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精品超市的冬天卻沒結束。
繼BHG被賤賣後,來自香港的精品超市City’super似乎也在這一垂直領域折戟了。City’super的經營方—City Super Group的大股東三黃集團正在考慮出售City’super的股權,國內零售巨頭華潤、永輝等都有意願收購其股權。
據彭博報導,三黃集團計劃於三月下旬或四月初舉行第一輪競標,收購價格大概為3-4億美元。
華潤,永輝等線下零售商也一直是精品超市領域的強者,永輝的超級物種和華潤萬家的Ole精品超市在市場的知名度也比較高。
City’super於1996年成立,起家於香港,屬於City Super Group集團,近年來進軍大陸市場,在上海的國金中心、興業太古匯等核心商圈均有布局,主打高端零售。City’super的店內設計的確獨具一格,店內商品源自世界各地,定位高端,消費者可在店內獲得一站式的高端消費體驗。
City Super Group旗下共有三大品牌,分別為精品超市City’super,生活精品店City’super LOG-ON樂方案以及休閒餐飲品牌cookedDeli,其中City’super在大陸地區的知名度最高。
近年來,淘寶、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平臺購物體驗不斷升級,履約能力穩步提升,品類越做越全,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一站式的購物體驗,這不斷擠壓了傳統大賣場的生存空間。
傳統大賣場身上的包袱也很重,佔地面積大,坪效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因此,大多數傳統零售商在與電商的搏鬥中一直處於被動狀態。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的大潮洪波湧起,不少傳統零售商紛紛入局精品超市這一細分市場謀求差異化競爭,電商平臺也盯住了這塊市場,積極扛起新零售的大旗,就連綠地等地產商也是躍躍欲試,一時間,精品超市這一賽道變得擁擠起來。
過度的競爭只是結果,根本原因還是大部分玩家低估了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難度。City’super雖然比較謹慎,僅僅計劃在上海以外的華東地區開店,但發展之路依然遍布荊棘。
據City’super官方介紹,City’super的目標客戶是高客單價消費者,試圖用5%-10%的一小部分高客單價消費者來去貢獻70-80%的營收,因此在運營、布局上都走高端路線。但事與願違,City’super也遇到了和友商一樣的問題:客戶體驗雷同,顧客逛而不買,客流量受制於品牌定位,營收有限而租金成本極高。
以City’super為代表的精品超市模式的的確確解決了傳統大賣場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歸根到底,大部分精品超市太重視「精品」而沒有在高客單價和運營中間保持好平衡,理念過於超前,定位也比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