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服藥、餐前服藥、餐時服藥……這些服藥術語傻傻分不清楚?一文...

2020-12-12 騰訊網

服藥時可能會遇到的小問題,點擊進來看看吧~

藥物與食物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有些藥物與食物之間有著數不清、道不明的「曖昧」,若服藥時進食,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增加或降低其藥效,或者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這些與食物關係「曖昧」的藥物,說明書上往往會出現空腹吃、餐前吃、餐後吃、就餐時吃等建議。

可是面對說明書上的建議,依然有患者會不清楚,前來諮詢:這個空腹吃是啥意思?是說我吃藥之前絕對不可以吃飯嗎?或者問:餐前吃和就餐時吃有啥區別嗎?

相信有這樣疑問的人不在少數,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統一介紹這些服藥術語具體是怎麼回事兒~

空腹服藥

空腹服藥,是指餐前1小時或者餐後2小時服藥。比如,如果早餐是7點,那麼早上6點或者9點服藥,都可稱之為空腹服用。

為啥有的藥物需要空腹服藥呢?

主要有如下原因:

腸溶製劑:有些對胃腸道黏膜有刺激的藥物,製成腸溶劑型後,可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保護胃黏膜,那麼這一類的腸溶製劑,我們都建議空腹服藥。否則起不到腸溶的效果。

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泮託拉唑鈉腸溶片等。

提高生物利用度:有些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與進食有關係,進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所以,建議空腹服藥來提高生物利用度,提高藥效。

如器官移植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的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抗結核所需服用的抗生素:利福平。

餐時服藥

餐時服藥,其實就是吃飯時記得吃藥。

提高生物利用度:有的藥物隨餐同服會降低口服生物利用度,而有的藥物卻需要隨餐同服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如抗病毒的藥物:更昔洛韋膠囊,需要與餐同服來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藥效。

▎增加藥效:而有些藥物需要與食物同服達到更好的藥效。

如: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通過在小腸黏膜上皮刷狀緣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競爭α-糖苷酶,從而減少澱粉、糊精、雙糖在小腸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因此,就餐時服用阿卡波糖能更好地發揮降糖效果。

餐前服藥

有的患者會疑惑,餐前服藥是指吃飯前多久開始服藥啊?

通常指吃飯前半小時左右吃藥

減少胃黏膜刺激:有些藥物可以增進食慾以及保護胃黏膜,那麼在餐前半小時左右服用,便可以發揮藥效,促進胃腸蠕動,助消化。

比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片、鋁碳酸鎂等。

提高藥效:一些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比如格列喹酮、格列齊特屬於胰島素促泌劑,主要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才能發揮作用,適合在餐前服用,當食物中的糖分解被吸收時,這類降糖藥正好發揮作用。

餐後服藥

餐後服藥通常是指吃飯後30分鐘~1小時內。適用於餐後服藥的藥物多半有較強的刺激性。

比如治療貧血的硫酸亞鐵片對胃腸黏膜有刺激,必須於飯後服用,這時胃裡充滿食物,藥物被稀釋,不直接接觸胃黏膜,減少了對胃黏膜刺激。有些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如器官移植後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激素抗排異,那麼激素可以在餐後服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食物會促進這類藥物的吸收,如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B等,有些助消化的藥物也適合飯後服用,如多酶片。

除了以上與食物相關的服藥術語,還有諸如「晨服」、「每天3次」等與時間相關的服藥術語,今天也一併給大家介紹。

晨服

大部分的藥物對於早晚是沒有特別要求的,但是有的藥物早上服用效果更好,如需要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早晨服藥對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的抑制較輕,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睡前服

也有部分藥物在晚上服用有更大的獲益。如絕大多數的他汀類降脂藥,由於膽固醇的合成最活躍的時間是晚上,所以絕大多數的他汀類降脂藥推薦在臨睡前服用,以達到最大的降脂效果。

一些有抗組胺作用的感冒藥或者抗過敏藥等,考慮到這類藥物會引起嗜睡的副作用,適合在晚上服用。

每天三次

嚴格意義來說,「每天三次」是指在一天24小時內服藥3次,如果沒有特殊要求,應分別在早、中、晚三個時段內進行,並且每個時間段間隔8小時。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很難嚴格做到間隔8小時,若需要長期這樣服藥,可以設置鬧鐘、便籤等提醒自己,儘量保證服藥間隔均衡

同理,「每天兩次」也就是在24小時內間隔12小時服藥。

但是,由於血糖和胃酸的高低與進食有關,所以降糖藥和抗酸藥一般跟著3餐走

每周一次

有些藥物,比如絕經後女性較常用的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阿倫膦酸鈉,如果選擇70mg/片的劑型,那麼只需要每周服藥1次便可。

「每周一次」也就是每隔7天服用1次,患者至少要保證在每周的同1天服藥

每周三次

有些皮下注射的藥物,比如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常常是每周三次皮下注射。每周三次也要保持穩定的間隔,而不是一周隨意的3天。患者可以周一、周三和周五使用或者周二、周四和周六使用。

總之,吃藥前記得看看說明書,按照說明書正確服藥,有疑問請教專業的醫生或藥師。

參考來源:

[1]Lars E.Schmidt and Kim Dalhoff. Food-Drug Interactions. Drugs.2002,62(10):1481-1502.

