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社交媒體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這本書告訴你

2020-12-22 現代出版社

社交媒體已成為我們職業和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正在轉變客戶服務、市場研究、人員招聘、銷售、市場營銷和內部溝通的方方面面,有助於我們發展替代商業模式和新的公司結構。就我們而言,正確理解社交媒體的力量、潛力和缺陷,已刻不容緩。

如何通過採用專業和策略性方式來使用社交媒體,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開展更有效的宣傳活動?英國著名營銷傳播顧問馬丁 · 託馬斯在《社交力:如何打造你的個人品牌》這本書中將會告訴你。

從「為啥社交」到「如何社交」

2008年左右,我開始主持社交媒體會議並舉辦研討會(主題:「新經濟的悠久歷史」),我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費心在這個領域投資」或「我如何說服執行長讓我們開始使用社交媒體」。同樣,當我問人們為什麼使用社交媒體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因為別人在用」或「因為我們不想顯得太落伍」。如今,我常被問到「我們如何才能在戰略層面上更有效地使用社交媒體」?由此可見,討論的焦點已從「為啥要社交」轉變為「如何更好地社交」。在本書中,我將講述這種重點的轉移

在過去10年中,我花費大量時間研究、探討和撰寫有關數字媒體及其對組織結構和行為影響的文章,並編寫兩本書。更為重要的是,我一直在為英國企業董事協會(世界頂尖商業組織之一)舉辦社交媒體培訓講習班。班上的學員包括董事會主席和執行長、非執行董事、中小學校長、銀行家、工程師、企業家,以及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負責人。他們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卻面臨相同的挑戰。他們正在積極尋找如何管理風險,採取更具戰略性的方法並獲得更大投資回報,意圖解決共同面臨的諸多問題。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基於研討會期間所進行的討論和辯論的提煉總結。

謹慎職責

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錯誤言論往往會丟掉工作,例如批評公司、老闆、同事和客戶,或共享機密或不當信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行為是無意的,反映出私有領域和公眾領域之間過於常見的混淆——人們將其評論視為朋友之間的私人對話。一般來說,人們在其他場合往往不會發表其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這便是心理學家定義的「在線禁忌效應」。當他們得知自己在社交媒體中所發表或共享的任何內容實際上是在公眾領域時,他們通常會感到震驚。高管還發現,因其通過推文和帖子意外地洩露敏感財務信息,而將其置於監管機構的對立面。

組織有責任關心其員工,確保他們充分了解社交媒體所帶來的風險和機遇,特別是過度分享和不加限制評論帶來的危險。這需要組織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不是簡單地為員工手冊制訂一套社交媒體指南。適當培訓和支持對所有員工都至關重要,而不僅僅是那些直接參與社交媒體活動的人員。

採取策略性方法的重要性

大多數組織開始使用社交媒體時,往往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都是臨時設置,有關它們的用途以及如何讓不同利益相關者受益,多數組織均未能特意作出規定,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只要安裝了社交媒體就足夠了。很少有人問這種簡單的策略性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這如何為客戶增加價值?是否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我們通過做其他事情能否更經濟更有效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在本書中,我將通過重點關注支撐所有社交媒體活動和投資的策略性思維、規劃和流程來幫助您解決這些問題。

定義社交媒體

標籤「社交媒體」「社交網絡」和「社交技術」往往可以互 換使用。在本書中,我通常使用「社交媒體」一詞,因為它已成為使用最為廣泛的描述符號。但不幸的是,它傾向於鼓勵人們將其簡單地視為另一種媒體渠道,因而它是營銷部門的主要職責。

毫無疑問,通過在營銷組合中納入社交媒體,可以加強營銷傳播活動。因此,幾乎不可能找到不包含重要社交媒體內容的營銷案例研究或獲獎活動。但是使用社交網絡技術會有更廣泛的潛在好處。社交媒體帶來的大部分價值與營銷無關。客戶服務、內部溝通、市場調研和創新等領域可以通過使用社交媒體得到改善,而且通過節省成本或提高效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在打破內部壁壘,鼓勵協同工作甚至創建新型「社交業務」方面,社交技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全球組織設計的頂尖專家之一羅蘭 · 迪瑟告訴我,「社交技術」是「推動我們邁向21世紀組織的催化劑」。

