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祥生控股上市
文 | 劉建中 鄭慧
本文研究對象:祥生控股有限公司(02599. HK, 下稱祥生控股)。
根據克而瑞研究,2019年,在中國房地產企業中,祥生控股的全口徑銷售額排名28,權益口徑銷售額排名26。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祥生控股銷售額佔中國商品房市場的比例由2017年的0.42%增加至2019年的0.73%。
先說研究結論:
1、壽柏年全資控制的Golden Stone突擊入股,不到7個月浮贏86%。
2、祥生控股在經營中有四大風險:周轉速度過快、貨幣資金嚴重不足、關聯交易數額巨大、對信託過度依賴。
3、祥生控股是「三無」房企:無充足貨幣資金、無充裕土地儲備、無充沛借貸能力。其發展後勁不足。
4、祥生控股的上市發行價5.59港元偏高,合理股價應該低於4港元。
以下是正文。
房企30強中最後一家未上市公司,祥生控股有限公司(02599. HK, 下稱祥生控股),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登陸港交所。
據公司11月17日公告,祥生控股每股定價5.59港元,預計募資31.71億港元。上市發行後,如果超額配售不生效,總股本為30億股。陳國祥家族持有79.2%,Golden Stone HK 持有0.8%,公眾持有20%。
01
壽柏年突擊入股,利潤豐厚
Golden Stone在2020年4月29日突擊入股祥生控股。如果按照每股5.59港元的發售價,6個多月,Golden Stone浮贏86%。壽柏年擁有Golden Stone 100%的權益。壽柏年是房地產界資深人士,曾是綠城中國(03900. HK)前行政總裁。
祥生控股招股說明書載:「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者透過Golden Stone HK向本集團作出投資,......總現金代價為人民幣62.0百萬元,...... 總投資額較每股股份發售價(根據指示性發售價範圍之中位數每股股份5.50港元計算)折讓約48.5%。......全球發售後...... Golden Stone......將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本0.8%之權益。」
上文的「折讓約48.5%」,容易讓人理解成獲利48.5%。這是嚴重誤解:其實如果按照實際發售價5.59港元,壽柏年浮贏 86%。
計算過程如下:
發行後,若不考慮超額配售機制(綠鞋機制),總股本為30億。那麼0.8%的股份就是2400萬股。Golden Stone投資6200萬人民幣,按照0.86的匯率(下文涉及港幣與人民幣兌換,也用此匯率),對應港幣7209萬元,則每股成本為3港元(7209/2400≈3.00港元)。按照實際發售價5.59港元,實際浮盈86%(5.59/3≈1.86)。
壽柏年有六個月鎖倉的承諾。如果到2021年5月18日,股價維持在發行價,那麼在不到13個月的時間裡,壽柏年將盈利86%。
我們寫此內容,不是懷疑壽先生入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想藉此表明,也許壽先生入股的價格,每股3港元,才是祥生控股比較安全的投資價格。
這是因為,祥生控股的風險點很多。從某些角度看,祥生控股可能是房企三十強中,風險最高的企業。
02
四大風險拉低投資價值
祥生控股在經營中,存在諸多風險點。這無疑會降低其投資價值。
風險一:周轉速度過快
拿到施工證和拿到預售證的時間間隔,可以衡量一個房地產企業的周轉速度。業內曾認為「黑馬」中梁控股(02772. HK)在這方面過於激進,從而產生了很多問題。
比較穩重的房企,至今還在嘲笑中梁控股一些雷人的口號,比如「要麼交業績,要麼交屍體」。
而祥生控股的周轉速度,甚至超過了以高周轉著稱的中梁控股。
中梁控股在招股說明書中列舉的257個附屬公司項目中,有106個項目,兩證時間間隔小於2個月。比例為41%。而祥生控股在招股說明書中列舉的181個項目中,有92個項目,兩證間隔小於2個月。比例為5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92個項目中,有33個項目,從施工證到預售證間隔不到1個月。
高周轉本身不是問題。通過提前規劃、工作穿插、並行開展等方式實現高效運作,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管理稍有疏忽,這種超快的周轉就可能造成工程質量問題。
而每一次工程質量問題,都會降低祥生控股的品牌價值,從而降低其投資價值。
採用如此極端的快速周轉,也許是無奈之舉,因為祥生控股很缺錢。
風險二:貨幣資金嚴重不足
帳面上充足的貨幣資金往往是企業財務健康的體現,是企業安全的保障,也是投資者信心的來源。
表1顯示,在房企30強中,祥生控股的貨幣資金最少。截至2020年8月31日,祥生控股貨幣資金總額為97.05億元。而倒數第二名濱江集團(002244,股吧)為164.19億元。
但祥生控股和濱江集團不具有可比性。濱江集團房屋去化非常快。在去化速度大幅下降的今天,濱江集團的房子幾乎都需要搖號。而且平均中籤率不到10%。
排除濱江集團之後,貨幣資金額倒數第三名是美的置業。2020上半年,美的置業的全口徑銷售額排名29,祥生控股排名30。兩者有一定的可比性。
美的置業的貨幣資金為259.96億元,是祥生控股的2.68倍。即使祥生控股把上市籌集的30億港幣完全作為貨幣資金,美的置業仍是其兩倍多。
缺少貨幣資金,是一件大悲之事。因為如果銷售不暢,回款不及時,就必須靠貨幣資金來覆蓋短期債務,否則就會發生債務違約。
從貨幣資金與短債的比值看,祥生控股在30強中,也是最差的(見表1)。
表1:2020年6月30日30強房企貨幣資金及短期債務情況
續表1:
數據來源:wind、各公司半年報
註:1、排名為克而瑞統計的2020上半年全口徑銷售額排名。
2、祥生控股為2020年8月31日數據,其他為2020年6月30日。
