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飄酒香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房子組村民黃正林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黃正林,是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房子組村民。 我所在的新房子組,是臺上村地理位置最為偏遠的村組,交通條件落後……作為一個普通村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是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助下,我的村組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組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

此外,新農合、新農保政策的實施,讓我們貧窮老百姓也能夠「病有所醫、老有所依」。在教育扶貧政策的落實中,我們也減少了很多生活壓力,孩子都上起了學。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實施脫貧攻堅帶來的最深體會,我們從心裡感恩黨、感恩黨的好政策。 過去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致使很多農村出現空心村現象,我們村也不例外。

我所在的村民組大多為沙子土地、背靠山林,種植水稻、玉米、高粱皆為不宜,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孩子,我也是外出務工的一員。後來,因家中老母親年邁,我就返鄉種植傳統作物,家中生活開銷總是緊巴巴。之後,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外出學習,讓我們學習更多種養殖好經驗。我便開始因地制宜,以林為背、以山水為源,種植林下魔芋,生產釀製五穀雜糧酒,養殖生態香豬,生活得到了極大程度改善,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農業生產致富路。 隨著村內基礎設施的完善,我種養殖的作物、釀製的雜糧酒銷量也越來越好。

同時,村民們看到了好的生產方式,也陸續回鄉。對大家而言,現在的老家,既能照看老人孩子,也能靠種植把日子越過越好,一點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今天,我光榮而自豪地告訴大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只是我曾經的身份,現在已經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功脫貧。這些都要感恩黨、感恩黨的政策,正因為我們背後有這樣強大的祖國,一項項脫貧攻堅政策在我們的村莊落實,道路硬化了、居住環境變好了、收入變多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通訊員 周克英 整理

