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丑》中如何表現Joker的反抗?

2020-12-23 騰訊網

電影《小丑》的出現,給目前充斥著商業娛樂電影行業的現狀打了一針強心劑。

《小丑》上映時,正是馬丁批評目前的英超電影只是一個主題公園,而不是一部真正的電影,仿佛是在質疑馬丁的觀點一樣。

「小丑」的出現,無疑為商業超英電影的審美逐漸疲憊提供了另一條道路,也為馬丁交出了一份高分的滿意答卷。

一般來說,一部電影中有一個事物作為引導線索就足夠了,比如電影《寄生蟲》中的景觀石。

但就《小丑》而言,其中貫穿始終、顯而易見的「意象」就有三個,表現出了「小丑」的覺醒和反抗。

象徵著力量和權利的「槍」

「槍」在情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槍」的第一次出現,在亞瑟的廣告牌被搶後的第二天,他去公司上班,同事蘭道以讓亞瑟能夠保護自己為由給了他一把槍。

亞瑟說:「我不應該有槍。」這句話值得細細品味。

一方面,從字面上理解,亞瑟認為「小丑」這個給大家帶來歡笑的職業不應該有槍,這為後來的情節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影片中每一次槍響,都意味著亞瑟對生活的反抗,所以,這句話隱含的信息是,此時的亞瑟在心裡依然不想也不敢去反抗。

結合蘭道後來被塑造的形象來看,他是出於關心亞瑟的目的而給了他一把槍,這一點實在很難讓人信服。

手槍裝在一個紙袋裡,紙口袋一般用來裝食物,如果你想隨身攜帶一把槍,它不會被裝在紙袋裡,槍裡的子彈也不會被隨機的放在紙袋裡。

如果買了槍就會有一個盒子專門裝子彈,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這把槍的合法性。因此,將一把來歷不明的非法槍枝塞給亞瑟也就說得通了。

那麼,整部電影中「槍」的意象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槍」在電影中代表著力量和權力,第一次出現槍時,亞瑟從對力量的抵制到接受,直到第二次出現槍,亞瑟拿著手槍把玩,這種轉變是亞瑟享受權利的過程。

這時亞瑟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獲得了權利的亞瑟,他把槍對準了電視機裡的人,對準了母親經常坐的沙發,對準了幻想中的自己。

與拿槍之前在母親面前表現出的善良的樣子,這時的亞瑟顯然已經開始墜入深淵,究其原因,亞瑟本身就存在著不可被化解的黑暗面。

在無法改變現狀的現實中,黑暗的一面就像困在籠子裡的野獸,但在獲得了力量之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獲得了力量也就獲得了選擇的權利,為野獸打開了籠子。

它在牢籠裡覬覦獵物已久,一旦離開籠子就不再抑制嗜血的欲望。

在亞瑟做小丑表演時,槍已經是第三次出現了,手槍不小心從亞瑟的身上掉了下來,後來他被老闆開除了,暗示著力量迫使著亞瑟的生活不得不發生了變化。

手槍在電影中第四次出現是亞瑟射殺了三個醉漢,此時,亞瑟手持權力,在用武力結束對他生命的壓迫的同時,也用權力打開了他心中的野獸。

權力賦予亞瑟選擇的權利和選擇的機會,他一旦做出選擇,他就不能再回頭看,忍一時也許他還可以暫時恢復正常生活。

但是,一直這樣忍耐苟且下去,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亞瑟渴望向全世界證明他的存在。這時,他有了反抗的資本,於是他做出了選擇,並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

第五次槍出現在亞瑟的彩排上節目表演的時候,他原本打算用這支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亞瑟決定用改變的力量終結自我。

