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最快上市房企,祥生控股究竟是在控制負債,還是飲鴆止渴?

2020-12-26 深度觀點財經

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木森

在經歷2015年全國樓市的瘋狂後,隨著近兩年樓市調控不斷升級,在影響房企去化同時,也在不斷限制房企融資規模。

因此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尋求港股上市,在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

而在今年眾多赴港上市的房企中,地道浙系房企祥生控股集團(02599.HK)的上市之路最為順暢。從遞交招股書到通過聆訊,祥生只用了142天,是兩年以來登陸港交所最快的一家內資房企。

而且身為TOP30裡,千億銷售規模俱樂部裡最後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內地房企,祥生控股也是年內最大IPO內房股。

不過,這家30強裡最後一家上市的房企,儘管上市之路一路綠燈,但其基本面境況卻很難讓人滿意。

祥生控股,三年如何實現千億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祥生於上世紀80年代創立於浙江諸暨,1993年開始步入房地產領域,此後一直深耕浙江。之後在經歷房地產市場的黃金髮展期後,近幾年祥生控股發展迅速。

2017-2019年期間,祥生全口徑銷售金額從567.6億元,飛速增至1159.3億元,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26.88%,成為浙系第三家成功晉級千億的房企。

銷售排名,也從2011年的92位,升至2020年11月的第28位,躋身國內房企30強。

得益於逐年暴增的銷售數據,祥生近幾年營收狀況同樣增長迅猛。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祥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2.93億元、142.15億元、355.2億元,營收年均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37.6%。

同期淨利潤則分別為-2.86億元、4.28億元和32.09億元,從虧損直線拉升至盈利超過32億元。

而祥生之所以能夠在短期內實現銷售猛增,除了我們下面將會重點提到的高槓桿經營,還有一點在於祥生跟碧桂園等房企一樣,也是採用的高周轉模式經營。

2016年,祥生提出「36781」的快周轉策略。即3個月動工、6個月開盤、開盤銷售去化70%、一個月後去化達80%、1年現金流歸正。

2017年,祥生進一步提高周轉速度,提出「25710」的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

相比於桂園拿地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再周轉的「456模式」可以說不相上下。

這種經營方式雖然可以幫助房企快速實現現金流回歸,但卻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對初期投入現金流需求極高。因為要提高周轉速度勢必增加拿地及開發成本,以及在拿地選址問題上也會略顯粗狂,加上快速開發所需的開發成本,也要求房企必須準備足夠充分的現金流才能實現高周轉。

二是高周轉模式下,很可能會忽視房屋質量,從而帶來大量投訴問題,影響公司品牌形象以及更大筆的品牌維護費用。

不過,採用如此極端的快速周轉,也許是無奈之舉,因為祥生控股很缺錢。只能通過快速銷售回款確保現金流相對穩定。

缺錢的祥生控股,連踩三條融資紅線

不僅是房企,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現金流的充裕程度都將決定公司的健康狀況。

祥生儘管是業內TOP30的房企,現金流狀況卻不夠理想,其貨幣資金幾乎是30強房企裡最少的。

而且對比2017年到2019年的逐年暴增的銷售數據,祥生控股的可支配現金卻越來越少。

根據公開信息披露,從2017年-2019年,祥生帳面可支配現金分別為32.29億元、31.14億元和24.12億元。

但同期祥生的銷售規模則從百億,迅速邁入千億俱樂部,公司淨利潤也直接扭虧為盈,跟逐年減少的帳面現金幾乎格格不入。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而且2017年到2018年兩年間,祥生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23.32億元和-5.09億元,資金缺口較大,直到2019年才成功扭虧,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回正,達到35.17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在資金鍊相當趨緊的背景下,祥生依然能夠實現千億銷售,歸根結底還在於祥生高槓桿的經營策略。

根據祥生披露的資產負債表:

2017年,祥生負債總額為747.06億元;

2018年,同比增長近60%,至1191.87億元;

2019年,祥生負債規模增速有所收斂,僅同比小幅增長近5%,但也達到1246.53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在槓桿率問題上,2017年到2018年,祥生控股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8.08%和97.64%。

2019年,祥生控股實現1159.3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速僅為12.64%,但資產負債率卻仍高達95.43%,遠超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的融資紅線。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淨負債率方面,祥上控股2017年淨負債率高達1380%,2018年下降至740%,2019年持續下降,但仍達到了360%。

