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涅槃真樂

2020-12-23 老一道人

僧人志道拜見六祖惠能,說他自出家之後,研讀《涅槃經》十多年,沒有能夠明白大意,希望和尚教誨。

惠能問,你是哪裡不明白?

志道說,佛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因此疑惑。

志道的疑惑在於,不知道何身寂滅,何身受樂。然後他思維,如果色身寂滅,全然是苦,不可言樂。如果法身寂滅,無可受樂。如果以法性為生滅之體,五蘊為生滅之用,生是體生用,滅是用歸體。然後如果說生滅循環,是不斷不滅。如果不說生滅循環,永歸寂滅,便無生無樂。

惠能就說,既然你學習的是釋迦牟尼佛傳授的佛法,為什麼根據旁門外道的斷常邪見,來議論最上乘佛法呢?按照你所說的,色身外還有法身,離生滅求寂滅,又推斷涅槃常樂,說有身受用,這是執迷生死,又貪著常樂。你應當知曉,佛為一切迷人,說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但迷人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因為這些誤解,佛開示涅槃真樂,剎那間無有生相,剎那間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就是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也沒有現前的思量,這是常樂。這種樂沒有受者,也沒有不受者,哪裡還有什麼一體五用的名稱?哪裡還有什麼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這都是謗佛毀法。

然後惠能為了破除志道的邪見,特地為他講說偈語,而且特別強調,這是勉強的描述,也不能執迷於言辭。涅槃,是見性的另一個說法。但迷人以為涅槃是死,外道以為涅槃是斷。但實際上涅槃非死非斷。佛說斷滅也是假名,是假借斷滅來見本性,但又不能著斷滅相。所以,如果達到涅槃境界,無生死,無斷滅,無取捨,無凡聖,無用想,也無分別想。眾生無常,涅槃真常,真常寂滅,寂滅真樂。

惠能在這裡講解涅槃真樂,還是在講解明心見性。如果達到無上大涅槃的境界,就是本心圓明常寂照的境界。如此,破無常而見真常,滅生滅而歸寂滅,離苦海而得真樂,見本性而入涅槃,見、歸、得、入也是相對於人而有的假名。

