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須救徹,比起武松,東瀛人為何更喜歡魯智深?

2021-01-08 宇宇看水滸

文/主任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學價值不但遠超《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紅樓夢》都要精彩。可以說,在中國很少有不知道水滸傳的,哪怕是小孩。

就連在東瀛,水滸傳的名氣也十分大,武松魯智深等主角的知名度十分高。但據去過東瀛的朋友反饋,在中國名氣更大、粉絲更多、更受人歡迎的武松,卻不如魯智深受歡迎。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雖然武松武功彪悍,但是相比魯智深來說,他不具備犧牲精神,特別是在助人方面,魯智深基本上不求回報,幫人就是純粹的幫人,而沒有更多的想法,所以他們認為,魯智深要更純粹,更大氣。

體現得最為明顯是兩個案例。武松幫助師恩奪回快活林生意,兩邊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本質上是黑吃黑。而當時武松是個在押囚犯,因為師恩得知他是打虎英雄,有一身過硬武功,這才對他關照又加,又是請吃喝,又是說好話,武松那時正處於人生低谷,這種所謂尊重滿足了武松的心靈需要,武松是得了這種好處之後才出手幫忙,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大抵說的就是如此。

而相對武松受人請吃,魯智深是完完全全的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

他和金翠蓮素味平生,以前壓根就沒見過,僅僅是因為金翠蓮的一番哭訴,打動了魯智深,於是他的善心爆發,當場資助了銀子不說,後來還幫助這兩父女出逃,這還沒完,他還專門去找鎮關西,用拳頭給鎮關西上了一堂課,這也是鄭屠夫的最後一堂課。

在魯智深眼裡,這種「救人須救徹」才是真正的幫助,不求回報的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所以一個名叫佐竹靖彥的日本研究家就說:「如果在現代日本的《水滸傳》讀者中做一個人氣指數的問卷調查,大概名列榜首的是魯智深。」

而他更是認為,魯智深救林衝才是這個人物發光發彩的地方。魯智深和林衝結拜第一天,林衝老婆就被人纏住要非禮,結果林衝礙於各方面因素沒有動手,魯智深卻十分不放心,怕林衝吃虧,於是帶著跟隨他的一幫潑皮,趕去相救,後來又要為林衝復仇。

而當林衝被發配滄州時,魯智深其實非常清楚林衝的處境,他很擔心林衝會遇到問題,於是就一路跟隨。後來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下林衝,他自己就:他尋找林衝不著,但「見酒保來請兩個公人,說道,『店裡一位官尋人說話。』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這廝們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將來。見這兩個撮鳥帶你入店裡去,洒家也在那店裡歇。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洒家見這廝們不懷好心,越放你不下。」

