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號電池實驗,鋁箔紙產生火花並最終點燃紙巾。 本報記者王濱 攝
半島都市報8月21日訊(見習記者 姜豪 實習生 牟海濤 姜璇) 「乾電池+口香糖紙可以生火,技多不壓身哦!」近日,網友的這篇「野外救生必備手段」的帖子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驚呼,也有網友表示質疑。21日 ,記者購買了小包口香糖和不同型號的乾電池,實驗發現口香糖鋁箔紙和乾電池真的能擦出火花,然後是冒煙,最後竟然燃燒起來,整個過程最快用了一分鐘。
「如果野營時沒有帶火柴、打火機,這種方法取火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近日,網友「餘坤友」發帖稱,外出必備一大技能,利用口香糖的鋁箔紙和乾電池可以快速生火。同時這位認真的網友,還將整個實驗過程拍攝了照片,每張照片都附加了詳細的實驗步驟和說明。最後還提醒說,在接觸乾電池兩端的鋁箔紙時,最好能墊層紙,避免產生的熱量燙傷手指。這個「有圖有真相」的網帖引發不少網友議論,有的網友表示學了一招,但要注意山火。也有網友擔心存在危險,有的網友表示質疑。
為了調查乾電池和口香糖紙會不會擦出「火花」,記者準備了1號、5號和7號電池,兩包用鋁箔紙包裝的口香糖,剪刀和紙巾。按照網帖的實驗步驟,記者取出口香糖裡的鋁箔紙,並將鋁箔紙的兩端剪成細條狀,分成兩塊分別緊緊貼在電池的正負兩極。記者首先實驗體積最大的1號電池,並將鋁箔紙細條進行反覆觸碰,大約10秒時間就產生熱量並冒煙,20秒左右,冒煙增多出現明顯火星,1分鐘後鋁箔紙細條著火燃燒,並引燃了連接鋁箔紙的紙巾。在實驗過程中,記者明顯感受到鋁箔紙有熱燙感,電池本身無熱感。
隨後,記者使用5號電池進行試驗,10秒左右鋁箔紙冒煙,並在30秒後冒煙增多出現火星,1分鐘後開始燃燒但火苗微小不足以引燃紙巾。與1號電池不同的是,5號電池本身有燙熱感。
然後,記者實驗7號電池。雖然在10秒左右鋁箔紙冒煙,但是沒有產生火星引發燃燒。鋁箔紙和電池本身熱量更強,有灼燙感。在用三種不同型號的電池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雖然鋁箔紙起到導電的作用,但並沒有觸電手發麻的感覺。
專家:實驗原理是電源短路的現象口香糖鋁箔紙和乾電池生火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型號不同的電池生火的時間不同?記者諮詢了山東大學物理學院孟令國老師。孟令國老師介紹說,這個實驗本身是一種短路的現象,一個電路中,利用導體直接連接電源兩極則形成電源短路,而鋁箔紙本身包含金屬鋁,而且鋁箔紙的電阻小,在電源短路時形成非常大的電流,強大的電流使鋁箔紙溫度升高,當達到燃點時則冒煙燃燒。由於這些電池只有1.5伏,不會對人身構成危險。但兒童最好不要效仿實驗,以免發生燙傷等意外。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1號電池體積大,內部電阻小,所以實驗中電池自身產生熱量少,表面不熱。隨著體積縮小,5號電池和7號電池的內阻越來越大,所以電池自身產生的熱量越多,表面灼燙感越明顯。同時,與7號電池相比,5號電池自身電量多,電流大,所以相同時間產生熱量更多,生火更快,1號電池比5號電池生火時間更短。
本報見習記者 姜豪 實習生 牟海濤 姜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