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
感恩閱讀,喜歡關注收藏分享
分享《金剛經》1~32品共同學習進步
阿彌陀佛
本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簡稱《金剛經》。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本是最早也流傳最廣的譯本。
金剛有兩重含義,一是作為實物的金剛石,堅固不易破壞寧靜不易汙染,鋒利能摧毀它物。 第二種含義是指佛教的智慧,唐代一行禪師在《大日經疏》卷十二中說:金剛與如來智密密會隱,金剛無有法能破壞智者而能破壞萬物,此智慧亦爾,也就是如來的智慧如同金剛一般,對眾生的煩惱無堅不摧,在破壞一切的同時,確保自己不受傷害。前一種作為實物的金剛,雖不易被破壞終究還是有法可破的。
據《大智度論》所說將金剛放置在烏龜殼上,用羊角去錘擊,可以將其破碎,而後一種金剛是佛的智慧,不會受到任何損害。因此,經題中的金剛是後一種含義,屬於佛的金剛法寶。
「般若」是梵語的譯音,是佛教用來表示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類似於世俗所講的智慧,為了表示與世俗智慧的區別,所以保留了梵語的音譯,大乘佛教,將般若稱為諸佛之母。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理解佛法悟道修正,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獨特智慧。非一般的聰明智慧所能比擬。這不是用思想可以得到的智慧,而是需要身心兩方面整體投入方能求證的智慧,因此獨特智慧。非一般的聰明智慧所能比你。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智慧並不能代表般若的全部含義。
「般若」通常可分為兩種,三種和五種。
一. 兩種般若為:共般若與不共般若 。 共般若即為聲聞、緣覺、菩薩共通而說之般若。 不共般若,則僅為菩薩所說之般若。
二. 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
實相般若是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觀照般若,是指觀照實相之理的智慧。
三. 世間般若與出世間般若。
世間般若即世俗的相對的般若。出世間般若及超世俗的絕對的般若。有實相般若與觀照般若,若加上方便般若或文字般若,則稱三般若。 方便般若是以推理判斷了解諸法差別的相對智慧,文字般若則只包含了實相般若和觀照般若的般若經典。實相、觀照、文字三種般若,加上境界般若,作為般若認知對象的一切客觀事物,眷屬般若,對增進般若智慧有所助益的諸種修行,被稱為五般若。
「波羅蜜」是梵語譯為度,也就是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意思。 三界眾生由於邪心妄念而造業,因而不得不經歷循環往復的生死輪迴,永駐於煩惱苦海之中。只有真正領悟了金剛經所講的深刻道理,才能轉迷成悟,擺脫生死輪迴。從生死此岸到達涅盤解脫的彼岸。
「經」本意是線,線能夠貫穿物件,令其不至於散失。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其重要內容是由後人集結整理而成,佛所說的一切法就好像是用線貫穿起來的一個整體。尚可系諸佛之理下可契眾生之際,眾生了達明白佛所說的義理之後,能夠遵照這個義理去實踐、去修持,就能夠得到成佛。
解釋完了經題,我們再來看看譯者,姚秦三藏鳩摩羅什。
姚秦既後秦的別稱,是南北朝時期五湖十六國中,羌族貴族姚萇建立起來的政權,前秦苻堅淝水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姚萇在未被判刑,晉太元九年,也就是384年自稱萬年秦王建都北地,也就是今天陝西耀縣東南,次年擒殺苻堅,太原11年也就是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也就是今天陝西西安的西北,因其所統治地區為戰國時,秦國故地,故定國號為秦史稱後秦,也因為王室姓姚而別稱為姚秦,統治地區包括了今天的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後秦建初七年,也就是393年,姚萇猝自姚興即位,攻殺前秦苻登掃除前秦殘部,又稱後燕滅西燕近佔原西燕河東之地。弘始元年也就是399年,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亥以北諸城多請降國事遂與後燕相當,弘始元年18年姚興去世,其子姚紅繼位,東晉成喪發兵攻陷洛陽,後秦宗室內訌互相攻殺,次年東晉攻破長安,姚泓投降,後秦滅亡,後秦共存在32年。
三藏本意是指由經、律、論構成的佛法著作。後來將精通經、律、論三藏的高僧稱為——三藏法師。
精通經藏,也就是各種經文者稱為經師。
精通律藏者,也就是戒律條文,稱為律師。
精通論藏,也就是闡講義理者稱為論師。
鳩摩羅什漢譯為同壽,祖籍印度,生長於龜茲,也就是現在的中國新疆。出家之後精通大乘經論。後秦姚興弘始三年,也就是公元401年到達中國長安,在逍遙園翻譯經典,前後所譯經論總計380餘卷,弘史15元也就是413年,逝寂於長安。
下一篇文章《金剛經》一.法會因由分
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