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順治皇帝贊僧詩

2021-03-05 法侶

  順治皇帝擅長詩詞書畫,崇仰佛道,先後曾經延請憨璞性聰、玉林通琇、天童道忞等三位高僧入京說法。順治皇帝不僅將「金鑾殿」改為「萬善殿」,作為禪師說法的法堂,尊奉玉林通琇為國師,又在宮中設置「皇壇」,也就是今日的戒壇,遴選一千五百位僧眾,並傳授菩薩大戒。

  他一心慕道,幾次有絕塵離俗之意,終被勸止,而於在位第十八年,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贊僧詩》,以銘其心志。「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乾坤一局棋」、「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不僅抒發胸臆,也警醒世人。

  順治皇帝位居九五之尊,統領天下,猶有「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之嘆,況我輩凡俗,倘碌碌於衣食,不肯把握善緣,精進修持,當真是「空在佛門走一回」。

  順治皇帝出家的原因還得從一位妃子說起,據說當時宮中有位董鄂妃,乃是南中漢人,被擄北去,順治帝見她身材窈窕,秀外慧中,竟對她格外寵幸,封為貴妃,「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惜紅顏薄命,董鄂妃一病不起,膏肓成痼。可憐一朵鮮花,竟與流水同逝,順治十分悲痛,輟朝五日,追封其為皇后,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端敬皇后」。順治帝遭此打擊,看破紅塵,遂於次年正月脫離塵世,遁入山西五臺山,削髮為僧。

  據說,康熙四次去五臺山尋父,至今還留有好多筆跡,並且在當地流傳著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令後人驚嘆不已。

  他留下的一首《贊僧詩》,幾百年來人們久讀不倦,讀來盪氣迴腸,令人深思,給人啟迪,助人醒世!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先不念詩的內容,先解釋它的意思:天下的寺廟很多,身為一位出家人,不論去到哪兒,都有佛寺讓人依止,真是逍遙!

  雖然身為皇帝,擁有世間的所有財富,有很多黃金白玉,但這都不是真正富貴之事,要披上袈裟才是真正難事。雖然身為大地的皇帝,但終日地要憂國憂民,生出許多的煩惱。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出家人半日修行的清閒時間。我們人出生的時候是糊糊塗塗,死的時候是迷迷糊糊,在人間這樣過,不論富貴貧賤,到最後都是空走一回,空空的來,空空的去。

  未曾生成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時,我又是誰?

  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人生短暫,到底有沒有目的?人生如夢,這夢能不能延續?人間多苦,這苦有沒有來頭?人情斷腸,可否逃過這刀口?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聲音響自歷史的源頭,和歷史一樣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聖,它仍然在輕敲著追尋生命奧秘的智者的耳鼓。

  有了生命,就有了生死;有了生死,就有了"為什麼要生要死?」"能否只生不死?」以及"能否不生不死」等等問題。這樣說來,輪迴轉世的理論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麻煩問題而發展起來的?不是,恰恰相反:這些複雜問題本身就是因為不相信輪迴這一簡單事實以後才產生出來的。要是人人都相信輪迴,誰還提這樣的問題?

  古時候,我們的祖先不把輪迴轉世當作"信仰」。對他們來說,轉世現象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對它的認識是一種常識。沒有人會把常識說成"信仰」的。其實,一旦你用上"信仰」這個說法,就隱含了"有些人不相信」了。人人都信,必然會習以為常,也就成了常識,而非"信仰」了。我們要取下輪迴轉世頭上"信仰」的帽子,還它個天真自然的"常識」的本來面目。

  人人都相信的,就沒人出來提倡。不信的人多起來了,才會有人出來提倡。古今中外,談論輪迴轉世的書多如牛毛,相信並提倡輪迴轉世的歷史名人數不勝數。提倡是提倡,可惜"常識」最終還是變成了"信仰」。

  現在許多人不相信輪迴,認為是"迷信」、"反科學」。他們老記住科學和宗教打架的舊仇,把一切與宗教有關的東西全都說成"反科學」。殊不知科學發展到今天,早已在悄悄和宗教握手言和,並且在許多方面證實著宗教中的基本概念和說法。而在這些被證實的基本概念中就有輪迴轉世。

  要按科學的觀點,真能稱得上輪迴轉世科學研究的,還是近幾十年才有的。自上一世紀六十年代前後開始,輪迴轉世的研究便一直在長足地發展,至今仍保持著方興未艾的勢頭。1982年的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輪迴轉世;而英國保守的"星期日電訊報」的民意測驗認為,在過去十年中,一般民眾中相信輪迴轉世的人數從18%上升到了28%。這已經足以說明,輪迴轉世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是卓有成效的了。