編輯 黃霞

編審 陳富強 王其倫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陳名航為貧困群眾送米油等生活用品為儘快進入到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推心置腹地拉家常、摸情況。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儘管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
  • 貴州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種下「金果果」 闖出致富路
    中新網貴州新聞8月25日電(李倩 陸雲峰)走進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柏楊村,目光所及之處,皆是一片綠意盎然。在延綿的山脈下,藏著全村的致富產業——婁山天麻。  日前,筆者來到大婁山林下天麻育種中心看到,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正在打包天麻產品,準備第二天一早發往臨港遵義科技城,通過「遵品入滬」平臺將天麻產品銷往上海。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組居住又比較分散,再加上群眾對我不熟悉,溝通難度大,每日早出晚歸,有時一天下來也走訪不了幾戶。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再陡的山路也要爬、再偏遠的群眾家也要去。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地開展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以黨性立決心 以真情扶真貧|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
    2018年3月,肩負著組織的殷切囑託,我背上行囊,迎著春風,懷揣著對扶貧工作的滿腔熱情,來到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卜臺村開展駐村工作,成為卜臺村駐村第一書記。 到卜臺村報到的第一晚,我在駐村工作日記本上鄭重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沉下去、撲下去、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以黨性立決心,以真情扶真貧。」
  • 【產業革命】昔日「涼風溝」今朝「產業谷」 |遵義市匯川區團澤鎮大坎村「民企抱團」產業興村
    6月3日,才開完群眾會,匯川區團澤鎮大坎村黨總支書記、貴州夢潤集團董事長張明富立馬跑到大坎村介上組後山,山坡間上月種下的500畝有機高粱是他心裡的「大牽掛」。  今年,匯川區與茅臺集團達成協議,要在團澤鎮種下7000畝有機高粱,其中800畝「落戶」大坎村。土地裡原本就種有其他的農作物,村裡想要「消化」這800畝有機高粱並不容易,大坎村人把「算盤」打到了村裡的荒山上。
  • 遵義市匯川區規上食品企業產值同比增長22.63%
    摘要:遵義市匯川區重點圍繞白酒釀造、方便食品加工、植物精萃、畜禽加工等加快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今年前10個月,全區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產值21.15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區,綠色食品工業產值突破120億元。
  • 90後釀酒師:家鄉的致富路上酒香四溢
    山江鎮總共15個村和一個社區,有11個貧困村,在2019年年底全部脫貧。如何走出自己的致富路?吳燕明的選擇是回到村裡。從鎮上出發去吳燕明的家,開車先要繞過一座山,再進一座山。2019年,一名酒廠老闆走進大山,酒香飄進了苗寨,吳燕明也安心地留了下來。酒廠老闆名叫鄒序進,50歲,湖南新化人,在懷化辦酒廠的他有著釀酒的「祖傳秘方」。2019年被當地政府招商引資過來考查,涼燈這塊風水寶地一下子就吸引了他。
  • 崔智勇:村民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崔智勇村民致富路上的「貼心人」「幫扶單位給我家發的雞雛,幫我們賣雞和雞蛋,還給我們老兩口安排活幹」,安圖縣永慶鄉柳樹村村民祝秀芬十分滿意地說,「現在一年增加收入1萬多元錢」。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必須增加「造血功能」有產業支撐。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崔智勇依託原州質監局國家參茸中心技術優勢帶領村民種植大田人參。從2016年至今,他先後籌措資金80餘萬元,建立1.3公頃和0.5公頃大田人參扶貧項目,還成立柳樹村大田人參合作社,讓所有貧困戶都拿到了分紅。
  • 「我的扶貧故事」閃亮的青春 熱血的人生|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西部...
    2019年8月,正值盛夏時節,我帶著滿腔的熱血,懷揣著夢想和激情來到了志願服務地——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開始了志願服務生涯。初到沙灣,看到這裡沒有大城市的繁華,但遍地的紅牆廠房述說著沙灣過往的榮耀和佳績,陌生的環境讓我感到新奇。
  • 貴陽8個村入選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農家樂旅遊的發展壯大,已成為村民致富的載體。 這裡居住著純樸的布依村民,主要以種養殖為主,有著古老的布依文化「十二馬頭」之稱。 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拐比村 拐比村民委會地處拐比村柏枝田組,拐比是布依族語漢譯音的地名,距鄉政府2.5公裡,位於百宜鄉政府東北部,道路崎嶇多拐
  • 「我的扶貧故事」為村民修通發展致富路丨貞豐縣龍興街道五裡崗村...
    到村開展工作的第一天,在半路就接到村裡幹部的電話,說他們在組裡面開展工作,接到電話的我,二話沒說折身來到組裡加入了他們,開始了我在五裡崗村的駐村工作。「要致富,先修路」,貧困村要出列,村民們要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首先要改變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群眾的出行問題。目標確定,說幹就幹。第二天我馬上召集了村「兩委」幹部開會,研究村交通設施建設的可行性。
  • 遵義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承東到匯川區、紅花崗區調研督導生態環境...
    近日,遵義市副市長劉承東到匯川區、紅花崗區調研督導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工作。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趙振東,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督導。劉承東一行首先來到匯川區幹溪河南京路河段,現場查看幹溪河綜合治理工程推進情況,聽取了匯川區關於解決幹溪河汙水直排的各項措施,劉承東強調,幹溪河治理是是環保督察的重點內容之一,是解決湘江河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要求匯川區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倒排工期,綜合施策,確保按期完成各項整改任務。
  • 遵義市匯川區新聯會開展「送溫暖、進社區」公益活動
    2020年12月22日,遵義市匯川區新聯會走進匯川區上海路街道、董公寺街道、大連路街道開展「送溫暖、進社區」公益活動,與愛心企業遵義市康之源米業有限公司為社區困難家庭送上愛心大米。區新聯會副會長穆向東、薛樂昊及秘書長、監事長、副秘書長、會員代表等參加活動。
  • 雲南寧洱:「一村一品」串起村民致富新夢想
    「一村一品」串起村民致富新夢想(蘭嵐 攝) 德化鎮,是雲南省寧洱縣唯一的一個貧困鎮。近年來,德化鎮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一村一品」,也串起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新夢想。
  • 遵義市匯川區:暫時關閉活禽交易市場
    自1月25日(正月初一)起,遵義市匯川區已發布通告,為確保公眾健康和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決定關閉區內農貿市場、農村集市中的活禽交易區及活禽宰殺場所,野禽、飛禽交易市場,以及農貿市場以外的活禽銷售點、活禽宰殺點。
  • 足跡丨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
    韓金鳳作為村內桃源仙谷景區負責人,見證了村民們通過發展旅遊走上致富路的歷程,以及村民們自覺保水的實際,下面我們來聽聽她的講述。入股的是年底分紅,其他不入股的村民,按村裡資源股分,每個人都會有這部分錢。最初好多村子裡全都是民房,就是很普通的民房,2010年左右,政府有政策可以翻建,補助點錢。景區開發這些年,村民肯定手裡也有些餘款了,正好也有這個政策,大家全都把房子給翻建了。翻建後的房子,衛生間全都在屋裡,特別方便。空間也變大了,不像過去的小瓦房特簡陋,裝修得也都特別好。山水田園,畫境密雲。
  • 尋找母親鄧雲連-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安村離家後沒有音訊
    姓名:鄧雲連性別:女性出生日期:1979/10/08籍貫: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失蹤日期:2004/10/12失蹤地點: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安村
  • 村民致富有幫手
    11月14日,洛浦縣布雅鄉塔木艾格勒村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圖爾蓀託合提·巴克來到村民斯迪克·麥提如孜的羊圈,給他指導羊育肥有關知識。洛浦縣布雅鄉塔木艾格勒村民在院子養殖區給羊餵飼料。3年前,斯迪克在村黨支部的引導下開始從事養殖業,蓋了羊圈,利用無息貸款買羊,經過圖爾蓀託合提的指導,斯迪克一家養殖年收入1萬餘元,加上外出打工的收入,年收入3萬多元。有錢了,斯迪克蓋了新房子,買了家電、電動車。 2019年,斯迪克家順利脫貧摘帽。目前,全村共培養出了6名黨員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