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警告:地球自轉越來越慢 2018是大地震之年!溫哥華面臨毀滅性海嘯衝擊

2021-02-08 加西周末

據《衛報》19日報導,科學家表示,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持續減緩,2018年全球範圍內的強地震有可能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赤道附近。

 

科羅拉多大學學者Roger Bilham和蒙大拿大學學者Rebecca Bendick在10月美國地質會年上發表論文,指出地球自轉速度與地震活動高度相關:儘管地球自轉速度波動極小,對地球每天長度的變化影響只有幾毫秒,卻可能會導致地下能量的大規模釋放



論文中,二人研究了全球範圍內1900年以來發生的7級及以上地震後發現,自1900年以來的100多年中,有5個時期的強震數量超過以往,平均一年發生25至30起強地震,而其他時候每年僅為15起。而地震的巔峰期,正是出現在地球自轉速度連續減緩五年之後,就是強震大增的時期。「簡單說就是,地球給了我們5年的強震前預警期。」Billham說。

 

在過去超過4年中,地球的自轉速度已經開始進入周期性的減緩,也就是說,明年可能就會進入強震增加的時段。「在明年,我們會看到強地震的顯著增加,而今年已經初露端倪——今年內,全球範圍內已經出現了6起嚴重地震,2018年很有可能超過20起。」研究人員表示。

 

截至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尚未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減緩何以會導致強震增加的原因,但他們推測,可能是地核運動導致地球自轉速度和地震活動的改變。

 

「這可能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Bendick在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時表示,但縱觀地球自轉的規律,這其實很容易解釋:人類已知地球自轉基本以幾十年為一個規律的周期,在這個周期中,地球的轉速先變慢後變快,而其他的季相變化(如強厄爾尼諾效應)也會影響地球的自轉。

 

但是,至於自轉周期如何影響地震活動的發生,必須從地球更深處——地球的核心位置開始觀察。



據Quartz網站介紹,地核由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構成,內地核由實心的鐵鎳組成,而外地核由鐵、鎳等物質構成的熔融態或近於液態的物質組成。在地核之外,是一個非常粘稠的地幔以及外部的地殼。地震發生在地殼部位,但是地殼是漂浮在地幔之上。

 

兩名研究人員推測,在一些偶然的情況下,地幔會與地殼之間連接得更加緊密,而這就會影響到外地核內液體流動的方式。而這種混亂將會進一步導致地球磁場的變化,進而影響地球的自轉,將每天的長度改變幾微秒——這一微小的變化只能被原子鐘測到。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地震數量可能將會增加,但是預測地震發生的具體地點仍然困難。Bilham表示,他們發現最容易受到地震影響的地區應該在赤道附近即地球的熱帶區域,而目前這一地區的約有十億人口。

 

發現巨大斷裂層

溫哥華面臨毀滅性海嘯衝擊

 

講真,生活在溫村,真的寧靜美好,但是頭上懸著一個「大地震」的靴子,讓人不能時時淡定。近日又傳出在阿拉斯拉沿岸發現一條巨大的斷層,一旦發生地震,形成的海嘯可能對加美沿岸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一項研究新發現,美國和加拿大沿岸有一條巨大的斷裂層,可能發生類似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當時造成超過15000人死亡。 



研究人員對該區域板塊構造和俯衝的地震勘測中,發現阿拉斯加沿岸海底有一條90英裡長的巨大斷裂層,可能導致美國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區身陷海嘯巨浪風險中。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這個斷層地震激發的海嘯,可能和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造成破壞性海嘯的特點相似,當時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奪走了15000多人的生命。

 

當時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發生9.1級地震,引發形成高達40.5米高的巨浪海嘯。

 

雖然目前認為阿拉斯加發生海嘯可能性很低,但這次研究人員、地震學家安妮·貝塞(AnneBécel)表示,這一發現「表明阿拉斯加這個地區特別容易發生海嘯。」

 

