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英語翻譯基礎(翻譯)
翻譯這一科的備考,是我個人備考過程中付出最多的一科,主要出於自己沒有翻譯受教育經歷這個原因。
詞條互譯
這一點的備考,我的一個選擇是《翻譯碩士MTI 英漢詞條互譯詞典》,也就是黃皮書。這是一本繞不過去的書,我根據我所報考學校往年的題目內容來看,詞條互譯往往會包括一兩個語言翻譯類的詞條,而這一方面是我最大的弱勢,所以這本書的附錄語言翻譯類詞條就是我著重的地方。這本書全部背下來其實是不現實的,分析往年真題,判定大概範圍在哪一領域,著重複習。
至於其他更重要的詞彙,我基本上就是跟著中國日報的節奏走,中國日報雙語新聞,翻吧等。中國日報雙語新聞,顧名思義,新聞跟得比較及時,時下的熱點問題都會有所涉及,而且雙語都會有,也會跟著新聞有一個熱詞打卡,總結出熱詞的英文翻譯;這樣,既滿足英漢詞條的複習,也同時可以複習閱讀和文章互譯,甚至可以滿足漢語百科名詞解釋的複習。
可以從裡面看到,雙語閱讀一般會放在第一條,左上角也會標明雙語,打開文章會有主題詞彙的英漢雙語和該詞條解釋的英漢雙語,還會對文章內的部分詞語進行標紅解釋。
再看關於熱詞打卡的內容,標題最後會標註「今日熱詞打卡」,熱詞打開的內容一般會是時下最熱的新聞,這一點與雙語閱讀略有不同。打開文章以後和雙語閱讀基本一致,首先會是這個新聞主題熱詞的英譯,然後才是相應新聞內容的漢英雙語。
不同的地方在於,文章內部會有相應知識點的解釋,這一點既可以作為考研第一科目的複習知識點,也可以作為百科名詞解釋的複習要點。
之前寫第一科目複習內容裡面提到,是與其他科目複習同時的,就在於此,翻碩的考試,每個學校都會考察熱點詞彙,貼近熱點新聞,所以,抓住這個特點,利用一種資料,完成多科目的複習。我的政治時政內容主要依賴的就是這個。
在文章的最後總結出該文章內出現的比較重要的詞彙,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也要記錄下自己不會的翻譯,結合到一起,做好筆記,準備專用的筆記本用來記錄。
關於做筆記,方法還是一樣,不同顏色標記不同重點,筆記裡我只用了黑紅兩種顏色。
對於重要文件中的金句翻譯,我建議用紅色筆做筆記,因為它不是在考研第一個科目考,就是在翻譯裡面考。
除了中國日報雙語新聞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是「翻吧」。雙語閱讀內容跟中國日報的雙語基本上也沒有什麼不同。倒是「每日一練」和「每日一詞」有些不一樣。
先看每日一練,這一項基本上就是對翻碩考生量身定做的內容。每天的題型是輪流變化的,而且大量的題目是來源於各個學校往年真題,當天的問題會在第二天放出答案,答案還會附帶詳細的解釋,絕對的複習好資料。
再看每日一詞,這個詞彙大多數出自於比較正式的詞彙,不同的地方在於,除了會有包含該詞彙的的新聞報導之外,同時會對涉及該詞彙的知識點進行解釋,而且會介紹包含該詞彙的重要來源。這一部分,作為考研第一科目的複習內容是特別合適的。
重要來源部分,也會附上英文的翻譯,有些學校比較喜歡考這些文件原文的翻譯,總之就是,有備無患,更何況還有其他科目備考的需要。文章最後則會列出是每日一詞相關的雙語詞彙,這些都是需要做好筆記的。
其他主要用到的資料其實並不多,我手裡用《英漢翻譯簡明教程》、《實用翻譯教程》,個人覺得《實用翻譯教程》更適合我一點,但是這本書很厚,又不太適合作為備考資料使用。所以我並沒有特別使用這兩本書,回過頭再看,還是應該多看一看本書的。《韓剛90天攻克二筆》作為備考資料其實還是挺不錯的,這是我現在看這本書得出的一個結論。
