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女神:神遊襄陽解佩渚

2020-12-22 逍遙遊遍
漢水女生雕塑

解佩渚位於襄陽古城西萬山附近的漢江中。解佩渚的來歷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

東漢中期文學家張衡在其《南都賦》注引《韓詩內傳》記載:春秋時,多情的鄭大夫「鄭交甫將適楚,遵彼漢皋臺下,乃遇二神女,佩兩珠,大如荊雞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漢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說:「願請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語,解下佩珠相贈。鄭交甫喜不自禁,以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過寶珠,藏於懷中。行約數十步,回望二女,杳無蹤跡,伸手探懷,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漢水女神,不禁悵然。

劉向《列仙傳》卷(上)記載:「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採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莒,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採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詩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此後就有了「漢皋解佩」「神女弄珠」的成語。人們稱神女解佩的江洲叫解佩渚。

解佩渚位於何處?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萬山潭作》中寫道:「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明萬曆《襄陽府志》載:「萬山之西有曲隈,為解佩渚,乃鄭交甫遇神女處。」

清乾隆《襄陽府志》記載:「解佩渚,在萬山、阿頭山兩山下之曲隈。相傳為鄭交甫遇神女解佩處。」

阿頭山是座古老的小山。據《康熙字典》解釋:阿「《玉篇》水岸也、邸也。《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據此得名阿頭山。《後漢書·郡國志》註:「襄陽有阿頭山。」《後漢書·岑彭傳》又註:「彭潛兵渡沔水,擊張揚於阿頭山。」清光緒《襄陽府志·山川》載:「阿頭山在縣西九裡。」阿頭山,應是萬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小丘。

據此地形分析可知,萬山北部略向內彎曲,彎曲處向西北部延伸的山丘是阿頭山;彎曲處的下方,即為鄭交甫遇神女解佩處。

由「漢皋解佩」而衍生出襄陽的情人節。

鄭交甫遇神女解佩是正月二十一。宋代莊綽《雞肋篇》載:「襄陽正月二十一日謂『穿天節』,雲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會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懸插於首,以為得子之祥。」男女青年也藉此機會表達愛情,所以這天也是古代襄陽的「情人節」。

由「神女弄珠」而建起弄珠亭。

北宋皇佑元年(1049)時,曾建有弄珠亭。蘇東坡的表兄、著名畫家、詩人文同(字與可,號笑笑先生),在遊弄珠亭時,曾賦詩三首,其一為《弄珠亭春日閒望》:「弄珠亭上客,來想弄珠人。野草迷晴岸,垂柳暗繞津。天涯羈旅地,村落寂寥春。何處然叟,扁舟下釣綸」。第二首是《弄珠亭春望》,其詩為「岸柳舞毿毿,春濃物象酣。煙雲分極浦,舟楫聚回潭。上水魚千萬,眠沙雁兩三。遙望無可奈,長是寄城南。」第三首是寫柳的,題為《弄珠亭下柳》:「江柳早春前,蒙蒙弄紫煙。末容長作帶,已見亂飛綿。遠外分晴島,深中泊暮船。惟應漢水色,賴爾一年年。」

由於「漢皋解佩」「神女弄珠」神話故事發生在萬山,且涉及到人神之愛,因而成為中國文化史上最為著名的浪漫風情,引來歷代文人學士遊覽踏訪,留連歌詠,寫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僅唐代就有李百藥、李白、孟浩然張子容陸龜蒙等30多位詩人,或親臨遊覽歌詠,或互趨唱和。

三國時期魏「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其《漢川詠懷》詩中寫道:「二妃遊漢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明初吏部尚書詹同有詩《送蔚教授歸襄陽分題得解佩渚》,再現了神女弄珠的情景:「襄陽城外西南阿,秋風江渚生白波。渚宮神女老龍子,手把瑤華雙踏歌。雙踏歌,醉晴日,嬌比春花紅欲滴。紫綃衣袂青霞裳,綠髻如雲高一尺。佩環解下明月珠,五色虹光照秋碧。鄭生所遇天下奇,樂莫樂兮初相知。桑田滄海幾更變,天上人間多別離。蔚君家在襄陽住,皎皎清標類交甫。攜琴合向萬山中,莫作書堂近江渚。向來神女亦化龍,時復尋珠起風雨。」

2018年,襄陽市政府決定在解佩渚處新闢解佩渚生態溼地公園。按照規劃,這裡將栽植大量桃樹、梅花、柿子、枇杷、紫薇等多種樹木,形成百樹、百花、百鳥共有的原生態景色。園內還有環島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總面積達1600畝。在襄城架設兩座直通解佩渚生態溼地公園的橋梁,同時設有碼頭,樊城的市民可乘船到達。