  當今西方的輪迴轉世研究,主要是兩大臺柱在支撐著。

  一個是以史蒂文森教授(I. Stevenson)為代表的,使用比較傳統的方法的研究。這種方法的程序是:發現對象,獲取資料,立案質疑,當面取證,追蹤觀察,寫出報導。這種方法簡單可行,確鑿可信,人人能懂,並且誰都可以去驗證,因而客觀性強,可信度高。挖掘出來的有些案例令人震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過這種方法費時較長,因為追蹤觀察一般都要拖幾年或更長的時間。

  另一個是人數可觀的一群精神病學、心理學專家教授兼門診醫生的研究。他們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姆迪博士(R. Moody),魏斯博士(B. Weiss),瓦姆巴赫博士(H. Wambach),伍爾吉博士(R. Woolger),魏頓博士(J. Whiton)等等。他們最初使用催眠回歸(hypnotic regression)方法是為了幫助病人找回對過去事件的記憶。結果許多專家和醫生都不約而同地把病人引回到了前世以至更久遠年代的記憶中。病人講出的前世經歷,活靈活現,細緻入微,合情合理,吻合歷史,甚至糾正了歷史學家的錯誤;而其中多數內容又往往是病人在通常狀況下全然不知道或不可能知道的。當專門用於回溯往世體驗時,這種方法就叫"往世回歸」(Past Life Regression)。隨著輪迴轉世研究的迅速發展,"往世療法」(Past Life Therapy)--即引導病人對往世經歷的回顧,進而找到今世疾病的根子,對疾病一舉根除的方法--由於它獨特、神奇的治療效果,已經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醫療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後來成為輪迴轉世研究中有名人物的專家和醫生,最初都是不相信轉世的。但自己親自作出的結果擺在面前,迴避不了,否定不了,不信不行。

  他們大多經過了一個從不信,震驚,對過去理解的動搖,到最後相信並積極投入研究的過程。

  另外,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有一些特異功能者(psychic)。他們雖然沒有直接作輪迴轉世的研究,但對於把輪迴轉世這一事實推向社會卻貢獻不小。其中一些人對於上述主流研究中的某些科學家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一批人由於其治療疑難怪病和解決棘手問題的特殊能力,大多有點社會地位和聲望,其中有一些還非常有名。

  他們和上述第二類研究者一樣,都是為了給人治病或解決生活中的疑難而去觀察別人的前世。不同的是,醫師們用"往世回歸」讓病人自己去看自己的前世;而他們是用自己的功能去為病人看他們的前世。

  大多數東方人,包括中國人,歷來都是相信輪迴的。只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一面倒的宣傳,中國不相信輪迴的人才突然多起來。信不信是個人的自由,但轉世的事實卻不因此而改變。事實雖然是事實,但環境不容許就沒法進行研究。因此當西方國家這幾十年來輪迴研究不斷升溫時,中國卻毫無動靜。其實,要說搞輪迴研究,中國有比其他國家好得多的歷史條件和民眾基礎。

  其他東方國家,如日本,印度,也一直有人研究輪迴轉世現象,但其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如西方國家,在方法上也主要是我們上面提到的兩種方法。

  長大成人後,才知道有一個「我」,合眼之後,「我」又是誰?你又變成了誰?所以順治皇帝又說:不如不來又不去,不如不要來生為人,也不用再回去了。來的時候、出生的時候,全家人都很歡喜;到年老要往生的時候,全家都很憂愁。

  人一生的悲歡離合令人勞慮,我們每個家庭常有悲傷的事、有歡喜的事、有離別的事、有聚合的事。悲歡離合的事何其多!煩惱何其多!何日我們的心才能清閒下來呢?

  我們在家人的心沒有一刻清閒,煩惱東、煩惱西,每天有煩惱的事,三不五時煩惱很多事情,沒有一刻能讓你無憂無慮。

  人就是這樣,打從出生到懂事開始,就是煩惱到死為止,煩惱不完,沒有一刻能清閒,若能通達出家人的事,從此就不再想回頭,就不會想走回頭路,不會想再回去當皇帝、當富貴人家、當世俗的人了,就不會再走這條路了。

  順治皇帝說:世間最難比的就是出家人了,出家人你無法和他比較,為什麼無法比較呢?「無憂無慮得安宜」:無憂無慮,心常常都很清淨,因為不用煩憂事業、家庭、兒女、子孫的事。

  很疲累的!身為父母的,自從孩子出生以來,都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兒女而活,所有的打拼奮鬥、辛苦都是為了兒女,到了年老,身體衰弱了,腰酸背痛,需要人來侍奉你,可是兒女、孫子卻都不在身邊,就令人感嘆了!

