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我代言】文化遺產 永久傳承

2020-12-16 澎湃新聞

【那山那水我代言】文化遺產 永久傳承

2020-03-22 1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嘉賓:

永靖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幹部 張惠林

永靖縣於2006年成立了永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並展開挖掘保護工作,在近十幾年的時間裡普查、挖掘出了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二十五項,其中國家級三項:永靖儺舞(七月跳會)、生鐵冶鑄技藝、古建築修復技藝;省級兩項:河州北鄉秧歌、永靖財寶神;州級兩項:河州羊皮鼓舞、永靖告比文化;縣級十六項:永靖宴席曲、永靖花兒、羊皮筏子、王臺鎮塔坪村葬禮、永靖擀氈技藝、塔什堡李氏手法正骨復位療法、永靖傳說故事、永靖嘛呢經、永靖幀子繪畫技藝、永靖儺面具製作技藝、永靖賢孝、永靖禮生、永靖彩繪、永靖鼓子、永靖王氏打鐵花、河州北鄉小親王棍法。

永靖儺舞(七月跳會)

永靖儺舞戲,民間俗稱「七月跳會」。跳會是為當年五穀豐登、酬神還願,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富平定。故豐收年跳會,歉收年則不跳會。流傳於甘肅省永靖縣西部山區的楊塔、王臺、紅泉和三塬等鄉鎮漢族聚居村,至今延綿不斷。

永靖跳會由下廟、獻盤、獻牲、會手舞、發神舞、面具戲、賽壇等祭祀儀式組成。以永靖儺儀、儺舞、儺戲為主要標誌的儺文化,是數千年多種文化的積澱,是多元宗教、民俗、音樂、舞蹈、面具藝術等的複合文化體,至今活躍在山村的「文化空間」,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

2005年6月,永靖縣儺舞隊代表甘肅省參加了中國(江西)國際儺文化藝術周活動,第一次把鄉儺搬上了國際舞臺,並榮獲「展演銀獎」和「踩街活動優秀表演獎」,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2006年,永靖縣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甘肅儺舞之鄉」稱號,儺舞戲進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永靖縣被命名為「中國儺文化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採錄基地」,儺文化已成為永靖縣一張耀眼的縣域文化「名片」。

生鐵冶鑄技藝

據王氏家譜載,永靖太極川古城王氏,原系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白土坡王家大村人,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大將鄧愈、馮勝等追擊北潰元軍,由於軍備需要,王氏始祖王宣、王訓等奉陝甘總督撫差調,從山西調蘭修建黃河浮橋鎮遠橋。橋成後,由王氏壟斷在甘肅的鑄造行業專利。王宣、王訓二公後遷太極川上古城,歷傳二十餘代,近六百年。

王氏鐵器鑄造的工藝流程主要分七步:設計、制模、合模、化鐵、澆鑄、拋光打磨、彩繪。

永靖王氏鐵器鑄造的代表性產品是古典法器,其風格古樸,造型精美,工藝水平超群,它既是傳統手工翻砂工藝的活標本,又是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學、美術等學科難得的文化載體,是現存全國最原始傳統之手工技藝類項目。

古建築修復技藝

白塔木匠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早在西漢年間,這裡就出了不少木工大匠。東晉時期,在絲綢古道的黃河渡口修建了炳靈寺唐述窟和凌空棧道,以及雕梁畫棟的窟簷。西晉時期,修建了黃河「天下第一橋」——「河歷」橋。吐谷渾時期,又在黃河上修建了「飛橋」,唐時,在炳靈寺修建「大佛閣」……

改革開放後,白塔木匠又重振雄風,修建了如敦煌上下寺、月牙泉月牙閣、「四庫全書」文溯閣、天水伏羲廟、麥積山、崆峒山、會寧會師樓、臨夏大拱北、蓮花山九角蓮花殿、張掖大佛寺、拉卜楞寺、塔爾寺……