解佩渚生態公園將神話傳說融入其中,通過亭臺、雕塑等方式,將漢水女神與鄭交甫解佩贈珠的故事人間再現。(楊立武 朱家紅 李德亮)

相關焦點

  • 王必勝:漢水的襄陽
    漢水蒼蒼,古城悠悠,源遠流長的江河文化,興旺繁茂的城市文明,瑰麗多彩的詩文華章,在襄陽這個地理區位上,聚合為一個明麗的亮點,讓後人源源不斷地去探尋。漢江的歷史,從何時起始,沒有見到確切的記載,但不可否認的是,同黃河長江一樣,她孕育了漢民族的興盛,滋養了華夏文化,也承接中華文學源頭。
  • 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襄陽——漢水之濱璀璨的詩歌名城
    中國古代詩歌的源頭——襄陽——漢水之濱璀璨的詩歌名城襄陽,雄踞漢江中遊平原腹地,形成了融中原文化、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和漢水文化等多元文化於一體的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是一座擁有2800多年建制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漢江石精品「漢水女神」
    而此塊以「漢江女神」命名的奇石,就是諸多漢江奇石中一塊稀有的天賜神品。大自然之造化,讓人倍感神奇。就其形態而言,將漢水女神的形體藝術之美詮釋到了極致。在這方奇石之上,完美展現漢水女神的嬌柔和嫵媚,氣質的高雅和端莊,女性身姿的豐腴和骨感,女性曲線的玲瓏和均勻,所有美麗女性的特徵無一不淋漓盡致地呈現。        靜對美石、靜悟石語,用心靈去感悟石之靈醒、石之魂魄,她大璞天成的形態,不可方物的神韻令人傾倒。她是無字的詩、無聲的歌,沒有更多的辭藻能描述她的美,細細凝神、反覆品味,令人浮想聯翩、神遊物外,其韻味之幽遠,達況味之人生。
  • 控帶荊門遠,飄浮漢水長——「唐詩與襄陽」之韓愈
    以下就要說到韓愈與襄陽發生聯繫的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也就是蘇軾說他「忠犯人主之怒」的那次事件。這年正月,憲宗皇帝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要求將佛骨燒毀,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
  • 楚山橫地出, 漢水接天回
    襄陽因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以後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更名為襄陽市。襄陽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 《襄陽歌》:詩仙李白在襄陽的一場宿醉
    襄陽是一座詩意的城市歷代詩人詠襄陽的詩篇數不勝數而李白的《襄陽歌》無疑是其中翹楚稱之為李白為襄陽打造的名片也毫不為過今天就跟小遊一起品讀下詩仙李白的《襄陽歌》吧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鸕鷀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臺。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鹹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 日軍的一個行動,李宗仁對漢水西岸指揮失靈,蔣介石對策是什麼?
    後來有很多中國將領回憶這場會戰,都認為日軍聲東擊西的戰術用得非常漂亮,尤其是戰爭的後半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攻擊第五戰區的中樞老河口,實際上已經悄悄地渡過漢水,轉攻宜昌。其實正如前面所言,這並非是君在玩策略,而是當時他們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打宜昌,導致日軍的幾路人馬來回反轉不停。
  • 襄陽之戰: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
    1268年,忽必烈經過一年的準備後,從北宋舊都開封整兵出發,南下漢江流域,矛頭直指襄陽和樊城兩座雙子城。襄樊之戰一觸即發。 自從1251年高達收復襄陽後,南宋朝廷對襄陽的戰略性開始重視。宋理宗調撥了大量人力物力,經過十幾年的大力經營,襄陽重新成為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的重鎮,成為宋長江中上遊的門戶和屏壁。
  • 襄陽在古代軍事中有多重要?
    咱們國家的地形,大致可分為兩大塊:東部地勢低平(包括一些山脈和丘陵),西部地勢較高(包括一些盆地和谷地)。而襄陽,正好卡在西部山區與東部平原的結合處。更為要緊的是,咱們國家最大的河流——長江,從西部山區流向東部平原,襄陽就位於長江以北不遠。長江最大的支流是漢江(漢水),發源於陝西漢中,向東在平原地區的武漢匯入長江。
