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力「沃土」上,種植網際網路下一個奇蹟十年

2020-12-22 騰訊網

十年前,英國《經濟學人》曾用工業用電量為主要指標來評估國家的GDP,而在今天的全球數位化趨勢下,網際網路江湖中則通用的是一個全新的指標——算力。

如今,全社會將「新基建」作為應對困境、尋求新機的主軸,自然更離不開算力這種如同「水電煤」的基礎支撐。

在諸多行業當中,網際網路對算力的渴求更加迫切。佔據全球市值榜單頭部的蘋果、亞馬遜、Facebook、BAT等網際網路巨頭,也是伺服器採購榜單的頭號「金主」。

作為算力集群的數據中心,也以數據流轉樞紐和業務承載平臺的角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許多企業甚至不惜大力投入自建自研數據中心。

當前網際網路產業到底需要怎樣的算力?又該如何提升數據中心的價值效率?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們來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網際網路世界。

網際網路進化所需的計算原力

從一個相對長的產業周期來觀察,會發現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正處在進入下一個歷史時期的關鍵節點。

一方面,中國網民規模已超9億,加上在支付、電商、服務、內容等領域的不斷滲透,網際網路行業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這一基本盤既是移動網際網路企業奇蹟的成就者,也對現有的網際網路數據體系提出了空前的挑戰。

同時,網際網路作為更先進的生產力代表,對其他產業鏈、價值鏈進行優化改造的潛能,讓許多網際網路巨頭都開始切入產業賽道,從C端消費網際網路向B端的產業網際網路遷移。

這兩個趨勢,讓作為核心資源優勢的算力問題擺到了臺前。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上述變革都需要充沛算力提供基礎保障。

首先,智能化已經在網際網路產品中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成為必不可少的競爭要素。而人工智慧所需要的計算量一直在高速增長,2018年推出的GPT 模型是 1.17 億個參數,到今年的GPT-3 參數已經高達 1750 億個,兩年時間增長了1000倍。這就直接導致訓練所需要的算力呈指數級增長。

其次,疫情推動網際網路提速進入各個行業,許多應用開始不斷向多種設備、終端上落地。多樣化場景直接產生了龐大的異構數據,也給算力資源的釋放帶來了很多麻煩,軟體工程人員需要在很多不同架構的計算硬體上進行開發,直接減低了工作效率。

除了性能和效率之外,萬物智能還需要考慮AI算力的可持續性,不斷探尋綠色環保、降低功耗的方法來進行智能計算。不僅需要在算法層面不斷提升,針對數據中心伺服器設施也需要向綠色部署發展,進而實現人與自然共生的計算普惠。

那麼,這樣「多面手」的算力到底從何而來呢?

算力通衢之一:數據中心,數據洪流的生命大壩

流量就是金錢,誰的數據中心規模更龐大,掌握的流量就越多,商業價值也就更能得以彰顯。對於視流量為生命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將數據中心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戰略進行關注,並不為過。

谷歌每年投入到數據中心建設的費用高達數億美元,Facebook也紛紛在世界各地建設新的數據中心。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伺服器的規模約佔全國伺服器整體規模的40%以上。

但挑戰也相應產生,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不斷擴大的業務規模,大量的建設和研發成本投入,會進一步攤薄淨利潤,在當下經濟環境中增加不確定風險。而其它類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所處的ICT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不同, IDC建設及雲化步伐處在不同階段,設備利用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加上多源異構數據流量的存儲、推理、訓練、迭代等等,受制於非常多的條件。比如訓練集群的性能,框架對算法的優化程度,部署環境的實際效果等等,決定了AI在落地數據中心時,成為了一個需要系統化工程來保證整體閾值的項目。

算力通衢之二:雲端算力,中小企業的創新之鑰

網際網路業務的發展速度異常之快,而自建IDC任務重、周期長,這種速度差讓雲成為許多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推動業務創新的最佳選擇。他們逐漸摒棄傳統EDC(企業自用數據中心),擁抱隨用隨取、按需付費的公有雲。因此,選擇的IDC服務商是否具有抵抗數據井噴、運維管理能力等基礎設施,也就至關重要了。

雲邊端多場景的智能化,意味著將出現更加複雜的數據調用需求,這就給傳統資料庫帶來存儲和處理壓力,這些數據在結構、存儲方式、存儲形式上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分布式系統來保障局部的應用性,提高數據存儲和調用效率。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只有在基礎設施上沒有短板,才能幫助網際網路企業打開下一扇創新大門。