今年前4月又回升至430%,遠高於克而瑞數據顯示的91.37%的平均淨負債率,更是遠超淨負債率不得超過100%的融資紅線。

再加上其官方披露的0.5的現金短債比,至此祥生控股已經腳踩3條融資紅線,按規定將不得再增加有息負債規模。這對本就自有現金不足,且嚴重依賴高槓桿經營的祥生控股無異于晴天霹靂,也讓祥生控股的未來再添陰雲。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祥生控股:是在隱藏負債,還是在飲鴆止渴

不過,已知自身槓桿水平高企的祥生,也在設法自救,只是自救的姿勢有點飲鴆止渴的味道。

前面也提到,儘管祥生只用了3年時間,就從500多億的銷售規模成功邁入千億房企俱樂部,但同期高槓桿經營策略,也在做多祥生控股的融資成本。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末,祥生控股有51筆信託融資借款未償,其年利率在8%-19.60%區間,同期公司整體融資成本為9.28%,超出中國主流房企6%的平均融資水平。

同一時期,公司僅銀行及其他借款利息支出高達32.33億元,公司年內溢利為32.09億元,足見其融資成本之高對公司淨利的拖累作用。

不過,即便融資成本高企,而且公司整體負債也在不斷增加,但放眼整個房地產行業,祥生的借款規模增速其實不算太高。

過去三年,祥生控股借款總額(包括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資產抵押證券及優先票據)分別為258.74億元、290.65億元和285.27億元,不僅借款增速較緩,2018年到2019年的借款金額反而出現小幅下降。

一邊是飛速增長的銷售規模,一邊則是小幅增長,甚至有所下降的借款總額,極不平衡的天平兩端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要知道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千億的銷售規模必然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借款。尤其是依賴高周轉的房企,負債規模更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祥生控股自然不會例外。

因此,在仔細深究祥生的財報數據後,你會發現祥生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並非真正在控制負債水平,而是在通過調節資產負債表明目,以其他名義借道增加負債。

而祥生控股控制負債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兩點:

一是通過與控股股東控制的公司之間的關聯墊款,獲得大量不用短期償還的周轉資金。

根據證券市場周刊相關報導及招股書披露,在關聯方墊款中,2017-2019年年末,祥生控股受控股股東控制的公司的墊款分別為123.09億元、133.37億元和75.13億元,同期公司償還受控股股東控制的公司墊款分別為94.76億元、142.4億元和89.2億元。

在這一過程中,由於關聯方提供建設並不會立即收取到現金,所以祥生控股可以通過對關聯方的工程建設款拉長付款周期,來延長佔用關聯方資金的時間,曲線實現在不增加負債的情況下,還能實現槓桿經營。

二是通過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用股權換現金的方式,來拓寬現金流。

關於少數股東權益,我們之前在聊新力控股(「隱藏」負債,融資成本高企,僅成立9年的新力控股能走多遠?)的時候,就曾提到過:

所謂少數股東權益,是指在子公司的股權構成中,持股比不超過49%的股東所佔的權益。剩下的多數股權及其權益,則歸母公司所有。

成為少數股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資金入股,也就是花錢買股權,然後跟母公司一起,按照股權佔比平分子公司收益。因此相比按年付息,通過少數股東獲取現金的方式,往往會讓公司負擔更大的資金壓力。

而祥生增加少數股東權益的方式就是信託融資,儘管監管層已經開始收緊信託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支持,但部分以信託名義入股房企的路徑卻依舊暢通。

因此近年來有不少房企會通過這種明股實債的方式,一邊降槓桿,一邊做多「股權負債」,拓寬現金流。

在這方面,根據祥生控股公布的詳細數據,截至2019年末,公司有51筆信託等融資,合計規模為180.07億元。

其中涉及公司股權質押或轉讓的信託融資規模,截止到2019年底,就已經高達160.57億元。

由此也再度坐實祥生控股通過明股實債來做多現金流,從而實現在負債水平緩慢增長的同時,卻能實現銷售規模的成倍增長。

只是通過股權換來的信託資金,也是需要償還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講,祥生的槓桿水平,依舊很高。