  • 為什麼襄陽一破,南宋馬上就不行了?
    為了表示自己的忠誠,劉整獻出了一條滅亡南宋的妙計:襄陽是南宋的門戶,先攻襄陽,打開大門,然後順著漢水進入長江,往下直搗南宋京城臨安。忽必烈非常高興,就採納了劉整的計策。襄樊是裹陽和樊城的合稱。襄陽在漢水南邊,守將是呂文煥;樊城在漢水北邊,由範天順把守,襄樊城裡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城牆也十分堅固,易守難功,而且兩城之間有浮橋連著。
  • 一份襄陽的簡歷,親 評價喲!!!
    三國:曹魏仍屬荊州襄陽郡。晉朝:西晉、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北周沿用。隋朝: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唐朝:唐武德四年,改郡為州。
  • 【429元】9月7日浪漫之旅-襄陽唐城二日遊
    這裡背倚峴山,群峰環抱,前望漢水,風帆隱現,遠眺鹿門,山色蒼然。園內樓館臺榭,參差櫛比,流泉淙淙,池水清澈,垂柳拂岸,綠荷爭妍,自是天然佳境。唐城簡介: 中國唐城東連漢水,南眺鹿門,西依峴山,北接古城,依託襄陽建城2800年的厚重歷史文化底蘊。
  • 愛你的襄陽,等你回家
    2800多年建城史的襄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集楚文化、三國文化、漢水文化為一身。作為中華智聖諸葛亮躬耕苦讀之地,襄陽是千古「隆中對」三分天下的地方,是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中俠之大者郭靖、黃蓉夫婦抗擊金兵的城市。
  • 菌說 |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王維《漢江臨泛》襄陽好風日,華夏山水城。文武交匯地,古今皆中心。——大美襄陽悠遠,綿延恆久的記憶,打開城垣,把腳步移到這裡。遠古的風,徘徊於此,演繹,一段傾城。尋夢,襄陽。透過時空的眼眸,邂逅,一段歷史。
  • 一組高清3D地勢圖,還原襄陽真實的地理風貌,含各縣市
    襄陽市地處南陽盆地的南部缺口,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向南是滔滔漢水可通長江,向北則是一馬平川可直抵中原,因此在歷史上,荊州的治所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襄陽。2018年,襄陽市GDP為4309億元,位列湖北第二,襄陽到底長啥樣?一組高清3D地勢圖,還原襄陽真實的地理風貌。
  • 漢水流域巴人探源(四)
    楚宣王九年(前361年),楚國攻佔了漢水巴國丹、襄、鄖一帶,並在名副其實的漢水中遊丹陽(今河南淅川)設漢中郡治,管轄區域丹陽、襄陽、鄖陽、房陵、上庸,楚人相繼佔領了巴國曾經擁有的巫郡、漢中郡、黔中郡。
  • 古山都縣城址 位於今襄陽太平店附近
    古山都縣沿革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山都縣,屬南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山都屬襄陽郡。太平店鎮貌古山都縣城位置固城、和城,隔漢水相望,相繼為山都縣城望。《襄陽耆舊記》(《北堂書鈔卷一六〇引》)記載:「山都縣治固城,臨沔水。」南北朝宋齊時山都縣仍治於沔南之固域,其城北部已淪入漢水。和城位於沔水北岸,為山都縣治時間不長。固城、和城,當在今襄陽市樊城區太平店附近。
  •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襄陽
    東連漢水,南眺鹿門,西依峴山,北接古城,依託襄陽建城2800年的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將峴山、漢水、孟浩然、習家池等襄陽文化元素注入景區。峴山東臨漢水,西至萬山,北望襄陽古城,由羊祜山、扁山、虎頭山、真武山等20多座山組成,屬荊山餘脈,山不奇而險峻,嶺不高而秀雅。荊山山脈穿越保康境內   保康縣宣傳部供圖荊山雄踞華中大地,北連武當山,西鄰神農架。
  • 襄陽歌——唐·李白
    襄陽歌——唐·李白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蘺字應為四字頭)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 解放襄陽戰役及生擒國民黨剿總司令康澤
    判斷解放軍只要一個較弱的縱隊就可以使康澤在襄陽的守軍不敢出來,因此可以截擊王凌雲的兵力可能有4 個縱隊左右。王凌雲的整編九師美械,老部隊,戰鬥力較強,但整編十五師新部隊,戰鬥力脆弱。這兩個師對陳賡兵團等4個縱隊居於劣勢,尤其在運動中被截擊的情況下更為不利。2、襄陽在漢水的西岸,王凌雲的部隊到漢水東岸也救不了康澤在襄陽的覆滅。敵前渡河,不僅很困難,而且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