[2]Megerle L. Scherholz, Naomi Schlesinger, Ioannis P. Androulakis. Chronopharmacology of glucocorticoids.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19;151-152:245-261.

[3]劉蓉.常見服藥誤區和用藥指導[J].臨床合理用藥,2015,8(4A):172-174.

[4]阿司匹林腸溶片、泮託拉唑鈉腸溶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他克莫司、多潘立酮、鋁碳酸鎂咀嚼片、多酶片、鋁鎂加混懸液、格列喹酮、硫酸亞鐵片、利福平、阿卡波糖、阿侖膦酸鈉等藥品說明書.

本文來源:哆啦問藥

責任編輯:Mary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空腹服藥、餐前服藥、餐時服藥,這些服藥術語你都明白嗎?
    有些藥物與食物之間有著數不清道不明的曖昧,若服藥時進食,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增加或降低其藥效,或者影響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這些與食物關係曖昧的藥物,說明書上往往會出現空腹吃、餐前吃、餐後吃、就餐時吃等等建議;而有些藥物與食物絕緣,愛咋吃就咋吃,沒有特別的要求。
  • 「服藥時間」空腹服藥、餐前服藥,傻傻分不清楚?一文搞定
    有些藥物與食物之間有著數不清、道不明的「曖昧」,若服藥時進食,可能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增加或降低其藥效,或者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於這些與食物關係「曖昧」的藥物,說明書上往往會出現空腹吃、餐前吃、餐後吃、就餐時吃等建議。可是面對說明書上的建議,依然有患者會不清楚,前來諮詢:這個空腹吃是啥意思?
  • 飯前飯後還是隨餐 服藥時間「傻傻分不清楚」
    (來源·荊楚網——楚天金報)「有的藥飯前用,有的藥飯後用,有的藥又要隨餐服用,真是有點犯暈。」昨日,家住武昌的讀者周先生致電本報,稱上個周末他去醫院看病,卻發現醫生開的藥服用時間不一,讓他有點「傻傻分不清楚」。
  • 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是一回事?藥師闢謠,一文說清楚
    老王是個細心的人,在藥房拿了藥之後想要知道到底是早上起來就立馬服藥,還是在早餐前後服用,於是到藥物諮詢窗口詢問,藥師告訴他,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不是一回事,不過氨氯地平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前餐後都影響不大,可以選擇每天血壓最高的時間服用,而且重要的是固定時間服用,並且注意不要服用葡萄柚汁,以免影響藥效。那麼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 飯前服藥≠空腹服藥,服藥時間講究多!
    飯前服藥≠空腹服藥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其實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 標「空腹」的 飯前1小時或飯後兩小時服用 標註需要空腹服用的藥物一般需要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兩小時服用,比如在胃液中不崩解、到腸道才被吸收的腸溶片,就需要空腹服用。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藥物還有驅蟲藥、滋補類中藥、鹽類瀉藥、阿侖膦酸鈉片。
  • 餐前還是餐後服藥,常用藥物的十二時辰
    當每日服藥 1 次時,宜清晨空腹服用,以免食物影響藥物的吸收。抗過敏藥如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等。這些藥物很少出現睏倦、嗜睡等不良反應。每日服藥 1 次,宜早晨服,可控制白天的過敏症狀。但若患者過敏症狀多在夜間出現時,則宜臨睡前服。
  •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  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至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至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至20秒。
  •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兒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2L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20秒。
  • 空腹=飯前?傻傻分不清!快來看看正確的服藥時間
    藥品說明書中常見的藥物服用時間 1.晨服:指早晨起床後進食早餐前1小時,如抗結核藥物利福平、異煙肼在清晨頓服,可以產生很好的殺菌效果。 2.空腹:很多人認為只要在吃藥時保持空腹就可以了,吃完藥就可以立馬去吃飯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 飯前服藥等於空腹服藥?這些年你吃藥吃對了嗎?