魯智深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正因為他放不下林衝,所以才一路護送。

東瀛人之所以這麼喜歡魯智深,其實一方面是他們喜歡魯智深的大智大勇,另一方面他的這種英雄主義在他們那裡是稀缺的,所以就更加推崇。

相關焦點

  • 魯智深為何用禪杖,武松為何用戒刀,李逵為何用板斧?
    其餘諸人,作者都明確說過他們會武藝。既然會武藝,自然需要兵器。不過每個人的兵器都不盡相同,有人用槍,有人用刀,有人用鞭,也有人用叉,還有人用弓箭。不知道讀者朋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吳用要用雙銅鏈?為什麼林衝會用丈八蛇矛?李逵不用板斧行不行?宋江明明不需要衝鋒陷陣,為何手中會拿著骨朵?武松為何用戒刀?把他們兵器換一下,是否可以呢?
  • 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全因三個字
    提起魯智深、宋江、武松、林衝、史進、李逵等一些人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說上兩段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的豪情和勵志的故事激勵著很多熱血的青年。他們是一群,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的英雄豪傑。那麼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有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
  • 朱仝名氣、武功遠不如魯智深、武松,為何排在此二人前面?
    而也有一些人的排名也有諸多疑點,如武功,戰績都很強的魯智深、武松就排在了名氣武功都不怎麼樣的美髯公朱仝後面,這是為何呢?其實無論是梁山這個團體,還是任何組織都有一定的內部結構,領導自然會按照團體的發展方向與人脈關係來平衡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而美髯公朱仝就完美詮釋了這個道理。
  • 力大如神的武松魯智深,為何不是壯漢是胖子?
    但是,若論力氣最大,一定是武松和魯智深。武松能單手按住老虎頭,使得老虎動彈不得,右手幾十拳打死老虎。在孟州安平寨內,武松還拋起三五百斤的石頭,輕鬆拋到一丈高,而且是輕鬆接住。魯智深更不用說,大相國寺內倒拔垂楊柳,比武松打虎還猛。
  • 魯智深為何坐化而去
    五臺山乃佛教名山,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道場,長老智真禪師是位得道高僧,初見魯達就斷言氣宇軒昂頗有佛性,最終必成正果,遂賜法號「智深」,從此有了人盡皆知的魯智深。因為率性豪爽,不受約束,加上嗜酒,兩次大鬧五臺山,打得寺裡的僧人鼻青臉腫橫七豎八,還幸虧手下留情未要人命。
  • 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只是僕人?
    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跟盧俊義是啥關係——他真的只是一個僕人嗎? 魯智深被沒羽箭張清飛石打倒,武松不顧一切地衝上去營救,張清看著天神一般的武松紅著眼睛衝上來,連石頭都沒敢扔就跑掉了——打了魯智深後果可能不嚴重,打了武松,他就是投降也活不了。 武松救過魯智深,魯智深也救過武松,武松被包道乙斬斷左臂出血暈倒,魯智深發狂了:「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正遇著夏侯成交戰。
  • 張清為何只打魯智深不打武松?原因有三點,不是武松比魯智深能打
    今天咱們要討論的話題,是張清能打破花和尚魯智深的光頭,為何不去打行者武松,反而一見武松就跑了?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都知道,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根本就沒參加宋江或盧俊義的戰隊——這兩個「出家人」對這種傻子都知道結果,而且充滿了黑哨的遊戲毫無興趣。
  • 《水滸傳》中品格最高尚的人—魯智深
    在《水滸傳》一百零八條好漢中,魯智深是一個身份特殊的人物,即他是一個佛教徒,一個出家的和尚。雖然小說還寫了武松、公孫勝也是教徒打扮,但魯智深與他倆不同。公孫勝是道土,他除了向晁蓋傳遞了個「十萬貫金珠寶貝」的信息外,他的思想言行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優秀表現,不像個好漢。武松是行者,但他不是修行人。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咱們前面提到的死有餘辜的梁山好漢,至少有七個惡貫滿盈的惡人,而二龍山上的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卻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俠士和英雄——魯智深是梁山乃至水滸第一大俠,這一點毋庸置疑,武松下手雖然有點太過狠辣,但他快意恩仇鏟兇除惡,仍然不失英雄本色。
  • 張清能把魯智深頭打爛,可為何見了武鬆掉頭就跑原因是這三點
    武松與魯智深的二人世界當然,要說這張清的飛石在梁山也有很多人可以招架得住,可為什麼魯智深當時被打的頭破血流,而這張清真的和魯智深一較高下之時,為什麼看到武松後掉頭就跑。相信仔細看過這本書的小夥伴們也都知道,魯智深和武松根本就沒去摻和宋江和盧俊義的賭約,這個事的結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對於東平府和東昌府也去了那麼多人,於是兩個人繼續在山上逍遙快活。
