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原來是這樣劃分的|秦嶺淮河8大地理意義

2020-12-11 宋玉強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重要的一條地理學分界線,具有8大地理意義,無論是作為初高中考試,還是嘗試都有必要了解一下。

秦嶺

秦嶺是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界山,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廣義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南北方分界線

我們經常會說,你是南方人的,我是 北方人的,那麼南北方到底是怎麼分的?

原來南方和北方就是基於秦嶺淮河一線而分的。下午是基於秦嶺的狹義定義來分,南方不包含藏南地區,如果按著秦嶺的廣義定義,那麼這條曲線應該是沿著崑崙山、隴南、陝南...再接淮河的。

南北方有什麼差異的,最明顯的就是冬天南方沒有暖氣,南方的小夥伴覺得北方冬季太冷,其實北方冬季室內非常舒服。

南北方供暖的分界線基本上也是沿著秦嶺淮河一線。給大家一個討論的機會,你們覺得西藏是南方還是北方?

1、0°等溫線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個認識,冬季天冷,溫度零下會結冰,在北方都會經歷的這種現象,而到南方就沒有這個現象,我們發現1月份(最冷的月份)0°等溫線基本上是與秦嶺淮河一線重合的,也就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是沒有零下的現象。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秦嶺淮河一線也基本上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以南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不足800毫米。

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溫度帶是溫度和降水量的影響下劃分的,秦嶺淮河一線是暖溫帶(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積分氣候的分界線。我們將青藏高原劃分為高原氣候區,其特點就是高寒,然而在藏南地區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也是因為緯度低,受到印度洋季風的影響,溼潤多雨。

4、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

我們國家乾濕地區主要分為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乾旱地區、半乾旱地區,秦嶺淮河一線正是半溼潤與溼潤地區的分界線。

5、北方旱作區與南方水田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也是旱作區和水田區的分界線,通過這條分界線我們基本就能了解到了哪些區域是水田的種植區,哪些是旱作區。

由於氣候、溫度、降水的不同,我們國家耕作制度有多種形式,秦嶺淮河一線也是一年兩熟/兩年三熟與兩年三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線。

6、河流結冰期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也是我國合理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以南沒有結冰期,以北的河北是有結冰期的,這裡跟大家普及一個名詞,凌汛,凌汛是發生在以內的結冰期區域內。

凌汛,由於下段河道結冰或冰凌積成的冰壩阻塞河道,使河道不暢而引起河水上漲的現象。有時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壩,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輕則漫灘,重則決堤成災。

7、落葉闊葉林與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秦林淮河一線是落葉闊葉林與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通俗的理解,就是指樹葉落不落的現象,冬季北方誰也都枯萎了,而南方還是綠的,就是這個意思。

8、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黃河源頭是巴顏喀拉山,長江源頭是唐古拉山;秦嶺是長江、黃河的重要分水嶺,秦嶺淮河一線也是「兩河」流域的分界線。

秦林淮河一線作為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有很多意義,不僅僅只有這個8個,我們也可以再細化。地理氪在這裡只是把8條比較重要的分界線給大家羅列一下,歡迎補充,其實我們國家之所以存在這麼大差異,有兩個點非常重要,就是「溫度」和「降水量」,我們發現有些特殊地區降水量也並不是按緯度分布的,比如遼東半島東側區域降水量也大於800毫米,和淮河以南地區一樣,但兩地區的氣候卻並不一樣的。

接下來我們還會跟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作物種植分布,例如:為什麼新疆緯度那麼高也能種大棗和棉花?其實地理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地理知識並不是為了應對考試,結合生活學習這門知識才會有趣。喜歡我就關注我吧,我是地理氪。