華為的「加法」,加速下一個新起點

「大力出奇蹟」的算法模型,與數據服務基礎設施,對於患上了「算力饑渴症」的網際網路行業來說,顯然都是心頭之患。

它不僅僅是單純的部件性能比拼,更需要產業技術疊加、產業場景洞察,以及雲計算、人工智慧、聯接等完整技術序列,來綜合形成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華為30多年的ICT領域服務經驗,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參考對象。除了提供強大的通用算力,AI算力,華為通過數據中心網絡及互聯技術,讓每一種算力緊密有機的結合,避免單廠商單設備的短板,充分的發揮出算力的最大價值。

那麼,在應對網際網路行業的算力需求時,「懂行」的華為交付了哪些能力呢?目前看來,華為主要做了三重加法:

● 第一種加法,是技術+場景。充分識別網際網路領域的關鍵業務場景,並為之提供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

比如對於擁有自建數據中心的百度,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隨著流量不斷快速增長,需求不斷增加,數據中心網絡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傳統設備不匹配數據中心機房的安裝環境;運維技術門檻高,且無法滿足雲化動態遷移業務快速上線的訴求等。為應對上述挑戰,百度與華為攜手,共同探討技術創新,打造業界領先的新一代數據中心互聯解決方案,致力於降低單比特成本、極簡運維、快速開局,使網際網路和企業網客戶,實現IT化的快速互聯建設和智能運維。

2019年,百度App作為央視2019春晚網絡互動平臺,在春晚當天日活用戶峰值突破了3億。全球觀眾互動次數達到208億次,每秒數據流量峰值5000萬次,每分鐘峰值10億次,成為「史上最大紅包流量」。百度成功「扛住春晚流量衝擊」,背後是超大帶寬的數據中心網際網路的強力支撐。

● 第二種加法,是技術+創新。把脈前沿技術動態,在算力基礎上注入前瞻的差異化優勢。

這種競爭力,在「5G+雲+AI」新技術族群前得到了充分的顯現。5G商用的普及,讓直播遊戲、AR/VR、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應用開始井噴,海量的邊緣設備也需要大帶寬、低時延、高性能的邊緣計算來滿足,這也帶來了邊緣數據中心機房的需求激增,與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和雲計算一起協同使能網際網路業務創新。

而華為恰好在多個技術領域都有布局,因此,華為雲就與虎牙聯合孵化了AI內容審核解決方案,基於華為雲VR打造了VR直播解決方案,基於雲手機的雲遊戲解決方案實現了應用交互的創新。這些都架構在華為多種數位技術支持的實時分發的新一代網絡基礎上。

● 第三種加法,是技術+開放。除了自己做「加法」,華為也希望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加入數位化生態當中,各自製宜,生長出符合不同業務發展需求的解決方案。

這意味著,華為不僅要有足夠的技術底蘊,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具備全系列數據中心產品以及雲服務能力的廠商,也要懷抱開源開放的心態,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與資源釋放給網際網路產業夥伴們。因此,華為也選擇成為一個業務中立的ICT基礎設施服務商,讓各類型網際網路企業在數智化轉型中擁有一種堅實可靠的選擇。

華為的「懂行」,正是讓新聯接+新計算成為各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力量,與行業自身業務發展相融合,成為關鍵助力和產業抓手。

目前,華為在「算、管、存、傳」等方面所打造的系統化優勢,已經在數據中心整體性能、網絡配置算法、存儲介質全快閃記憶體化等實現了新突破。

接下來的徵程,華為中國政企網際網路業務部總經理周鑫也提到,華為將持續投入,提升每一位用戶在網際網路世界的體驗,以此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網際網路產業騰飛,攜手更多行業客戶和夥伴創造未來智能世界的無限可能。

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這樣企業,通過基礎設施的鋪設,給諸多行業帶來指數級增長的可能。一百多年前,汽車產業就通過層層細分,幾乎帶動了整個製造工業的崛起,未來的ICT產業同樣如此。

算力之變還在繼續,數據、AI、雲與網際網路產業的深入融合進化,或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奇蹟的創生之柱,等待著有識之士去揭開謎底。

