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多聞第一的阿難陀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阿難陀尊者故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以及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釋種七王子出家時,阿難陀以最小的年齡,參予其中。

阿難陀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就是阿難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夠在童年時加入僧團可以說就是佛陀的希望。一個偉大的人物,在一生事業中最要緊的就是物色繼承的人選,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後不久,他就選上了阿難陀。因此,當機緣成熟時,阿難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人一同加入僧團,追隨佛陀,一直侍奉在佛陀身邊。

佛經中對阿難陀的讚揚很多。《增一阿含經》說他「知道時機,明白事物,所做的事都沒有疑問,記憶中的事不會遺忘,而且學識廣博又多聞,能忍而敬奉聖人。」

在教團裡漸漸長大的阿難陀,有著溫和慈悲的天性,以及動人的俊容。他是教團裡裡外外最受女眾尊敬的人,對比丘尼,他盡心關切;對在俗的信女,他給予安慰。也因為有阿難陀的請求,僧團才有女眾出家。

因為阿難陀在佛陀心目中是紹隆佛種的人,為了讓阿難陀能夠把持自己,專心修道,佛陀就想叫阿難陀做自己的侍者。

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經五十三歲了,那時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難陀被選為佛陀的侍者。在這以前,佛陀沒有常隨的侍者,侍奉佛陀都是由諸比丘輪流。

這時目犍連知道佛陀的意思,他和舍利弗來勸阿難陀道:

「阿難陀比丘!佛陀的意思是要你做他的侍者,譬如樓閣東面開窗,朝日必定先照到西壁,你年輕有為,聰明溫和,我們希望你能夠承擔!」

阿難陀聽後,以任重而推辭,經過目犍連、舍利弗的勸說,阿難陀提出三個條件:

一、佛陀的衣服,無論新舊,他不要穿著。

二、如有信眾請佛陀應供,他不侍奉前去。

三、不是去見佛陀的時候,他不去見,此外都願侍奉佛陀。

目犍連和舍利弗把阿難陀的意思轉呈給佛陀,並向佛陀轉達阿難陀的條件,佛陀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非常歡喜的讚嘆道:

「阿難陀真是有品格的比丘,他提出的要求,是為了避免譏嫌,定必要的預防。因為阿難陀比丘是怕別人批評,說阿難陀是為了穿衣、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預防,才有這樣的要求。」

從此阿難陀就做了佛陀的侍者,這時他的年齡也只二十多歲。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五年的歲月裡,皆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動,依教奉行,並跟隨在佛陀的身後,到各地弘化。以這樣的因緣,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難陀的心中。

年輕的阿難陀,每天跟隨著佛陀,儼然成為佛陀與諸比丘之間的調和者。在僧團裡,他經常保持著謙虛、虔敬、慚愧的心理。有不少的信眾,都因為阿難陀的關係皈依了佛教。

阿難陀集虔誠、質樸、勤勞、謹慎、謙虛、廉潔、守戒、寡慾、敏慧於一身,對佛法的了解也最為透徹,可足他在佛門的地位卻不高。四大聲聞,十六羅漢中都沒有他。在佛陀十大弟子之中,他是博學多聞第一,也就是知識最淵博的弟子,但是卻排在最後一位。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布將在迦毗羅衛城三十餘裡的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槃。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旁邊,輕輕的問道:「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採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佛陀看看跪在四周的諸大弟子,然後對阿難陀說道:

「阿難陀!想要離煩惱證悟的人,是不可以把女眾放在心中的。你要將老的女眾看做自己的母親,將年長的女眾看做姐姐,將年輕的女眾看做妹妹,阿難陀!你千萬要記住啊!」

佛陀回答上面的問題以後,又把荼昆、建塔等的事一一加以說明。感情脆弱的阿難陀,想到這是佛陀最後的遺誡,一陣心酸,不覺流出眼淚來,他不敢再跪在佛陀的身邊,趕快跑到園中哭了一場!

阿難陀想到佛陀將要涅槃,別的大弟子們都已開悟,唯有他,今後依誰來證悟呢?想到從今以後,再沒有恩師給他服侍,他像斷腸一樣的傷心!

