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賈府供養了很多宮裡的太監,這些太監們還並不是一派。明確提出名字的太監有戴權、夏守忠、裘世安還有周太監。這四人之中戴權的權力似乎最大,諧音「代權」,可以幫賈家謀官職,並且也和賈家的交情最好。秦可卿死的時候,戴權還親自過來弔唁。
裘世安和周太監出場不多,和賈家也是官場的泛泛之交。夏守忠是六宮都太監,對賈家一直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每次來都是「乘馬而至」,來時雖然也「滿面笑容」,但每次都是讀完聖旨之後就走,連茶也不吃,昂然而入,揚長而去,令人莫測高深。
這個夏太監的確不是一般人物,在皇宮中的地位也是高深莫測。夏守忠首次出現是在第十六回的時候,他來賈府傳聖旨,讓賈政進宮。此時賈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全都惶恐不定,不知道是何兆頭,而這個夏太監依然是滿面笑容,傳完旨就走,令人摸不著頭腦。
賈政進宮以後依然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賈府眾人更是心神不定,惶恐難耐。後來賈家的管家賴大回來說出了宮裡的情況。賴大說:
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可見元春被加封為風藻宮尚書的事,連元春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夏太監就已經提前知道了,可見這個太監在宮裡的能力有多大。而賈家對夏守忠也一直秉承著討好的姿態,在錢財上,大量的供給。書裡第七十二回曾詳細地說過這個夏太監對賈府的勒索,幾千兩的跟賈家要錢,買房子置地都跟賈家要。賈府對他的勒索非常頭疼,卻又無可奈何,賈璉只得嘆到:「這一起外崇何日是了?」
不錯,夏守忠確實是「下手重」。他對外勒索著賈家的錢財,對內又掌握著元春的命脈,元春的命運和他息息相關。賈元春的曲子是《恨無常》,曲子裡很直白地寫出了元春對於命運的無可奈何,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她對自己的一切都無可奈何,包括被封妃也是一樣,自己提前根本不知道。回家省親時賈家人一大早就在門外等候,也是一個太監過來告訴,說元春戌初才能動身,這個太監也多半是為夏太監來賈府要錢的那個小太監。
第七十二回的時候,王熙鳳做了一個夢,書裡很詳細地寫了這個夢。王熙鳳說:
昨晚上忽然作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問他做什麼,他說娘娘打發他來要一百匹錦。我問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正奪著,就醒了。
王熙鳳夢裡這個太監幾乎就是夏守忠的化身,看著面善,卻又不知道名姓。夏守忠每次來賈家都是滿面笑容,看著面善,但是又非常神秘,不到關鍵時刻,什麼消息都不透露。他奉旨而來,卻又不是奉的元春的旨,可見這個時候,他已經完全把元春視作一個廢棋了,他奉旨而來的這個娘娘才是他的新主人。而此時,他對賈家的態度也就開始惡劣了,上來就奪,屬於明搶。
整部紅樓夢裡都盡用隱晦性的字眼,而一般夢境卻是真正要表達的事實。賈寶玉在太虛幻境裡的夢、秦可卿給王熙鳳託的夢,這些都是作者真正要表達的事,礙於現實,只能寫在夢裡。王熙鳳這次的夢境同樣如此,用夢在傳遞消息,也在暗示著元春的結局跟一個太監有關。
元春的發跡是經夏守忠之口提前說出,此時的夏守忠對宮裡的元春正是一種助力,對賈家的態度也算友善。但是越往後,賈府越不行,夏守忠的態度也就發生了變化,對賈府的勒索,也一次比一次嚴重。賈璉有一次說,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周太監的態度尚且如此,夏守忠就更不必說了,「奪錦」的事就是一個苗頭。
元春最後在宮裡步履維艱,又是虎又是兕,完全處在一種任人宰割的狀態,此時的「奪錦」對元春的結局有一定的暗示。這個面善的太監是幫助另一個娘娘在和元春爭奪,王熙鳳的夢沒有做完,也沒有說最後誰奪過來了,但是很顯然,元春是失敗的一方,因為她最後「蕩悠悠芳魂消耗」。所以元春最後的命運和這個太監息息相關,此人也是致死元春的罪魁禍首,而「面善」和神秘就是夏守忠日常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