  常感嘆世間人真的很疲勞!當然沒有小孩的人體會不到,沒當過父母的人也體會不出。

  就如師父雖已出家,但師父出家前就有了孩子。孩子如果真的有事情無法解決,也是會來求助,究竟孩子也是眾生,眾生都在救度了,那有自己的孩子不去救度的道理呢?

  反而是起了分別心,有分別心就無慈悲可言,如佛所說「每位眾生皆我們過去父母轉世的」我們要用這種觀念來看待,要發慈悲心來救度他們才對!

  有的師父會教徒弟:「出家了,不要再跟家裡有什麼牽扯了。」並非如此!出家人也是要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及兄弟姊妹,雖無法幫助他們經濟上的問題,但是至少在他們精神上苦惱時、心理上有問題有煩惱時,給予開導規勸及鼓勵,引導他們正確看待人生。

  不是說出家後,就一切逃避不理,什麼關係都斷得一乾二淨。古代有的師父教導:出家後割親辭愛,要和家庭斷絕乾淨。例如民國初年的弘一大師,家人來找他,他都避不見面,兒子來找他,也不跟他見面。我說出家後,若家人來找你,就不理會他,這樣是不對的,難道父母親人就不是眾生嗎!

  你心若是定的,即使他們每天來找你也沒關係,你把他們當成眾生就行了、當成一般的信徒,這樣就行了。他們若有什麼問題,你要替他們解決,引度他們學佛,不是要斷得這麼絕情,「過之」與「不及」都不對,否則就矯枉過正了。

  所以,順治皇帝說:世間無法比擬的就是出家人,無法和出家人比;無憂無慮、心中都是安定的,吃的是清淨菜;穿的都是這件僧衣,「五湖四海為上客」:

  去到哪兒,別人就為你供養到哪兒,不論走到哪兒,你若真有修行,你若真的依法、依戒修行,去到哪兒,別人都會願意為你供養。「皆因夙世種菩提」好好出家修行「個個都是真羅漢」!

  披上這件袈裟,時間過得真的很快,但是「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一輩子就如同三更夢,轉眼就過去了。

  當然師父說這番話,你們四十歲以前的人體會不出,若你超過四十歲,你就能體會出這句話:「人生如同一場夢」回頭一看,四十歲很快就過去了,不論過去是好是壞,遇過多少波折、風浪,時光總是飛逝如電。

  「皆因夙世種菩堤」:能及早出家,都是夙世種菩提。

  「萬裡乾坤一局棋」:萬裡的乾坤在變幻不斷,人每日奔波勞碌、忙個不停,在他看來就如同一局棋,就像在下棋,變化無常!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不論是禹帝,還是秦始皇併吞六國。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古來多少英雄好漢,不論皇帝、富貴之人、英雄好漢,往生後都成黃土一杯,一切煙消雲散。

  所以順治甘願不當皇帝,甘願脫下黃袍,換上袈裟,這樣才自在。可能玉琳國師有告訴他前世因果,順治皇帝前世是一位出家人,因為一念之差,才來世當了這個皇帝。

  他說:「「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我本來就是西方一位出家人,我怎麼會轉世出生在帝王家?我怎麼會如此不幸!出生當皇帝,順治皇帝說:他不幸才來當皇帝。各位想想看,當皇帝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但是他說:你若了解人生的無常、輪迴因果的真相,你就能了解,當皇帝不見得是件好事。

  「十八年來不自由」:他當了十八年的皇帝,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徵北討幾時休」:南徵北討要爭戰到何時,天下才能統一啊?我今世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首《贊僧詩》就是順治皇帝臨終前,以這首詩寫出了他的心聲、他的無奈。「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我今日要回去西方了,我不管千秋和萬秋、我不管我的清朝是否能延續千年、萬年,與我已經無關了,我要回去西方了!

