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的命運和一個太監息息相關,此人也是害死元春的罪魁禍首

2020-09-27 大白話紅樓

眾所周知,賈府供養了很多宮裡的太監,這些太監們還並不是一派。明確提出名字的太監有戴權、夏守忠、裘世安還有周太監。這四人之中戴權的權力似乎最大,諧音「代權」,可以幫賈家謀官職,並且也和賈家的交情最好。秦可卿死的時候,戴權還親自過來弔唁。

裘世安和周太監出場不多,和賈家也是官場的泛泛之交。夏守忠是六宮都太監,對賈家一直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每次來都是「乘馬而至」,來時雖然也「滿面笑容」,但每次都是讀完聖旨之後就走,連茶也不吃,昂然而入,揚長而去,令人莫測高深。

這個夏太監的確不是一般人物,在皇宮中的地位也是高深莫測。夏守忠首次出現是在第十六回的時候,他來賈府傳聖旨,讓賈政進宮。此時賈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全都惶恐不定,不知道是何兆頭,而這個夏太監依然是滿面笑容,傳完旨就走,令人摸不著頭腦。

賈政進宮以後依然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賈府眾人更是心神不定,惶恐難耐。後來賈家的管家賴大回來說出了宮裡的情況。賴大說:

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可見元春被加封為風藻宮尚書的事,連元春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夏太監就已經提前知道了,可見這個太監在宮裡的能力有多大。而賈家對夏守忠也一直秉承著討好的姿態,在錢財上,大量的供給。書裡第七十二回曾詳細地說過這個夏太監對賈府的勒索,幾千兩的跟賈家要錢,買房子置地都跟賈家要。賈府對他的勒索非常頭疼,卻又無可奈何,賈璉只得嘆到:「這一起外崇何日是了?」

不錯,夏守忠確實是「下手重」。他對外勒索著賈家的錢財,對內又掌握著元春的命脈,元春的命運和他息息相關。賈元春的曲子是《恨無常》,曲子裡很直白地寫出了元春對於命運的無可奈何,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芳魂消耗。她對自己的一切都無可奈何,包括被封妃也是一樣,自己提前根本不知道。回家省親時賈家人一大早就在門外等候,也是一個太監過來告訴,說元春戌初才能動身,這個太監也多半是為夏太監來賈府要錢的那個小太監。

第七十二回的時候,王熙鳳做了一個夢,書裡很詳細地寫了這個夢。王熙鳳說:

昨晚上忽然作了一個夢,說來也可笑,夢見一個人,雖然面善,卻又不知名姓,找我。問他做什麼,他說娘娘打發他來要一百匹錦。我問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說的又不是咱們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給他,他就上來奪。正奪著,就醒了。

王熙鳳夢裡這個太監幾乎就是夏守忠的化身,看著面善,卻又不知道名姓。夏守忠每次來賈家都是滿面笑容,看著面善,但是又非常神秘,不到關鍵時刻,什麼消息都不透露。他奉旨而來,卻又不是奉的元春的旨,可見這個時候,他已經完全把元春視作一個廢棋了,他奉旨而來的這個娘娘才是他的新主人。而此時,他對賈家的態度也就開始惡劣了,上來就奪,屬於明搶。

整部紅樓夢裡都盡用隱晦性的字眼,而一般夢境卻是真正要表達的事實。賈寶玉在太虛幻境裡的夢、秦可卿給王熙鳳託的夢,這些都是作者真正要表達的事,礙於現實,只能寫在夢裡。王熙鳳這次的夢境同樣如此,用夢在傳遞消息,也在暗示著元春的結局跟一個太監有關。

元春的發跡是經夏守忠之口提前說出,此時的夏守忠對宮裡的元春正是一種助力,對賈家的態度也算友善。但是越往後,賈府越不行,夏守忠的態度也就發生了變化,對賈府的勒索,也一次比一次嚴重。賈璉有一次說,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周太監的態度尚且如此,夏守忠就更不必說了,「奪錦」的事就是一個苗頭。