這裡的力量重點表達的仍然是選擇權,沒有人能決定如何出生,甚至很少有人能選擇自己的死亡。

亞瑟無法決定自己的生命和成長過程,也無法選擇如何生活,但至少現在他可以決定如何死亡。

槍的第六次出現是在亞瑟射殺莫瑞的時候,莫瑞為了增加表演效果,不斷打斷亞瑟的笑話,惱怒的亞瑟向莫瑞和觀眾抱怨社會的不公正。

亞瑟在激動之下,用這把本來是要殺死自己的槍殺死了莫瑞,這更像是一種諷刺,力量總是迫使亞瑟做出選擇。

亞瑟逐漸進入了混亂和瘋狂,但在失去了道德約束後,他最終在這個困境中實現了自我價值。可以說,這種強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亞瑟所期望的結果。

力量和權利給了小丑一個新的生命,力量最終變成了他自己,亞瑟本性並不是大惡之人,但逆來順受也不是來自他的善良,而是因為他太軟弱。

他邊緣化,他被嘲笑,他沒有能力,他沒有手段,他沒有勇氣反抗不公和那些傷害自己的人,所以,他只能選擇逃避和忍受。

當他擁有權力和力量的時候,他有選擇的權利,而他做出選擇就是反抗。

象徵著人格和選擇的「鏡子」

除了亞瑟回到公司整理東西的場景,鏡子的場景在電影中總共出現了五次

第一次是在開幕式上亞瑟為自己化妝,第二次是亞瑟殺完人,一個人躲在廁所裡跳舞,第三次是亞瑟和湯馬斯韋恩在廁所對峙的時候,第四次出現是亞瑟為了莫瑞秀再次化妝,第五次出現在亞瑟在莫瑞秀的化妝間候場時。

從電影畫面的角度來看,幾乎整個電影都發生在一個封閉的空間裡,大量封閉的構圖會造成一種壓抑感。

如果不通風,觀眾在視覺上很容易「窒息」,鏡子表面會給人一種空曠的視覺錯覺,在封閉的空間中放置一面鏡子也成為觀眾的視覺休息點。

其中,亞瑟在鏡子中出現的兩個場景中都在跳舞,而亞瑟一般在心情舒適的時候跳舞,鏡子給人一種空間上的空曠感和亞瑟的心情也能一一對應。

影片中的鏡子清晰地象徵著亞瑟的人格和思想的兩面性,也象徵著亞瑟是在安於現狀苟且生活,還是與現狀抗爭來實現自我價值的困境中掙扎。

鏡像為虛,象徵著亞瑟對未來美好憧憬和期待,實像為實,真實的鏡像象徵著亞瑟不斷下墜的人生低谷。

亞瑟的鏡像是在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裡,導演把亞瑟模糊的身體聚焦在鏡子上,事實上,他已經多次暗示了亞瑟的選擇。

亞瑟是精神病患者?但在整個劇情中,並沒有太多的場景展現亞瑟的精神狀態。「笑」不是精神疾病的病理特徵,笑的原因是神經損傷,這應該是亞瑟幼年時被媽媽的男友虐待時受的傷。

影片中通過幻想中的蘇菲強調了亞瑟內心的想法,他希望被人們尊重、被人重視和被人需求,此時亞瑟的心理也與《計程車司機》中的主人公非常相似。

兩人都在臭氣燻天的城市裡沉浮,都希望通過做這些事情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即使有些事情已經超出了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象徵著氛圍和心理的「舞蹈」

