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

2020-12-23 實況網

12月14日,由教育部、人社部、國資委、共青團中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發起,央視頻攜手國投人力主辦的「國聘行動」第二季——「春華秋實 國聘行動」大型融媒體招聘活動在京啟動。繼啟動儀式當天舉行首場線下活動「中國雄安集團有限公司走進清華校園專場招聘會」後,「國聘行動」又於12月16日舉辦「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走進北京大學專場招聘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疫情衝擊下,今年的就業工作呈現出哪些新形勢新特點?高校畢業生工作找得怎麼樣?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頂壓前行,我國就業形勢逐步回暖,好於預期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穩就業任務異常艱巨繁重。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把就業放在「六穩」「六保」首位,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全方位不間斷強化就業服務。

「綜合統計監測和調研情況看,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於預期。」人社部就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概括起來講就是「一增、一降、一升」。「一增」指城鎮新增就業穩步增長。1-11月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超額完成900萬人的預期目標任務。「一降」指調查失業率逐步下降。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曾達到6.2%的歷史最高值,隨後逐步回落,11月份降至5.2%的年內最低水平,低於6%的預期調控目標。「一升」指勞動力市場活躍度上升。人力資源市場機構網絡招聘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後市場需求急劇下滑,招聘需求人數一季度同比減少25.9%,目前已經由負轉正,三季度同比增加1.1%。

一是得益於經濟恢復的基礎效應。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全面推進,經濟運行逐季好轉,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為就業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得益於穩就業政策的對衝效應。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穩住了企業、保住了就業崗位。持續深化的「放管服」改革,鼓勵創業創新,支持發展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拓展了就業增長的新空間。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分類精準施策,強化兜底保障,穩住了就業的基本盤。

三是得益於服務培訓的助力效應。創新開展不間斷的就業服務,特別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刻,線下招聘受阻,網絡招聘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市場熱度,加之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也緩衝了失業風險。

四是得益於社會各方面的合力效應。面對困難挑戰,各地區、各部門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出臺一系列政策。企業發揚社會責任,儘量不裁員、少裁員。廣大勞動者不等不靠,自主就業創業。

政府通過「減免緩返補」等政策為企業減負,穩住現有就業崗位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一些企業生產和經營帶來困難。今年2月,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費的政策。6月,根據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將階段性減免政策期限進行了延長,其中將減半徵收政策延長到6月底,將免徵社保費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同時,新政策規定,2020年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基數下限可以暫時不調整,同時規定今年繳費有困難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自願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明年再進行補繳。

新政策出臺後,得到了迅速貫徹落實,對紓解企業困難、穩住現有就業崗位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截至9月底,階段性減免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惠及企業1129.9萬戶,減免額9107億元,緩繳社會保險費616億元。此外,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減少企業繳費2322億元,合計減輕企業成本12045億元。

「這些都是直達市場主體的『真金白銀』,對企業渡難關、穩崗位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人社部就業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說。

當餐飲、旅遊業等按下「暫停鍵」,「宅經濟」「雲經濟」等異軍突起,新就業形態吸引了大量就業困難群體就業。今年1至2月,美團平臺就已招聘7.5萬名外賣騎手。2至6月,滴滴平臺全國新增註冊司機107萬人。疫情讓生活服務、在線教育、線上問診、遠程辦公、生鮮電商等新業態迎來新發展機遇。

「電商平臺就業、分享經濟就業、創業式就業是三種相對成熟初具規模的新就業形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介紹,電商平臺就業以某個核心產品或服務為交易平臺,在此基礎上嫁接各類服務,滿足用戶一站式需求;分享經濟就業依託網際網路平臺連接服務供給和消費,使閒置勞動力及其技能、經驗、專業知識等在碎片化時間中發揮最大價值;創業式就業以創業為就業方式,個人自找項目、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實現就業,其代表人群為「創客」。

人工智慧訓練師、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等新職業,反映了技術不斷進步、產業不斷升級的新趨勢

王靜,80後,中國人壽廣東省分公司客服人員。今年6月,從事客服工作12年之久的她,偶然接觸到人工智慧訓練這個新職業。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她開始嘗試。而這一試,就把她拉到了新職業的軌道上。

