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手套遇火後,無一不是迅速燃燒,冒出濃煙,滴下殘留物。
每晚11:05 打開電視鎖定 浙江公共頻道ZTV-7
收看都市快報自製電視節目 《快報時間》只報好消息
■《好奇實驗室》
手機掃一下
視頻蹦出來
記者 範曉州
洗衣做飯,搞衛生時,很多人都會戴上橡膠手套,不僅可以隔離細菌、保護皮膚,還能防止雙手意外受傷。
最近,坊間傳言:很多橡膠手套的製作原料並不是天然橡膠,而是回收廢料。這些回收廢料很有可能接觸過農藥、油漆,甚至醫院病毒。一時之間,橡膠手套陷入了「衛生恐慌」。
有媒體提出,驗證橡膠手套是否含有有害物質,燒一燒就知道。如果手套冒濃煙,燒過後產生很多顆粒,就是摻有回收廢料的劣質手套。
分辨劣質橡膠手套,真的只需要一把火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好奇實驗室》就來燒一燒各種橡膠手套。
《好奇實驗室》分別從社區小賣部、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裡,隨機購買了7雙橡膠手套,價格從5元到15元不等;7雙手套都標明「由天然乳膠製作而成」。
帶著這些橡膠手套,我們來到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實驗室,請橡膠專家、工學博士沈烈老師和我們一起,燒了它們!
用剪刀把7雙手套分別剪下一小塊,按照價格高低,依次排開,放在酒精燈上挨個焚燒。
最便宜的一雙手套,是農貿市場買來的,只要5塊錢。它的橡膠一碰到火,迅速燃燒,冒出濃濃的黑煙,不停地有燃燒殘留物往下滴,最後結成顆粒狀固體。
社區小賣部裡買的7元手套,點燃後的情況如出一轍:迅速燃燒,冒出濃煙,殘留很多顆粒物。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用回收廢料做成的手套?
我們跳過中間四雙,直接燒最貴的一雙,花了15元從大型超市購買的品牌橡膠手套,看看會有什麼不同。結果,這雙手套遇火後的情況和前面兩雙便宜手套仍然一樣。
我們又把剩下四雙手套依次燒完,結果很明顯:不論手套的品牌和售價如何,燃燒的狀態基本相同——迅速燃燒,冒出濃煙,殘留大量顆粒物。
「純橡膠燃燒起來比較均勻,煙霧沒那麼大;添加回料或是其他東西的話,分子量會小一些,燃燒時可能還沒燒完就揮發了,煙就比較大。」沈烈說,從七雙手套燃燒的情況看,應該都添加了回料,但是,這並不表示這些手套就是劣質的,因為,橡膠製品生產中,國家是允許和鼓勵添加安全無害的回料的,這是對能源的再生利用。
沈烈說,判斷橡膠手套是否安全衛生,靠「燒」是無法分辨的,而是要看用於再生產的回收材料是否無毒無害。「能源再生類的橡膠手套在生產時,主要採用回料粉碎工藝,很難殺死病菌。如果用攜帶著病毒、細菌的醫用廢棄手套等劣質回料,製成橡膠手套,戴著這樣的手套洗碗做飯,對人體產生的潛在威脅是很大的,而這要靠監管部門從生產源頭抓起。」
《好奇實驗室》建議大家,買橡膠手套時,儘量挑選一些比較大的品牌,買摸上去材質均勻、聞起來氣味小、扯一扯很快就會恢復的橡膠手套。
今晚11:05,打開電視,鎖定浙江公共頻道,去看《快報時間》橡膠手套燃燒實驗。如果你知道其他鑑別橡膠手套優劣的方法,歡迎撥打快報85100000熱線,告訴《好奇實驗室》。
手機掃一下
視頻蹦出來
浙大同學
自己拍的
校園宣傳片
耳朵到底
該不該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