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一扭脖子,放鬆一下,生活中,很多人有扭脖子的習慣,扭脖子發出「咔咔」的響聲,有的人還會覺得很爽。
醫生提醒,扭脖子發出的咔咔響,實際上是小關節的錯位和復位的聲音,說明頸部小關節紊亂,隨意扭動脖子很可能無形中加重頸部損傷,甚至發生關節錯位及神經血管損傷等其他更嚴重的併發症。脖子不僅要「省著用」,平時還要學會頸部的保養方法,才能有效避免頸椎出現問題。
跟著音樂甩脖子突然動彈不了成斜頸
日前,12歲男孩小東(化名)在家人陪伴下來到正骨醫院。醫生見他的脖子歪向一邊,孩子也不敢亂動,怕一動就疼。醫生進一步詢問得知,小東在上音樂課時,老師播放音樂,小東興奮地跟著音樂甩動脖子,沒想到這一甩就僵住,動不了了。醫生檢查確診小東是出現了寰樞關節半脫位,是指頸椎的第一節寰椎、第二節樞椎之間的關節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
這脖子歪了也不能馬上強行扭正回來,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去校正。醫生告知家長不要太擔心,並給小東辦理了入院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理療、牽引等治療,小東的脖子終於擺正了,恢復正常肢體功能。
不要隨意扭脖子出現咔咔響別大意
很多市民會覺得奇怪,怎麼這扭一扭脖子就出現了斜頸?
林醫生介紹,平時也有患者會諮詢,自己一扭動脖子,就能聽到「咔咔」的響聲,擔心會不會是哪裡錯位了。
扭動脖子時出現彈響在生活中較為常見。長期保持某個姿勢,平時頸部肌肉又缺乏運動鍛鍊,就會出現肌肉力量不均衡,肌肉慢性勞損,還可能會導致關節軟骨退變,關節液減少、關節面粗糙,肌腱也可能出現慢性無菌性炎症等情況。這時候兩側關節活動不對稱,關節面摩擦增加,就會出現彈響,特別是那些久坐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如果還繼續扭脖子,關節囊就會越來越松,發展下去可能會得頸椎病,可能就會出現上肢的麻木疼痛。
而脖子也不是想扭就扭,想甩就甩的。有高血糖、高血壓、高脂血症等「三高」的人和有脊髓型頸椎病的人,不能隨意扭脖子,嚴重可能會影響大腦供血,動脈斑塊脫落,脊髓型頸椎病等。
頸椎部位防寒保養避免強力扭轉撞擊
扭脖子出現彈響就是病?其實不然。林醫生表示,生活中,如果扭動脖子時僅有彈響,但無其他伴隨症狀,那不屬於病理性彈響,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有合併其他不適,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排查是否有頸椎病等。
林醫生提醒,如果扭脖子的時候會發出響聲,就要注意對頸椎的日常保養。
長期伏案工作的,間隔一段時間就要起來活動一下。肌肉勞損和反覆受涼也有一定關係。脖頸部位避免空調或寒風正對著吹,否則寒溼很容易進入體內,會加重韌帶鈣化。如果經常感到脖子不舒服,可以到醫院檢查治療,避免問題進一步加重。
●工作或學習疲勞時,可做六步頸椎操:
1.左顧右盼:頭向左轉90度,停留3秒,再向右轉,停留3秒,做兩個8拍。
2.搖頭晃腦:360度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3.以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頸後,用力頂頭頸,頭頸向後用力,相互抵抗5次。
4.仰頭望掌:雙手上舉過頭,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將頭仰起看向手背,保持5秒。
5.頸項爭力:左手放在背後,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時頭部向右看。保持幾秒鐘,再換左右手。
6.伸頸回望:雙手向前平伸疊掌,努力向前伸頸到最大限度,做擴胸運動,頭向一側回望,保持兩秒鐘,換另一邊。(指導醫生:泉州市正骨醫院整復科主治醫師 林鋒山記者 許奕梅)
原標題:跟著音樂甩甩甩 小男生脖子僵住了 醫生提醒:或造成頸部關節損傷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