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下士才能得到人才

2021-02-07 情願海棠

齊桓公是春秋初期齊國國君,軍事統帥。

姜姓,名小白。春秋時,齊國的國君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糾,一個叫小白。

齊桓公就是公子小白。當時,管仲跟隨公子糾,而他的朋友鮑叔牙則跟隨公子小白。

當齊國發生內亂時,糾與小白分別逃到鄰國。

後來,齊國君齊襄公被殺,公子小白率鮑叔牙等人,公子糾率管仲等人,分別向齊國進發,爭奪王位。

兩股隊伍在山東路上相遇。管仲為把公子糾扶上王位,對準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而且正好射中。

管仲等人都以為公子小白已死,便帶著公子糾慢悠悠地向齊國前進。

然而,公子小白並沒有死,那一箭只射在了衣鉤上。

他帶領人馬加緊前進步伐,搶先回到了齊國,於是登上了王位,當上了齊國的國君,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為了感謝鮑叔牙,決定任用鮑叔牙為相,並下令捉拿殺死管仲。

鮑叔牙卻推薦自己的好朋友管仲為相,自己情願當副手。

齊桓公很是想不通,但鮑叔牙卻說:

那時我與管仲都是各為其主,管仲在射您的時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糾。我們二人相比,管仲要強我千萬倍。

如果您想富國強兵,成就霸業,非得用管仲為相不可。

您要是重用他,他將為您射得天下,哪裡只射得衣帶鉤呢?

於是,齊桓公便不計前嫌謙恭地拜管仲為相。

齊國在今山東省的北部,是東方一個大國。

它地處海濱,擁有豐富的魚鹽和礦藏,從太公開始,就「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到了春秋年間,農業、手工業,特別是冶鑄、紡織取得了迅速的發展。

當管仲被拜為相後,他心裡萬分感激,衷心效主。

為相後果真不同凡響,對內積極地推行一系列富國強兵之策,實行經濟、政治、軍事諸多方面的整頓改革,使齊國國力驟增;

對外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組織齊、魯等八國,討伐不向周王進貢的蔡、楚兩國,另一方面又幫助燕、衛等國反擊少數民族的進攻,終於使齊國成為眾諸侯國的領袖,齊國也由亂而治,稱雄於諸侯,並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除了齊桓公謙恭得管仲,齊桓公還謙恭禮待下士深得人心,為他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呂氏春秋·下賢》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為請教霸業之事,齊桓公去拜見小臣稷,他一日之內去拜訪了三次,都沒有能見到稷,跟隨齊桓公的侍從們都不耐煩了。

侍從們說道:「尊敬的萬乘之君,您去見這麼一個小小的官吏,一天之內來了三趟都還沒見到,就此作罷,別再去了吧。」

齊桓公回答道:「那怎麼能行?蔑視權貴的臣子,固然會輕視他的主人;而蔑視霸業的主人也會輕視他的臣子。縱然你蔑視權貴,我哪敢輕視霸業呢?」

侍從們聽後都暗自佩服齊桓公的寬闊胸襟和謙恭待士的高貴品格,都不再多說什麼了。

於是,齊桓公鍥而不捨連續五次拜訪後最終見到了稷,虛心向他請教霸業的事情。

稷得知齊桓公已五次來訪的事後很受感動,與齊桓公促膝長談。

齊桓公受益匪淺。

這件事很快就傳為了佳話。

大家都說:「桓公都能禮賢下士,何愁國家不興?」於是,眾士歸之。

桓公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於是也。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齊桓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躬身待人,是對人的尊重,而敬人者人恆敬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就是如此。

有大才之士不會屈膝求人,居高位的人要向他請教,就要恭身以待,他才會因為感激而盡力相助。

齊桓公身為一國之君主,為求教霸業之士,不計身份五次拜見布衣之士,不厭其煩,最終得見。

足見其為實現稱雄諸侯的千秋偉業的氣魄,也有禮賢下士、謙恭待士的心胸氣度。

即便你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但一個人的力量有時往往是單薄的。

「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身居高位的人要有禮賢下士的胸懷,謙恭地對待屬下,集眾人的力量為己所用,以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在一個團隊中,領導者特別要注意運用這種智謀。