貝塞強調,這個阿拉斯加沿岸海底這個巨大的斷裂層發生地震,一旦形成海嘯,不僅阿拉斯加處於危險之中,而且還會波及更多的北美海岸,以及夏威夷和太平洋地區的其他地區。

 

北美沿岸和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大的構造板塊(tectonic plate)所在地區,這裡的太平洋板塊正在北美板塊下面俯衝,造成斷層帶和火山。

 

研究人員擔心,這條90英裡長的斷層帶可能會造成海嘯,因為由於不斷向上移動,創造足夠的推力形成一個巨大的波浪。

拉蒙特多赫蒂地質學家唐娜·希林頓(DonnaShillington)表示:「由於這個巨大斷層帶,板塊凸出的外部可以獨立移動,可能更有效形成海嘯。」

 

「如果移動的部分靠近海面,就會形成更大的巨浪。」

 

大溫海嘯高危區

 

不管BC省沿岸什麼時候發生海嘯,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海嘯襲來,我們的命運將會是怎樣。

 

根據BC省學生於2012年作的研究顯示,一旦海嘯襲來,列治文、三角洲大部分地區可能會像海綿寶寶一樣泡在水下。

 


然而,如果海嘯襲擊大溫地區,假設海平面上升了5米,下面的地圖就可以看出海嘯對大溫地區的衝擊到底有多可怕:

 

南三角(Tswassen&Ladner)的命運將和列治文一樣,而北三角洲也幾乎沒有生存的機會。

白石和素裡中南部的Cloverdale也將遭受嚴重破壞。

素裡的Mud Bay, East Newton & Fraser Heights也將面臨重大打擊。

Lougheed地區和皮特草甸沿岸及楓樹嶺一半也會被水淹

高貴林和穆迪港沿岸逃過海嘯衝擊的機會也不會太大

新西敏、本拿比和溫哥華沿著Marine Drive這一帶和市中心的海濱街道了將遭受重大打擊。

只有蘭裡看起來最安全。

地震洪水海嘯,都是列治文滅頂之災。

 

一項報告顯示,大溫低陸平原目前的15座堤壩中,僅有一座可以抵擋特大洪水……

 

而省府指出,由於氣候轉變,本來500年一遇的大洪水,現在會以50年一遇的頻率出現。
菲沙盆地議會(Fraser Basin Council)去年啟動低陸平塬洪水管理策略(Lower Mainland Flood Management Strategy ),將整合各級政府機構的力量,為防治洪水早作綢繆。

 

洪水管理策略的第一階段在2014至2015年推出,將模擬各類洪水氾濫場景,再評估現有防洪系統與政策有哪些薄弱的環節,經費50萬元。第二階段在2016年開展,將重開發出一套地區防治洪水策略。

 

菲沙盆地議會主席Colin Hansen指出,這一策略的有效期可能長達20年。他同時指出,加高堤壩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防治洪水方法,各地都加高堤壩,最後洪水不能疏導,也解決不了問題。

 

