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玩鞋的小眾圈中,「炒鞋」流行了起來,一些出廠標價千餘元的球鞋,因為限量,價格能「炒」到兩三萬。昨天,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一審終審了一起因洗護不當導致的服務合同糾紛案。原、被告就因一雙3.65萬塊的限量球鞋,對簿公堂。
「法官你看,我三萬六買到手的鞋,穿了不到三個月,被洗成這樣,他一定要全賠!」原告小偉情緒激動地說道。
「我洗一雙鞋子才收35塊錢,現在你要我賠3萬多,我不同意!」被告大劉也一臉懵!
3.65萬元買的鞋,洗壞了
事情源於去年7月底。
愛鞋的小偉在杭州某店內買到一雙名為AJ1OW的聯名芝加哥白黑紅限量球鞋,購買價格為3.65萬。
同年10月2日,他將穿過的球鞋送到大劉的擦鞋店進行清洗。可三天後,小偉取鞋時大吃一驚:兩隻鞋面均有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右鞋的鞋面更是「面目全非」,老闆大劉甚至還自行更換上了非原裝鞋面。
小偉非常心痛,當即要求大劉進行賠償,但雙方對賠償價格爭執不下。2月24日,小偉將大劉訴至蕭山法院。
擦鞋店:一雙鞋要賠3.65萬?!
法庭上,小偉認為,大劉的擦鞋店註冊時間為2012年,具有較長從業時間,理應了解這雙限量球鞋在行業內的價值。而且這雙鞋,小偉十分愛惜,僅穿過幾次,成新度較高。
「我願意賠,但這鞋的出廠價是1880,憑什麼我要賠3.65萬?」大劉也氣不打一處來,他認為,雖然小偉提供的票據中顯示購買價格為3.65萬,但是該球鞋的出廠價格是1880元,小偉購買時價格虛高是因市場炒「鞋」導致;自己對於球鞋受損的事實無異議,願意修復鞋面,按出廠價格1880元進行賠償,並另行適當補償1000元。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後認為,案涉球鞋的價值不能僅根據出廠價進行認定,其實際價值應包含升值空間價值,且升值空間佔據了主要部分。大劉將球鞋洗破後,自行修理並更換了非原裝鞋面,導致球鞋價值基本全損。結合球鞋的折舊率、實際使用時間、鞋子殘值等因素,在平衡雙方利益的基礎上,認定球鞋購買價格的60%即2.19萬元作為原告損失,並判令大劉限期支付該款。
法官提醒: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需要注意保管好相關購物發票、收據等材料,作為在事後產生糾紛時主張權利的依據。同時,服務提供者也需要在交易之初對相關物品的特性進行確認,並根據其特性提供相應服務,避免相應矛盾的發生。
延伸閱讀: 新職業為年輕人打開新空間 球鞋鑑定師年薪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新消費時代大潮湧起,新職業、新工種層出不窮,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新選擇。球鞋鑑真官、新零售服務體驗師、人工智慧訓練師、遊戲體驗師、音頻播客……在今年「金三銀四」就業季,記者發現一些「最高百萬年薪」的新奇職業成為就業季的熱門職業與話題。
「今年求職壓力大,好多傳統崗位都在收縮,如果能找到一份既新潮有趣又薪水不錯的工作,我當然願意嘗試。」即將畢業的吳同學說道。這些新職業在2020春季招聘中走紅,既體現出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活力,也折射出時下年輕一代更加個性化的擇業觀。
新職業:球鞋鑑定師 年薪百萬引發網友熱議
「全新及二手球鞋真偽鑑定,制定各品類球鞋鑑定流程及鑑定標準,對團隊鑑定結果負責。年薪最高達到150萬元。」日前,在智聯招聘上,新浪集團旗下新浪分期發布的一條百萬年薪招聘首席球鞋鑑真官的信息,引起了網友熱議:「鑑鞋也能賺錢,有這麼好的事情?」「百萬年薪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每天能摸到新奇的貨色,哈哈哈」「聽起來很奇葩,沒想到收入這麼高」。
職業球鞋鑑定師的招聘需求與近幾年國內外球鞋市場的火熱密切相關。據了解,早期的球鞋鑑定師大多由球鞋愛好者兼職,隨著行業快速發展,球鞋鑑定師逐漸成為一個正式的職業。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搜索發現,除新浪分期外,得物、NICE、毒APP、有貨UFO等其他潮流電商平臺都發布過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崗位月薪也大多在10000元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球鞋的高溢價讓每一雙球鞋在被買家真正穿到腳上前幾乎都會多次易手,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涉及球鞋的真假鑑定,不少交易平臺上的買家明確要求對方出具平臺鑑定師的蓋章。球鞋鑑定師在行業裡的重要性因此與日俱增,也牽動著消費者、鞋販子及球鞋平臺方的切身利益。
「頂級鑑定師可以在幾秒鐘內決定一雙球鞋的『生死』,也是對抗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關鍵。」一位代號為「995」的職業球鞋鑑定師表示,自己每天會收到上千條鑑定帖,從鞋盒、鞋標、中底到鞋墊、型號、配色,都成為他判斷的關鍵。
這也使得這項看起來輕鬆新奇的崗位實際上需要相當高的鑑定技能和經驗。記者注意到,新浪分期招聘的首席球鞋鑑真官,除了要求應聘者是球鞋文化重度愛好者外,還明確規定需5年以上球鞋收藏或鑑真經驗,收藏或鑑定過1000雙以上的球鞋。
來源:綜合廣州日報 杭州日報 蕭山法院 北京晚報
原標題:「我洗一雙鞋子才收35塊錢」,鞋店洗壞球鞋被判賠2.19萬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