白塔工匠古典建築歷史悠久,範圍廣大,數量眾多,形式多樣,種類齊全。近千年來,建築持續不斷。

下一步,永靖縣加強對國家級、省級項目的傳承創作、傳播推廣,鼓勵地方文化流派及風格樣式創新。大力扶持民族民間歌舞藝術,搶救保護和挖掘整合民族音樂舞蹈資源,推出一批主題民族音樂舞蹈作品。實施加快建設永靖縣非遺文化博覽中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入選項目建設和新項目儲備。加強對王臺、川城、新寺等少數民族特別是土族文化的挖掘保護,打造「非遺永靖」國家品牌。

來源:甘肅農村廣播

原標題:《【那山那水我代言】文化遺產 永久傳承》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那山那水我代言》張掖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不一樣的丹霞奇觀
    《那山那水我代言》張掖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不一樣的丹霞奇觀 2020-12-0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鄉那山那水那親人
    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人都使我倍感溫暖,是我美好的回憶。我老家住在清峻亭腳下的匡家田氹,山美。「八景」本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種歷史體現,後來名勝地多稱其景物為八景,清峻亭則是雙峰縣鎖石鎮八景之一。清峻亭,位於湖南省雙峰縣境內黃龍山脈龍頸凹處的兩峰對峙之間,交通湘衡的通邑大道--楊洞坑古道中。中分湘衡,亭東衡陽,亭西雙峰。
  • 那山·那水·那人
    簡單地理解,故鄉首先應該是一個地理概念,但更深刻的認識,故鄉更應該是一種文化,有點像考古學中的「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等。這樣看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衣飾用具、方言土語、民風民俗、人情世故等等,都是故鄉的構成元素。當然,這裡還包括個人的認同感。對於我來說,我的故鄉就是百岔川。百岔川,加上百岔河,有山,有水,這就是我少年時的全部世界。
  • 巴達米:那山 那水 那神 那廟
    · 追蹤非遺前排人物廣袤的印度次大陸,從來都是神的天堂,那裡的人們擅長於把神供奉得很好,甚至將一座石頭的山掏空成一幢幢廟宇,真的很神!三千多年前,先是梵語系的雅利安人把婆羅門神請進石窟,那是多相神的時代。公元八世紀經歷商羯陀改革後的婆羅門教稱印度教,造像崇拜主供兩大神系溼婆和毗溼奴,延襲至今。
  • 那山那谷那水
    而今日的那山、那水、那谷歷盡千年萬年之後。 還是那樣叮咚作響,只不過她野性的美,她的嘶吼,她的滄桑已被圈養成人文的修飾,但徜徉其中時所有未經雕琢的,無時無刻不在衝刷著她的熱情。 探其谷、山、水源頭時,她們的幽深、陡峭、平緩在光滑的石壁中延伸,一直消失在清冽山泉的汨汨中,水底青苔的匍匐中,谷頂樹木的交錯掩映中。
  • 【那山那水我代言】「譽滿絲路」的永靖特產
    來源:甘肅農村廣播原標題:《【那山那水我代言】「譽滿絲路」的永靖特產》
  • 《那山那水我代言》榆中玉泉山莊美食文化
    玉泉山莊四合院是玉泉山莊的餐飲核心部分。是一個美食的集中地。特色小吃一條街,以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淳樸自然的裝飾裝修,集中展示了絲綢古鎮蘭州榆中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增設的民俗文化街,油坊,磨坊,醋坊,粉坊等觀光體現場所,把所有的加工過程都展現給遊客朋友。
  • 傳承甌江水文化 共繪麗水幸福河
    麗水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興。麗水是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 素有「中國生態第一市」之稱,也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一條條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河流在處州大地上靜謐流淌。這裡匯聚著處州古城千年的歷史文化精粹,這裡曾是海上絲路「青瓷之路」的黃金水道,有著國內罕見的泛洪河流溼地生態系統,有滋養萬畝良田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濟堰,是藝術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麗水巴比松油畫的發源地。
  • 【文化遺產】「數字敦煌」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模式
    「『數字敦煌』是利用現代數位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敦煌石窟文物信息,並通過建立多元化、集成化的數字敦煌資料庫、數字資產管理系統、數字資源永久保存系統,在實現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藝術資源的同時,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在首發當日直言上線具有裡程碑意義。
  • 「晶都風韻」那山,那水
