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又好玩,又學到「野」的足球頻道
早幾天前,恆大以4比1的比分戰勝申花。
賽後申花教練崔康熙如是說:
「球員拼搏的意義在哪?因為對手是恆大?」
此話除了表達戰敗的不忿,更多是暗指恆大的歸化球員影響了競技公平。
此役恆大的首發陣容中,歸化球員加上外援,共有6人,而申花方面只有1人,可謂相當懸殊。
其實回歸到這場球,申花的上半場踢得非常好,尤其是3個絞肉機中場的發揮,徹底切割了對手的中場組織。
無奈體力化的踢法,下半場註定崩盤,恆大的幾個外援一發力,申花就再也招架不住了。
可以看到,球隊雙方的人員差距,並不是教練的戰術部署可以彌補的。
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分析過本場比賽的戰術部署,其實申花做得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回歸到崔教練的言論,我們不妨客觀看待一下。
其實聽起來,更像是一個足球老人的氣話,氣在哪裡?不公!
17年的時候,許老闆說未來要實現全華班的大論,那時候,我的感覺是,恆大為了培養國家的足球人才,寧願放棄成績,大膽使用全本土球員陣容徵戰。
可是現實總是打臉,沒想到2020年全華班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完成,現實總是給愛幻想的人一頓毒打。
其實不單止某支球會緊鑼密鼓進行歸化工作,其實整個聯賽的氛圍都向著歸化的方向走,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實足協進行歸化是可以理解的,當初國足成績堪憂,未來還有衝擊世界盃的沉重任務需要完成,就那時候的國內球員水平來說,這相當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們心裡都清楚,歸化只是為成績妥協的短暫情人,雖然那時也有人反對,但最後還是實行下來了。
但當此事去到俱樂部層面,在現有的聯賽規則下,導致歸化球員的出現越來越頻繁。
不少俱樂部將歸化球員當成即時戰力投入到賽場中,成為比青訓更重要的首等大事。
事情的發展,已經超乎球迷們的想像了。
那麼歸化本身,是好是壞呢?我更願從中立的角度去看待。
首先說說好的方面。
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這裡的富不是指工資,而是指水平,用高水平帶動水平一般的球員成長,是提升整體水準的最快捷徑。
特別對於國足來說,長期的低迷已經令球迷忍無可忍,而且隊內的更替青黃不接的現在很嚴重,回想下我們是怎樣輸給伊朗的吧,又是怎樣輸給敘利亞的!
如果歸化球員能夠發揮實力,是很有可能將國足帶進世界盃的。而國足進世界盃的好處,對於整個國家足球事業發展的好處,真的是多不勝數。
總的來說,好處就是即時戰力,迅速提升一個國家隊還有足球聯賽的競技水平。
不好的部分。
也是球迷一直擔心的地方,就是泛濫成災!
誰能想到19年才實行的歸化政策,20年就如此如火如荼。
職業賽場沒話說,都是大企業上億的投資,才鑄造今天的中超聯賽,職業足球,註定沒有人情可言。
特別是對於國內沒有歷史底蘊的俱樂部而言,快速獲得成績的提升,往往比培養球員來得重要。
這是一種商業行為,確實無可厚非,通過成績去追尋利益最大化,本來就是俱樂部的生存之本。
但我想問,這真的是大家期待的中國足球嗎?我們都知道,提升的只是成績,而不是整個國家的足球水平。
就拿日韓來說,他們的規劃都是很長遠的,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訓練體系和足球踢法,這個是他們成為世界盃常客的資本。
只有當青訓的體系逐漸完善,體育的制度更加完美,才有更多的孩子走出課堂,放下遊戲機,踏上綠茵場。
歸化這事情,是很傷害整個青訓體系的,多少球員日以繼夜地訓練,可是歸化球員的出現,慢慢奪走小球員的希望,資源的天平也慢慢偏向歸化球員的一邊。
在中國,本要成為職業足球真的要付出很多東西,所以大部分的父母,並不支持孩子往球員的方向發展。
在足球人口基數如此低的今天,再加上歸化球員的加入,這意味著競爭更為激烈,成為職業球員的路更遙遠,多少孩子和家長會望而卻步!
走出去,留下來,才能幫助中國足球持續提升。
如果只想著將外面的球員歸化進來,而不是將我們的球員送出去,那到頭來還是一個死循環。
現在歸化這條路已經成為現實,制定更加合理的歸化方案,和調整歸化的度,才是現階段最貼合實際的做法。
歡迎關注我們並留言討論
-end-
作者:傑志足球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