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吐槽自己在家族群裡的發言,被爺爺移除群聊的事情。家族群裡總討論飯後散步的問題,網友發表看法說不要散步,被愛飯後散步的爺爺看到,一氣之下把網友踢出群聊。讓人又可笑又值得深思,「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個說法到底對嗎?
飯後散步幫助腸道消化,放鬆緊張情緒還對加強身體體魄很有幫助。因此很多老人在吃完飯之後都喜歡出門溜達幾圈,走上幾百步。甚至不止幾圈,走上幾千步的情況時常見到。
專家認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飯後走路,並且飯後散步的時間強度也要把控。
那麼飯後走路有哪些講究?要注意什麼?
飯後半小時再散步
吃完飯不要立馬就下樓散步,身體的血液在吃飯的時候全部供向腸胃進行運作,食物也沒有進行消化完全,這是下樓散步,對於體質不好的人來說,極易引發消化不良的情況。
飯後散步不貪多
很多的人吃完飯就進行快步走和強度大的散步,認為這樣鍛鍊效果會更好,恰恰相反。這樣反而會繞過身體的素質跟不上走路速度,導致身體出現損傷。
尤其是老人以及肥胖的人,鍛鍊要遵從從輕到重和懂得適可而止,不要超過自己可承受的範圍之外。不要因為朋友圈的排行榜,暗暗較勁,為了到達榜首,走上萬步,增加身體負荷,導致疾病侵襲。
室內外溫差大謹慎走
這個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是不利的,只是對於老人來說比較典型。在進餐的時候吃的熱的可能身體發熱、出汗的狀態。吃完就出去散步,寒風刺激下,血管收縮,汗腺被刺激。寒風吹到頭上,引起頭疼等。
體質差、低血糖、容易生變故的人不要走
對於容易患上疾病的人來說,身體很容易生病,體質較差。若是飯後走路可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導致疾病加重。比如,心腦血管的患者和胃下垂的人。胃部消化能力差,走路會讓胃裡的食物加重胃部的負擔,導致胃部更加下垂。
建議這類人在床上躺會等消化差不多,再進行散步,並且散步的時候還可以適當的按揉著腹部,促進腸胃動力。
這類人最適合「飯後百步走」:
經常坐在辦公室一天都不帶動幾回的人,適合飯後散步;高血糖和體型肥胖的人也適合;只要是活動比較少的,沒有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比較適合飯後散步。可以達到刺激大腦保持興奮,控制和調節心情,舒緩疲勞,鎮靜放鬆的效果。
專家教你7種散步法:
第一種:快速散步法
挺胸抬頭,邁大步向前,每次在半小時左右。非常適合減脂的人群,還有腸胃恢復的患者。
第二種:普通散步法
正常走路,不快不慢的速度。保持均勻的步頻和速度,每天半小時左右,適合老人,和患有腦出血、高血壓疾病的老人。
第三種:瀟灑散步法
緩慢的步子,每次走個十分鐘,舒緩筋骨和提神醒腦。
第四種:按摩散步法
散步的同時用雙手按摩腹部,走一步按摩一圈,順時針逆時針輪流,每次十分鐘左右,適合緩解腸胃不舒服,和有腎病的老人。
第五種:倒退散步法:
雙手在腰間扶著保持重心,往後退100步,再向前,來回反覆。幫助老人緩解腰腿部位的疼痛。
第六種:擺臂散步法
雙臂跟著步子搖擺一定的幅度。強健胸腔功能,預防肩部和呼吸道疾病。
第七種:定量散步法
有指定的路線、速度還有時間,有目標和方向的進行散步。有平坦的路面還有坡度的結合,快慢適宜,鍛鍊心肺。
最後,無論什麼樣的散步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飯後適不適合走也因人而異,因此不要盲目的參加比拼和跟風,反而傷害到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