在備考的後期,偶然翻到的一本書還是挺讓我驚喜的,讓我後悔看到的太晚。書名是《考研英語-拆分與組合翻譯法》,因為英語筆譯或者說翻譯碩士這個專業,因為不統考英語一或者英語二,所以很多人在選備考資料的時候都會忽略掉針對統考英語的相關書籍,將目標主要集中在專八和catti之上,包括我自己。這本書之所以讓我驚喜,是我覺得它寫得實在是非常簡明易懂,針對考試的意味也更加明確,所講解的方法非常有效,確實可以看一看。
之前基英提到的《專八閱讀》這本書,配合贈本的全文翻譯,也是非常不錯的翻譯備考資料,這樣就可以實現兩門課的聯動。英語這兩科,基本上複習的過程是一直交織穿插在一起的。《中式英語之鑑》也是值得去看一看的。這一部分和閱讀的複習基本都交織在一起了。
除了這些新聞內容,相應的書籍資料以外,一些發布的重要文件,一般也都有雙語版本的,是需要準備一下,多讀一讀,一是做好考研第一科目的複習,二是熟悉正式文本的翻譯模式,有些內容的翻譯還是非常讓人驚豔的,用最簡單的詞語做出最達意最美的翻譯。
關於自己練習翻譯,主要是利用雜誌的內容,或者是一些雙語新聞內容,自己嘗試著翻譯,如果有譯文的話就對照一下,沒有譯文的話,找個身邊同學朋友,把你寫好的譯文讓他們看一看,讓他們告訴你哪裡的句子讀起來很奇怪,看你的行文是否符合我們日常漢語的習慣。會不會出現奇怪的翻譯腔這些。這些問題自己是讀不出來的。
英語翻譯是我付出時間和精力最大的一個科目,畢竟是我把一部分其他科目的內容放在這裡進行複習的,同時也是我寫字做筆記最多的一科。因為從我自身的情況考慮,英語翻譯是我相對比較弱勢的一科,需要我投入更多的經歷。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在複習過程中勢必需要做到有所側重,而由於我在這一科目上投入過多,導致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漢語百科的複習,所以,時間規劃和規劃的及時調整是十分必要也重要的。
關於英語的兩科寫完以後,需要單獨拿出來說的就是單詞。很多人總會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十分重要,都想去複習更「高階」的知識,我是不太贊同的。我在前面講過,6月就可以開始複習了,找一找複習的感覺,我所有的複習就是以背單詞開始的。畢竟去考試,總不能看不懂題目吧。你不背單詞,你都不知道有多少單詞是自己不認識的。
如果自己基礎比較好,詞彙量比較大的話,一般一天連複習帶新詞保持200個就可以了。至於用哪個app,其實大家都差不了多少,用一個堅持住就行。我開始是堅持用了三個app,分別是扇貝,墨墨和歐陸,三個詞典同時進行,每天打卡,導致每天的單詞量實在太大,即使有舊詞和重複的詞語,也到了影響記憶效率的狀況。最多的時候,一天三個app,新詞加舊詞一共大概400個詞,其實效率很低的。堅持沒多久以後,就剪掉一個,只用兩個app,一般一天大概在250個詞左右。
不管做什麼,基礎總是不能丟的。
現在一般的app都會在每個單詞下面包含例句,以及相互關聯的詞彙,比如常用搭配,拼寫相近的或意思相近的詞彙。背單詞不能只是記住單詞而不去融到句子裡理解,至少要做到被一個單詞都要看一看例句裡的用法,做到心中有數。
單詞記得多了,讀的文章多了,再加上練習的翻譯多了,就會逐漸出現一個很神奇的東西,語感,語感這個東西說有就有,說無就無,無非就是你的知識掌握足夠了,形成了具體的思維模式和語言架構,在運用過程中自然不再需要特意去分析解答,而更「流暢」的思維解答方式,一切由基礎積累而來。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