元春最後在宮裡步履維艱,又是虎又是兕,完全處在一種任人宰割的狀態,此時的「奪錦」對元春的結局有一定的暗示。這個面善的太監是幫助另一個娘娘在和元春爭奪,王熙鳳的夢沒有做完,也沒有說最後誰奪過來了,但是很顯然,元春是失敗的一方,因為她最後「蕩悠悠芳魂消耗」。所以元春最後的命運和這個太監息息相關,此人也是致死元春的罪魁禍首,而「面善」和神秘就是夏守忠日常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元春被弓弦絞死,兇手是誰?王熙鳳的一個夢給出了答案
    《紅樓夢》裡的賈元春,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卻是全書的關鍵人物之一,因為,她的命運與賈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香櫞掛在弓弦上,就說明,元春也是死於這種酷刑。我們再看看元春的判曲恨無常,更能證明小編的猜測。【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 元春死因謎團重重,她被貼身太監夏守忠給——下手重
    寫元春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人世間的榮辱甘苦有了新的認識。「榴花開處照宮闈」,這裡有一個關於楊貴妃的喜歡石榴的故事,當年,楊貴妃喜歡石榴,而在宮內及城郊都種了不少石榴樹;元春應該也是和楊貴妃一樣受寵的。但也暗示下場和楊貴妃一樣被皇上逼不得已賜死。第三句是說,三姊妹迎春、探春、惜春的命運無法與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結局最慘。
  • 元春是怎麼死的,作者用一個太監的名字做了暗示
    元春之死,是《紅樓夢》八十回後的內容,所以也就成了一大謎團。第五回裡關於元春的判詞和《紅樓夢曲》是這樣寫的: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而元春身邊正有個太監:夏守忠這個太監是第十六回裡元春封妃來賈府傳旨的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也是第七十二回裡元春失勢後打發小太監變著法兒來賈府要銀子的夏爺爺
  • 元春為啥不喜歡黛玉?
    元春優秀的品格不會輕易不喜歡誰事實上元春沒有表露出不喜歡黛玉的地方,她能不喜歡黛玉什麼地方,黛玉的相貌,才華,顯赫的家庭背景,言談舉止沒有一點她不喜歡的理由,而且元春還相當的惜才愛才,還相當的有自知之明和謙遜,作為一個連父親都要跪拜在自己面前的高高在上的皇妃能說出下面的話就可見她的自謙品格的高尚,
  • 元春明知賈府即將衰亡,為何不提早透露?內情太隱晦
    賈元春,是和賈府命運息息相關的一個重要人物,元春省親之時,也是賈府繁榮達到最巔峰的時刻,雖然她出場不多,卻對四大家族的興衰榮辱起了關鍵性作用。元春省親,賈府為此修建了堪比「皇家園林」的大觀園,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卻預示著災難的開始。
  • 是榮耀,更是危機,元春封妃、省親與賈府的敗落
    皇帝看得很清楚,迫於壓力要安撫這些遺老權貴,元春的晉封更像是皇帝的欲擒故縱之計。原來元春封妃,也是皇帝的一個政治布局。鑑於之前寧榮二公的地位和勢力,皇帝為了穩定局面,就給元春封妃。但是省親這件事,卻是太上皇決定的。在這件事上皇帝和太上皇有分歧,皇帝不滿卻不明說,恩準省親的時間就表現出皇帝的不滿。
  • 元春,宮中爾虞我詐,最後死於非命。你是否也有寶黛的無憂童年
    想來能選入宮作女史,肯定各方面都極其出色,賈家培養子女一貫如此,重視文化教育,元春幼時也是朗朗讀書聲不斷,也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忽有門吏忙忙進來,至席前報說:「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降旨。」唬的賈赦賈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戲文,撤去酒席,擺了香案,啟中門跪接。後來還是夏太監出來道喜,說咱們家大小姐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後來老爺出來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速請老太太領著太太們去謝恩。」
  • 元春晉升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以後,在宮裡的地位如何
    後來賈元春被封為賢德妃,賈家也迎來了一場浩大的省親,很多人覺得元春此時的地位應該很高,是賈家的一個靠山。那麼究竟元春加封之後在宮裡的地位如何呢?下面說幾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細節就是元春省親。賈府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耗費巨資,大興土木,建造了豪華的省親別墅大觀園。
  • 元春因何封妃?你看看皇帝是哪天宣旨的就知道了
    接著就是元春封妃了。一日正是賈政的生辰,寧、榮二處人丁都齊集慶賀,鬧熱非常。忽有門吏忙忙進來,至席前報說: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降旨。既然連宣旨的日子都是精心挑選的,元春封妃絕不可能事先半點風聲沒有,秦可卿去世,一個小小的孺人喪禮竟然能驚動四王八公王公大臣集體亮相,顯然是這些人早就聽到了風聲,提前拉關係而已。賈府雖然早就離開了權力中心,可畢竟還是老牌貴族,這等好事沒有任何人向賈府露點風聲出來不太可能,那麼賈府為什麼會惶惶不安呢?
  • 元春為何被賜死?看她在家人面前做了什麼,就知道她犯了職場大忌