——本文作者 腦極體

相關焦點

  • 開啟數位化浪潮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王碩)「站在2020下一個十年的開端,整個數位化浪潮會進一步地加快,信息通信業(ICT)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在15日舉辦的「2021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餘曉暉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未來十年信息通信業十大趨勢報告。
  • 擒牛翻倍計劃科技快訊:新基建的算力之爭
    導致這一算力瓶頸的,是兩場革命:一個是網際網路革命,另一個是AI革命。而今,圍繞城市間的算力之爭,一大批集約化的大型數據中心正拔地而起。這背後,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新基建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算力正取代電力,成為新基建的核心。因為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是新的生產力。以傳統製造業為例,在算力上每投入1美元,可帶來10美元的產出。
  • 在廬江這片春華秋實的沃土上,小小荸薺也能變身「致富果」
    荸薺的種植既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項辛苦活。上年清明時節,留種培育,千門萬戶都壘砌一個小泥凸包,那裡面儲藏著來年的希望。來年春上五月,各門各戶將上年精選的荸薺良種,比照約1:15的比例單塊育苗;苗成後,按照每畝百棵布植入田,如同布置綠色的點陣圖一般。後經滅菌、除草、治蟲等循環三輪的田間管理,每畝平均投入三四個工時,方得鬱鬱蔥蔥、滿滿盈盈的一田荸薺。
  • 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AI晶片算力萬倍增長,未來十年將是超摩爾時代|...
    朱瓏表示,未來十年,機器的性能仍可能會再以數十倍的速度提升,低階感知智能將向高階決策智能躍遷。未來十年,將是AI算力的超摩爾時代。未來10年,人工智慧跨學科將加快突破。上海這組的照片是在百年尺度上的變遷。我們再看一秒尺度下物理世界的變遷。下面這組照片,左邊這張是正常拍攝下人眼看到的手撐住書架,右邊這張圖是用機器看到視頻當中不同頻率的信號捕捉出來微小的震動,把它放大100倍、1000倍之後,能夠看到木材是如何受力的,這在時間緯度上是非常細微的。我們再看更宏觀的世界。
  • 清華大學陳文光:為什麼需要人工智慧算力基準測試程序?
    智源大會是北京創建全球人工智慧學術和創新最優生態的標誌性學術活動,定位於「內行的 AI 盛會」,探索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十年。InfoQ 將進行全程跟蹤報導,為 AI 領域的從業人員帶來更多前沿觀點,以下內容根據清華大學智源學者陳文光的演講整理而來。 為什麼需要一個人工智慧算力基準測試程序?陳文光表示,公眾需要一個指標來回答:哪套系統的人工智慧算力更強?整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
  • 2020,開啟數位化浪潮的下一個黃金十年_中國工信產業網
    此外,計算升級﹢雲網邊正在向一體化發展,多級算力、雲網融合將結合雲端與邊緣計算能力,構建雲、網、邊一體化的數字基礎設施。與此同時,新技術基礎設施加快培育,開放普惠AI基礎設施,區塊鏈創新持續深入。趨勢六:算法創新算力升級,AI漸入感知增強新階段AI感知增強階段呈現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學習方式多元化,二是深度學習與多種技術分支融合發展,三是深度學習、類腦等理論體系探索顛覆式創新,試圖從機理上提升認知能力,但仍處於早期。此外,需求大幅增長,隨著底層技術變革和計算範式演進,計算生態整合計算全棧升級。
  • 2009年-2019年,十年對比,網際網路的十年我們對比出來一個新時代
    十年,轉瞬之間,時間踉蹌,人海茫茫;十年,春去秋來,朝華相接,滄海桑田;十年,時代創新,變換更迭,鬥轉星移。2009年-2019年十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回顧十年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革新,我們見證了一個網絡時代的變遷和升華,更見證了網際網路跨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 沃土內部的必買清單:古德金絲棗
    直接說結論吧:這是一款生態種植樹上吊幹的金絲棗,零售價29.9/斤。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沃土賣的最便宜的紅棗了,前幾天訂貨的時候幾個同事十斤十斤的要。先說金絲棗,再說其他。金絲棗,是自然界裡唯一的自然突變的三倍體大棗。金絲棗的風味和口感相較其他紅棗佔優,營養物質也比其他紅棗更豐富,在1956年國家棗評會上被譽為「大棗之冠」。
  • 中國AI算力佔全球三成!IDC 最新報告解讀,算力仍是AI發展最強推力
    「從我們直接的感覺,中國今年整體經濟壓力比較大,但是作為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伺服器,作為智能化的AI伺服器,增長又是非常可觀。所以我認為經濟模式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央和國家想看到的結構性的調整,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改變整個經濟運行的質量。」劉軍說。
  • 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即將結束,下一個十年創投圈會怎麼變化?
