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0日,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乙烯裝置操作工競賽在上海石化盛大舉行。
本次比賽,既是行業內的一次頂級賽事,也是對全國乙烯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閱。參賽人員來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集團的20家單位,可謂是行業內的頂尖高手。
激烈競賽的兩天時間中,齊魯石化代表隊過五關斬六將,奪得兩枚金牌、一枚銀牌、兩枚銅牌,榮獲團體總分第三名,為齊魯石化爭得了榮譽。
擼起袖子加油幹:開展全員大練兵
年初,集團公司下發舉辦乙烯裝置操作工國家級競賽通知後,公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以烯烴廠為主組隊參賽,並要求全力以赴,力爭取得好成績,在這一國家級競賽舞臺上,展示齊魯石化力量,叫響齊魯石化品牌。
接到組隊參賽任務後,烯烴廠成立由廠負責人掛帥的競賽領導小組,明確參賽目標,制定培訓方案,成立教練團隊,以歷年參加各類乙烯裝置操作工技能競賽獲獎人員為主要成員,負責全過程選拔、培訓等具體事宜。
在烯烴廠,一場以打造「技藝精湛、一崗多能、甘於奉獻的技能工人隊伍」為目標,按照「內操系統化、外操區域化」和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的要求,在乙烯裝置全體操作工中的技術大練兵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培訓利用班組小課堂、烯烴講堂、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形式,內容以崗位專業基礎知識、工藝操作、設備使用與維護、事故判斷分析與處理、安全環保等為主,嚴格按照國家級賽事標準進行。
「期間,採用季度考試方式檢驗培訓效果,根據考試成績對培訓效果進行全面客觀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措施改進完善,以此為契機,全面有效提升全員綜合技能。」烯烴廠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高巍說。經過層層選拔,張劍、路饒、張帥、劉繼遠、孫永、仝輝六名選手入選競賽團隊。7月20日,在中齊賓館開始為期三個多月的集中脫產封閉培訓。
大虎山上立誓:堅決打贏這場戰役
集中脫產培訓中,聘請公司培訓中心專業講師常永清擔任班主任。期間,齊魯石化機械動力部負責人、集團公司技能大師耿磊、集團公司儀表專業人才劉新清及培訓中心相關老師多次前往集訓地,對參賽選手進行乙烯裝置全流程生產知識培訓。在每周培訓課程後組織考試,對每次考試成績及易出現的錯誤進行相應地講評,並加以強化訓練鞏固知識。
「100多個日日夜夜,在我們的身後,有一個優秀的團隊為我們辛苦付出。」選手路饒在日記中寫道。培訓期間,常永清始終陪伴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當看到個別選手不太注重體育鍛鍊時,常永清和負責日常培訓管理工作的黨群綜合人事科幹事宋新力,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這樣怎能應對高強度的訓練?每天必須有1個小時的身體鍛鍊時間,強制推行,每個人都不例外。」學習一段時間後,選手們組織打籃球、桌球,每天早上50多歲的常永清要同這些年輕的選手一起爬山鍛鍊。
「站排頭、爭第一,為齊魯石化增光添彩。」在大虎山上,他們立下錚錚誓言。
常永清從頭學習相關理論,認真搜索題庫,為選手們整理出一套套質量極高的理論試題,還根據考試情況總結出每個人的答題薄弱方面,幫助他們查漏補缺。
教練組不僅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在學習訓練上更是異常的認真和嚴格。他們做的每一張試卷,老師不僅僅是簡單地批改對錯,而是滿滿的紅色註解,並對每個選手答卷情況進行了詳細歸納,對不同題型掌握情況都有針對性的總結。
張帥說:「因為計算題分數比例小,又比較難,一開始我不太重視。」常永清嚴厲地告訴他,高手過招就在毫釐之間,必須全面。他請來對計算題有深入研究的培訓中心孫振華老師,為大家講解,最終在比賽中,張帥計算題拿到了滿分。
以輔導老師苟成冬為組長的烯烴廠教練團隊,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依然抽出大量時間,為選手們搜集學習資料,講解理論試題,根據親身工作經歷指導他們,並分析乙烯裝置操作工競賽的重點、難點。
「每當我們模擬考試成績出現波動時,苟組長比我們更著急。」路饒說,他會一點一點幫我們分析原因,告訴下一步做什麼、怎麼做。
一路走來,參加培訓的六名隊員,從培訓開始便擰成一股繩,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都是在班主任、教練們的催促中才休息。
幾個月來,他們為一道題的解法出現分歧爭得面紅耳赤,當一個人發現妙招時,又爭相演示,共同分享。
面對長時間的緊張培訓,出現疲勞和急躁時,他們相互安慰,相互激勵。當取得進步時,又一起擊掌相慶,歡欣鼓舞。
「DCS仿真考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選手張劍說。大家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而且仿真軟體採用的是前脫丙烷流程,與我們齊魯石化乙烯裝置的流程有很大的差異。