相關焦點

  • 魏文侯是個「禮賢下士」的好演員
    魏文侯是個「禮賢下士」的好演員喬志峰一直以來,「禮賢下士」都被當成是統治者的美德之一來大肆宣揚,甚至時至今日,依然很有市場。其實,「禮賢下士」本身,就是不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其至少暴露出兩方面的問題:1,人和人之間不平等。一個「下」字就清晰地表明,統治者對人才假以辭色,並非出於對人才的真正尊重和重視,而是一種恩賜與施捨;2,人治。
  • 禮賢下士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禮賢下士,禮:以禮相待;對待有禮貌;賢:指賢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謙居於別人之下;以示對人尊敬;士:舊指有知識學問的人。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非常尊敬。舊時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員尊敬和  重視人才。出自:《新唐書 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終始,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近義詞有:彬彬有禮、以禮待人,反義詞有: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禮賢下士是褒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時勢才能造就英雄輩出,殘酷的競爭需要人才
    正是由於這種大分裂的時代,給當時的社會精英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原因也很簡單,殘酷的競爭和頻繁的戰爭需要人才,如果不夠強大,就會被淘汰,所以人才的問題是治理國家的第一大問題,歷史上所有的政治家都非常的重視。
  • 三國最難得到的人才是三顧茅廬的諸葛嗎?非也,而是這個人
    提到諸葛亮好多人覺得沒有誰比他更有能耐的了,所以當年劉備為了把諸葛亮收在自己的門下,得到他的支持和幫助,可是費了不少的功夫,更是禮賢下士不顧面子的三顧茅廬,才終於打動了諸葛的芳心,把他請出了山。那如果說三國時期誰才是難得的人才,肯定有很多人會頭諸葛一票了。
  • 孟嘗君仗義疏財,禮賢下士,為什麼司馬光罵他是奸雄?
    當時貴族圈中養士之風盛行,大家都試圖網羅各方人才,擴大本國實力,為將來對抗秦國出一份力。在所有養士的貴族中,有四人名氣最大,他們是:孟嘗君田文、春申君黃歇、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後世合稱四人為「戰國四公子」。今天夜讀史書就來與大家聊聊孟嘗君田文。
  • 採訪的女強人都性格暴躁,卻唯獨對她禮賢下士
    無論是董明珠、陳麗華還是梁安琪,她們雖然對外性格強勢,但是卻都唯獨對魯豫禮賢下士,這也體現了魯豫超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個人魅力。
  • 秦國滅魏,魏國流失的眾多人才中,您覺得哪位最可惜?
    魏國的滅亡可謂是「水到渠成」,然而在戰國初期,魏國當時是最強大的國家,魏國的開國之君是大名鼎鼎的魏文侯,魏文侯不僅有圖霸中原之心,更有禮賢下士之行,魏文侯在位期間,文有李悝、翟璜,武有吳起、樂羊,賢君能臣,人才濟濟,而且魏國是第一個開始變法的國家,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霸主。那麼,曾經強大的魏國,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就被滅亡了呢?
  • 不可思議的魏國流失了多少人才?商鞅範雎送秦國,魏文侯死後氣哭
    尤其非常善於用人,對於優秀的人才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重法制,教法理,使百姓和官員遵紀守法。他任用翟璜為相,注重改革,杜絕朝政弊端。又以名將樂羊、吳起為將軍,攻取中山,擴充領土。魏國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整個國力日漸強盛,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霸主。
  • 魏斯禮賢下士
    如何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生存下去?一個名叫卜商的人出現在魏斯的視野裡,他將成為魏斯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如果有讀者對這個人名表示「沒聽過,真的沒聽過」——沒關係,孔丘聽過吧?他就是孔丘的得意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被世人尊稱為卜子。還是覺得印象不深刻?那好,請看下面幾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
  • 善於發現人才的人,才能成大事,李世民是如何成伯樂識別人才的?
    只有善於發現人才並能為我們工作的人才才是合格的領導者。21世紀的主要競爭是什麼,是人才。只有用伯樂的眼光才能招攬更多的人才,才能在猛烈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風。伯樂之所以認識人,是因為他們勤於認識他人。我們應該定期判斷和評價我們所認識的人,以便正確地判斷我們周圍的人和事。戰國時期,燕昭王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在國家的中部鑄造了黃金平臺,招募了人才。