他表示,採取疏導方法,也不能聽任地方政府各自為政,需有所統籌,各城鎮互相配合。



上圖為內陸平原堤壩狀況。紅線:符合標準堤壩,綠線:不符合標準堤壩,藍線:沒有堤壩的低地水岸。


根據歷史紀錄,菲沙河谷最大的洪災在1894年爆發,由於融雪太過急速,導致河水水位迅速暴漲,結果由列治文至哈裡遜(Harrison),都出現洪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警告,隨著地球自轉變慢,我們將面臨頻繁地震
    科學家警告,由於地球自轉速度的細微變化,2018年世界可能面臨更多強震。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然而地球自轉速度在幾年裡的微小減慢,會使得每天的長度延長一毫秒或更多,大地震頻率的增加似乎與之有關。We could easily have 20 a year starting in 2018.」「明年我們應當會看到大地震次數的顯著增加,」 Bilham 在接受《觀察家》採訪時警告稱。「今年我們過得很輕鬆。目前為止我們只經歷了六次大地震。而進入2018年,大地震可能會輕鬆達到20次。
  • 4年前地球突然轉速變慢,專家警告:5年後的明年地球將有大動作
    所以月球繞地球角度遠小於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那麼地球和月球之間就會存在相互作用力,地球引力拖拽著月球,而月球也牽制著地球。每年的錢塘江大潮則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一種表現。事實上就算沒有潮汐現象的出現但地月之間的這種作用力也會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的公轉速度會因此增加,速度的增加會讓月球每年以4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 地球自轉變慢了,未來還是24個小時嗎?白天不愁沒時間用了
    審核-小文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才有了人類的時間、四季與黑夜白天的概念,可以說是大家都知道的知識,那麼你知道嗎,其實地球的自轉並不是恆定的時間,一直以來呢,地球的自轉都在不斷的變慢,但是自從1999年以後,地球自轉就可以說加速,就再也沒有減慢過。
  • 地球自轉速度越來越快,這對我們將來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於生活在這顆星球的生物而言,地球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緊密相連,我們也是非常幸運,在太陽系中地球的自轉不快不慢剛好合適,這也是孕育生命的重要因素,而對於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而言,一天地球日則相當於水星日58.65天,其表面旋轉速度也是相當驚人,若是水星的水沒有被太陽蒸發乾淨,也會被這種速度全部甩乾淨。什麼是地球自轉?
  • 關於海地毀滅性地震的問題與答案(二)
    舉報 襲擊海地的大地震是這個島國在兩百多年歷史中所遭受的最強的也是最具毀滅性的地震
  • 歷史上的今天:1531年葡萄牙裡斯本大地震 1700年卡斯卡迪亞9.2級地震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大地震
    由於地震發生距今過於悠久這次大地震和1321年葡萄牙發生的一次大地震並無直接的史料記載,直到20世紀初期人們發現了一份未署名的災難目擊者手稿才發現到1531年葡萄牙裡斯本大地震和1321年葡萄牙大地震的存在。
  • 地球突然停止自轉,將會發生什麼?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設定了這樣一個情節:太陽正急速衰老,地球和內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用於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往4.2光年外的比鄰星。但是,逃離太陽系的先決條件是迫使地球停止自轉。影片中的這個設定充滿科幻元素,地球是否會停止自轉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地球大氣層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
  • 因地球自轉太慢導致地震頻繁?別聽網上傳言
    據中國地震臺網顯示,2019年12月26日晚6時36分,湖北孝感市應城市發生芮氏4.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在地質構造上,湖北省跨越秦嶺褶皺系與揚子準地臺兩大構造單元(地殼大型構造的基本單位),此次發生地震的孝感市就位於這兩大構造單元的交接處。
  • 一直說潮汐力在減緩地球自轉,為什麼現在地球自轉卻加速了?
    如此往復周而復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這樣的規律是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的。但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不是一個不變的常數,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用「大約」的原因。    並且地球在自轉的時候還會拉扯月球,這樣又會把一部分的自轉角動量傳遞給月球的公轉角動量上,最終導致地球是越轉越慢,而月球公轉的越來越快,目前月球正在緩慢的離開地球,速度為3.8釐米/年。    太陽的引力同樣會對地球的自轉產生制動效果,就像是地球把月球潮汐鎖定一樣。如果時間足夠長,最終地球也會總是一面朝向太陽,自轉周期等於公轉周期。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核爆炸能改變地球的自轉嗎?