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順治皇帝《贊僧詩》淺解
    崇德八年(1643年)正月三十日(公曆10月8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1644年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今瀋陽)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第一位皇帝,十四歲(1651年)親政。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2月5日,享年24歲。諡號章皇帝,廟號世祖。
  • 清世祖順治皇帝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皇太極對福臨寵愛有加,當皇太極52歲去世,福臨就被選為繼承者,登基稱帝,年號順治。這一年,他僅僅六歲,便成了大清王朝第一位少年天子。但因年紀小,於是登基後便由攝政王多爾袞把握政權。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去世以後抓住了權利。        順治初期,清軍進入山海關,京城已經越來越近,很快,大敗了李自成,將清朝的都城定位北京。
  • 順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嗎?(上)
    由於福臨年幼尚不知事,多爾袞大權在握,所以福臨年幼時可以說是一個傀儡皇帝,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皇帝才掌握了實權,他先將多爾袞同母兄弟阿濟格幽禁然後宣布自己親政。並將多爾袞的罪狀昭告天下吧,罷除多爾袞的封號,終止了多爾袞生前被給予的種種恩惠,此時的順治皇帝年僅14歲,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確實有當皇帝的才幹。
  • 除了順治皇帝和豪格之外,皇太極其他的兒女也並不平庸
    順治八年順治皇帝為了清理那些靠多爾袞升官的人用了些殘忍的手段,但是碩塞並沒有很積極的迫害多爾袞,多鐸的黨羽而是打擊貪官汙吏因為靠多爾袞做官的人並不全是是貪官汙吏也有很好的官比如沈文奎,楊方興,郎永清都是很正直的官員。張煊和陳名夏是被人誣陷的碩塞就向順治皇帝建議不要輕易地殺他們。順治十一年京師地區發生自然災害,順治皇帝不想認真地賑災,碩塞就第一個上摺子去建議他處理災情。
  •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
    玉林南下時,讓首座弟子行森留在京城輔導順治學佛。但行森膽大包天,一心勸說順治出家。順治剃度後,清皇室無法勸阻,就通知了玉林禪師。玉林非常重視此事,急忙趕往京城,勸說順治還俗無效,只得動用家法,將行森架在柴堆上,威脅如果順治不還俗,就燒死行森。順治無奈,只好作罷。隨後,順治與玉林見面,冰釋前嫌。
  • 順治皇帝帝位中途是「出家」還是「駕崩」?
    從努爾哈赤創建後金開始算的話,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帝,先後順序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光緒帝、溥儀12位,其中一位皇帝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今天就來講講這個皇帝傳奇的一生。
  • 大清朝史上懸案,「生死不明」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接下來的皇帝便可順勢而治,指點江山了。所以我們今天的主角順治皇帝便來到您的面前,而這位順治皇帝從出生到去世都堪稱傳奇,堪稱謎團,也是大清朝的唯一 的「懸案」……。但很巧的是,順治皇帝出生當天,皇太極和皇后到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前祭拜,不在宮中,這時的後宮嬪妃便想法子的肯害順治皇帝母子,於是派人將宮中御醫全部支走,不給莊妃配置產婦的必需品,還暗中派人刺殺順治皇帝母子,正在莊妃生產,刺殺的人準備動手的時候,突然從天掉下一團火球,將刺殺之人砸死,莊妃的產宮也燃起熊熊大火,最後驚嚇之下,順治皇帝在火中出生,一聲啼哭下,彩光四溢,滿屋異香
  • 順治皇帝24歲就去世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兒子?
    歷史上的順治皇帝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皇帝。他的一生非常短暫,只活了二十四歲,但是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生了十四個孩子。其中有八個兒子,六個女兒。這樣的數字放到現在來看都是相當多的了。而那個時候的順治皇帝本來也只活了二十四歲,為什麼能生了十四個孩的呢?一,順治皇帝的早婚。
  • 失眠的順治皇帝,年僅二十四歲駕崩,死因眾說紛紜
    看似皇帝,大權在握,說一不二,乾綱獨斷,但實則十分痛苦。這也導致了順治的身體非常羸弱,二十二歲的順治曾對人說:「有個老和尚對朕說朕三十歲大壽時他來給朕過生日,朕覺得沒有問題,但他又說來給朕祝四十大壽,朕覺得自己活不到那天。」
  • 【歷史鉤沉】讀書累到吐血的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在他14歲時,不可一世的多爾袞因意外受傷而亡,順治皇帝才能提前親政。親政以後,掃清了多爾袞的黨羽,順治皇帝決心要惡補文化知識,因為他過去失去的太多了。典籍《北遊集》中記錄了順治帝刻苦學習的情況。順治十六年的一天,順治帝和大和尚木陳忞相對而坐,一會兒,內侍抱來一摞書,大概有十多本。