  • 沃倫伯格:創造一個富有挑戰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
    東方網記者李娜10月27日報導: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成員雅各布·沃倫伯格在回答記者提問中表示,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人才向海外流失的問題,而創造一個有趣的且富有挑戰力的城市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據了解,中國有一半的留學生都傾向定居在國外,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在城市的國際化進程中,勢必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 能慧眼識英雄的人,不會這樣對待人才
    我覺得這個故事挺有意思,尤其是可以與《出師表》合起來講講人才這件事。王安石曾寫過一篇《讀孟嘗君傳》,談孟嘗君這個人。王安石認為,孟嘗君雖然號稱能「得士」,但實際上卻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否則,孟嘗君就不會受制於秦國,只能依靠手下雞鳴狗盜之輩來逃脫,而應該要反過來抵抗強秦,成一代事業。
  • 吉林大學召開匡亞明唐敖慶學者人才崗位聘任工作專項匯報會議
    【消息來源:人才工作辦公室】 3月23日下午,吉林大學召開「匡亞明/唐敖慶學者」人才崗位聘任工作專項匯報會議。校黨委書記姜治瑩,校長張希,副校長蔡立東,研究生院、教務處、科學技術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社會科學處、財務處、人才工作辦公室、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蔡立東主持。
  • 湯陰縣已為引進人才發放生活補助2.88萬元
    10月21日上午,剛剛收到9月份「洹泉湧流」引進人才生活補貼的張曦月,高興地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據了解,具有碩士學歷的張曦月今年剛剛入職湯陰縣新東方食品有限公司,作為湯陰縣「洹泉湧流」人才集聚計劃實施以來第一批成功認定的急需緊缺人才,她每月可享受1200元的生活補貼,從引進的次月起,可連續享受3年。
  • 求賢若渴的魏文侯致命失誤:忽略了人才高層次需求,無法人盡其才
    正因魏文侯尊師重教,禮賢下士,列國人才紛紛湧向魏國,推動魏國走向了興盛。魏文侯執政時期,秦國曾想攻打魏國,卻被人勸阻了:「魏國國君禮遇賢人,世人盛讚其仁義,國內又上下齊心合力,這可不是入侵的時候。」魏文侯尊賢好士,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足見魏國文教之盛!
  • 你好12月 | 怎樣才能得到快樂?
    人怎樣才能得到快樂?這是個問題。來聽聽李銀河老師怎麼說。首先,只做自己能夠勝任愉快的事,不做力不從心的事。此話聽去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作家席勒由此可見,一個人能否確切了解和定位自己的才能的界限至關重要。如果你能確知自己最適合做什麼,確知自己經過努力能夠做成的事和即使怎麼努力也做不成的事,你才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避免墜入痛苦的境地,才能進而得到快樂。其次,只投入能夠使自己快樂的人際關係,擺脫痛苦的關係。
  • 匯中文化|唯有自省,才能不斷進步
    因為唯有自省,才能不斷進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通過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取得進步,獲得更大的成就。懂得自省,才能遇見自己著名的音樂人高曉松曾因酒駕入獄半年。成長是一次自我的反思過程,我們只有不斷反思,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不斷修正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懂得自省,才能不斷成功夏朝的時候,伯啟受禹之命,率軍平諸侯有扈氏的反叛,不幸大敗而回。 事後,伯啟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苛責他人,而是進行深刻的反省。
  • 陝西科技大學人才強校戰略紀實(一):我本尋朱玉 何懼山澤深
    面對記者,他謙遜地笑著說:「我很幸運,遇上了學校實施人才戰略的好時機,我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引進人才、服務人才的誠意,也深切受惠於學校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的舉措,做為一名『陝科大人』,我很自豪!」李國梁蛻變成長,映照著陝西科技大學發展史上不平凡的5年。回望2015年,在「雙一流」建設的洪流下,全國高校「人才爭奪戰」一觸即發。風雲起乃期猛士,鼙鼓動而思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