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法師,朝山圓滿的時候,您提出《朝聖》六句偈「人人禮佛、天天朝聖、同願同行、實修實證、悲智雙運、明心見性」,六句偈的含義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如何按照這個六句偈去做呢?
答:朝山雖然到達了目的地,但是修行並沒有圓滿。依照佛陀開示,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人生百年,跟三大阿僧祇劫來比是非常短暫的一瞬。而這百年一瞬中,個人的精進修行和完善自我卻是成佛的基石,非常重要。
基於這個理念,仁炟提出來《朝聖》六句偈。
「人人禮佛、天天朝聖」:雖說朝拜九華山到達了目的地,但是我們的修行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修行仍要繼續,還要禮佛、朝聖;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的自心、自性就是淨土,就是聖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講到:「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從相上禮佛,另一方面我們要朝禮自性三寶。朝禮自性三寶更為重要。認識到這一點,這是「人人禮佛、天天朝聖」,朝拜我們心靈的聖地,朝拜我們自性的三寶。
「同願同行、實修實證」:「同願同行」就是我們的願望、信念、見地、修行都是一樣的,在同願的引領下,共同修行。「實修實證」更重要,不在於口頭上、不在於表面上,而在於我們的實際行動。實修佛法、實證佛法是最重要的。這個跟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上慧下深大和尚,還有九華山佛教協會的秘書長能仁法師,我們的理念都是一致的。慧深大和尚在「同願同行」後面又加了四個字「共成共想」。
「悲智雙運、明心見性」:悲是慈悲,智是智慧,慈悲與智慧是佛教的精髓。「悲智雙運」展現的是大乘佛教的精神,不但要自己修行,還要以慈悲之心去度化眾生。「明心見性」就是開啟大智慧,親證自己的本來面目,從而去除一切煩惱,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不僅自己能夠明心見性,同時要度化眾生,都能夠開智慧、去煩惱、明心見性。
這六句話,可以作為我們修行的目標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