如今順利登陸港股,打開新的融資通路,祥生在資金層面可能會稍有好轉,但港股市場向來不愛內地房企的特點恐怕對祥生也不會有太大的利好。

而且在土儲分布上過於集中在浙江地區,也為祥生的未來,平添了幾分阻力。

相關焦點

  • 祥生控股攜四大風險上市,股價高估了多少
    先說研究結論:   1、壽柏年全資控制的Golden Stone突擊入股,不到7個月浮贏86%。   2、祥生控股在經營中有四大風險:周轉速度過快、貨幣資金嚴重不足、關聯交易數額巨大、對信託過度依賴。
  • 腰部房企成功突圍 祥生控股集團詮釋高效發展新樣本
    而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在行業再迎深層次變革的關口,祥生也正式登陸港股市場,實現突圍。  《紅周刊》注意到,作為國內目前最後一家上市的千億房企,祥生上市首日維持未破發、甚至盤中微漲,這在今年港股市場多數新股「上市即破發」的魔咒下實為鮮見,或可見機構、投資者對於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來源:壹點網 • 2020-12-19 18:25:47 祥生控股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有著20多年房地產開發經驗的資深地產開發商,祥生地產致力於國內優質住宅物業的開發
  • 一座諸暨城,半部祥生史!最後上市千億房企成功擠進港交所
    投資者反應冷淡,祥生控股須化解經營隱憂祥生控股董事長陳國祥在上市慶祝儀式上發言11月18日上午9時30分,房企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2599.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房企30強,最後上市千億房企成功在港上市,祥生控股此次IPO是「一表通過」的內房股,從交表至通過上市聆訊僅花了168天,過程非常順暢。此外,作為近年來躋身房企TOP30的黑馬房企,祥生控股此番發行股票也獲得超額認購,也反映了投資者對其良好盈利能力的認可。
  • 港交所集齊30強房企 祥生控股集團今日正式H股掛牌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1月18日,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2599.HK,以下簡稱「祥生」)在港交所敲響上市鐘聲。IPO發行價為每股5.59港元,預計融資額為31.71億港元。據悉,祥生控股集團國際發售初步提呈的發售股份獲得1.49倍超額認購。 2020年6月祥生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半年不到即通過聆訊,成為今年以來衝刺IPO的內房企中唯一一家一輪即通過港交所聆訊的企業。而從6月3日首次交表到今日上市,祥生歷時僅168天,刷新近兩年內房上市的最快紀錄。
  • 祥生控股IPO:上市首日股價「波瀾不驚」踩「三道紅線」顯隱憂
    ·01年內規模最大的上市房企  天眼查數據顯示,祥生控股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上海,董事長為陳國祥,主要從事地產開發、小鎮開發及運營、商業開發及運營、在今年上市的房企中,祥生控股是規模最大的上市企業。  截至2020年7月31日,祥生控股擁有205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物業項目,包括181個附屬公司開發的項目及24個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開發的項目;應佔總建築面積約為2382.48萬平方米。
  • 祥生控股上市,陳國祥陳弘倪父子共敲鑼|透視新股
    去年寶龍商業上市時,許健康許華芳父子共敲鑼是時間較近的。如今,祥生控股上市,再次上演父子共敲鑼的場景。11月18日,祥生控股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2599.HK。從遞表到上市,祥生歷時僅168天,刷新近兩年內房上市的最快紀錄。此次IPO發售價每股5.59港元,合計發行6億股,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約31.71億港元,被稱為今年內房股最大IPO 。
  • 房企降負債的八大路徑
    該項監管規則率先在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控股、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這12家重點房企中試點,隨後會逐步推廣。監管規則出臺三個多月來,不管是列入試點的12家房企還是其他負債率較高的房企紛紛行動起來,施展各種財技打響降負債攻堅戰。梳理典型房企的降負債動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八大操作路徑。
  • 祥生控股今日香港上市:市值167億港元,為年內最大的內房股IPO
    年初至今,先後有匯景控股、港龍中國地產、金輝控股、上坤地產4家房企在港敲鐘,祥生的成功上市意味著年內第五隻地產新股誕生,已經接近2019年6家的上市數量。特別的是,此前四家均是歷經兩次交表才宣告完成,而祥生從遞表到過聆訊耗時不足五個月,這亦在當前市況下相當罕見,間接表明資本市場對其綜合實力的認可。