相關焦點

  • 秦嶺淮河為何能劃分中國?
    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天然形成了中國東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帶)。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對於這種國民心理我們稱其為「南北意識」上述國家南北方的界線多數由歷史習慣形成並不存在顯著的天然地理分界但中國是個例外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 【初中地理】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這就涉及到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氣候方面1.秦嶺-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2.秦嶺-淮河南北雨季長短差異。秦嶺-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嶺-淮河以南雨季要長得多。3.秦嶺-淮河是溼潤區和半溼潤區的分界線。4.秦嶺-淮河是1月0℃等溫線的界限。
  • 秦嶺淮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亞子!
    其實秦嶺淮河不光是南北分界線從古至今秦嶺淮河對於中國南北方還有著很多的重要意義1908年,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中提出「唯淮水發源於北嶺之支麓。實繼北嶺正幹,而為南北之界線。」第一次把秦嶺淮河確定為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 秦嶺淮河有什麼特別?為何能區分中國南北
    中國人的南北意識文 | 星球研究所不少國家的國民會把本國劃分為南方、北方並將自己按格填空或歸於南方人,或自視北方人例如義大利、德國以及150年前的美國兩情歡悅時南方嘲笑北方或者北方揶揄南方不但無傷大雅,反而增添不少樂趣
  • 秦嶺淮河:中國重要的分界線
    在氣溫上,秦嶺淮河是1月均溫南方0℃以上和北方0℃以下區域的分界線。在降水上,秦嶺淮河是水量800毫米以上(南方)和800毫米以下以下的分界線。氣溫和降水的差異是氣候差異的具體表現和基本表現。這是南北方最基本的差異,是其它差異形成的基礎和前提。
  • 為什麼中國要以秦嶺淮河作為南北分界線?
    作為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最早提出的。發表於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中,記載:「北帶: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驢良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慄、柿、葡萄。」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論述,已明確提到了秦嶺—淮河分中國為南方北方。古時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寫到「桔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 天然的中國東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山脈
    不少國家的國民會把本國劃分為南方、北方,並且會很自然地將自己歸為南方人或者將自己視為北方人,我們將這種國民意識,稱之為「南北意識」。不過很多國家的南北界限,多數是因為歷史習慣造成,並不存在顯著的天然地理分界,而我們廣袤的中國大地,卻有著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
  •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你認可嗎?
    根據我國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狀況,我國可以劃分為三大自然區,分別是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是指大興安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闊區域,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千米,這裡生活的人口佔了全國總人口的95%。
  •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北方、南方、西北、青藏的分界線都在哪?
    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北方、南方、西北、青藏的分界線都在哪?中國疆域之寬廣,南北相距5500公裡,東西相距5200公裡,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裡,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裡。為了進行更加便捷的地理、氣候、經濟等方便的管理,地理區域劃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綜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中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而對於這四塊地區的分界,除了人們較為熟悉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之外,還有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以及青藏地區和其他三地的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分界線。
  • 【課外拓展】 中國南北方到底有什麼大的差異?
    秦嶺淮河劃分中國南北(圖片源自維基百科)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條神奇的分界線吧!清朝末年,中國地學會的首任會長張相文,用現代科學開始分析中國地理特徵,1908年,他首次提出以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
  • 中國最矛盾的省,分不清它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當地人也很迷茫