本書的結構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計劃」「付諸行動」「內部審查」和「執行」。

第一部分:計劃——書中闡釋如何制定成功的社交媒體策略。描述如何定義目標,評估實現這些目標的成功率,以及如何創建作業系統、渠道、人員、政策和流程,這些都有助於更有效、更安全地使用社交媒體。

第二部分:付諸行動——書中解釋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力量發展業務。在進入社交媒體可以為您的業務做出重大貢獻的領域之前,我可以提供實用建議,以實施核心社交媒體方案(包括您需要的內容、工具和投資)—— 社交情報(使用從社交聆聽中收集的數據);銷售和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內部溝通和公司文化。在各個領域都能熟練使用社交媒體,將有可能開闢新的收入來源, 降低運營成本和加強與主要利益相關者的關係。

第三部分:內部審查——解釋如何管理風險和評估績效。書中描述了最常見的社交媒體問題, 如何避免它們,以及如何處理危機。此外,書中還說明了如何對社交媒體表現進行綜合審核。

第四部分:執行—— 闡明如何培育個人社交媒體品牌和提高領導技能。書中描述了如何加強社交媒體素養,創建和培育個人社交媒體品牌,以及社交媒體如何在新一代商業和政壇領導人手中成為強大的領導工具。

無論在當今的企業界、公共部門還是民間社會

領導者都必須充分認識到社交媒體可能給他們帶來的戰略影響和風險

本書列入他們閱讀的首要清單中

相關焦點

  • 沃讀|後來者如何居上?這兩本書告訴你答案
    內容簡介書中用許多精彩實例,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快到令人目眩神迷的地步,並且為我們提供一些良方,教我們如何安度於這個加速時代。由於科技呈現指數型發展,當今世界的運作受到地球上三股力量的牽引,包括「摩爾定律」、「市場」和「大自然」。這三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正在快速重塑現代世界,改變地球的面貌。
  • 如何將轉盤軸承42CrMo調質硬度發揮到極致?
    如何將轉盤軸承42CrMo調質硬度發揮到極致?最為關鍵工序,無論是50Mn還是42CrMo,整體調質硬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序。而且按照工藝要求HB229/269之間,為了提升材質的性能,作為重載軸承和提高可靠性和壽命關鍵的一環。
  • C羅社交媒體@武磊:我們從未停止追夢 你將如何實現夢想呢?
    近日,葡萄牙巨星C羅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某贊助商的動態文案,並@了中國球員武磊。C羅寫道:我們從未停止追逐夢想,你將如何實現夢想?告訴我吧!值得一提的是,C羅在文中@了武磊、姆巴佩、哈蘭德等球員。此前,C羅曾給武磊提建議稱:「你已經踢得很不錯了,但是左腳需要加強。如果通過多次的10分鐘到15分鐘連續的帶球訓練,你會在未來有著更好的發揮!」
  • 社交媒體與瑜伽
    還原到當時的語境中,考慮到Pattabhi Jois既有當了一輩子梵文教授的自豪,還有Jois用英文討論哲學問題的吃力,這,不過是一句讓你先閉嘴的託詞而已。你告訴我,老子主張在明朝才提出來的佛教主張明心見性?還要達到無是無非的境地?這是要培養糊塗蛋嗎? 事實上,這則視頻不但在上面信口開河的老師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在下面聽課的學生也安之若素。視頻還被很多人點讚轉發。這說明,不但上面的老師認為瑜伽就是體式,下面的學生和點讚轉發的人同樣是這麼認為的,這需要媒體和受眾共謀才能達成。除了練習,沒人在意瑜伽背後還有什麼。
  • 社交媒體和數位技術的發展,如何改變傳統人際關係?
    在本書中,作者為數字媒體在人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她將學術研究和生活實例相結合,回答了類似下面這樣的問題:中介化互動可以是溫情和私人化的嗎?人們在線上會撒謊嗎?在線上建立的關係可靠嗎?數字媒體會破壞我們的其他關係嗎?書中還討論了我們應該如何使用中介化語言和非語言行為來發展社區和社交網絡,又如何去建立線上的新關係、維繫線下的舊關係。