佛陀看到阿難陀不在身邊,就叫人去把他明來,又再對他說:

「阿難陀!你不要悲傷!有相會就有別離,有繁榮就有衰微,我不是常對你說嗎?世間是無常的,有生必定有死,壞了的車子用修補來維持,那也不是長久的辦法,有為的色身要壞,佛陀會在法性中照顧你們。你服侍我那麼久,勤勞而能忍耐,你對我沒有什麼缺失,我將以這個功德報答你。你用心精進修道,不久之後就會離開煩惱的系縛,能開悟證果!」

佛陀說到這裡,阿難陀感激得泣不成聲,佛陀又看看大家,對大家說道:

「諸比丘!阿難陀非常忠實的侍奉我多年,他很溫和而善良,他聽聞大法不忘,他的功德將來能在世間上發出光輝!」

阿難陀用手蒙著臉,悲泣地離開佛陀。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流淚不止,可是像這樣的流淚有什麼?要緊的是提出有關如何使正法久住的問題來請示佛陀才對,大家商量以後,又把阿難陀找回,公推他請問佛陀:

「第一、佛陀涅槃後,以誰為師?

第二、佛陀涅槃後,以什麼安住?

第三、佛陀涅槃後,惡人如何調伏?

第四、佛陀涅槃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仍像往常一樣,慈祥愷悌的回答道:「阿難陀!你和大家好好記住,你們應依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就叫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住之處!」

佛陀的話,大家聽了更感動!更傷心!

這是多麼有權威的聲音啊!

佛陀就這麼進入涅槃了!

四面八方的弟子聽到佛陀涅槃的消息,都集攏而來,阿難陀想到佛陀生前,很少有婦人能到面前來參拜,於是他就先讓比丘尼和在家信女來親禮佛身,由此可知他永遠是婦女們的同情者!

佛陀涅槃後,摩訶迦葉主持法會時,在眾弟子面前當場指責阿難陀:「餘垢未盡,不可住此。」阿難陀只得表示自己會深自反省。

當天晚上,他發奮用功修行,冥思默想,把一切放下,於中夜即開悟證果。阿難陀立即去找迦葉,迦葉緊閉著房門不開,只答應讓阿難從鑰匙孔裡進來。阿難陀果然從鑰匙孔進入房中,這樣的神通力證明他已經得道了,迦葉便讓他升坐到獅子座講述經典。

最初結集的經典,有《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都是這有名的第一次結集聖典大會,由阿難陀尊者誦出來的。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阿難陀在涅槃之前離開了摩揭陀國,前往毗舍離國。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毗舍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在摩揭陀國入滅,遺骨就不會分給毗舍離,如果到毗舍離入滅,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虛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槃。

當阿難陀在渡過兩國之間的界河時,便從船上飛升到空中入放光三昧放出種種色光,進入涅槃,聖體並分成兩半,使骨灰舍利分別落在河的兩岸。兩國國王於是各自拾取捨利,在自己的國內建造佛塔供奉,一個是在毗舍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稱為阿難尊者半身舍利塔。

摩揭陀和毗舍離兩國因為阿難陀入滅的因緣,遂釋嫌修好,不再戰爭,救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阿難陀尊者的犧牲,真是偉大崇高!

雖然阿難陀尊者入滅了,但他對佛陀的功勞,對佛法的貢獻,以及溫和善良、謙虛忍讓的聖格,永遠活在佛弟子心中。

影響世界的智慧絮語    一行禪師選集(全五冊)

