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去中」「反中」,恐讓「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失去存在依據

2021-01-14 崛起中國V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針對當下日益緊張的兩岸關係,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近日在公開場合表態稱,蔡當局四處宣揚「反中」「去中」思想,導致「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在臺灣島內變得越發薄弱。這不禁讓人擔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論調,可能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在張榮恭看來,兩岸關係現如今已經遊走在紅線邊緣,更何況,在綠營「去中」「反中」的強力衝擊及大陸的加強反制,致使島內民眾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和平曙光。所以張榮恭認為,如果依據「緩統漸融」的兩岸路線,很有可能會開創出一個民主安全、和平共榮的臺海局勢。

張榮恭表示,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之前,民族認同一直都不是問題,當時臺灣島內的主流認知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而在這種形勢下,大陸才作出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承諾。

然而,在經歷了首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開始啟動「去中國化」,而蔡英文現在的「去中」「反中」態度比以往更加明顯。因此,在臺灣社會上,「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逐漸淡薄,這對兩岸和平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大陸曾作出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承諾,恐將失去其存在的依據。

而更讓張榮恭感到擔憂的是,綠營人士對此不僅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反而不斷添油加醋,這無異於是要逼迫兩岸攤牌。那麼,誰能踩下剎車呢?如果「執政」者都不能以正確的態度應對,那麼臺灣必將走向深淵。

張榮恭也指明,無論是臺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或「兩岸關係條例」都明確規定,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除非「修法」「修憲」將兩岸關係改為「兩國」關係。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必然會是雙方流血鬥爭。所以,臺灣民眾明知有和平的路可以走,又有什麼理由被逼著走向對抗之路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此之前,蔡英文宣稱會按照臺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及「兩岸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但她卻從未根據此體制來定位兩岸關係,這也導致曾經從未出現過的「武統」呼聲,近年在大陸民間沸騰。所以,只有兩岸重啟制度化協商,才能化解兩岸矛盾,讓兩岸關係和平局面重見天日。