  • 一根牙籤如何換回一個電視?《出奇制勝》這本書告訴你2條智徑
    這個故事所用到的方法在這本書裡面有完美的分析。這本書就叫做《出奇制勝:在快速變化的世界如何加速成功》,書的作者是新銳思想家沙恩斯諾,被《福布斯》評為「30位30歲以下的創新者之一」。我們常說成功沒有捷徑,但是這本書談的就是捷徑。當然,為了與傳統的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的那種捷徑區分開來,作者把書裡談到的方法稱之為智徑,智慧的智,捷徑的徑。書裡一共介紹了9條智徑。
  •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應對2歲的「小惡魔」寶寶
    下半年讀完的第1本書|《可怕的兩歲》相信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父母,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也都曾是新手父母,需要學會如何做個好媽媽、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長。而《可怕的兩歲》提供給我們在孩子從嬰兒到幼兒過度階段嬰兒易出現的心理狀態及應對策略,簡單總結幾點:1、2歲後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權威。0-2歲,服務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呵護和關愛;2——13歲,權威期,讓孩子知道這個家裡你說了算;14——以後,指導期,指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 人物| 基普喬格:身上每一克體重都發揮到極致
    人物 | 基普喬格:身上每一克體重都發揮到極致 原標題:人物 | 基普喬格:身上每一克體重都發揮到極致
  • 這個時代需要你把優勢發揮到極致
    「木桶理論」已不適應這個時代,能適應時代變化的是「新木桶原理」:只要你有一塊長板,並把長板發揮到極致,你就會有立足之地,創造不同的人生可能。找到自己的優勢 你沒有必要次次成功,你只需要成功一次。你也沒有必要樣樣皆通,你只需要精通一樣,並把它發揮到極致。所以,你該關注的是長板,而不是你的短板。用優勢來不斷輔助成長,不斷成長又能反過來擴大你的優勢,這就是是強者思維,也是一種極簡又極致的思維。
  • 社交媒體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洛羽讀《自品牌》有感
    原創作者:洛羽 2021年第4篇 關鍵詞:人生精進系統;知識技能管理;事業品牌管理 2021年第3天,我花了2小時看完美國作者丹·斯柯伯爾的《自品牌:社交媒體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這本書是我在深圳南山書城線下閒逛時購買的
  • C羅社交媒體@武磊等人,發問你想如何實現夢想?
    北京時間10月3日,最近足球巨星C羅在一次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一條動態,同時@許多其他球員,這些球員中包括目前在西乙聯賽踢球的中國球員武磊,同時配了一張圖片,表示我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你們想要如何實現夢想?告訴我吧。
  • 《如何超越與生俱來的弱點》:看完這本書,你將找到全新的自己
    《認同自我:如何超越與生俱來的弱點》封面本書作者是德國心理學家史蒂芬妮·斯塔爾,史蒂芬妮·斯塔爾畢業於德國特裡爾大學,長期從事關於自尊與自信的心理研究,她擅長將枯燥的心理學知識用輕鬆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在《認同自我》這本書中,史蒂芬妮也提出低自尊的原因其中之一來自遺傳。但是另一種更主要的原因,是來源於家庭的教養,和社會環境。
  • 楊尚真:將望聞問切落到實處 把中醫特色發揮到極致