通過流程梳理、語料梳理、對話設計、數據分析、效果調優等方法,王靜和她的同事將服務經驗填充人工智慧的「大腦」,幫助客戶和服務人員解決一些簡單重複的問題,減少人工客服的壓力。「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嘗試AI落地,我很看好人工智慧訓練師的職業前景。」王靜說。

「人工智慧訓練師」是近年來隨著AI技術廣泛應用產生的新興職業,其工作是讓AI更「懂」人類,更好為人類服務。今年2月,人工智慧訓練師正式成為新職業並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今年7月,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網際網路營銷師」等在內的9個新職業。截至目前,陸續發布了包括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網約配送員、健康照護師、數位化管理師、農業經理人等在內的三個批次38個新職業,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接觸新職業、進入新職業。

「一大批具有創新活力的新職業應運而生,反映了我國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新趨勢,折射著發展的新風口。」張成剛分析,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批新職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需求逐漸個性化、多元化,適應新消費需求、帶來新服務體驗的新業態應運而生。「新職業和新就業形態所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脫穎而出,為中國經濟櫛風沐雨仍可從容前行提供了底氣和支撐。」

線下受阻線上補,線上線下同發力,助力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早上8點打開電腦,登錄招聘網站,仔細篩選崗位並投遞簡歷,收到回復後,約定時間進行視頻面試……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王碩最近的生活常態。

最近一段時間,王碩已在網上投遞十幾份簡歷,拿到多個錄用通知。「『線上投遞』『視頻面試』,效率很高。最快的一次,從投簡歷到拿到錄用通知,只用了4天時間。」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用人單位春季校園招聘由線下轉為線上,「網際網路+就業」新模式得到廣泛應用。

圍繞就業工作的各環節,教育部相繼推出「雲招聘」「雲管理」「雲指導」「雲籤約」等雲上服務。2月,教育部會同9家招聘網站,推出「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以「雲招聘」形式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截至9月1日累計提供崗位信息1522萬條,累計註冊669萬人次,投遞簡歷3736萬人次;3月,推出「全國高校畢業生網上簽約平臺」,推動11省896所高校開展網籤工作,累計有64.5萬人完成網籤;4月,組織推出「網際網路+就業指導」直播課,累計開展23場直播課,吸引超7000萬人次觀看……

人社部加大招聘組織力度,上半年聚焦線上,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推出醫療衛生、網際網路、電商行業等招聘專場,發布畢業生崗位需求850萬人次;下半年突出線下,組織民營企業招聘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活動,發布崗位數據150萬,排期50場跨區域巡迴招聘會。

今年3月,「國聘行動」第一季啟動。截至6月中旬,共有近17000家企業參與,累計向廣大求職者提供160多萬個優質招聘職位,共計收到求職者簡歷505萬份。9個月後,各部門繼續攜手,將「國聘行動」第二季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就業工程,共同做好「就業」這篇大文章。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呈現線上崗位發布、網絡招聘宣講、就業創業培訓指導等內容的同時,重點做好線下活動,讓「國聘行動」走進高校、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走到大學畢業生和求職者身邊。

「傳統的就業招聘方式人力物力成本高、招聘信息覆蓋面小、招聘方式單一、受時間和空間等限制較多,線下受阻線上補,線上線下同發力,很好地破解了這些問題。」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相關負責人說。

政策性崗位對「穩就業」「保就業」具有重要作用,「擴招」是今年落實政策性崗位的關鍵詞。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教育、人社、國資等相關部門全面擴招擴募,「特崗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招募17萬餘人,擴招1萬人;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招錄高校畢業生;國有企業已錄取高校畢業生64.6萬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已發布崗位50萬多個;擴大大學生應徵入伍規模;鼓勵城鄉社區、基層醫療機構吸納畢業生……截至9月1日,各類政策性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280多萬人,同比增加70多萬,為確保就業大局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總量再創新高。「我們將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啟動實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推出崗位拓展、政策引領、優化指導、服務升級、困難幫扶、創業帶動、狠抓落實等七方面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相關負責人說。

11月末全國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達3243萬人,超過去年水平,9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