免責聲明:本文由崛起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福建日報。

相關焦點

  • 煽起的「反中」火焰 蔡英文有責任撲滅
    煽起的「反中」火焰 蔡英文有責任撲滅 2016-09-19 14:09:31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 大公訪談|洪秀柱:蔡英文政府「反中」有損臺灣競爭力
    圖為她在大陸出席交流活動\資料圖片 民進黨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5月上臺以來拒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而且走「親美抗中」路線,尤其近來美臺勾連頻繁,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導致臺海局勢升溫。大公報記者最近就兩岸局勢熱點獨家專訪了中國國民黨前黨主席洪秀柱。
  •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張榮恭:恐將失去
    文丨萊維目前,兩岸局勢日益緊張,曾經主管過兩岸交流事務的張榮恭表示,原本兩岸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現在則是兩岸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兩岸對立始於陳水扁不難看出,陳水扁上任是兩岸關係的分水嶺,在此之前臺灣對於「兩岸同屬中國」這一觀念的認同度非常高,而陳水扁上任會後就開始全面地「去中國化」,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和宣傳領域,導致如今臺灣部分青少年成為了「臺獨」的支持者。雖然陳水扁卸任之後,馬英九主張兩岸友好,但是並未徹底剷除陳水扁的「遺毒」,待蔡英文上臺之後,「臺獨」思想又再次崛起,且愈演愈烈。
  • 洪秀柱:蔡英文「反中」,臺灣將付出代價
    自2016年5月蔡英文上臺以來,採取「親美反中」的路線。特別是最近美臺之間經常接觸,嚴重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局勢升溫。大公報記者近日就當前臺海問題專訪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洪秀柱指出民進黨的「反中」政策將會對臺灣產生全面的影響,「去中國化」只會增加臺灣的社會矛盾;經濟和產業鏈的「脫中」,讓臺灣經濟發展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等。
  • 蔡英文再打"反中牌" 大陸學者:臺灣經濟不幸的開始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同時她所在的民進黨拿下61個「立法院」席位,突破過半門檻,再次「完全執政」。不過,島內外輿論卻對未來4年臺灣的命運,特別是兩岸關係充滿了擔憂。臺灣《中國時報》12日稱,蔡英文雖然利用「芒果乾(意為『亡國感』)」走完延續執政最後一裡路,但接下來,臺灣人恐怕很難只靠「芒果乾」果腹4年。
  • 蔡英文「反中」有四招,從茶葉蛋到三峽大壩,都在「射程」內!
    蔡英文刻苦鑽研的「反中」四招「玩命黑、奪魂催、軟骨功、冷血術」,對大陸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進行了「抨擊」,試圖藉此抹黑大陸。此前,「臺獨」發表大陸「吃不起」茶葉蛋的可笑言論,近日,大陸遭遇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自然災害,島內「綠媒」便藉此抒發自己的「見解」,不經考究便發表「三峽大壩有潰堤的危險」等聳聽言論,甚至還稱大陸沒有下水道。於此相反,日本發生洪災,蔡英文卻為日本流淚。蔡英文的逢中必反,逢日美必軟的「軟骨功」實在是修煉得出神入化,甚至還將「臺灣鐵路之父」都換成了日本人。
  • 蔡英文的「供應鏈去中」,宣告失敗
    但是在12月9日,一場以擴大兩岸產業融合、深化產業合作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在臺北剛剛舉行,這場匯集了近200位企業界人士的兩岸峰會其實算得上是出席工商大佬們對所謂的「供應鏈去中」的表態了。所以說到底,蔡英文推出的計劃於臺灣並沒好處,反而是美國可能受益良多。因此,島內除了個別被美國力邀的幾家有所動作,大部分商界人士對於此項政策可謂是反應冷淡。另外經濟區域化當道的今天,頻繁「退群」的川普政府顯然無法為臺灣提供太多的經濟「紅利」。
  • 罪魁就是「去中」教科書
    他們很多人平時高喊「維護主權」的口號,但最近,面對日本要將釣魚島更名為「登野城尖閣」事件,涉及漁權主權,他們卻充耳不聞。  如此明顯的兩套標準,是如何產生的?是誰讓這些青少年的價值觀如此錯亂、迷惘、自相矛盾?其實,這種現象背後正和島內推行了多年的「去中國化」歷史教育有關。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指出,20年來,臺灣的教育資源被用來逐步建構一套「反中」的歷史詮釋。
  • 鬱慕明:不接受臺灣淪為「反中」基地、不默認和平「臺獨」
    你好臺灣網10月12日消息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11日抨擊蔡英文一夥的「臺獨」行徑,指出他們至今迴避「臺獨」就得打仗的現實,老是寄望「有美國可以靠、大陸就不會打」。