除了鏡子和關於蘇菲的幻覺,舞蹈也是反映亞瑟心理狀態的重要細節

亞瑟每次起舞的風格和鏡頭運動方式都不一樣,一是為了讓每一個舞蹈都與眾不同,這樣觀眾就不會有審美疲勞,二是為了渲染不同的氛圍。

在幫媽媽洗澡後,亞瑟的第一支獨舞出現了,他在客廳裡陷入了幻想,這次舞會的氣氛是輕鬆愉快的,畢竟,亞瑟沉浸在與女神共舞的幻想中。

第二支獨舞是在亞瑟殺人逃逸後,跑到廁所躲起來,這裡的舞蹈畫風是舒緩、唯美的,恰好符合亞瑟當時的心態。

在第三段舞蹈中,亞瑟為了莫瑞秀染綠了自己的頭髮,這一段的他的情緒是放鬆的,對應了亞瑟放下了心中的負擔。

第四段在亞瑟前往車站的樓梯上,這段舞蹈給人的感覺很有力量,伴隨著動感的背景音樂,電影的節奏達到了一個小小的節點。

第五段是出現亞瑟在幕後等待候場的時候,在場景的後面,同樣是舒展和放鬆的情緒,亞瑟自由舞動的四肢,除了給人一種獨特的美,也給人一種扭曲和瘋狂的感覺。

第六段出現在亞瑟被狂熱者解救後,舞蹈風格與第二段相似,這象徵著他的重生,實現自我價值釋放自我,不再被掩蓋。

第七段在影片的結尾,當亞瑟從精神病院的病房中逃跑時,類似於第四段,形成了首尾呼應。

從亞瑟的不合理行為和語言,以及精神病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行為的特點來看,這種行為可能是亞瑟某種無法控制的病理特徵。

原始社會的舞蹈也具有宗教祈禱、通靈、表達感情、求愛等功能,除了傳達亞瑟的不同感受之外,它還賦予了影片一種宗教般的莊嚴與神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舞蹈是體現亞瑟精神疾病的一種手段,與刻意渲染主角的瘋狂和痛苦相比,舞蹈是極具藝術性的,也相較於大多數精分電影免於流俗了。

作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以及威尼斯電影節三大電影節之一金獅獎的超級英雄電影,《小丑》可以說是開創了同類電影的先河。

而電影中小丑的角色也深深紮根於觀眾的心中,看完之後,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和解讀,諷刺了現實世界中很多不好的現象。