風險三:關聯交易數額巨大
上市之前的三年裡(2017-2019年),祥生控股的財務獨立性不佳。
祥生建設與祥生控股為關聯方。祥生建設由祥生實業全資擁有,而祥生實業由陳國祥擁有99%,其子陳弘倪擁有1%。
2017-2019年,祥生建設向祥生控股提供建築服務金額分別約為人民幣44億元、96億元、98億元。
雖然祥生控股在招股書中對此做了說明和解釋。但是,動輒百億量級的關聯交易,哪怕與市場公允價格相差10%,毛利就差了10億。
如果上市公司運作缺乏獨立性,那麼投資者就難以判斷其利潤的真實性,也難以判斷其發展的可持續性。
風險四:對信託依賴過重
祥生控股諸多重要的附屬公司,在發展歷史中,都需要信託公司(或投資公司)增資擴股。
在招股說明書中列出的10家主要附屬公司中,有6家在歷史上有過信託公司持股(見表2)。在資產負債表裡,信託公司投入資本金,會被歸於資產。但這些資本金,未來必須連本帶息歸還,其本質是負債。所以,祥生控股可能存在大量的表外負債,其發展過於依賴信託公司。
表2:主要附屬公司歷史上的信託股東
資料來源:祥生控股招股書
目前,監管當局對於房企債務問題格外關注。未來房企的表外融資也將納入監管範圍。一旦開始限制表外負債,必然加重祥生控股的運營風險。
除了各種運營風險之外,祥生控股還有一個嚴重問題:發展後勁不足。
03
祥生控股是「三無」企業,發展潛力受限
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潛力靠什麼?要麼有充足的貨幣資金、要麼有充裕的土地儲備、要麼有充沛的借貸額度。如果三者都沒有,未來發展前景就堪憂。祥生控股目前就處於這種「三無」的尷尬境地。
第一無:無充足的貨幣資金:上文討論過,祥生控股的貨幣資金是三十強最後一名。
第二無:無充裕的土地儲備:祥生控股的土地儲備和同梯隊企業相比,沒有優勢。由於2020上半年各房企數據披露不全,我們用2019年度的權益土儲貨值,以及權益銷售額。
數據顯示,祥生控股在可比公司中,土地儲備排名倒數第四,比平均值低了15.74%【(3278-2762)/3278=15.74%】(見表3)。
表3: 排名21-30房地產企業的權益土儲貨值
資料來源:克而瑞研究
註:1、排名按2019年權益口徑銷售額。
2、此處祥生地產可以等同於祥生控股。
第三無:無充沛的借貸額度:祥生控股腳踩三條紅線,融資困難。
三道紅線指: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2、淨負債率大於100%;3、現金短債比小於一倍。依據觸線條數,房企被分為「紅橙黃綠」四檔,若全未觸線,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超過15%,每觸碰一條,年增速上限降低5%,全部踩線,則有息負債規模不得再增加。
截至2020年4月30日,通過上述計算方法,祥生控股的資產負債率為90%; 淨負債率高達426%; 現金短債比為0.5。三條紅線全中,按此政策,債務不得增加。
如果「三條紅線」政策嚴格執行,祥生控股的融資能力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外部融資,祥生控股就可能無法收購足夠的土地儲備,無法完成物業項目開發,甚至無法償還現有債務。
祥生控股的日常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都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雖然上市會帶來新的資金,但30億港元左右對於千億銷售額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遠遠不夠。上市也無法顯著改善祥生控股的「三無」局面。
此外,祥生控股存在較多的表外負債。如果監管趨嚴,其債務不僅不能擴張,還可能收縮。祥生控股的信託融資分成三類。在第三類中,附屬公司的部分股權被作為抵押品轉讓給信託機構。而根據融資安排,祥生控股在未來某個約定日期,按固定金額購買股權。不難看出,這第三類信託融資,就是表外負債。
截至2020年8月31日,祥生控股此類信託融資餘額為52億。如果未來加強金融監管,清理表外負債,無疑會讓祥生控股雪上加霜。
04
發行價估值偏高,合理股價應該低於4港元
祥生控股淨利潤波動較大,而且存在關聯交易,以致淨利潤可靠性存疑。所以,用PE法估值不妥。
淨資產是房地產企業規模的最終保證,所以我們參考PB(市淨率)估值。
表4顯示了可比公司的PB值,可以看到,祥生控股最高,為2.42倍。
表4: 祥生控股以及可比公司的PB值
資料來源:雪球網
註:1、PB按11月17日收盤價統計。
2、排名按2019年權益口徑銷售額。
3、祥生地產PB為 (發行價/發行後淨資產)。
4、此處祥生地產可以等同於祥生控股。
在可比公司中,中梁控股與祥生控股的經營風格最為相似。中梁控股的PB為1.76。
但是,前文已述,祥生的各種風險比中梁大,而發展潛力比中梁低。因此,祥生控股的PB應低於中梁控股。
按照發行價5.59港元,祥生控股上市之後的每股淨資產約為2.3港幣(根據招股說明書p.536頁,考慮了集團重組代價)。就算按照中梁控股的PB 1.76倍進行估值,祥生控股的合理價格應為4港幣,相比發行價約有30%的下跌空間。
05
總結和建議
祥生控股登陸港股市場,對於企業發展來講是裡程碑式的大事件,我們表示祝賀。我們同時認為,上市的最大意義不在於融資,而在於規範企業行為,贏得市場信譽。「信譽」來得很慢,但絕對值得追求。
當企業建立了信譽,「四大風險」也就自然化解。而且,風險還能轉變成優勢。
比如,良好信譽之下的超高周轉,就不是風險,而是能讓祥生控股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為《財經》(博客,微博)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編輯:馬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巴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