    ,是因為地球圍繞其旋轉軸,日復一日地進行著自轉活動。與此同時,由於地球形成於新生太陽的可居住範圍內,因而它也正在圍繞太陽公轉。我們都知道,地球完成一次自轉的時間是一天,而完成一次公轉的時間是一年,但是,地球除了這兩種我們最為熟悉的旋轉方式之外,還存在著所謂的內核旋轉等現象。那麼,那些相對更陌生的旋轉具有怎樣的特點、科學家們如何測得這些不同旋轉類型的值?像核爆炸這樣具有破壞性的事件,是否又能夠對地球的自轉產生巨大影響?
  • 地球自轉加速,一天時間已不到24小時,對我們有何影響?
    如今地球正在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運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時間比24小時還要短,很多人看到這裡也會有疑問了,既然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固定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我們的認知中,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會一直減小,但是自從2020年以來,地球的自轉速度開始加快,自轉一圈已經少於24小時了。
  • 地球自轉出現故障突然加速?4分鐘憑空消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大到星系,小到宇宙中的塵埃,它們都在變幻運動著,每個星體似乎都有自己的軌道,這一切就好像被人提前設定好了一樣。此外,宇宙所有的天體運動都具有極其規律性,比如地球,它每天都是在自轉運動,一周自轉周期是24消失,每一個回歸年大約是365天,周而復始的不停運轉著。
  • 地球自轉速度在減慢,未來會有停止的一天嗎?
    地球形成之初獲得了太陽系原始星雲的部分角動量,於是一直保持著自轉,但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減慢,從最初的6小時自轉一周變為了現在的24小時自轉一周,理論上時間足夠長的話,地球最終將變為一年自轉一周,被太陽潮汐鎖定。
  • 地球未來變成一天25小時,地球為何轉慢了
    然而根據美國地質團隊的研究,現在時間真的開始走得越來越慢了。我們一天有24小時,如果說以小時為單位計算的話,我們每天增加的這一點時間實在是九牛一毛,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我們把計量單位縮小至極其微觀的毫秒來看,相比於前幾個世紀,我們每天所增加的時間是4.1毫秒。
  • 【漲知識】地球的公轉與自轉
    地球自轉和公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存在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圍繞太陽公轉,一種是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  地球自轉: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
  • 希臘克裡特島海域 6 級強震後發生小型海嘯
    華輿訊 據希華時訊報導,希臘克裡特島南部海域在當地時間5月2日下午發生芮氏6級強烈地震後,希臘地震學家和國際地質學家表示,2日晚些時候克裡特島附近曾發生較小規模的海嘯。
  • ​為什麼地球自轉速度近年來日益加快,2021年將是時間最短的一年?
    據英國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應用原子鐘監測到,地球在2020年的自轉速度是以監測記錄以來最快的一年,而且預測在2021年自轉速度還要加快,同比再提高19毫秒。那麼,地球自轉速度為什麼會變快呢?變快之後有什麼影響?按照道理來說,地球的自轉速度應該逐漸變慢地球在形成的初期,由於繼承了眾多所吸聚星際物質的角動量,當時的自轉速度非常快,自轉一周僅需6個小時左右。
  • 美國阿拉斯加海域發生2020年最強地震,等級7.8級,海嘯預警發布
    這已經是第8起7級大地震了,前面四次分別是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發生的7.7級地震,2月13日千島群島7級大地震和3月25日7.5級大地震,05月06日2印尼班達海7.2級大地震以及6月18日的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以南海域7.3級地震。
  • 2020年最強地震降臨美國,震級高達7.8級,日本已發布海嘯預警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正式測定:7月22日14時12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南部近海地區,發生了7.8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裡,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地震發生後,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立刻發布了海嘯預警,提醒臨近地區人群主義及時避難。隨後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報告稱,在強震發生之後震中區域內又發生了多次餘震。
  • 常識積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世界上每一個物體都有慣性,質量越大,慣性就越大。當地球的自轉突然停止,地球上的物體並不會立刻停下,而是會在自身慣性作用下,以超過1000公裡/小時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這個速度有多快呢?趕上超音速戰鬥機了!所以,地球停止自轉會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致命的打擊,一眨眼的功夫,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可能就直接飛到了北京天安門的位置了。(2)引發史無前例的氣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