仿真平臺一開放,大家就爭相制定專門練習計劃,分崗位、分項目逐個突破。「擺在大家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全新的操作步驟,裂解爐開車操作步驟達370步。」張劍說,剛開始操作一遍,選手們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為了提高速度,他們把所有的步驟都背了下來,開車用時一步步壓縮到80分鐘以內。
大家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一個更大的難題出現了。雖然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但卻無法拿到高分。「因為重要參數的平穩率得分在總分中佔比很大。而平穩率的考核範圍比實際操作中窄很多,液位在正負1%,溫度在正負0.5℃,而實際操作中液位控制在正負15%,溫度控制在正負2℃。」大家只能逐個參數的突破,一點一點地尋找技巧,一個星期後總分僅提高了2分,從74提高到了76分,幾乎原地未動。
大家的信心受到了打擊,士氣空前低落。苟成冬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與選手們一起探討得分技巧,分享參賽經驗,緩解大家焦慮的情緒。76分、80分、90分、95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步步向著新的高度攀升。
選手們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公司領導、烯烴廠負責人在百忙之中依然不忘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時時在關注激勵著他們。通過綜合考評,最終成為正式參賽選手的張劍、路饒、張帥、劉繼遠、孫永表示,將以筆為劍,以夢為馬,堅決打贏這場戰役。
群雄逐鹿:為齊魯石化增光添彩
11月17日,在烯烴廠副經理唐迪平帶隊下,選手們承載著齊魯石化人的期望,登上了發往上海的動車。
「懷揣夢想、勇爭第一,放下包袱、輕鬆應戰,夢想終將會照進現實。」烯烴廠經理宮欽月、黨委書記綦勇,出徵前為選手們鼓勁打氣。
到達上海的第二天上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家熟悉考場,及時將狀態切換到「考試模式」。晚上,領隊唐迪平再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講解應試技巧,解答隊員提出的問題,囑咐大家一定放鬆心態,只要拿出自己平時訓練的水平就是勝利。
11月19日8時30分,競賽拉開序幕,首先進行的是理論考試。「坐在考場中的那一刻,心中既緊張又興奮。」首次同全國乙烯行業的精英同坐一個考場中的路饒,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考場中,只有「咔咔」敲擊鍵盤的聲音,所有人都全神貫注,各展所長。理論考試的時間結束,交卷後的路饒心中更加自信,因為他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緊接著,視頻糾錯、HSSE應急演練、DCS仿真考試、面試答辯等陸續展開。
「上午和下午各三個半小時的考試時間,是一場對腦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張帥說,在進入考場的那一刻,他的心裡再沒任何雜念,因為他深知,幾個月的付出就是為這一刻的到來。
DCS仿真考試是參賽選手感到比較難的一個部分,由三部分組成,裝置開車操作分數佔30%,停車操作分數佔20%,事故處理操作分數佔50%,其中事故處理單項成績往往決定了總成績的高低。事故處理由裁判長現場隨機組題,對選手應變能力和系統操作熟練程度要求極高。許多事故初期現象很相近,一旦判斷錯誤,分差會在10分以上。
事故處理是所有考試項目的最後一項,開始考試時已是17時。第一個事故是裂解氣壓縮機停車,丙烯製冷壓縮機的應急處理。這是所有事故處理中最難的一個,發現事故越快,處理越早,得分越高。
「這次考試中,考官設置了調節閥故障導致的部分用戶液位波動作為幹擾。因為初始現象相近,很容易提前誤判這就是裂解氣壓縮機停車。當時,我沉著應對,穩紮穩打,成功排除了幹擾,通過一道道難關。」張劍說,日常艱苦的訓練在此時得到了回報。晚上20時,考試結果公布,5名選手全部進入答辯環節。
夜色中,唐迪平將五位選手再次聚集起來召開臨時會議,對前期集訓每個選手模擬答辯情況做了點評,為第二天順利答辯奠定了基礎。
面試題目一般為綜合性強的論述題,每個選手有十分鐘的時間,自己分配準備時間和答題時間。知識儲備很重要,可是在10名考官的注視下如何才能不緊張,清楚地表達出來更重要。
在答辯環節中,五位選手均穩定發揮,有三位選手答辯成績進入前十名,張劍更是得到了8.4分,排名第四。
「這主要得益於之前教練組科學合理的培訓。」張劍說,教練組為了讓選手們消除緊張情緒,先後組織烯烴廠領導、車間領導做裁判員,進行了三次模擬答辯和多次針對性訓練。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路饒、張劍勇奪金牌,張帥獲得銀牌,劉繼遠、孫永獲得銅牌,齊魯石化代表隊榮獲團體第三名。
11月20日,競賽圓滿結束。本次競賽的成功舉辦既是行業內的一次頂級賽事,也是對全國乙烯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閱。
不畏辛苦磨一劍,只待一日露鋒芒。在這次檢閱中,五名選手頑強拼搏、奮勇當先,展示了精湛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劉新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