註:文章僅為個人讀《六祖壇經》筆記,多有不足之處。

相關焦點

  • 佛教典籍|《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是中國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的一部經典。
  • 六祖壇經大結局
    禪宗六祖的弟子們後來分為五個宗派,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分出了五個宗派。這些宗派裡面,有些禪風令人動容,有些則非常孤傲,如雲門宗、法眼宗,相當孤傲。有些非常的雷厲風行,像臨濟宗的棒喝,禪風非常霹靂。在禪宗唐宋這幾百年的時間,除了這五個宗派以外,還出現了很多非常另類的人,這些人幾乎無法用某一個宗派來歸類。
  • 《六祖壇經》|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
    六祖大師開示,何為「摩訶般若波蜜多」呢中國禪宗文化,因六祖大師而得以興盛至今。而《六祖壇經》的出現,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變革。作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六祖壇經》的內容,無不讓學佛修行者去關注,六祖大師的解說開示,讓更多人對佛學知識的了解。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之正本歸源敦煌版
    敦煌版緣起《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一的語錄, 由他的門人法海結集而成, 為研究惠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壇經》問世之後, 即有多種本子同時存在, 其間雖有詳略之分, 但無真偽之別。自從本世紀初發現了敦煌寫本《壇經》, 因共內容與現行幾種版本的《壇經》有不少出入, 於是在中外學者間出現了肯定敦煌本《壇經》而否定其他版本《壇經》的傾向。
  • 六祖壇經|菩提果自成
    六祖惠能在這裡,給了眾弟子很大的信心,這種信心是來自於各自的本性,所以才是無比的強大。原本各人都有無上智慧,只是機緣未到沒有生發出來。而在受到六祖講說之後,佛性好比種子一般,在機緣到了便生發出來。而種子發芽之後,仍然需要繼續按照法門修行,這樣最終種子可以長大茂盛,結出果實,個人便是證得無上菩提。惠能說,這是菩提果自成。
  • 《六祖壇經》之無相頌
    惠(慧)能大師(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今的涿州),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併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
  • 《六祖壇經》共學記|「禪坐、拜懺、誦經、經文釋義」諸元結合
    《六祖壇經》共學記 撰文:提舍家裡有《六祖壇經》但是一直沒有讀,因緣不成熟就是這樣:寶山空回。今年三月因實施居家隔離,五月起道場法師透過網路帶領「線上共學《六祖壇經》」,將「禪坐、拜懺、誦經、經文釋義」幾個元素結合成為整體的學習,經過每周一次、連續四個月的薰陶之後,每到周日早上十點我都期待參加壇經共學。透過網路禪坐、拜懺、或聽經聞法的活動或許很多,但是像這樣多元素結合的還沒有見過。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慧能禪師為佛教禪宗三十三祖,中國禪宗第六祖。後人把慧能禪師的教言編成《壇經》流傳於世。慧能大師門下弟子很多,其中著名者,有青原行思禪師、南嶽懷讓禪師、荷澤神會禪師、南陽慧忠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得法後都各成一家。
  • 【視頻】淨慧長老:略說《六祖壇經無相頌》第一講
    《華嚴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大家和親朋好友一起歡度新春佳節之時,四祖寺也特意為大家準備一道「佛法」的盛宴,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在春節期間陸續向大家推送淨慧長老主講的「略說《六祖壇經無相頌》」視頻。這一系列講座是淨慧長老在2009年8月14日四祖寺第六屆禪文化夏令營期間為廣大營員進行的專題講座,總時長約2小時,我們將其共分為四講。
  • 六祖的故事---《壇經》漫談之二
    先做個鋪墊,對六祖的整個故事就有了一個了解。我們再漫談《六祖壇經》就不再交代這些,這已經提前把六祖的故事都交代了。我們把大家提的六祖的問題還是有選擇的、由淺入深的答,先答了如西「佛性有常無常」的這些問題,到後面講起來也沒意思了,是吧?由淺入深這樣來選擇,來回答。
  • 《六祖壇經》8句智慧名言,句句入心,讓人醍醐灌頂!
    《六祖壇經》,作者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是唐代人,世稱禪宗六祖,是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一、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壇經》如果不悟,佛就是眾生;一念悟了,眾生就是佛。眾生與佛平等無二,只是迷悟不同而已。迷者為眾生,悟者為佛。
  • 《六祖壇經》禪機解讀|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讀《六祖壇經》禪機|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壇經》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然而安定不了多久,有人要來抓六祖惠能大師,他就趕快逃到山裡去避難。六祖惠能大師後來在天下各地弘法,最後,還是再回到南華,所以,南華寺是他得道後第一個住持的道場,也是最後他的肉身及衣缽供奉的地方。無盡藏尼師與慧能大師的對話,就如《大智度論》所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
  • 六祖壇經|聖諦不為
    行思問六祖惠能,應當有何修行,才能不落層級?惠能問,你曾今有什麼修行呢?行思回答,於四聖諦修無為法。惠能再問,你有落於什麼層級麼?行思回答,於四聖諦都是修無為法,哪裡還有什麼層級呢?惠能很器重行思,令行思成為眾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惠能對行思說,你應當教化一方,流傳禪宗法門,不要令斷絕。
  • 【南方日報】中大哲學系教授馮煥珍主講《六祖壇經》: 真正的「淨土」不在西方,而是「心淨」
    凝結了1300年前廣東高僧慧能智慧的《六祖壇經》,或許能指出一條通達的門徑。  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段公案而為人所知的禪宗六祖慧能,憑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獲得五祖弘忍衣缽,開創南宗頓教法門,從此弘化於嶺南。
  • 六祖壇經|三身四智
    智通看《楞伽經》有大約一千多遍,但沒有領悟三身四智的含義,於是禮拜六祖惠能求解經義。惠能說,三身,是法身、報身、化身。清淨法身,源於你的自性;圓滿報身,源於你的智慧;千百億化身,源於你的言行。如果偏離本性,從別處說三身,就是有身無智。如果領悟三身沒有自性,就是四智菩提。然後惠能傳說偈語: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
  • 覺悟了《六祖壇經》,你會「摩訶般若波羅蜜」
    六祖惠能在《壇經》裡面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也就是說,我們本來就擁有大智慧,只是由於受到很多外在條件的影響,導致自己的內心迷失了,所以不能領悟到這一點。那我們要如何找回迷失的自我呢?有人以為天天念經就可以了,這明顯著相了。只有口念是不得道,心行才是正道。
  • 誦一部《六祖壇經》,讓你從迷失中找到方向!
    乾封二年,有居士遠赴廣州聽法,剛一入殿,便聽到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的爭論,居士一句「仁者心動」驚駭眾僧,而六祖惠能之名由此顯揚。不久後,應韶州韋刺史之邀,惠能大師開壇講法,而這次講法的內容也成了唯一一本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本期,我們就來一同聆聽六祖惠能大師的修行建議。
  • 禪宗經典《六祖壇經》令你頓悟人生的十句智慧佛語
    《六祖壇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本由中國人寫的佛經。作為佛教禪宗的至高經典,《六祖壇經》融匯了六祖惠能法師對佛學本質的深刻理解。書中經典的語錄不勝枚舉,如果我們能頓悟當中最精華的10句佛語,一定可以受益終身。
  • 六祖壇經|惠能講摩訶般若波羅蜜
    於是六祖惠能為大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幫助各自得到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好比是虛空一般,包容天地萬物,卻又無邊無際,無方圓大小,非青黃赤白,無上下長短,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諸佛剎土,都好比是虛空一般。本性也好比是虛空一般,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著空相。
  • 六祖大師,肉身的歸宿
    十一月十三日,眾人把六祖坐化的神龕以及五祖傳下的衣缽都由新州國恩寺遷回曹溪寶林寺供奉。 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六祖的肉身出龕,弟子方辯用香泥塗上六祖的真身。這時弟子們憶起六祖曾經說過「取頭」的預記,於是先用鐵片和漆布圍護六祖的頸部,然後送入塔內供奉。六祖真身入塔時,塔內忽然出現一道白光,直衝天上,經過了三天以後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