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布消息,近日
農業農村部公布了
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423個示範村鎮獲準認定
同期公布的還有
91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
和136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
重慶有17個村鎮被認定為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有5個村入選
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
↓↓↓
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重慶)
重慶市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蘆花雞)
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紅花村(紅肉蜜柚)
重慶市沙坪垻區中梁鎮新發村(花卉)
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花木)
重慶市長壽區龍河鎮保合村(柑橘)
重慶市合川區太和鎮亭子村(黃桃)
重慶市南川區三泉鎮窯灣村(水稻)
重慶市璧山區丁家街道蓮花壩村(花卉苗木)
重慶市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香桃)
重慶市武隆區平橋鎮(苕粉)
重慶市豐都縣湛普鎮白水社區(花椒)
重慶市墊江縣槓家鎮(晚柚)
重慶市忠縣馬灌鎮(筍竹)
重慶市奉節縣龍橋鄉九通村(中藥材)
重慶市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紅椿村(黨參)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綠桃村(脆紅李)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壩芒村(山銀花)
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
(重慶)
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現龍村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
重慶市永川區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
重慶市梁平區禮讓鎮川西村
重慶市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
什麼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一起來看看重慶這17個村鎮
和他們的「金寶貝」
↓↓↓
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蘆花雞)
引進一隻蘆花雞,帶富一方老百姓。
兩年前,萬州區龍駒鎮梧桐村從山東引進蘆花雞生態養殖項目。為將這一扶貧產業項目做大做強,當地按照「雞生蛋、蛋生雞」可持續滾動發展模式,依託梧桐村科技幫扶集團優勢及魯渝扶貧產業協作平臺,實現扶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科技經濟化的有機融合,投資2500餘萬元建設梧桐村良種繁育西南基地。
蘆花雞 圖:萬州廣播電視臺
涪陵區百勝鎮紅花村(紅肉蜜柚)
涪陵區百勝鎮紅花村按照特色化發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的思路加快轉型升級,紅肉蜜柚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紅花村的紅肉蜜柚種植基地自2016年試花掛果投產以來,已形成以優質名柚——紅肉密柚,為主要產業的特色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產業基地。
紅肉蜜柚 喻文萱 攝
沙坪垻區中梁鎮新發村(花卉)
近年來,沙坪垻區中梁鎮新發村通過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全村初步形成以太寺埡森林公園、山城玫瑰花海、園田居、古茂藍莓等為代表的特色都市現代農業。
花卉採摘、銷售和網絡銷售體系已出具雛形,鄉村旅遊蓬勃發展。2019年,全村接待鄉村旅遊人數20萬餘人次,年鄉村旅遊接待收入700萬元以上。
太寺埡森林公園 圖:沙坪垻區農業農村委
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花木)
以素心蠟梅命名的素心村,有著500多年的蠟梅種植歷史,目前全村超過半數的村民種植有規模不等的蠟梅,各類花木種植面積近2600畝,花木品種106個,擁有數十家花木企業及農民(花木、蠟梅、花椒)專業合作社。
同時,該村還突出蠟梅產業優勢和三產融合發展,以「一園一帶三項目」為引擎,培育花木企業、合作社132家,其中市區級農業龍頭企業3個,農民人均收入超過了2萬元,推動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
素心蠟梅 圖:北碚區靜觀鎮
長壽區龍河鎮保合村(柑橘)
長壽區龍河鎮保合村位於長壽區國家級柑橘示範園的核心區域。
依託全市最大的晚熟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引入國際慢城理念,以一產+三產發展模式,「風景公路+慢行休閒小鎮」模式,引導城鎮休閒度假和服務業發展。將其打造成為文化興盛、綠色發展、城鄉融合的最美「橘鄉」和現代田園休閒度假新目的地。