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技術鋼筋工,再到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冠軍……今年8月,山西省天鎮縣農民工韓曉東實現了人生的一次跨越。

韓曉東曾常年在家務農,後到大同一處建築工地當起了鋼筋工。由於缺技術、少經驗,僅憑蠻力的他不是刮破手,就是扎傷腳,最危險的一次差點失去了雙手。今年以來,山西省人社廳狠抓「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韓曉東積極參加技能培訓,被推選為首屆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鋼筋工參賽選手。最終,他在240分鐘內完成比賽項目,榮獲第一名。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採取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就業政策、優化就業服務、加強技能培訓等方面措施,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

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主要包括外出務工與就地就近就業兩大方向。人社部探索形成了有組織勞務輸出、發展扶貧車間、產業項目吸納、創業帶動就業四條渠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今年11月末,全國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達3243萬人,超過去年水平。「十三五」以來,全國90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

「十四五」期間,人社部將健全就業扶貧政策長效機制,按照「四不摘」要求,保持就業扶貧政策總體穩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就業一頭牽著消費,一頭牽著供給,保居民就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方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稱,必須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優化政策供給,強化基礎支撐,發揮就業連接收入、支撐消費的重要作用,支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有人迎來新工作,有人實現再就業……就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這是中國經濟的堅實根基,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堅定底氣。(本報記者 韓亞棟)