  • 智庫丨房企降負債的八大路徑
    該項監管規則率先在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中梁、保利、新城控股、中海、華僑城、綠地、華潤和陽光城這12家重點房企中試點,隨後會逐步推廣。監管規則出臺三個多月來,不管是列入試點的12家房企還是其他負債率較高的房企紛紛行動起來,施展各種財技打響降負債攻堅戰。梳理典型房企的降負債動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八大操作路徑。
  • 祥生地產衝刺168天成功上市,祥生跑起來也可以很快
    祥生地產衝刺168天成功上市,祥生跑起來也可以很快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0 12:31:18 祥生全程僅用時168天成功登陸港市,為2019年以來房企上市速度最快的一年
  • 祥生赴港上市|祥生·翰林府感恩特惠,商鋪大放價
    [導讀]11月18日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年內最 大規模房企IPO落定!   11月18日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年內最 大規模房企IPO落定!
  • 祥生控股集團(02599)開啟優質發展新紀元
    來源:智通財經APP11月18日,「中國最後一個待上市的千億房企」的上市之旅終於塵埃落定。日前,祥生控股集團(02599)已於港交所正式掛牌,首日亮相收平,報5.59港元,儘管波動不大,但在今年港股市場中新股多數「上市首日即破發」的魔咒之下,首日維持未破發甚至盤中微漲的成果已是鮮見。
  • 港交所擬提高上市門檻,中小房企衝刺最後一躍
    從數量上來看,2020年港交所上市的房企共有7家,相比2018年和2019年均為6家,今年創下近3年來的新高;但從質量上來看,除了號稱「最後一家未上市的千億房企」祥生控股表現尚可,其餘6家均經歷多次遞表、認購不足或首日破發的尷尬情況,資本市場的冷漠態度更加明顯。
  • 打新IPO|祥生控股淨債率恐令資本市場打折
    祥生控股集團亦成為了銷售規模排行前30中最後一家上市的地產公司。 2)截至2020年7月31日,祥生控股集團的應佔土地儲備大約為2383萬平方米,擁有合共205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物業組合。 3)其中浙江省佔總土地儲備50.2%,第二是安徽省,佔總土地儲備14%。
  • ROE超50%的黑馬股,是如何隱藏有息負債的?
    此君就是近年快速崛起的浙江房企「黑馬」——祥生控股。對於房地產公司,50%的ROE什麼概念?咱們看看國內地產龍頭的ROE水平:國內這些房企龍頭,ROE都在40%以下。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好東西都是比出來的,祥生地產50%的ROE顯得鶴立雞群。
  • 「三條紅線」重壓 房企還有規模化的機會嗎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年內已有包括匯景控股、港龍中國、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及領地控股等6家房企成功上市,另有大唐地產已通過聆訊。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房企的共同特點在於均有「踩線」多條的情況,祥生、金輝更是TOP50內少數未上市的房企。A股等待四年未果,金輝控股於年內轉戰港股,兩次遞表方才如願。
  • 「隱藏」負債,融資成本高企,僅成立9年的新力控股能走多遠?
    成立9年的上市房企新力控股的爆炸式增長作為一家僅成立9年的江西省龍頭房企,新力控股於2019年11月登陸港股,應該算國內最年輕的上市房企之一。而且還於今年年初相繼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和深港通成分股。一經上市便被資本市場接納,一路順風順水的新力控股也讓外界得以窺見其炸裂的業績表現。根據財報及公開信息披露數據,2010年在江西南昌成立的新力控股,在2015年銷售規模達到45億,躋身江西房企前三甲後,公司銷售規模實現三級跳,直接從百億晉級到近900億規模。
  • 祥生上市「浮世繪」:多元融資偏愛信託 分拆地產交班鋪路
    這意味著TOP30房企中唯一一家未上市獨苗也開啟IPO徵程。去年10月,祥生地產引入正榮原財務總監、被譽為「上市熟手」的談銘恆,一度引發市場關於祥生地產是否要上市的熱議。今年初,祥生物業猛然增資,關於祥生地產物業哪個板塊先上市,業內頗多猜測。如今,祥生地產板塊率先遞表,祥生上市之問最終一錘定音。
  • 浙系「四小龍」祥生上市 陳國祥走出「大本營」|2020樓市大事記
    本期關注:祥生控股上市  時間:2020年11月18日  事件回顧:年內規模最大房企IPO——祥生控股上市  11月18日,祥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生控股」)正式在港交所掛牌,股票代碼為02599.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