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廣門清法師法語》【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彼所轉,溺於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七處破妄識,阿難已經理屈詞窮。
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這句經文很有內涵啊!你解釋成「阿難馬上站起來,跪下來磕頭」,這是皮毛。「阿難在大眾中」,我們有沒有哪一法不在「大眾」中?我們時時都在萬法之中!
宇宙無中心,宇宙無處不中心。任何一個法,大至佛剎、小至微塵、一根草絲,俱盡作為一真法界,俱盡作為我們的本體。
注意這個「大」,在前面是不是從時間、空間、萬法、萬相四個角度講出了本來面目?眾,三人成眾,是不是三個如來藏?要好好觀照啊!
你以為那些文字專家是誰呀?他就是佛化身來成就大乘佛法。誰對這個問題觀照得明白、深信不疑,誰得大自在。這是真的。類似這樣漢字很多很多,繁體字、簡體字都有它的道理。那為什麼當今世界正法就在中國,而正好這個結構型的漢字在中國?這難道是個偶爾的巧合嗎?可不是啊!
即從座起:這就是六種震動。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開始改變了,已經在破除自己的部分邪見——但是程度怎麼樣又當別論,他已經「即從座起」。告訴我們不要先入為主,不要執迷不悟,每一個人都要懂得「即從座起」。來聽經聞法就是為了「即從座起」,多聽一課、多聽一句、多聽一個字,就會提升一個品位。「即」就是當下,即聽、即起,不要等以後。要好好把這段經文觀照到位。
偏袒右肩:古印度以坦露右肩為敬,現在南傳佛教地區的的僧人身披袈裟仍然是偏袒右肩。
方便法來講:一般右肩力氣大,它是表方便菩提,表承擔如來家業。來聽經聞法的人有沒有做好準備要「偏袒右肩」呢?
講到真實義,簡直是妙不可言。當你看到了袒露右肩的時候,你會不會想一下:「那個印廣怎麼不把左肩也露出來啊?這傢伙左肩肯定是鋼筋混凝土」。會不會?不會。你雖然看不到左肩的皮肉,心能不能看到?(能),這就叫明心見性。右肩就是「不空如來藏」,左肩就是「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是不是一個本體?
右膝著地:文官拜皇帝是雙膝跪地,武將拜皇帝是單膝跪地。表示什麼?隨時承擔保家衛國的重任。這是以軍隊、軍人見國王那種姿勢來表出家人,隨時準備護持正法,承擔如來家業,弘法度眾生,行菩薩道。
合掌恭敬:右手錶福德,左手錶智德,雙手合掌表福慧雙修。合掌當胸表恭敬,求佛賜給我智慧、福報,表這個法。所以我們同修之間相見都是表把別人當做佛、當做老師——「我向您老人家求法,阿彌陀佛。」這是謙虛學習。
而白佛言:「白」是說的意思。
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為彼所轉,溺於淫舍:這開始講老實話,服輸了。乖了。剛才那麼犟嘴,你要原諒我。這個意思都包含了。阿難在「四王八子」之中年齡最小——淨飯王兄弟四個,生了八個王子。阿難是佛的堂弟,孫陀羅難陀是佛的同父異母之弟,而提婆達多跟阿難是親兄弟。
「蒙佛慈愛」:因為阿難出家以後作為佛的侍者,與佛朝夕相處,所以他特別感慨「蒙佛慈愛」。那麼多弟子,對這個堂弟特別地關愛。往往天天跟師父在一起的人他不一定就能成就,離開師父十萬八千裡的人可能幾個電話、幾個信息他成就了。這就是我們的一種逆反心理——天天跟師父在一起,他還就專門觀察師父的毛病和習氣,結果把師父的毛病習氣他全盤接受,成了師父的垃圾桶;跟師父十萬八千裡的人,他只看師父的長處。有些人看到師父一個信息、看到師父的光碟,把「一心三藏」道理一轉,他成就了。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啊!
「雖今出家,猶恃憍憐」:雖然我也出家了,但是我仗著佛的慈愛,作人來風,撒嬌,無所顧忌。一般而言,除了阿難,誰敢跟佛那樣犟嘴啊?楞嚴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