    生病了要吃藥,不就是倒一杯水把藥吞下去這麼簡單嗎?其實這裡面還真有不少講究。我們在看藥物使用說明時會發現有些會註明「空腹服藥」,有時大夫開藥的時候又會囑咐「飯前服用」,這兩者是一回事嗎?答案是否定的。看到這不少人會納悶:「飯前」不就是還沒吃飯、肚子空空,跟「空腹」不是同一個意思嗎?當然是有區別的,不妨來了解一下吧——飯前服用一般指的是吃飯(或者零食、水果等)前15~30分鐘服藥,飯前服用的藥更希望跟食物一起被吸收。
  • 這個誤區很多人有 飯前服藥和空腹服藥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把飯前吃藥理解為空腹服藥,但是這種理解和做法,是錯誤的。胃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功能是暫時儲存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成人的胃一般能容納1至2升食物,因此人們只需要一日進食2到3餐,在一次飽餐後食物可以慢慢地由胃進入小腸。食物在口腔內經過咀嚼被磨碎,並經舌的攪拌使食物與唾液混合成食團,然後吞咽入胃,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15到20秒。
  • 空腹服藥是什麼意思?和飯前服藥是一樣的嗎?看完本文,就了解了
    很多人覺得吃藥很簡單,不就是倒一杯水,直接把藥吞下去就好了嗎?但實際上吃藥也有很多的學問,醫生給你開藥的時候,往往會叮囑你飯前吃、空腹吃,或是飯後吃等等,會有不同的時間,很多人會將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當成是一樣的意思,吃飯之前不也是空腹狀態,那是不是說空腹服藥和飯前服藥是一個意思呢?
  • 服藥時間有講究,藥師教您正確服藥
    血壓在早晨 9:00-11:00 急劇上升,出現一個高峰,之後波動下降,下午 4:00-6:00再出現一個高峰,而後呈緩慢下降趨勢,至次日凌晨 2:00-3 :00達最低值,在早晨清醒前又開始回升,血壓呈兩峰一谷,晝高夜低,稱「杓型血壓」。也有少數人血壓夜間下降不明顯,血壓下降幅度小於10%,稱「非杓型血壓」。
  • 不是所有「飯前」都叫「空腹」,服藥時間也有「基本法」!
    謠言:很多人認為,飯前服藥就是空腹服藥。闢謠飯前服藥不等於空腹服藥。不少人尋思,「飯前」就是還沒吃飯、肚子空空,跟「空腹」不是同一個意思嗎?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飯前服藥指的是在進食前半小時左右服藥。宜飯前服用的藥物有:促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利膽片、黏痰溶解劑。空腹服藥指的是進餐2~4小時後服藥,保證吃到胃裡的只有藥。宜空腹服用的藥物有:驅蟲藥、滋補類中藥、鹽類瀉藥、阿侖膦酸鈉片。
  • 服藥注意:飯前飯後服藥有學問
    服用藥物的規律一般是中藥飯前服用,西藥飯後服用,那麼一些特殊情況呢,下面是專家介紹的就是飯前飯後服藥大盤點:研究還發現,服藥與吃飯的相對時間對藥效影響明顯。根據我國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可將基本用藥時間劃分幾種情況:飯前服是指藥品安排在進餐前30~60分鐘服用。
  • 飯前服藥=空腹服藥?藥師這樣解釋給你聽
    可能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飯前服用是不是就說明要空腹用藥?那麼,飯前用藥和空腹用藥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實際上,這兩種都是藥物常見的用法,但是兩種用法並不是一碼事,並且存在一定的差異。胃部的內部環境對於藥物的服用和吸收是有一定影響的。
  • 「空腹服藥」應該如何正確服用?
    「空腹服藥」應該如何正確服用?主要指在8-10小時沒有進食的情況下服藥,部分藥品還會在空腹服藥的基礎上根據症狀特徵,加上清晨這個時間段的要求。需要空腹服用的四種藥物1、驅蟲藥為了增強藥物與蟲體的接觸,增強療效,大部分驅蟲藥都要求患者在空腹或者半空腹時服用。2、部分抗生素和抗菌藥物為了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提高生物利用度,建議在空腹狀態下服用(如氨芐西林、頭孢克洛等)。
  • 常用口服降糖藥的最佳服藥時間
    一、雙胍類【代表藥物】二甲雙胍。該類藥目前只有一個,二甲雙胍一個藥便自成一類。【作用機理】不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對正常人沒有作用,對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顯,不引起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石和首選用藥。
  • 人民日報發布正確服藥指南,權威實用!
    「空腹吃藥不好」?到底是飯前服藥,還是飯後服藥?吃藥時水喝得越多越好?是不是對這些問題傻傻分不清? 其實不同的藥物,服用的時間不同,所需喝水量不同,甚至服藥時的姿勢也有講究…… 這一次,人民日報一次性把所有問題說清楚,收藏這份服藥指南,以後可別再搞錯啦~(如看不清字,點一下圖片即可放大)
  • 飯前還是飯後,服藥最佳時間你選對了嗎?
    不正確的服藥方法會直接影響藥效,甚至會有損健康。說起吃藥時間,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最好是在飯後服用以免傷胃,減少副作用。事實上,有些藥物在飯時甚至空腹服用效果更佳。不同類型的藥物服用時間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吃藥什麼時候好?飯時服藥是指進餐少許後服藥,藥服完後可繼續用餐。這主要是因為食物中的油類有助於藥物的吸收,可以及時發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