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鬥牛節的由來

2020-12-11 旅行分享小達人

說起鬥牛,大家最開始能想到的就是西班牙鬥牛了,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於18世紀中葉)。今天我要說的是中國的鬥牛——苗族鬥牛節。

苗族鬥牛節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指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鬥牛"。那麼這個節日的由來是什麼呢?

相傳說苗族是蚩尤的後代,蚩尤帝為銅頭鐵額、牛首人身,因此苗族是一個敬牛、愛牛、崇拜牛的民族,他們把牛視為健康、力量、勤勞、搏擊、英雄的象徵。苗家人喜愛鬥牛,是長久以來的文化傳統,鬥牛在以前都是在莊家收穫後,用以慶豐收,放鬆一下農民的心,後面才演變為鬥牛節。還有一個流傳的故事是說:相傳有一年平寨遭水災,洪水長時間不退,直到正月二十五這天,兩頭水牛在被洪水淹沒的岸邊打架,大水即消,當年的糧食也獲得了豐收。苗族後人就把農曆正月二十五這天定為"鬥牛節"。

說到鬥牛節,因為嫂子家在貴州黔東南,也有鬥牛節,於是跟嫂子聊天就聊到她家小哥小時候養了一鬥牛的故事。嫂子家有5個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小妹,他的小哥比她大2歲,但她小哥小時候腦子非常靈活,非常有生意頭腦,10來歲小小年紀就會買些小雞小鴨養大自己賣了賺錢,或者其他能賺錢的法子,因為知道把牛養大之後去鬥牛的話只要贏了牛的賣價會高很多,於是自己借錢買了一頭小牛來養著專門用來鬥牛。有一天嫂子正要出去放牛,正好她大伯家的牛在叫,而且牛棚的門也沒有關,嫂子家的牛一聽到就馬上跑過去,兩隻牛開始就在家門口打起架來,大伯怕牛打架被打殘了心疼,竟然要去拉架,可是牛打起架來真的六親不認,就把他大伯給踢傷了,後來為了把兩頭牛拉開,很多大人們拿繩子費了好大勁才拉開。雖然說鬥牛運動也很精彩,但牛這種動物有時還是挺兇猛的。