    編者按: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即將結束,網際網路創業公司的競爭對手從傳統行業,已經變成了深諳網際網路打法的大公司。下一個十年,創投圈會怎麼變化?做產品與技術變得越來越容易,今天的網際網路初創公司需要通過在銷售、營銷和運營方面投入更多來爭取增長,矽谷將誕生新的「高盛」,計算機將不再是熱門專業。作者:John Luttig。
  • 展望2030:下一個十年我們將面臨什麼?
    2030年代開局之年伊始,國際金融機構、智庫專家、政治學者、男女老幼紛紛展望未來,試圖回答一個共性問題「2020年會有哪些變化?下一個十年我們將面臨什麼?」世界在醞釀新秩序和滑向混亂之間艱難地維持平衡。此刻,更加需要冷靜地放眼未來,預測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
  • 通用算力奪魁,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的算力突破和雲端「基」遇
    疫情之下,一場聲勢浩大的產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大潮,在疫情催化下,噴薄而來。而在整個社會的數位化轉型之下,計算力成為重要的支撐,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成為共識。超級計算需要超級算力,超算是各國競相角逐的科技制高點,也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在全球前500的超算當中,中國廠商已經佔據了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 萬有理論:等待下一個奇蹟年
    但是,先不說這是巧合還是真理,單是考慮下這個問題,就讓人毛骨悚然——晶片的工藝製程已經從28nm提升到14nm,再到10nm,目前7nm已經量產,5nm也已突破,可是,接下來呢?永遠這麼縮小下去,到1nm,0.1nm,0.01nm? 不可能! 不單是工藝技術上做不到,理論上也不可行。
  • 武陵沃土育「金丹」
    河洲沃土育金丹。(武陵區委宣傳部供圖)卓 萌 胡昌國 熊 傑沅水彎彎,彎出一個丹洲。位於常德市城區西部的武陵區丹洲鄉,西、南、東三面被沅江環抱,形如一隻敞開的口袋。河洲有沃土,沃土育金丹。易春來還在院子裡種下了金絲皇菊,計劃明年先育苗「試試水」,如果效益好,再擴大規模。收購易春來菜苗的客戶有很多,其中一個近在「家門口」——丹洲鄉扶貧產業項目盛丹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今年該合作社以每棵1毛5分的價格,找易春來「訂單式」培育了2萬棵辣椒苗。盛丹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主要發展特色水果和蔬菜種植。
  • AI產業化進入深水區,算力瓶頸如何破?
    多管齊下,方能破除AI產業化算力瓶頸 AI計算力的瓶頸如何破除? 浪潮信息副總裁劉軍對羅超頻道表示,在製造業邊緣AI發展較快,出現了網際網路、5G與AI融合的場景,未來在不同現場,「在外場在行動裝置上,在無人環境下,都能把AI用上。」浪潮今年專門成立邊緣計算事業部,對於伺服器設備、終端設備與AI設備統一部署。 在AI算力供給上,雲邊協同會是一個重要趨勢。
  • 「網際網路+認養果樹」 開啟果樹種植新方向
    「網際網路+農業」,可以說是當前最新型農業發展模式,網際網路農業(Internet agriculture)是指將網際網路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實現農業發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農業發展方式。「網際網路+農業」這樣的發展方式能夠使網際網路重塑農產品流通模式,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新發展,帶動傳統農業升級。
  • 算力中國,為何而來?
    近期,阿里、華為、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巨頭都對外宣稱,將依託自身對於分布式存儲的理解及技術的累積,積極布局分布式存儲行業。存儲行業千億藍海下的混亂景象 千億藍海市場,在帶來嶄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混亂的行業現象。在巨大的利益空間面前,「掛羊頭賣狗肉」、「虛假宣傳」等行為屢見不鮮。
  • 青海:可以成為未來中國數字經濟儲備中心和算力中心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成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搶抓數字經濟的機遇?記者就數字經濟專訪了數字資產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
  • 奇蹟課程第25周|信仰之力(下)
    所以你只要去相信祂,祂在背後你們做的聯網之後,透過你做的聯網,你用這個力量,用公正、智慧和愛心形成的這個力量,就可以去投射和創造出一個信仰之力,你就有一個信仰之力,信仰之力就創造出來。你想做些什麼呢?西藏人在5千米高空畫了一個蓮花大師巨大的畫像。那你想創造什麼呢,你們想做什麼呢?First of all財富自由,對不對?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光燒錢了!
    不知道這場轟轟烈烈還未開始的「鬧劇」會不會因此而提前終止,但是這件事讓大叔回過頭看了一下中國網際網路的近十年,大叔驀然發現這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儘管看似很激烈,實則卻是索然無味。驀然回首,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