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啟示

2020-08-27 青蛙職場


01

你是在忙著活,還是忙著死?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越獄主題的電影,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奧斯卡七項提名,卻沒有獲獎,歷經20多年成了真正經典「無冕之王」。

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 判無期徒刑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中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然而安迪利用自己銀行家善於理財的特長在監獄中如魚得水,贏得了獄友和典獄長和獄警們的認可,成了典獄長的私人助理和圖書管理員。他僅憑藉一把雕刻石頭的石錘,用20年的時間挖出一條逃生通道,在一個閃電雷鳴的雨夜成功越獄,帶著多年來在幫典獄長洗錢的巨款,去往自己心儀的一個太平洋小島安度餘生,他的經歷在肖申克監獄從此成為一段傳奇。

這就是安迪的人生:20年鐵窗關不住自由的鳥兒,他用希望創造了傳奇。

他用信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用一把別人口中600年也不可能挖出通道的石錘,成功逃脫。

即使身陷囹圄也要實現理想,這就是忙著活。

電影中另一個主人公圖書管理員老布是監獄中的知識分子。他在監獄中被關了50年已經被監獄的制度體系化了,刑滿釋放後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無所適從,每天都在做噩夢驚醒生不如死,他甚至想再次犯罪主動回到那個生活了50年的監獄裡去。最後,他在公寓的裡自殺,牆壁上刻下了的遺言是「老布,到此一遊。」

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人生:躲在制度化體制化的「鳥籠」裡,習慣了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的安全感。每一個苟且的人生都不過是「到此一遊」。

苟且的人生,就是每天忙著去死。

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個困局,每個人都被困在「現在」,每個人都需要用希望去「破局」,才能去往未來。

「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

02

希望,是個好東西。


有人說希望是個毒藥,千萬別碰。

被關進監獄的人還有希望嗎?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始終浮現在我眼前終身難忘。

成為圖書管理員的安迪偶然中發現了一個唱片,他做了一個被認為最愚蠢的決定:將門窗反鎖,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裡,還把音樂通過廣播放給監獄裡的所有人聽,事實上肖申克監獄的犯人甚至不知道放的音樂是什麼?好不好聽?而安迪自己將要面臨的卻是暗無天日的禁閉。

那是莫扎特創作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兩個義大利女高音的二重唱:《晚風輕輕吹過樹林》,那美妙的歌聲像一隻自由的鳥兒穿越雲霄,如天籟般在腦海中縈繞餘音不絕,就在那一刻,每一個關在肖申克監獄的失足者都觸摸到了自由,臉上都綻放出了難以形容的愉悅和凝重。

肖申克監獄奪走了安迪所有的財富,奪走了20多年的時間,還不留情面給奪走了享受莫扎特音樂尾聲的分秒,但總有一些東西監獄是奪不走的,腦海中對音樂的循環往復就是屬於自己的,對未來的希望永遠也不會被奪走。

在監獄中絕大多數人的絕望被放大,而這個「希望」看起來很蠢,很理想主義,像毒藥一樣讓他們從此再也不敢碰觸。

「人唯有找到生命的意義,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尼採的這句名言正是安迪的監獄生活寫照。

同樣身陷牢籠有些人度日如年,有些人無所事事,而有些人相信:我可以選擇,我是一切的根源。

「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安迪就是那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的鳥。

因為有希望,就有無盡的能量。

03

信仰創造奇蹟。


安迪是如何從監獄中成功逃脫的?

用一把價值10元雕刻石頭的石錘。

一把在獄友瑞德口中「憑它600年也挖不出一個逃生的通道」的石錘。

普通人用眼睛在看世界,習慣於相信眼睛能看見的東西。而還有極少數的人他們還會用「心」看世界,那就是信仰——這是一種超能力。

信仰是藏在內心的一雙「眼睛」,它能洞見未來。

安迪最初也沒有想到挖牆壁,只是打算在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結果一摳,掉下一大塊。石灰質泥巴牆的監獄加上地質學的原理,用石錘慢慢挖,於是就有了方向:在牆上挖一個洞,再鑽到監獄牆縫的夾層裡,打破汙水管道,從汙水管道爬出去,在那盡頭就在那圍牆外面,就是自由。

相信就能看見,這就是信仰。

我們絕大多數人口中的「奇蹟」就是這樣被創造的。

04

經典被時間證明,奇蹟被信仰創造。

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並沒有在翌年的奧斯卡上大放異彩,它輸給了當時風頭正勁的「主旋律」影片《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就像一個頑皮的天才,被奧斯卡這個刻板教條的老師篩出了「好學生獎勵」的 名單,七項大獎入圍,一個都不給!

然而時至今日,這部沒有獎盃的電影卻成了永遠的經典。

口碑就是最好的獎盃。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夠深深打動觀眾,經歷幾十年依然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希望,就是人性的光輝。