    楊運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我的心靈深處,難以忘懷的就是家鄉的那山、那水,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些瑣碎的記憶是我生活的源頭,是我心靈永駐的驛站。那山,雄偉秀麗,三山連綿,是我童年、少年的樂園;那水,清澈見底,流水潺潺,帶走我的童年、少年。
  • 《那山那水我代言》從「三起三落」到涅槃重生 靈臺縣蘋果產業...
    土層深厚,土壤性狀優良,加之獨店至朝那塬區還有大面積可用於栽植矮化果園的坳心地帶,獨特的緯度、海拔和氣候,工礦企業少,無汙染的自然環境,為規模化發展現代化矮砧密植果園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條件。 出品:靈臺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 來源:甘肅農村廣播原標題:《《那山那水我代言》從「三起三落」到涅槃重生 靈臺縣蘋果產業「新生」記》閱讀原文
  • 閬中天宮院:那山、那水、那一片人間仙境
    那山、那水、那一片人間仙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而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一處: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家家有花、人人有愛、可以讓我心停留的地方。你心中的桃花源是否和我一樣呢?往上跨幾步,一個巨大的羅盤映入我的眼帘,我迫不及待的坐上了龍鳳椅。咔嚓,照了一張美照,仰頭一望雄偉的天宮院山門屹立在前方。我一口氣爬到山門。站在這裡,環顧四周,它四圍青山環繞,綠樹成蔭,兩旁吉水相抱。它坐落在山水之間,山、水、古建築群融為一體,自然天成,既藏風又聚氣,觀星象、習術數、擇福地,好一塊山水寶地。
  • 難忘家鄉的那山那水
    父親一直保存著,後交給我刻章,可章沒刻成,父親不在了。這塊料一直收藏著,這也許是父親留給我最後的一個念想。當時龍骨要是不要砸搶一空,保存完好,建一展覽館供遊人參觀多好,既可以提高村子與鄉鎮的知名度,又可以帶動旅遊經濟發展。唉,這些都是經濟文化落後造成的。到底是龍「集」寨還是龍「旗」寨,前人命名都是有根據的。
  • 《那山那水我代言》就地過年 更具「年味」 !
    為進一步加強對留蘭市民的關心,體現蘭州溫度和城市關愛,讓留在蘭州的外地市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將開展以「我憶蘭州好·金城過大年」為主題的2021春節留「蘭」過大年主題活動,通過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優惠活動,讓廣大市民和留蘭人員渡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春節,下面就讓小編帶您看看都有哪些充滿年味的活動吧!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我們該如何去傳承非遺文化
    什麼叫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 萊陽聚焦:那山,那水,那廟
    萊陽聚焦:那山,那水,那廟
  •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扎尕那村的農林牧循環複合系統
    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造就了特殊的農業文化,即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農耕種植青稞和蔬菜,牧業供給肉和奶類,森林既提供建材,也生長菌菇和藥材。2017年11月,扎尕那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2年起組織評選,目的在於推動保護農民仍在使用且賴以生存的生產生活方式及農業系統。
  • 那山、那水、那段崢嶸歲月
    八月中旬偶遇大安峒的張大哥,他是張貴華烈士的後裔,非常熱情的邀我遊大安峒。我欣然接受,初秋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應約上山。從陸城到海豐鮜門高速公路出口約60公裡,下了高速到赤石鎮大安村委20多公裡,這段路雖是小路,但有水泥路面,問題不大。從大安村委竹坑村到大安峒當年紅軍醫院舊址北坑肚還有10多公裡,這一段就全是險峻的山路了!
  • 那山,那水,那寶-光明日報-光明網
    眼前之景,猶如一幅潑墨的國畫,用當地謂之「秦嶺」的山、謂之「漢江」的水、謂之「朱䴉」的寶,講述著「兩山論」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實踐。一脈青山繞城郭    深藏於秦嶺腹地的漢中市留壩縣,面巴蜀而背秦川。在留壩縣火燒鎮,記者剛一下車,一股泥土味兒撲面而來。
  • 活化傳承嶺南文化遺產的「廣東實踐」
    近年來,廣東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期間對保護傳承嶺南文化、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等方面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對傳承嶺南特色文化、加強考古研究和文物活化利用,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量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