西班牙鬥牛是人相鬥而聞名於世界,而苗族鬥牛,特別是黔東南苗族鬥牛,以驚心動魄的牛與牛相鬥,有位民俗專家到貴州實地考察後說:「世界最精彩的鬥牛在中國,中國的鬥牛在西部,西部最神奇地在於黔東南苗族鬥牛文化"!因此鬥牛也黔東南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是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民俗體育】鬥牛節——苗侗族的體育盛會
    因這一天,男人都趕著牛牯到野外去鬥牛,因此,女子習慣也把她們的活動叫「鬥牛節」。鬥牛節的由來鬥牛節的由來還有個其中廣為流傳的故事呢:相傳有一年平寨遭水災,洪水長時間不退,直到正月二十五這天,兩頭水牛在被洪水淹沒的岸邊打架,大水即消,當年的糧食也獲得了豐收。苗族後人就把農曆正月二十五這天定為「鬥牛節」。
  • 鬥牛節上的「驚險一幕」
    而日喀則市白朗縣者下鄉的鬥牛節,恐怕是全西藏獨一無二、獨具民族魅力的一個節日了。白朗縣者下鄉離開白朗縣城往西北,汽車在崎嶇的山谷中不斷上升,翻過海拔五千多米傑拉山,一片廣闊的高原牧場——江雄草原展現在眼前。江雄,是「野驢生棲的地方」的意思,每年九月,節日降臨到美麗的草原上,牧民們從四面八方湧到這裡,紛紛搭起各類帳篷,茫茫草原立起一座不凡的「帳篷城」。
  • 野在黔東南10丨苗族鬥牛,苗族牛圖騰崇拜的遺蹟
    在臺江苗族姊妹節上,有幸全程目睹一次苗族鬥牛活動。這是我長久以來第一次如此安心地享受休閒,如此愜意而自在地遠離忙碌,沒有自責,沒有空虛,沒有負罪感。西班牙鬥牛世人皆知,對中國鬥牛在資料上描述並不多,中國鬥牛的民俗似乎默默無聞。但在貴州的苗族地區,鬥牛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苗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喜歡看鬥牛,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鬥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苗族鬥牛被稱為「東方式鬥牛」。
  • 體驗苗族風情,《地球最後的夜晚》取景地
    當然,不僅有畢贛導演中的浪漫情懷,如果你來到凱裡旅遊,不僅能見到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還可以觀賞鬥牛比賽!凱裡市,位於貴州省東部,是黔東南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畢贛導演讓「凱裡」二字充滿詩意,但這名字的由來卻是因為當地的苗語,「凱裡」是苗語音譯,意指「木佬人的田」。
  • 湘西苗族舞獅的傳說和由來
    作者:石興文本文是新編《湘西苗族舞獅》的概述部分,主要介紹苗族舞師的歷史沿革、重要意義和風格特點。一、 苗族舞獅的歷史沿革舞獅在湘西苗族地區最為盛行,是苗族廣大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到此層面上的湘西苗族舞獅,已由原始的技能演化為意識形態了。苗族舞獅。龍恩澤 攝二、 苗族舞獅的意義湘西苗族舞獅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文化,一種很久遠的民族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無論他存在形式和功能怎樣,她能夠存在一兩千年而經久不衰,自然有她存在的理由。
  • 周鹿鬥牛節即將激烈上演……
    鬥牛節還設置了鬥雞、板鞋、尋找冬瓜王、釣魚比賽等趣味競技活動和書畫攝影展。屆時,遊客可以自由選擇,或帶上親朋好友參加趣味競技活動,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增進感情;或參觀書畫攝影展,在作品中感受周鹿的山水風光、人文勝跡、民俗風情。
  • 馬龍苗族歌舞
    幾天前,筆者又走訪了馬龍區的幾個苗族村寨,在舊縣街道三星壩苗族村,恰好碰到被當地人稱為唱苗族老古歌最厲害的村民楊智慧。她接連為我們用苗語和漢語演唱了古老的《採花山情歌》和《苗家姑娘出嫁歌》,聆聽這些猶如穿越千年歷史時空而來的歌聲,感覺旋律優美,非常動聽。楊智慧老人邊說邊唱邊跳,讓我們了解苗族《跳月》外,還介紹了一些馬龍苗族過去舉辦採花山節的情況。
  • 苗族超短裙顯露美腿,姑娘亭亭玉立楚楚動人
    ,屆時附近村寨的苗族同胞也一起集聚在這個寨子,歡度大年。苗族超短裙顯露美腿,姑娘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現場踩蘆笙據了解,白幫短裙苗是雷公山脈苗族中比較古老的一支,它在天下苗族第一縣的臺江縣的範圍內是絕無僅有,其風俗服飾與其他苗族區別較大,尤其是女性的短裙服飾傳承已久,50年代國家民委曾組織專家
