發布《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範》等9項行業標準。這是我國首次發布綠色礦山建設行業標準,標誌著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由行政推動轉向標準引領,由試點探索進入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進入了「有規可循」的新階段。
  • 山西大地公司專家組考察河津綠色礦山建設及生態修復工作
    12月8日,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專家組來我市,就綠色礦山建設及生態修復工作進行考察。專家組一行在河津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先後來到龍巖礦區、博磊礦區等地,實地查看礦區地理位置、礦石儲量、埋藏條件,了解礦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現狀等,並提出意見建議。專家組認為我市礦山資源品質好、儲量大、埋藏條件好,希望能與我市深化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 山東實施綠色礦山建設方案 提高礦產開發「三率」指標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由省國土資源廳解讀山東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和金鐵煤「三率」最低指標的有關內容。截至去年底,山東共有各類礦山2034個,礦業工業年產值1454億元。自國土資源部啟動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以來,山東共38個礦山企業達到建設標準要求,成為綠色礦山。此次方案,山東將制定省級綠色礦業建設標準。對於新建礦山,力爭投產一個,綠色礦山建成一個,對於生產礦山,加快綠色礦山升級改造步伐。 重點抓好萊州-招遠金礦、鄆城—巨野煤礦、臨沂市、日照市五蓮縣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建設。
  • 953家國家級綠色礦山!2020年,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的關鍵一年
    各省(區)綠色礦山方案:《貴州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貴州省到2020年底前完成800個以上綠色礦山建設、選擇6個~8個礦產資源重點縣(市、區)創建省級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爭取創建2個~3個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