相關焦點

  • 【佛教故事】被稱為「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阿難 記憶力為什麼那麼好?
    阿難,也叫阿難陀,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佛陀講的話,他能一字不落地講出來,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的時候,就是由阿難把經藏背誦出來的,因此被稱為「多聞第一」。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跟隨佛陀出家,在佛陀55歲,選阿難為常隨侍者。佛陀涅槃後,由大迦葉尊者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續率領弟子弘揚佛法,被後世尊稱為「二祖」。阿難的記憶力為什麼那麼好?
  • 佛陀十大弟子是誰?都是什麼第一?
    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他有很多的美德,其中尤以智慧淵深廣大而著稱,佛經中稱他「智慧無窮,決了諸疑,輔翼聖化,聰明聖眾」,所以在佛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稱號。  舍利弗跟隨佛陀達40餘年,輔助佛陀弘法度生,對佛陀教法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小浣熊西遊記卡——如來佛祖,阿難,迦葉,沙悟淨,豬悟能
    如來佛祖卡 如來,音譯為多陀阿伽陀,佛的十大稱號之一。如指真如,含兩層意思:憑藉真如之道,通過努力,不斷累積善因,最後終於成佛,故名如來,也就是真身如來;使眾生增長智慧、消除煩惱,故名如來,也就是應身如來。
  • 佛陀故事:佛陀三滴眼淚為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1《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2《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3《佛陀進村乞食,村霸竟用荊棘鋪滿路面,佛陀的做法》     其中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有人證得斯陀含果,有人證得阿那含果,有人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的人不計其數。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阿難回答:「很愁。」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
  • 佛陀與其父親淨飯王的故事
    這個故事記載了佛陀父親淨飯王往生前後,佛陀行孝的經過:一天,佛陀在定境中,忽然心生悲哀,預料自己的父王可能病情惡化,將不久於人世。果然沒多久,淨飯王就派遣使者前來求見,並帶來了淨飯王病危,希望能見佛陀最後一面的消息;佛陀聽了之後毫不躊躇,簡單的吩咐眾弟子後,就馬上帶領難陀、阿難、還有羅睺羅等幾個弟子連忙趕往皇宮。  佛陀進入宮殿後,看到父王的病情雖然很危險,但是他的意識還很清楚,佛陀心裡感覺非常的安慰。
  • 美是與醜對比產生的,難陀的故事說明,分別美色就出不了輪迴
    佛教中有關於孫陀羅難陀出家的故事,最開始,由於妻子孫陀羅美豔絕倫,據說是迦毗羅衛國第一美女,王子難陀對她愛戀不已,根本不捨得出家。可是,佛陀是他的親哥哥,緣分很奇特,只要一見到佛陀,難陀就會六神無主,就會說願意出家。於是,佛陀便命令阿難招剃頭匠為難陀剃度。剃頭匠剛拿起剃刀,因為佛陀不在場,難陀便恐嚇剃頭匠說:「你要是敢為我剃髮,等我將來做了國王,我就砍斷你的手。」
  • 揭秘佛陀十大弟子 個個都是曠世奇才
    舍利弗未出家時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羅門教學者,他的出家使當時佛陀的聲望與威德大大增強。舍利弗皈依佛陀後,「持戒多聞,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陀稱讚。他有很多的美德,其中尤以智慧淵深廣大而著稱,佛經中稱他「智慧無窮,決了諸疑,輔翼聖化,聰明聖眾」,所以在佛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稱號。 舍利弗跟隨佛陀達40餘年,輔助佛陀弘法度生,對佛陀教法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佛陀故事丨佛陀也會變老
    因為事出突然,波斯匿王未及通知佛陀,便要出發前往伽屍。於是,他吩咐祗陀太子代他向佛陀解釋。佛陀知道,在波斯匿王獲悉阿闍世王弒父奪位時,他已向阿闍世王討回昔日送給頻婆娑羅王在波羅奈斯國附近的一個地域,以表示對他的不滿。多年來,這個地區為摩揭陀帶來了超過十萬兩黃金的稅收。為了不願失去這個地區所能帶來的利益,阿闍世王便向憍薩羅宣戰。