  • 黔是哪個省的簡稱 貴州簡稱的由來和原因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貴州簡稱的由來和原因,再來說說貴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黔是哪個省的簡稱1、黔是貴州省的簡稱,貴州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於我國的西南內陸地區腹地,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重大的交通樞紐省份。
  • 凱裡鬥牛節暨六省鬥牛聯賽將於7月23日在凱裡開賽,最高獎金達18萬元.
    7月10日下午,2018年中國凱裡鬥牛節暨六省鬥牛聯賽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明確:2018中國·凱裡鬥牛節暨六省鬥牛聯賽將於7月23日在凱裏白午東方鬥牛城隆重開幕。賽事亮點五:來者都是王賽場全明星2018中國·凱裡鬥牛節暨六省鬥牛聯賽組委會按照嚴格的標準,對參賽軍團和參賽鬥牛資格進行審查,目前各參賽鬥牛軍團的牛王已審驗完畢,絕大部分均是獲得過不少次前三名的,可以說,本次賽事來著都是王
  • 資訊 | 西班牙鬥牛節——傳統的割捨還是生命的選擇
    西班牙鬥牛場/△來源:Google每當鬥牛節開始時,每頭公牛都會被賦予一個名字,主持人會詳細的向觀眾們介紹它們的相關信息。瘋狂的觀眾被公牛頂後受傷(裸身觀眾)/△來源:騰訊新聞2019年7月,據相關媒體報導,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潘普洛納舉行的鬥牛節活動中,3名觀眾意外被公牛頂傷,其中1人傷勢非常嚴重。
  • 貴州省縣級各個縣市區地名由來
    :1914年永寧縣更名關嶺縣,因關索嶺得名;相傳三國蜀丞相諸葛亮南徵,部將關索曾駐此地,廣得民心,土人感之,遂稱此嶺為關索嶺;另據《黔志》:關索嶺貴州極高峻之山,上設重關,掛索以引行人,故名;1981年設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14年因與福建省歸化縣同名更名紫雲縣,城郊紫雲洞而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縣境西有紫雲源勝境為名
  • 一文讀懂:苗族與漢族雜居的地區民族關係如何
    不但苗漢聚居地犬牙交錯,甚至苗族內部也分成兩個服飾完全不同的支系:一個是以錫繡長裙的清水江下遊苗族,一個是以紅繡短裙的清水江上遊苗族。而且兩大支系又不直接接壤,而是被漢族隔開,所以南寨鎮又形成了錫繡苗族,紅繡苗族,漢族,三足鼎立的局面。下面選取苗漢雜居比較典型的反皓,南包二寨作為講述。
  • 【視頻】鬥牛節上32頭牛爭霸 「牛王」獎2萬
    自2002年以來,圖們市先後成功舉辦了7屆鬥牛節。此項活動對圖們市延邊黃牛品種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
    E:\Seal\未發布\文章\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0.jpeg E:\Seal\未發布\文章\歷史解密:貴州為什麼叫貴州,貴州古時候叫什麼,貴州歷史的由來\1.jpeg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省會貴陽,位於我國西南地區
  • 四川習俗:苗族崇拜葫蘆、彝族崇拜虎、羌族崇拜羊
    但少數民族中卻保留了一些,如苗族崇拜葫蘆、彝族崇拜虎、羌族崇拜羊等等。葫蘆為苗族的圖騰。四川苗族主要分布在川南、川東南和川西南,系盤瓠的後代,唐代人樊綽的《蠻書》卷十也稱「黔、經、巴、夏四邑苗眾……祖乃盤瓠之後。」瓠即瓠瓜,《說文解字注》:「七月傳曰:壺,瓠也。」
  • 苗族之花、苗族文化傳播使者——歐桑
    聊及這些時,歐桑尷尬稱:「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我是學音樂、聲樂的,其實我是『偷師』的」。歐桑和阿幼朵、楊一方、雷豔是很好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時,她就在一旁聽大家唱,自己錄下來回家先學習初淺部分,之後再找幾位老師指點。
  • 短裙苗族
    短裙苗族盛裝苗族同胞是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之一蚩尤的後代,這已是專家學者的共識,短裙苗族只是苗族上百個支系中的一支。短裙苗族的名稱來自族群婦女的穿著。短裙苗族(錦雞苗族)的百褶裙一般全是黑色,無圖案,但短不及膝,只能遮擋臂部(或大腿)左右位置。短裙苗族用苗話稱其為「登」,但準確地說應該是「登藍」,前者是裙子的意思,後者才是「短的裙子」的意思。生活在黔東南地區的短裙苗族,七八十年代以前,女性穿著五寸長的百折短裙,僅僅是為了遮羞,內不穿褲子,春光時有外露,神秘美麗,勾人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