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能源計程車交付使用。企業供圖
三一智聯重卡項目正穩步前進,項目A地塊1、2號廠房已開始主體施工。蔣煉 攝
建設中的藍思視窗觸控玻璃面板生產項目。蔣 煉 攝
熊遠帆 黃 姿
近日,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的「四至範圍」正式公布,長沙經開區納入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範圍的面積有49.2平方公裡,佔自貿區總面積的41%、長沙片區總面積的62%,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塊。長沙經開區區塊承接121項改革任務中的98項,牽頭負責14大項改革任務,承接自貿試驗區「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三大戰略定位中的「一產業」即「打造全球高端裝備製造業基地」。
示範項目建設為自貿區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今年,長沙經開區納入長沙市發改委考核的重大項目88個,年度計劃總投資166.94億元。1至10月,88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0.32億元,完成率為108%。
「4+1」重點項目圍繞「兩主一特」布局產業高地
目前,園區列入長沙市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4個,三一智聯重卡項目、比亞迪IGBT項目、藍思視窗觸控玻璃面板生產項目以及山河工業城三期項目。加上長沙經開區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形成了特有的重點項目發展格局,被園區人親切稱為「4+1」。而這5個重大項目,皆為園區「兩主一特」(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信息)重大產業項目。
在工程機械產業方面,今年儘管受疫情衝擊,但訂單銷量喜人。在11月底的上海寶馬展期間,三一集團創下了2小時賣了235億元的全球單場線上促銷活動新紀錄。山河智能上海寶馬展期間斬獲10億元訂單,鐵建重工開展首日超17萬人次通過線上直播觀展……
一方面,這離不開長沙經開區繼續發揮工程機械產業優勢,依託工程機械產業鏈辦公室,著力梳理核心部件如發動機、液壓件的招引與自主研發,以降低供應鏈隱患;另一方面,則為未來發展作儲備,增強發展的韌性和厚度。
預計投資220億元的三一智聯重卡產業園,是三一集團實施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數位化轉型的典型示範項目,將重點打造智聯重卡、高端發動機、其他核心產業鏈項目以及新一代工程機械項目,規劃為重卡產業核、活力研發谷、中心生態環和濱水配套區四大功能區域,將廣泛應用新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智能製造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建設製造升級、產業匯聚、生態融合的智能製造產業園。加上同步落地園區的道依茨柴油機高端零部件項目,將成為長沙工程機械強鏈、補鏈的典型項目。
目前,項目正穩步推進,項目A地塊1、2號廠房已開始主體施工;B地塊已完成土方平整、強夯、樁基工程,正在進行基層承臺施工。預計全部項目將於2021年6月15日前完成交付。
預計投資15.1億元的山河工業城(三期)項目用地約426畝,將建設起重高空設備生產基地、特種裝備生產基地、新材料基地、大型試驗調試場及室外操作培訓基地。項目達產後,預計達產年實現工業產值約19.1億元,實現年稅收約1.35億元。
今年,山河工業城(三期)項目將完成試驗機維修車間、噪聲調試場、實挖試驗場地、聯合車間一、室外調試場。
對於深度調整中的汽車產業,長沙經開區則強化市場拓展、突出產品創新,積極培育新增長點,優化汽車產業布局。
作為園區典型的「騰籠換鳥」案例,今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通過對湖南獵豹汽車長沙分公司的總裝、塗裝、物流、路試跑道等主要設施進行適應性改造,導入吉利新能源汽車及技術,充分發揮產品、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推進資源整合,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實現了全線投產,總裝車間已經在今年10月實現批量生產能力,塗裝預計在明年1月份可實現噴塗,體現了長沙經開區速度。11月30日,吉利向長沙市交付了首批200臺吉利新能源計程車。
同屬於「騰籠換鳥」典型案例的長沙比亞迪半導體新能源汽車核心電子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下簡稱比亞迪IGBT項目),於今年4月底開工。
該項目圍繞新能源汽車電子核心計劃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通過購置國內外高精尖核心生產設備,建設年產25萬片新能源逆變系統用核心器件生產線,解決新能源汽車電子核心功率器件「卡脖子」問題,實現核心部件的國產化。
目前,項目已完成廠房、設備及動力、消防等系統的現狀評估和建設方案,正在進行環評、能評、安評、消防建設與安監系統設計等工作。已基本確定光刻機等設備資源,明年底將進行試生產。
乘5G商用東風,電子信息產業也搶抓機遇。
藍思科技視窗防護玻璃面板擴產項目是由藍思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藍思科技(長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預計投資100億元,位於長沙經開區灕湘路以北,佔地1698畝,2018年8月已開工建設。項目共分為5個地塊建設,現在已完成部分廠房、辦公樓、宿舍主體建設。
「標誌性項目建設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經濟工作的有力抓手。我們要全力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長得好。」長沙經開區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面對當前複雜嚴峻形勢,目前,長沙經開區正搶抓機遇、搶佔先機,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用足用活政策,以攻堅的姿態和舉措切實推動項目建設。
配套項目打造宜居宜業的優質園區品質
在長沙經開區,正在建設和即將投產的,不僅有製造業標誌性重點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也在拔節生長,以智慧園區、生態園區、宜居園區為代表的產業配套項目已初見成效。
去年以來,長沙經開區引進長沙師範學院附屬經開區幼兒園、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星沙實驗學校、康禮·克雷格公學、南雅星沙實驗學校(暫定名)等。
南雅星沙實驗學校項目擬選址長峰路以南,新湘路以西,開元東路以北。自9月11日籤約以來,園區全力推進此項目。目前,已完成控規修改專家評審和用地申報等相關手續,預計12月底將完成調規和用地審批等工作,計劃明年6月底前進場開工,2022年秋季正式順利開學。屆時,學校將容納學生約4000人。
9月25日,星沙汙水處理廠擴容(四期)提標項目正式試通水,為下一步施工任務目標的達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星沙汙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就是生態項目代表,位於長沙經開區西南角,京珠高速西側,規劃建設的盼盼路南側,與星沙汙水處理廠三期旁。該工程項目總投入約5.7億元,將在現有星沙汙水處理廠每天18萬噸處理規模的基礎上,擴建7萬噸汙水處理設施,尾水整體提質到地表準四類水標準,並新建50萬噸容量的雨季溢流汙水處理設施。
2019年,長沙經開區還對轄區沿河所有排口進行了全截汙,確保了汙水全部進入汙水處理廠;建設了渠道左岸排水溝,防止路面衝洗水及初期雨水入渠汙染,並投入近1000萬元,完成了大塘安置區地下管網的雨汙分流改造。
此外,長沙經開區還引進湘之雅等醫療項目,教育醫療人居品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