有些人可能認為是社會把亞瑟變成了這個樣子,其實,讓亞瑟發瘋的不是社會,而是他骨子裡就是會變瘋的人。

「Joker」既可以理解為講笑話的人,也可以理解為被笑話的人,影片中一個接一個的笑話,實際上是對亞瑟人生的無情嘲諷,更凸顯了亞瑟這個人物的悲劇性。

相關焦點

  • 託馬斯·韋恩與小丑——《joker》
    《joker》則將時間前移,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蝙蝠俠起源,解釋了為什麼託馬斯·韋恩夫婦一定會走進那陰暗的小巷。影片改變了託馬斯·韋恩工具人的形象,在影片中,他被重塑為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一個不賺黑心錢的資本家,一個耿直且有社會責任感的市民,他希望自己可以靠自己的仁慈、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來管理城市,來解決哥譚的社會問題,他沒有做錯任何非正義的事,但偏偏他死了。
  • 假面騎士時王:小丑還是王牌?joker譯成小丑沒錯,王牌是翔太郎
    可海東的人氣卻被另一組人搶了,假面騎士劍中的劍崎一真和相川始回歸。這兩人的回歸讓大家異常開心,卻也對新創華的翻譯產生了不滿。在下集預告中,新創華將joker翻譯成了小丑,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有些人覺得這兒應該翻譯成王牌。可個人覺得,假面騎士時王的翻譯雖然出了不少的問題,但是將劍中的joker翻譯成小丑並沒有問題。(杏動漫:本文為百家號獨家內容,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謝謝 !
  • 電影《小丑 joker》觸及現實本身
    國外熱映《小丑 joker》聽說了嗎?該部影片於2019年10月4日在國外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9分,票房可觀,據說已經翻出製作成本4500萬美元的10+倍。故事背景為上世紀80年代。男主角亞瑟是一個和母親住在老舊公寓裡,需要靠社會福利組織幫助,不斷服用精神疾病藥物的小丑。
  • 「小丑」簡史:歷史中Joker與Clown有什麼異同?
    一個想要正常生活而不得的人,最終只能化身為邪惡「小丑」,電影接近尾聲時,亞瑟對別人說:「進場時請介紹我是Joker。」這一方面是呼應蝙蝠俠裡Joker的誕生,另一方面也宣示他不再是許多clowns中的一個,而是罪惡的領袖Joker。「clown」與「joker」的歷史人們喜歡詼諧幽默,不喜歡嚴肅認真,這是從古至今的審美偏好。
  • 張藝興:被人誤解的「偶像」也需要被理解,這就是小丑《joker》
    在節目中,我看到了很多明星,他們更多優秀的一面,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更多藝人的才華。比如王源、毛不易等等,他們的歌,用自己的才華和聲音詮釋出了不同故事的歌曲,給了我們一場視覺盛宴,也讓我們明白了,每一位歌手背後的那個故事。
  • DC電影又一力作《小丑》,鮮明的對比手法,塑造joker的誕生
    人們在看英雄的同時也會注意到反派,那麼作為DC家族中知名的大反派小丑也就必須佔有一席之地。joker的角色可以說非常經典而且富有特徵,自從誕生以來,常年佔據外媒漫畫反派角色第一名,自然也是很有人氣。作為擴展DC的延伸電影作品,選擇這位反派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不僅和選材的獨到相關,還和電影的拍攝手法相關。
  • 《小丑》:是「joker」病態,還是我們的世界太瘋狂?
    看完《小丑》電影,回想「joker」亞瑟在一開場面對心理師的治療說著,「是我想太多,還是這個世界變得太瘋狂?」這句話,是從一個社會底層邊緣人說出自己的生存感受?
  • 電影《小丑 Joker》人生近看是場悲劇,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場喜劇
    電影:《小丑 Joker》評分:9.2好於 99% 犯罪片好於 99% 驚悚片導演: 託德·菲利普斯編劇: 託德·菲利普斯 / 斯科特·西爾弗主演: 傑昆·菲尼克斯 / 羅伯特·德尼羅 / 馬克·馬龍 / 莎姬·貝茲 / 謝·惠根姆 / 弗蘭西絲·康羅伊 / 布萊恩·考倫 / 布萊恩·泰裡·亨利 / 布萊特·卡倫 / 道格拉斯·霍奇斯 / 格倫
  • 巴基和多弗朗明哥代號都是小丑joker,兩人構成王炸!
    在海賊王中代號為小丑的有兩人,一個是小丑巴基,一個是多弗朗明哥joker。joker在英文中是小丑的意思,這兩個小丑並沒有什麼交集。撲克中大小王上的英文就是joker,大小王可以構成王炸,如果讓巴基和多弗朗明哥配合是否也會有王炸的效果呢?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今年DC推出的《小丑joker》電影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漫改電影,它並不是全部都遵從漫畫,反而大多數情節與漫畫並不相關。據悉,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小丑的起源故事,因為小丑這個角色本身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因此這次知道這部電影要告訴我們小丑是怎麼誕生的時候,不少觀眾也是特別期待。
  • 張藝興《joker》歌詞心酸,小丑扮相,帥炸網友!