    旅行的意義去擁抱陌生,去期待驚喜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對於中國來說,除了人口數量龐大之外,其佔地面積也在世界上排名靠前。因為地大物博,也造就了各個地方的風土民情和自然景觀大不相同。至此,我們一般把它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南方,一個是北方。南北差異在氣候上,南方屬於氣候溫和、溼潤,而北方則是以乾燥為主。在飲食方面,南方以大米為主食,而北方卻喜食麵點、小麥類食物。
  • 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地理分界線嗎?
    秦嶺——淮河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分界線,除此之外,中國還有其他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地理分界線也是考試經常考的知識點,下面讓我們來複習一下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都有哪些吧!
  • 我國被稱「不南不北」的省,其中1省經濟一直上升,「人口過億」
    我們常說南方人、北方人,其實南方和北方的概念很模糊,比如,在廣東人眼裡湖北人是北方人,在東北人眼裡湖北人是南方人,標準完全不同,這樣的原因,其實是大家用各自的地理方位和認識來看待問題,缺乏客觀的標準,中國真正的南北劃分標準是基於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秦嶺淮河以南是南方,秦嶺淮河以北是北方,所以秦嶺淮河被認為是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我國有四個省,正好橫跨秦嶺淮河,省域一部分屬於南方,另一部分屬於北方
  • 「抗凍」名列前茅的都是南方城市,這南方和北方到底是怎麼劃分的
    作為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概念,思考南北方劃分的事情古人比我們想的早。在《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寫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梔。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異也。也發表於1980年的新撰地文學中提到: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動物多馴良馬山羊,西部多麋鹿犀牛。這是目前已知最早明確指出了秦嶺淮河一線區分中國的南北方。
  • 中國最「找不著北」的省份:北方人以為是南方,南方人以為是北方
    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分別之心,別說是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了,就連那些小國家都會在自己國內劃分出很多神奇的地域名稱,我國也有著名的「散裝江蘇」,總之將人們劃分為不同的群體是很常見的操作。在中國最普通的劃分方式就是南方人北方人了,我們經常會用這兩個詞來簡單概括很多事情,在飲食、生活方面的差異也常常歸為南北差異。不過在中國有一個最「找不著北」的省份:北方人以為是南方,南方人以為是北方。
  • 除了秦嶺和淮河外,我國還有另一條重要的南北分界線,你了解嗎
    很多人都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的一條重要分界線,將我國分為了北方和南方地區,此線南北兩邊的氣候、地貌、習俗等均有明顯不同。其實,除了秦嶺-淮河之外,我國還有另外一條重要的南北分界線。這條線劃分了我國兩種截然不同的近海海岸溼地,這條線就位於杭州灣,我國海岸的南北分界就從這裡開始。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裡的長度位居世界前列。其間分布著眾多世界聞名的河口和海灣,位於浙江東北部的杭州灣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海灣之一。
  • 我國地理位置「最尷尬」的省,不南不北,經濟卻很一般
    在大家的印象中,我們國家在南北方的劃分上幾乎一直存在,但在南北方的劃分上有地理上的差異, 很多時候,我們以秦嶺淮河為界,這也是我們公認的地理南北方分界線,但這樣硬性的劃分,與我們國家的省劃分大不相同。秦嶺淮河一線直接橫跨甘、陝、豫、皖、蘇等省,是我們國家最明確的地理分界線,把我們國家的廣闊領土分成了我們北方的兩個部分,這也只是硬性規定,在人們的觀念中,南北方各有區別,在廣東的小夥伴們眼裡,如果自己北方的省是北方的話,住在中原的人們以長江以南為南方,東北的小夥伴眼裡除了山海關以外都是一樣的話,南方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人們觀念上的問題,但其中非常特殊的成分 我是安徽
  • 「秦嶺憑一己之力抗下南下冷空氣」中有哪些地理知識點?
    最近有網友曬出航拍秦嶺山脈圖,圖中清晰可見秦嶺幾乎以「一己之力」阻擋了南下的冷空氣,於是形成了一幅「涇渭分明」的神奇景觀。地理課本裡熟悉的「秦嶺—淮河」再次走進大家視野。今天螺螄君通過組圖為大家呈現秦嶺—淮河是如何作為南北分界線的。
  • 中國「最尷尬」的省份,北方人說它是南方的,南方人說它是北方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南北的區別,北方和南方有很多區別,比如南方發達的城市多,北方發達的城市少,南方熱,北方冷,說到安徽,安徽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可以說是沒辦法的,為什麼?南方人認為是北方人,我覺得南方人是北方人,有時連安徽人都不怎麼說,南方人是自己嗎?還是北方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 「地理位置最尷尬」的城市,本地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南方還是北方
    我國四大地理分區為:南方,北方,西北,東北,根據秦嶺淮河一線劃分出了北方和南方,南北方不僅在氣候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在飲食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都有著各自的特色,河南省在地理分界線上來說,毫無疑問是北方省份,可是在河南省內有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尷尬的城市,它就是河南省信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