龍河鎮保合村柑橘 圖:長壽區龍河鎮
合川區太和鎮亭子村(黃桃)
太和鎮21個村均種有黃桃,在亭子村尤為集中。亭子村依託黃桃產業基礎、山村田園風光,挖掘旅遊資源,打造亭子村生態農業觀光園,太和桃花節已在此連續舉辦12屆。
每年3月到4月桃花盛開時節和7月到8月果子成熟時節都會吸引來自各地的十餘萬遊客前來賞花採果,形成了旅遊創收和鮮果銷售的雙豐收局面。
黃桃 圖:合川區太和鎮
南川區三泉鎮窯灣村(水稻)
南川區三泉鎮窯灣村土壤富硒少鎘,水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優質稻。
2016年起,南川區農業農村委還免費向村民發放水稻,100餘戶村民參與種植,其中有35戶是貧困戶,2020年發展優質稻種植526畝,年產20萬公斤穀子。
青山翠屏的窯灣村 圖:南川日報
璧山區丁家街道蓮花壩村(花卉苗木)
近年來,璧山區丁家街道蓮花壩村以種植花卉苗木為主導產業,種植各類花卉苗木品種500多個,面積達2500餘畝。
該村不僅是重慶市花卉苗木科普示範核心區域,也是璧山區的「花卉苗木專業村」。
花卉苗木 圖:璧山區融媒體中心
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香桃)
近三年來,銅梁區太平鎮坪漆村採取「合作社+業主+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出了「桃谷人家」鄉村旅遊品牌。
2020年,坪漆村通過「桃谷人家」品牌採摘季、直播帶貨和消費扶貧等方式,實現香桃銷售收入56萬元。
香桃 圖:銅梁發布
武隆區平橋鎮(苕粉)
今年,武隆區平橋鎮主要在高屋、烏楊、茅坪、紅隆、中村、南坪等村發展紅薯1萬畝。同時,不斷優化區域種植,拉長產業鏈條。
在紅薯種植的基礎上,還拓展鄉村旅遊業,實現產加銷一體、農文旅融合,推進農業與加工流通、休閒旅遊深度融合。
武隆苕粉 圖:武隆區委宣傳部
豐都縣湛普鎮白水社區(花椒)
近年來,湛普鎮將發展花椒產業作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增收渠道。同時,該鎮多次舉辦花椒種植技術培訓班,幫助椒農掌握科學種植技術,為花椒大豐收提供技術保障。
湛普鎮退耕還林花椒種植基地 圖:重慶豐都
墊江縣槓家鎮(晚柚)
墊江縣槓家鎮發揮特色優勢,以建設「醉美生態槓家」為發展重點,打造「中國晚柚之鄉」。
協調發展「兩晚一優一特色」效益農業,即墊江晚柚、晚熟李、優質柚類、特色中藥材。因勢利導發展鄉村生態旅遊,著力打造三縣經濟,商貿和交通樞紐結合部,建立完善勞動密集型加工基地、微型企業孵化基地、回鄉創業基地。
晚柚 圖:墊江微發布
重慶市忠縣馬灌鎮(筍竹)
忠縣竹類資源較豐富,共有竹類植物8屬16種,竹林總面積17.2萬畝,按年平均畝產竹筍0.3噸計算,年可產竹筍3萬噸。
2018年以來,重慶市忠縣馬灌鎮持續深化「一村一品」產業培育,持續推進高效糧油、筍竹、肉兔三大主導產業,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強勁,灌湖水鄉、飲馬灘溼地等鄉村旅遊景點先後成型。
馬灌鎮風光 圖:忠縣旅遊
奉節縣龍橋鄉九通村(中藥材)
奉節縣龍橋鄉九通村與湖北省恩施市板橋鎮接壤,平均海拔1400米,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氣候適宜,土地肥沃,農耕條件優越,是種植中藥材的最佳地區。
近年來,該村以中藥材為主導產業,全村發展貝母、大黃、黨參等草本中藥材3000餘畝。
中藥材產業 圖:奉節網
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紅椿村(黨參)
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紅椿村圍繞「穩步發展中藥材、高山蔬菜、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抓好中藥材和高山蔬菜兩大特色產業的發展。
該村現種植中藥材10500畝,年採收中藥材5000餘畝,全年產量達2000餘噸乾貨。其中,全村年黨參銷售收入超億元。
廟黨 圖: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政府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綠桃村(脆紅李)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地處石柱腹心地帶,全鎮海拔800-1200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富有種植脆紅李的天然氣候優勢和區位優勢。因深得消費者喜愛,悅崍脆紅李去年開始就已經銷往四川、杭州、山東等地了。
為打開脆紅李銷路,悅崍鎮開始組織進行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插上電商翅膀,不僅能拓寬銷路,讓農民增收,同時還能提升群眾的標準化種植意識,提高農產品質量。
脆紅李 圖:石柱縣新聞中心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壩芒村(山銀花)
「以前沒人願種,現在大家搶著種。」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壩芒村第一書記向興志說。
目前,壩芒村山銀花種植面積已達8000餘畝,2019年全村產鮮花70餘萬斤,產值達800餘萬元。其中,農戶鮮花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帶動勞務、加工、運輸等行業增收300萬元以上,佔全村農業經濟總收入的67%,種植農戶戶均收入1萬元以上。
山銀花 圖:秀山網
原標題:重慶這17地,個個都有「金寶貝」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