相關焦點

  • 幫這些人找工作有妙招,通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6.48%
    最近,市教委、市人社局聯合部署2021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時,通州區人社局公布了這組數據。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是最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最嚴峻、政策力度最大、工作要求最高的一年。本市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平穩有序,保持了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
  • 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建議重視校招,社招想找好工作比較難
    當在校大學生成為大四學長學姐時,有個問題不得不問題,那就是找工作。現如今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在面臨就業的難題,該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畢竟大學畢業後不可以在學校裡面住了,如果不在畢業前找到工作,會是一個不小的麻煩事,而且對自身職業發展和工作經驗有影響。
  • 甘州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甘州區人社局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充分整合相關部門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通過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招考、見習、靈活、進企業服務和自主創業「五大計劃」,千方百計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就業機會。
  • 87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如何從危機中找新機?
    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疫情衝擊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如何破解?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從今天起推出「兩會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危與機」系列報導,共同為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困境支招破局。「兩會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危與機」系列報導①兩會說就業〡87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如何從危機中找新機?
  • 魯東大學:大學生創業項目助力畢業生找工作
    記者從魯東大學招生就業處了解到,目前共有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781家用人單位參會招聘,提供就業崗位職數33685個,已有307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進行交流洽談。雙選會選用魯東大學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小賢才校園招聘管理系統」,3月底還將承辦山東省師範類畢業生網絡雙選會。據了解,小賢才校招平臺是由魯東大學在校的幾個大學生創辦的,並於2016年7月正式上線。
  • 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展及成效
    今年,我們把「雲就業」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做好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式。一是雲招聘,剛才前面提到了,2月份我們推出「24365校園網絡招聘活動」,已經成為畢業生找工作的一個響亮的品牌;二是雲管理。5月份推出「畢業班輔導員就業工作平臺」,全國8萬餘名一線就業指導人員和畢業班輔導員全部註冊上線工作。
  •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複雜,就業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穩就業」「保就業」的任務非常艱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讓他們順利畢業、儘早就業。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 「提示」@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需了解的就業知識點在這裡→
    又是一年畢業季,市人社局為正在找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們整理了部分就業知識點。如找到單位了,檔案怎麼辦?一年期的勞動合同,試用期應為多久?提醒單位錄用本市戶籍的全日制勞動者,在辦理招工登記備案手續後,應按規定做好勞動者人事檔案的調集、保管、轉移等工作。單位不具備保管檔案資格或不願意自行調集、保管、轉移檔案的,應委託職業介紹代辦服務機構辦理。
  • 高校畢業生,想找份有錢有閒,體面又穩定的工作很難呀
    ,一個月兩天的休息也經常因為臨時催貨而取消,雖然工資比老家的老師高兩三千元,但是除去租房開支,也沒多少剩餘,關鍵是有時間掙錢沒時間休息,過得並不舒心。更是羨慕制度內的工作人員在家也能拿工資。想創業的年輕人也有,概率少很多,有家族繼承的會輕鬆很多。白手起家的創業苦不是一般年輕人能吃得下來的。同學的兒子就是個自己創業的私企老闆,大學畢業後在同學的小木製品加工廠的基礎上進行產品拓展。
  • 奮力開創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新局面
    7日,西藏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吳英傑書記在區黨委常委會會議上的指示要求和給維色曲珍、達娃拉姆兩位高校畢業生的回信精神,分析問題,總結經驗,部署工作。
  • 3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突圍
    李依是嘉應學院惠州籍應屆畢業生,學的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網上投了幾十份簡歷後,於5月份在仲愷高新區一家培訓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工資2000元+提成,可工作4天後,她辭職了,「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辭職後,她向去年實習過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投簡歷,可疫情發生後,該公司不但停止了招聘計劃,還進行了裁員。此後她積極備考廣東省公務員考試,但考完後她感覺希望不大,於是又開始找工作。
  • 九成受訪應屆畢業生今年找工作更追求穩定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9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9%的受訪應屆生今年找工作更追求穩定。從單位性質看,受訪應屆生最青睞事業單位(36.7%),然後是大型私企(35.3%)和國企(34.2%)。受訪應屆生認為大學生就業需要面試技巧、職業規劃和招聘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 海南2020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82.24%
    對於這份剛剛謀得的工作,她格外珍惜:「我患有侏儒症,找工作四處碰壁。如果不是母校——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給予鼓勵和支持,我恐怕無法謀生。」因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普遍較為嚴峻。
  • 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人 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如何?
    2021屆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人。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北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議指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達909萬人,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複雜。
  • @韶關高校應屆畢業生 報到工作網上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畢業在即今年回韶報到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超過11000人畢業生們在忙著找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及時辦理畢業報到等事宜哦
  • 2020年高校畢業生掌上公益服務月啟動 找工作就上「就業吧」
    登錄「就業吧」APP獲取招聘就業信息2020年高校畢業生掌上公益服務月啟動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6月5日訊(通訊員 劉璋景 記者 孟姣燕)今天,2020年高校畢業生掌上公益服務月活動啟動。高校畢業生及用工企業可登錄湖南民生網(http://www.hnmsw.com/)或者「就業吧」APP「2020年高校畢業生掌上公益服務月活動」平臺,查詢了解企業招聘信息、活動安排、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引才政策,獲得就業創業指導建議。
  • 2020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出爐,其中有21所高校的畢業生薪酬過萬
    近日,中國薪酬網發布了一份20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100,這讓廣大畢業生幼小心靈遭受了一萬點暴擊,一時間引發網友們熱烈討論,那麼2020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具體是什麼情況呢?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薪酬指數最高,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818元,其次是北京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698人,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3,畢業生平均薪酬為10673元。除這3所高校外,還有21所高校的畢業生薪酬過萬。
  • 南京課工場:畢業生遲遲找不到工作,未來有哪些新出路?
    已經十月份了,2020屆的畢業生大部分都已經畢業了三個月左右了,你是在職還是還在找工作?簡歷一直有在投,可是回應的或者打電話來的HR卻寥寥無幾,投了近百份簡歷,讓去面試的不超過二十個,偶爾有幾個接到offer的,不是工作性質接受不了,就是工資太低。慢慢找過來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工作。話說畢業生難,每年都很難,但是今年的畢業生確實是比往年的畢業生來的更難一些。
  •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生就業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鄭州舉行
    會議開幕式由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副會長、協會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委員會理事長、瀋陽師範大學副校長劉鑄主持。希望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生就業工作委員會,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的領導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理念引領、決策諮詢、實踐指導和會員服務四大基本功能,始終堅持政治立會、人才興會、服務強會、規範辦會的發展方向,服務政府宏觀決策、服務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服務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生就業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鄭舉行
    希望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本科生就業工作委員會,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的領導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理念引領、決策諮詢、實踐指導和會員服務四大基本功能,始終堅持政治立會、人才興會、服務強會、規範辦會的發展方向,服務政府宏觀決策、服務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服務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