  • 鬱慕明:中國人要準備好再打一場抗戰,才能挽救臺灣繼續沉淪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臺灣人當然是中國人,尤其臺灣百餘年來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不幸歷史的縮影。中華民族曾因為失去臺灣,所以奮發圖強,鳳凰涅槃。今天我們面臨的危機,是島內的分裂主義者,他們不僅進行所謂「去中國化」和「反中」,甚至甘為國際反華勢力的鷹犬。因此,反「獨」促統就是當前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所有中國人都要準備好再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戰,才能挽救臺灣繼續沉淪。
  • 鬱慕明稱中國人要準備好再打一場抗戰,才能挽救臺灣繼續沉淪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臺灣人當然是中國人,尤其臺灣百餘年來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不幸歷史的縮影。中華民族曾因為失去臺灣,所以奮發圖強,鳳凰涅槃。今天我們面臨的危機,是島內的分裂主義者,他們不僅進行所謂「去中國化」和「反中」,甚至甘為國際反華勢力的鷹犬。因此,反「獨」促統就是當前中華兒女共同的責任,所有中國人都要準備好再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戰,才能挽救臺灣繼續沉淪。
  • 雖以800萬票數獲勝,蔡英文卻早已民心盡失,這個人道出真實原因
    雖以800萬票數獲勝,蔡英文卻早已民心盡失,這個人道出真實原因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已經出爐,蔡英文以800萬的票數獲勝,但是卻並不是所有的民眾都能接受這個結果。有媒體報導稱,一位名叫黃一林的民眾甚至竟然公開對蔡英文進行斥責,甚至說她根本就不配成為領導人。而更重要的不只是這位民眾的公開指責,而當時觀看直播的將近一百萬人,也幾乎全都認同這位先生的話,也就是說,蔡英文的當選也讓廣大民眾產生了嚴重的反感。所以說,雖以800萬票數獲勝,蔡英文卻早已民心盡失。
  • 以疫情為籌碼,玩起「反中」遊戲,蔡英文贏了臺灣什麼時候輸?
    「恐中仇中」言論是蔡英文的依靠,而至今,蔡當局更是「高明」,竟然藉此次疫情,再次玩起「反中」遊戲。此次疫情的爆發,給我國很多方面都帶來了影響,抗疫期間,也陸續收到了各地甚至各國的援助。此次疫情雖然主要在內陸爆發,但是臺灣也受到了一點影響。疫情本是一場災難,而在蔡當局眼裡,竟然成了一個籌碼,成了一次機會,讓蔡當局能夠藉機「反中抗中」,玩一場政治博弈。
  • 黎智英被捕,蔡英文公開聲援,國臺辦:邪惡用心
    西方政客就此問題不斷向中國挑釁,明目張胆地幹涉中國的內政。香港是中國的領土,黎智英違反《國安法》必須被懲處,此事公開透明,香港律政司完全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西方國家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插手香港事務。自從中國頒布了《國安法》之後,香港趨於穩定,很多市民拍手叫好。結果依然有些「反中」勢力試圖勾結境外勢力,禍亂香港,面對這種情況,中央絕不手軟。
  • 這下蔡英文站不住腳了?「前陸軍總司令」:我是中國人!
    陳廷寵勇於發聲,他正顏厲色地表示,他是一個中國人因此而感到驕傲,這是光榮的象徵,是尊嚴的象徵,臺灣當局已經被美國和日本搞得烏煙瘴氣,臺灣當局不應當繼續淪為外國人在「走狗」。陳廷寵對臺灣的現狀表示痛心疾首。
  • 台歷史教材被指「媚日去中」 國民黨:「教育部長」下臺!
    圖源:《中時電子報》海外網9月6日電隨著島內新學期開學,按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材被指「媚日去中」,搞「教育臺獨」。國民黨團昨日(5日)痛斥,蔡英文當局、臺教育主管部門違背教育的啟發性本旨,新歷史課本「媚日舔日」,民進黨為了掌權而毒害下一代。
  • 終於,臺灣人對蔡英文失望了?
    導讀:據臺灣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滿意度和信任度近期下降明顯,尤其是為首的蔡英文迎來執政以來最大的民眾信任危機,這不僅表明民眾對蔡英文治理臺灣的失望,更是對其人品的質疑,對於她能否篤行正道、使臺灣變得更好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 深度|蔡英文「反中」,臺灣無法「入群 」將成「區域經濟孤兒」
    蔡英文日前,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功籤署,輿論多認為將加速中國大陸與其他會員間的政經關係,促進東亞區域一體化,為世界經濟帶來新一輪增量紅利。不過,海峽對岸的臺灣地區卻未能加入,成為「局外人」,引發島內哀嘆恐成「區域經濟孤兒」。近來,美國鼓吹美中經濟「脫鉤」,號召重組「去中國化」的供應鏈網絡,民進黨當局竟一面倒響應,甘當美國棋子。但貿易實況顯示,川普政府的「脫鉤戰略」迄今為止影響有限;而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不減反增,形同打臉民進黨當局。
  • 民進黨又下「去中」的棋
    來源:中國臺灣網「大華網路報」今日(21日)發表評論說,民進黨當局正在規劃,把新設計的臺灣居民身份證去除「國旗」,這將是「去中」的又一大步。搞經濟民生沒半步,推進「臺獨」、製造臺灣內部紛擾、挑動臺海緊張的招數,卻未曾斷過,人民怎麼會有好日子過。
  • 「反中」促進經濟?「臺獨」分子不清醒
    這一說法正中臺灣某些媒體下懷,他們將韓國報導轉發至島內,並且大肆渲染「反中」立場,稱這一做法是積極的。 綠營民意代表陳亭妃對此更是「喜上眉梢」,稱蔡英文上臺後實行的種種對大陸的舉措,促進了臺灣地區的發展,終於擺脫了大陸的經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