信仰,就是奇蹟的開始。

相關焦點

  • 「高中生必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6推薦指數:☆☆☆☆☆【內容簡介】《肖申克的救贖在Andy逃離前要繩子的時候,他還在為Andy隱隱擔心,這些都使得整部電影變得有更多的可看性和神秘性,使得觀影者的心情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而發展,進而變得跌宕起伏。2、在敘事結構上,電影也表現地十分簡明。包括一些個情節的設定以及相互間的銜接,正因為有了簡潔的成分,電影就變得十分緊湊而不拖拉。又通過Red的三次假釋,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沒有成功。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同人物的毀滅與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槍殺妻子及情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監禁在肖申克監獄,為了不被肖申克這座高牆徹底改造,始終堅信希望,最終擺脫監獄長的魔抓,逃離了肖申克,重獲自由,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在讀大三,看完像被打了雞血,接觸電影不多的我,完全被影片主角安迪的智商和毅力折服。十幾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了這部電影,對影片有了全新的視角和體驗,連著幾天,我的腦海裡都在盤旋著影片的各種情節和深意,並且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整理了這篇文章。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評分是9.7分,是豆瓣電影TOP250中的第一名,但其實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奧斯卡評選中確實顆粒無收的,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 (1995)中最大的贏家卻是同樣讓人覺得勵志的電影《阿甘正傳》。
  • 《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中的奧秘:是該體制化,還是該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以來,它以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意義深刻的人生啟示,在當時風靡一時,並穩居時代經典的寶座。 但是,它卻因為一些不可知的原因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鎩羽而歸。
  • 《肖申克的救贖》
    最近呢,計劃以後每個星期都要觀看一部英文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我開始的這個星期的選擇的電影。我覺得我很慶幸生活在當代二十一世紀,或許世界還不是完全的光明,但比從前也好上太多了。安迪從原本光鮮亮麗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階下囚,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的糊塗和酒精的麻痺而替別人承擔了那麼多年的牢獄之災。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Top 1的電影有什麼值得看的?
    弗蘭克·德拉邦特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為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被誣陷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自己的知識成功越獄,獲得自由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大雨滂沱之中他伸出手臂似乎在迎接新鮮空氣和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我想你應該看的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話不多說,這是一部您值得觀看的一部電影
  • 奧斯卡七次提名,電影史上最完美的電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贖》
    疫情在家期間電影推薦閒得無聊,不如來看個電影吧。今日推薦《肖申克的救贖》。這是根據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曾獲奧斯卡獎七次提名。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完美的電影之一。電影講述的是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小編又刷了一遍 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小編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公映以來,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被世界影迷們譽為世界十大必看勵志電影之一。解讀《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救贖主題(一)身體的救贖縱觀美國的歷史,可以找到一條關於自由發展的線索。從華盛頓到歐巴馬,從羅斯福到馬丁·路德·金,雖然「美國民族精神」一直在變化與擴充內容,但是實質上美國民眾對於自由的追求卻沒有改變。許多美國好萊塢電影中都表現出美國民族對自由無限渴望的主題,而《肖申克的救贖》也是符合這一主題的經典美國電影。
  • 什麼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救贖,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所以救贖有三個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價——解脫。救贖的第一層本意,結合電影,相當於我們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當然是反諷。但電影所討論的「有罪」,遠不至於此。在影片的開頭,安迪對瑞德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無諷刺地說:「肖申克」這個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無罪的。
  •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屬於瑞德與安迪的救贖,也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而要說到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豆瓣還是IMBD榜單,它都一直高居榜首,而據說名演員摩根弗裡曼也正是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獻聲擔任旁白而成為了被好萊塢公認的&34;。時光荏苒幾近26載,今天我想從個人的角度來為大家重新解讀這部或許再過50年也仍舊會被奉為經典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因為有希望在,生活在前進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關於人性主題的勵志電影,被評為「美國十大經典影片」之一。《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肖申克象徵著黑暗與惡,而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則象徵著基督思想的實踐。在《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善與惡難以劃清界線,本是公正象徵的典獄長和獄警反倒成了罪惡的化身,犯下罪狀的囚犯最終證明是正義的代表。
  • 二刷《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個好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之一,而且絕對是1994年最好的電影。幸運的是,他最終獲得了救贖。02 「肖申克」既是監獄,也是生活牢籠儘管《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監獄戲,但裡面監禁的故事遠遠超出了它的現實意義。在這部電影中,制度化一詞被用於描述監獄對個人的作用,其實它本質上是在探討:一個無辜的人被關進腐敗的法律體系,他應該如何面對?
  •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
    肖申克的救贖》26年後,這部電影久久霸佔著全世界各個評分榜的榜首之位,成為不朽的經典。時間成就了《肖申克的救贖》,而它也有著一個好故事的內核,一個可以完美適用於電影語言來展現的好故事。如果說《阿甘正傳》是美國價值觀的體現,那《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好萊塢的標準價值。
  • 從故事、人物、主題三角度,看《肖申克的救贖》原著與電影異同
    在安迪出去後的三個月後,典獄長諾頓辭職了,他想永遠利用安迪頭腦來幫他斂財,想摧毀安迪心中對自由對希望的堅守,卻徹底遭到失敗,垂頭喪氣的他離開了肖申克。接替他的是比較正直的高亞,瑞德得以在兩年後,終於獲得假釋。在瑞德對自由的身份和社會生活無所適從時,他去到安迪獄中臨走前告訴他的地方,找到安迪的留言和留給他的路費。
  • 經典中的經典---《肖申克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因為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被迫在肖申克監獄在那裡他認識了瑞德-肖申克監獄裡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就有辦法搞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而安迪卻請他幫忙搞來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鶴嘴鋤。在以後的二十年間,安迪一邊幫助典獄長洗黑錢,為獄友爭取福利,一邊用鋤頭進行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他們不在了你會感到寂寞……」在沒看電影前我以為肖申克是一個人,萬萬沒想到它是一座監獄,一座關押了太多靈魂的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越獄背後是一種永不妥協的人生態度
    「救贖」這個詞最早來源於西方,它帶有濃濃的宗教主義色彩,出自《聖經》。在探討人性方面,「救贖」這個主題一直是西方文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外大部分影視作品因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都會出現與之相關的故事題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最具代表的經典作品之一。它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