  • 武松能成清忠祖師,林衝為何卻無人問津?武松有3座靠山太給力
    但同時也說明了林衝和武松,是可以被相提並論的兩大「奇絕人物」。武松的殺伐之氣,在水滸中佔一絕,而林衝的狠毒之氣,在水滸中最稱奇。即武松一旦動手幾乎就從沒一句廢話,那真是殺氣沖天。如斬殺貝應夔時,「武松閃個過,撇了手中戒刀,搶住他槍桿,只一拽,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嗝察一刀,把貝應夔剁下頭來」。
  • 二龍山的三位頭領魯智深、楊志、武松,誰的綜合戰力更強?為什麼?
    而從人物的角度去看,魯智深、楊志、武松又都曾經在朝廷任職過。雖然落草的原因不同,但他們都比常人更能理解朝廷的黑暗。魯智深看到高俅、高衙內的無恥;楊志曾經在太尉府任職,一身的武藝無處施展,是鬱郁不得志;武松更是被張都監、張團練所陷害。再從故事發展的角度來看,武松最後上二龍山其實也是有任務的。宋江給武松安排了,如果有機會,鼓動魯智深、楊志二人接受招安。
  • 張清為何只敢爆頭魯智深,卻不敢打武松?這種後果,誰也承擔不起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跟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李逵在水滸江湖裡橫著走,可當宋江提出招安時,武松和李逵都反對,結果李逵差點被宋江給砍了頭,武松卻需宋江好言解釋。一樣嗎?不一樣!魯智深堪稱水滸中的「婦女救星」,如救金翠蓮,救劉太公女兒,還幫著林衝救娘子。而武松卻成水滸中的「婦女災星」,潘金蓮、玉蘭等,都死於武松刀下,哪怕包人肉包子的孫二娘,也差點被武松給廢了。
  • 水滸傳中,梁山共有108位好漢,為何只有武松被稱為「天人」?
    明末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在讀完《水滸傳》後對書中人物進行點評,他說:「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這還不算誇完,金聖歎還說:「武松天人也!有魯達之闊,林衝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花榮之雅,石秀之警。」
  • 朱仝武功不高,憑什麼排在魯智深和武松前面?
    朱仝綽號美髯公,鄆城縣人氏,在上梁山之前擔任鄆城縣的巡捕馬兵都頭,與巡捕步兵都頭一起上班,專門擒拿賊盜,維護本地治安。在《水滸傳》裡,朱仝武功不顯山、不露水,雖然名列馬軍八驃騎之列,但應該屬於比較靠後的位置。朱仝在宋江率部徵伐河北田虎時,朱仝曾經與田虎麾下武將董澄作戰。
  • 水滸傳中魯智深,武松,楊志,綜合戰力相比為什麼武松是墊底的?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魯智深、武松、楊志是二龍山上的三個當家人,也是梁山泊上的主力,那麼三個人的綜合戰力究竟誰更勝一籌呢?首先,我認為第一名當屬魯智深魯大師。」當然不光是楊志讚賞他,看過他武藝的、與他交手的人很多都誇獎與他的武藝。他與方臘手下大將鄭元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在整部書中也只有在瓦罐寺,魯智深有失手的時候。但是那是在他又累又餓的情況下。更難得的是,魯智深不但可以步戰,還能馬戰。他有過與呼延灼馬戰五十餘回合不分勝負的出色戰績。
  • 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武松醉打蔣門神,哪位好漢更值得尊敬
    水滸裡面有兩次比較經典的仗義出頭的打鬥,一次是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一次是武松醉打蔣門神。魯智深是為了給被欺負的金翠蓮婦女出頭所以才選擇了三拳打死鎮關西,而武松則是為了幫助金眼彪施恩出氣,才動手毆打了蔣門神。兩個人也都因此最終落草去了二龍山,並且最終歸順梁山。
  • 魯智深和武松是大力士,孫二娘為什麼說他們胖呢?
    例如晁蓋,他能託石塔而去,因此得到了「託塔天王」的綽號;鄧元覺,方臘手下的人,拿著一把五十多斤的鐵禪杖;雷炯,能蹬八、百斤的鐵弩;田虎手下的鄔梨,也是拿著五十斤的潑風刀;山士奇,則是拿著四十斤的鐵弩。 但說力量最大的,一定是武松和魯智深。 武松一隻手就能按住老虎頭,使老虎動彈不得,用右手打死老虎。
  • 水滸傳:武松一生有4個真兄弟,對他最好最鐵的,並非魯智深
    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忠義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他們快意江湖,許多人之間都有著深厚的情分,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各自分散,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但他們曾經的友誼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在《水滸傳》中,最能體現忠義二字的便是魯智深,他為人正直、有情有義,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很多人都十分喜愛這個角色
  • 林衝殺高俅的時候,為何梁山好漢中僅有魯智深出手相助!武松呢?
    林衝殺高俅的時候,為何梁山好漢中僅有魯智深出手相助,武松呢?當時梁山的首領是宋江,而宋江一直都是很希望接受朝廷招安的,所以在很多人看來討好朝廷才能在招安後有很好的待遇。因此有部分好漢就出來阻止林衝殺朝廷官員,如果此時林衝將高俅殺害,那麼梁山好漢的招安計劃都全部泡湯了。當然對於宋江接受招安的計劃並不是是所有人都贊同的,其中魯智深,林衝以及武松就是反對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