    楊尚真的同事肖月梅告訴記者:「這是楊尚真父親親手寫給他的,經常聽楊尚真說他的父親時刻告誡他從醫要有仁愛之心,技術精益求精。」楊尚真,現任懷化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國醫堂主任,2016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2018年擔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生於龍溪口,長在舞陽河,求學貴陽,臨證重陽。20多年來,他用「三個指頭」切脈問診萬千病人。
  • 吳曉波推薦的這50本書,告訴你200年來商業如何發展
    不過,這場直播至少說明,這名前商業記者、知名財經作家至今依然保持著敏銳的嗅覺,直播火了,他就做直播,就像他之前快速投身自媒體,以及更早的時候果斷投資房產一樣。但在一件事情上,吳曉波一直保持著極為穩定的節奏,那就是出書。最近,這位著作壘起來已可「等身」的財經作家又寫了一本新書。和以往吳曉波寫的商業史、企業史不同,《影響商業的50本書》其實是以一本書的形式做了一份書單。
  • 想學自媒體的你,這幾本書你一定不要錯過!
    關注我,了解更多自媒體書籍,拓寬你的自媒體銷路。上期享閱從「緊抓用戶」和」網際網路大局觀「兩方面介紹了自媒體運營的相關領域知識。那麼這期享閱要從具體的自媒體運營方面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視角。三、《運營之光》——帶你了解不一樣的運營觀上期的書籍主要是用來了解用戶心理,是比較抽象的理論,這本書從具體的運營出發,介紹了很多自媒體運營中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案例超多,操作性極強,具體的案例可以讓我們更容易看懂,實操性也就更多啦!
  • 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
    一個月也看不完一本書?這本書告訴你怎麼破朋友小原說,之前看到一本書非常感興趣,覺得對自己的工作也有幫助,就買了回來,還刻意放在枕邊,以便隨手翻閱。但一個月過去了,他還沒看完這本書,興趣也漸漸減少,但又自責自己連一本書都看不完,內心也焦慮起來。在閱讀這件事上,很多人都有兩個難點,一是讀得慢,二是看了就忘。
  • 你會在發朋友圈時字斟句酌嗎?這是社交媒體中的「排練舞臺」
    它體現了社交媒體中人機互動的複雜性和高質量,不過,也很可能同時鼓勵一種「扁平化」的自我(『flattened out』 self)。在本期推送中,我們為你摘譯了這篇研究論文的核心邏輯與觀點,如果希望閱讀英文原文,請在後臺回復「排練」獲取。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擔心社交媒體的普及,會導致社交互動質量的衰敗。
  • 全球主流社交媒體算法解析:Facebook、YouTube、Twitter如何利用...
    這意味著無論是被設計的還是個人選擇,社交媒體算法都使我們能夠創建過濾器以查看所需內容,並刪除所有我們不需要的內容。此外,業內還出現了一種「算法可能會引起信息極化和偏差」的說法。因此,了解算法並了解算法何時發揮作用,這一點很重要。算法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哈佛商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研究發現人們更有可能遵循來自算法的建議,而不是人的建議。這正是本文誕生的原因之一。
  • 書單| 40本書,為你強化面向未來的能力
    《先發影響力》還將原有的「影響力六大武器」進一步打磨完善,並首度揭露「影響力第七大武器」,將影響力的功效持續放大。無論你從事銷售、營銷、公關,還是諮詢、廣告、創業,只要你想讓自己更具影響力,這本書都可以幫助到你。2.擁有講故事的能力03.
  • 書單|40本書,為你強化面向未來的能力!
    無論你從事銷售、營銷、公關,還是諮詢、廣告、創業,只要你想讓自己更具影響力,這本書都可以幫助到你。2.擁有講故事的能力03.讀這本書,你將深入自己不甘平庸的內心,喚醒面具下潛藏的自我,獲得清晰的自我認知;讀這本書,你將獲得力量打破目前面臨的種種僵局,找到一份專屬的才華整合戰略;讀這本書,你將獲得獨一無二的職場競爭力,過上豐盈自足的人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