  • 清朝歷史上最大的謎案——順治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
    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關於順治皇帝,各家評價不一。說他昏庸和明智,好與壞,都太過偏激了。在小編看來他應該算一位資質比較中等的皇帝。
  • 順治皇帝究竟是出家了還是因病駕崩了
    死後諡曰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陵寢清孝陵(河北遵化市清東陵),由第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繼位,是為康熙帝。歷史上順治皇帝的死因一直存在著一個謎團,有說順治帝出家五臺山的,有說他是因病而死的。那麼作為一部由皇室子孫所寫出來的《紅樓夢》有沒有對此事有所提示呢?答案是肯定的。
  • 明明是自己選的皇后,順治皇帝為何還對孝惠章皇后如此反感?
    順治十年,順治皇帝以「感情不睦、奢侈善妒」為由,將原配嫡後博爾濟吉特氏廢黜。而後,在順治皇帝的要求下,清朝第一次大型「選秀女」活動開始。順治皇帝選擇了同樣來自蒙古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太后的侄孫女,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堂侄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封為后!
  • 盜墓賊把清東陵盜了個遍,為何順治皇帝的孝陵卻得以倖免?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清東陵之中的順治皇帝孝陵一直完好無損,在盜墓賊的貪婪本性之下得以倖免。那麼,其中有什麼讓人費解原因呢?其實這要從順治皇帝本人說起。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皇帝,也就是說清朝是在他手上基本完成大一統的。
  • 北京最低調寺廟,順治皇帝在此出家,門票8元卻少有遊客
    魔鬼殿為二層建築,下層供奉著民間傳說的順治坐像,面朝京城方向。馮玉祥將軍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當時廟裡真有一具肉身。他問寺裡的僧人。僧人低聲說,這是順治皇帝。康熙年間,慈悲寺一有瘋和尚來修行,死後,肉身香氣四溢,因此,被當時朝廷封為「魔王和尚」,慈悲寺也被稱為「魔王和尚寺」。這個瘋和尚和順治皇帝很像。所以也有人說,這些順治皇帝是假借死亡之名來這裡出家的。廟內有一首《順治歸山詩》,相傳為順治皇帝所作。
  • 非長非嫡的玄燁,為什麼會被順治皇帝立為繼承人?
    本來在臨終前,順治是想將皇位傳給自己堂兄弟的,可是,由於母親孝莊太后反對,於是他只能在二子福全和三子玄燁中挑選皇位繼承人,最終,無奈的順治確立年僅八歲的玄燁為繼承人。英年早逝的順治皇帝那麼,順治為什麼最終會確立非長非嫡的玄燁為繼承人呢?他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冊立堂兄弟或年長的二子福全為繼承人呢?
  • 英年早逝的順治皇帝,民間關於他曾出家的說法,究竟是真還是假?
    但這一說法也讓很多人疑惑不已,有的人認為順治皇帝不可能出家,並且一介草民又如何知道皇帝的面容呢?但是民間關於他出家的傳說又被傳得有鼻子有眼的,那麼這順治皇帝這件事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是孝莊皇后,父親是皇太極,這父母二人對於佛法之類的說法都非常深信不疑,因此,順治皇帝可以說是從小便開始接觸到了佛教,這麼看來,順治皇帝出家一事也是極有可能的。
  • 順治皇帝只活了24歲,他為什麼留下這麼多孩子?
    這個人就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皇帝,名叫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去世前,沒有確立繼任者。於是,皇位繼承權在最有權勢的蘇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之間進行。沒想到,年僅6歲的福臨成了皇位繼承人。1644年9月,滿清王朝從盛京遷都北京。十月一日,順治帝早起,率文武百官到天壇祭天。
  • 順治皇帝臨死立皇位繼承人,為何要聽一位洋人的意見
    1661正月初二,順治皇帝親自來到位於今天北京市西城區的憫忠寺(今法源寺),觀看太監吳良輔的出家儀式。不久前,吳良輔因為涉嫌違反太監幹政的禁令,被處以死刑。順治皇帝有心包庇他,讓他出家當和尚了事。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次不經意的出行,讓順治皇帝染上了致命的天花病毒。
  •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掘墓鞭屍,順治皇帝為何對他如此仇恨?
    他不僅按皇帝的規格厚葬了多爾袞,還追諡多爾袞為「義皇帝」,廟號「成宗」,對他的後人大加撫恤。僅僅過了兩個月,多爾袞身後的境遇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順治先是褫奪了多爾袞生前及身後的一切爵位和恩俸,後來又對其挖墳掘墓,鞭屍、梟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