    皇宮是許多人嚮往的地方,元春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嚮往窮苦人的生活,竟然覺得皇宮令你們骨肉分離了。皇帝聽到元春的話後,有何想法?天子會想:我給你金尊玉貴的生活,貴妃的榮耀,你竟然如此不知感恩,我為何要寵你?省親時,有那麼多的宮女太監,你元春如此說話,背地裡是否會怨恨我令你們骨肉分離了?鸚鵡前頭不敢言,元春可是在省親的時候說了許多話。
  • 元春封妃,不僅沒有振興賈府,反而成為了賈府的累贅
    不少紅學家認為,賈府的興衰和元春的命運是聯繫在一起的,元春興則賈府興,元春衰則賈府衰。但其實不然,元春對於賈府來說,並沒有多少助力,反而是累贅。而唐玄宗時期的楊玉環,她的生死則和楊國忠密切相關,唐玄宗那麼愛楊玉環,最後還是處死了楊玉環,誅滅了楊國忠。唐太宗對長孫無垢的感情,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感情,兩者其實是差不多的,但為何兩個家族的結果不同。
  • 女史賢德妃貴妃,元春爆發性的三級跳,賈府為啥沒撈到實質性好處
    ,元春接見賈政,賈政一口一個「貴妃」,賈政是一位非常謹慎低調的人,他不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只有賈珍提到過,元春不過逢年過節,按規定賞些禮物,現金只有一百兩金子,只值一千兩銀子,不夠牙縫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實際上,清代后妃只有皇后的父親及其往上兩代,一共三代會被追封為承恩公或承恩侯。其他妃嬪的父親家人按照規定並沒有追封的制度,也就是說朝廷沒有按例封賞賈政的規矩,那么元春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賈府撈得好處呢?
  • 元春省親賞賜了所有的兄弟姊妹,為何她偏偏忘記了賈環?
    寶玉和賈環都是元春的弟弟,可是情分是不同的。寶玉從小就是跟著元春,他們雖然是姐弟,但是更像母子,所以元春對寶玉非常好,不僅時常送書信回來,而且這次省親還特意召見。賈環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賈環稱病沒有參加元春的省親,元春也就對他毫不在意了。
  • 紅樓夢悲劇探源:四大家族為何被抄家,是因為元春失勢嗎?
    既有個體命運的悲劇浮沉,也有社會整體的腐朽瓦解。而所有這些悲劇,都附屬於一個主體上——四大家族的命運。根據前80回裡各種伏筆,讀者們都知道四大家族最終會獲罪,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曾經的貴族集團,最終會一敗塗地慘不忍睹。然而,他們為什麼被抄家,讀者很少去思考過。
  • 元春省親那天陰風陣陣,男眷們都戴呼啦圈,網友親切稱她「猴妃」
    例如王熙鳳不知道原著的「勸和勸和」說成「和勸和勸」,這種地方,全靠有文化功底和熟悉《紅樓夢》的文學指導來發現,新版《紅樓夢》到底有沒有請紅學方面的指導呢?我估計沒有。作為一個賢德妃,元春長得像隔壁張大媽,體格雄壯、尖嘴猴腮的:皇上缺猴戲看嗎?
  • 元春進宮二十年,為何一直沒有孩子?答案在華妃身上
    也就是說,元春十三四歲進宮,直到薨逝,足足有二十年之久,在這期間她也曾得過「聖寵」還被加封為「賢德妃」,承受過皇帝的雨露。哪怕是位公主也好,也能夠改善自己在皇宮中的處境,但奇怪的是,元春在這期間竟然從不曾傳出孕育「喜訊」。哪怕是小產或者滑胎也好。
  • 來來來,你們來告訴我,元春和趙姨娘長得有何差別?同一人演的?
    有個網友留言說她分不清新版《紅樓夢》元春和趙姨娘,於是我網上找了一下,驚呆了:這是趙姨娘這是元春可惜了一個好好的皇帝妃子竟然和一個官員小妾長得一模一樣!元春到底多老?寶玉在元春省親的時候年齡最大不過十三歲,按照最大比寶玉大十二歲的元春年齡計算,此時元春省親時的最大年齡不過是二十五歲,這二十五歲的妙齡女子竟然長成大媽模樣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歡迎觀看新版《紅樓夢》,為你揭開其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 拍得了元春,演得好宋慶齡,後移民國外,這是成梅的「君臨天下」
    她是賈府的大小姐,也是宮裡的賢德妃,她的榮辱決定著賈府的成敗。因此,她必須兼具高貴和平凡,這兩種氣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這是很難辦到的。可是元春的扮演者成梅卻做到了,在劇中初次看到元春就被驚豔了,她讓人知道了什麼是「貴妃」。時常都會把劇中人和演員聯繫起來,但成梅和元春差異太大了。
  • 秦可卿如何知道元春要封妃,她知道賈家會敗,為何只告訴了王熙鳳
    但是在賈元春晉升之前,秦可卿就給王熙鳳託夢時說過:「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秦可卿說得這個「非常喜事」就是後來元春的加封。那麼大家都不知道的事,秦可卿為何會知道呢?在賈政接旨到宮裡以後,賴大等人在臨敬門外依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後來賈政確切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夏太監才出來道喜,告訴賴大這個好消息。可見宮裡的秘事保守得非常嚴格,那麼秦可卿是如何得知這樣的秘事呢?我認為秦可卿能知道賈元春封妃有以下兩種可能。
  • 元春身為貴妃,在皇宮中混的有多慘?你看看她哭成了啥
    元春抱著賈母,王夫人哭個不停。事實上元春這麼哭,本身自己道理,看似風風光光,只有自己知道苦。元春在宮裡並不受寵,一個不受寵妃子,想也知道日子有多難過。元春是進宮好幾年,才被封為貴妃,中間受多少白眼,被別人擠兌,恐怕不計其數。通常皇帝寵信一個女子,要不就是單純喜歡,當然不是什麼愛情。要不就是礙於她背後權力,所以才會寵信這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