  • 佛經故事:貧女難陀燃燈供佛 蒙佛授記四十劫後成佛
    上回小編發過一篇故事,題為「老人施石建寺,臨終往生天道」,那位老人只是施捨一塊石頭,死後就能生在天道;今天這則故事,同樣出自《經律異相》,原始出處是《貧女難陀經》。在這篇故事中,貧女難陀依靠乞討所得,布施一份燈油,但她發心很大,因此佛陀給她授記,說她四十劫後可以成佛。
  • 阿難多聞,未明心見性,請佛開示奢摩他[一心三藏],令眾明理成佛.
    《印廣門清法師法語》【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
  • 西遊記中找唐僧要賄賂的迦葉和阿難,究竟是什麼來頭,也是佛祖嗎
    大家好,大家在看《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劇中有這麼一段,當時的師徒四人經過了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西天大雷音寺,也已各自成佛,就等著拿了經書好回去交差,可沒成想就在拿取經書的時候卻被迦葉和阿難這兩人索取賄賂,因為沒有賄賂給這二位,,結果師徒四人拿到了無字的經書。
  • 四種賢善男子,難陀非為女人修行的故事,世間三種最勝香
    難陀非為女人修行的故事有一次佛陀停留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這時候,他的父親淨飯王不斷派人來請他回國,佛陀就與一大群阿拉漢弟子一齊返國,抵達迦羅衛城時,佛陀向親戚們說輸安王子本生譚,第二天他進入城內,並念誦以「人應覺醒,不應精神恍惚」開首的偈語。
  • 佛陀故事丨 生、老、病、死,猶如四座山
    1這天正是佛陀在竹林每周一次的法會日,一大群信眾前來聽他說法,包括頻婆娑羅王和阿闍世太子。阿難陀尊者留意到,從其他修道中心前來的比丘人數,還要比先前兩次法會的人數更多。提婆達多尊者也在座,他坐在舍利弗和摩訶迦葉兩位尊者中間。再一次,提婆達多在佛陀剛說法完畢便站起來向佛陀頂禮。
  • 阿難問佛:如來入滅之後,將以何為師、何為住、何為法、何為文?
    如是聞,佛經中記載了如是一則故事:相傳,我佛如來年壽八十之時,天緣將至,將在北印度末羅國國都拘屍那迦城外的阿恃多伐底河畔的婆羅林中取大涅槃。彼時,雨季剛過。按照佛門律令,比丘僧眾分散各地雨安居修行。追隨在佛陀身邊的只有阿難、阿那律等少數弟子,大迦葉等尊者不在身旁。我們知道,佛之侍者阿難,不僅是十大弟子中的「多聞第一」尊者,更是佛的堂弟,佛心中紹隆佛統之人選。然而,阿難在佛身邊四十年,依舊不能證道。得知佛將涅槃的消息,阿難見兄長、師父臨近命終,悲從心生,一個人躲在阿恃多伐底河邊嚎頭大哭。
  • 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
    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一者陀鄰尼目佉因世名色使疾得淨法。二者陀鄰尼目佉入於忍辱。三者陀鄰尼目佉悉入一切思想之根。四者陀鄰尼目佉入一切所為善惡之法。使疾逮得。是為四事。疾逮得此陀鄰尼目佉也佛告舍利弗。菩薩疾欲逮。得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鄰尼。當先學曉四十八名。
  • [佛陀聖跡]王舍城
    內城雖毀,基址猶峻,周二十餘裡,面有一門」,「城中無復凡民,唯婆羅門減千家耳」。佛陀在世時,增長期在此居住。據說他未成佛前,第一次來城,受到頻毗娑羅王禮待,願將國土分一部分給他。成道後,在此傳教說法,富有的商人為他施造了竹林精舍。佛陀圓寂後,信徒根據佛陀生前的業行,建立了眾多的佛跡和寺塔。舊城北門外有佛與外道提婆達多鬥法塔,東北是舍利佛證果塔,往北是外道勝窟皈佛塔,時縛迦大醫為佛建的說法堂和塔。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熟知佛教歷史的人們在知道佛陀的同時也會知道魔王波旬的,因為他和佛陀有著好幾段的故事,一個是佛陀開悟前夕,魔王波旬的幹擾,再者是佛陀涅槃前波旬的跑到佛前要求佛陀進入涅槃,甚至揚言在未來要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寺院中破壞佛陀的法。
  • 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授記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含義(52)
    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侯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於是,他們當即從座而起,來到了佛陀的面前,頭面禮足後,一起對佛陀說:「世尊,我們於這個授記也應當有分。只有如來才知道我們將來的所歸之處,而且我們是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所公認的善知識,阿難常為佛的侍者,護持法藏;羅喉羅是佛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