    近日,《我是唱作人2》張藝興帶來自己作詞作曲的歌曲《joker》首發舞臺。引人注目的「小丑」扮相,更是帥炸網友們其實,不難看出《joker》這首歌曲裡是張藝興用歌詞來詮釋自己的經歷。
  • 豆瓣9.0的《小丑》為啥只能是Joker而不是 Clown 或 Comedian呢?
    ——《娛樂至死》最近難道有什麼片子能比得上《小丑》嗎?laugh by performing tricks and behaving in a silly way;someone who behaves in a silly way, often intentionally;可以看出clown是穿著誇張的衣服,化妝成小丑,用有趣的動作、舞蹈、魔術等逗笑觀眾的人。
  • 《小丑joker》上帝給他一副愛笑的臉,為何小丑卻並不快樂?
    無論是從人物刻畫還是從劇情的構造來說,《小丑joker》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後,這部電影迅速火遍全球,豆瓣評分高達9.0分,同時也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關注,截止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成為今年票房首破10億美元,而並非迪士尼推出的電影,由此打破了迪士尼壟斷高票房電影的神話。
  • 高分電影的《小丑》,永遠入夜的哥譚市,小丑正在成為反抗的代表
    《小丑》這部電影剛上映,就有很多人在推薦這部電影。讀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觀後感後,在一個深夜,小天決定要好好進入《小丑》的世界,感受他的瘋狂、荒誕、悲情。慚愧的是,小天的人生經歷淺薄,或許是身處的社會環境和人生經歷,讓小天離小丑的世界有段不短的距離。
  • 科普丨為什麼撲克牌裡joker最大?
    而撲克牌裡的大小王,叫joker。Joker意指「小丑」;「開玩笑者」;西方的宮廷裡的「弄臣」。撲克牌裡的大小王為什麼叫joker?joker為什麼成了最大的牌?玩了這麼多年的撲克相信各位玩家應該和小靜有一樣的困惑吧關於joker的傳說和意義眾說紛紜各有不同
  • DC巨作《小丑》口碑爆棚,席捲全球
    Hello,大家好,我是友友,今天和大家分享《小丑》這部影片。電影《小丑》不僅實現了低成本卻獲得高票房的逆襲,而且還收穫了極高的口碑,無論是影片氣質還是演員陣容,該片都堪稱一流。作為一部游離於DC擴展電影宇宙之外的獨立作品,這部《小丑》並沒有沿用之前《自殺小隊》中的傑瑞德·萊託,而是選用了三獲奧斯卡提名的傑昆·菲尼克斯,與過往DC漫威索尼的超級英雄片完全不同,這部《小丑》其實風格大膽,以普通底層市民為主角的罪案片,雖然沒有超能力展示,但卻是DC近年來對人性剖析最為深刻的一部,整部電影的故事可以被當作《黑暗騎士》的前傳來看待,描述了社會邊緣人物的生活狀態,一個具有精神疾病的年輕人
  • 小丑一共有三位?三小丑傳聞真相,電影《joker》會是哪一位呢?
    接下來我們從已有的資料中進行推演,在莫比烏斯椅的答案中,一共有六張小丑的人物圖。左上第一張圖中,小丑手持雙槍,在映照燈下先漏出一個陰險的笑容,這張照片來自於1942年《偵探漫畫》第69期的封面。  接著是右邊的小丑,上方拿著斧子的小丑是新52時期,小丑提著斧子到戈登局長家中搞事情的。而下方的小丑造型也可以看出來,這是終局小丑的造型。
  • 假面騎士劍:粉絲認為Joker最強,事實並非如此,K是Joker的剋星
    01A種類克制K種類看完《假面騎士劍》之後,大多數小夥伴都有一個同樣的認知,認為「K種類」強於「A種類」。①卡利斯vs方塊K,數年前香川始和方塊K在天山戰鬥,兩人劍拔弩張,方塊K並沒有表現出對卡利斯的不屑,反而是非常忌憚,最後還逃跑了。這場戰鬥香川始受了傷,方塊K並沒有受傷,但是卻選擇逃走,說明方塊K從心裏面就認為自己打不過卡利斯。
  • The Joker: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其實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心中的小丑還依然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那隻陰暗、詭異、萬事都胸有成竹的小丑。那麼今天這篇文章主要針對的就是對於這兩部電影的一個觀後感。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相對於《蝙蝠俠:黑暗騎士》之中的那隻小丑,我之前做過一個特輯,視頻中專門剪切了由希斯萊傑扮演小丑在劇中的精彩表現。雖然這部劇的主角依舊是蝙蝠俠,但不可否認希斯萊傑但表現是蓋過了主角光環的。
  • 小丑與小丑女的愛情變態且偏執讓人意難平,《自殺小隊2》再續前緣
    那麼小編要推薦你去看電影了,哈哈。如果你意難平的漫畫裡是小丑不愛小丑女的,就去看看電影《自殺小隊》在裡面可以磕到兩人少見的糖。先給大家梳理一下劇情。自殺小隊裡joker想要去救哈利的時候在地上擺滿了刀和模型。要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joker最左上角的地方擺了幾套小小的嬰兒。不管新52還是原版其實都是愛的,方式超級奇怪而已…火箭把她送走那次小丑自己哭了的,說是因為哈莉讓他想起來和戀人在一起是什麼感覺,他很討厭這種感覺因為它讓人困惑讓人分心,所以必須殺了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