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九月,新學期要到了。
小宇要從全市最好的初中轉到一個普通中學去讀初三。
父母像往常一樣不在家,小宇坐在窗臺上,望著小區的樹木發呆。整整一個假期,他沒有去找班裡的同學,因為離開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他在班裡混不下去了。
他嘆了口氣,想起小升初的時候,自己並不是什麼成績好的學生,可是爸爸是還算成功的商人,所以可以去任何一所中學。毫無懸念的,他進了這個城市最好的初中。
進來容易,站穩腳跟難。
初一的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班裡的倒數第二,有些難堪,但並不出人意料。雖然是普通班,班裡的大多數同學也是經過考核篩選進來的,除了極個別,像他和少部分業主生。
考試的排名本來就是為了給家長提供參考的,爸爸自然很快就知道了,父母仍然很忙,根本沒有時間關注他,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了他一大筆教育經費,聯繫課外一對一作業輔導。
從此,每天下午放學後,他都到課外機構做作業,一個年輕的研究生負責輔導他。他一點都不想去,想回家,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飯,然後在自己的書桌旁寫作業,不懂就像其他同學一樣問問爸爸媽媽。
可是九點之前爸媽都是不在家的,他在哪裡都一樣。所以他很快也習慣了去機構做作業。想不出的地方問問小老師,老師會給他講。可是知識的構成是系統性的,老師提到的知識點他大部分也是模糊的,老師沒有時間也不是分內工作把來龍去脈都給他講清楚,慢慢的就變成了老師給他答案。
如果不是爸爸覺得一對一輔導好,他覺得給他一部手機查作業幫效率會更高。
但這樣也好,總比第二天交不出作業強,他想。
他很努力地度過了初一上期,期末的成績並不理想,雖然有進步,但倒數第五的成績在班裡仍然抬不起頭。
他希望爸爸鼓勵他一下,順便講講學習的方法。成功總有相似的地方,爸爸做生意很成功會不會有一些訣竅可以交給他,讓他的學習也跟得上。
可是爸爸太忙了,跟他的交流也更多是停留在微信上,爸爸似乎也並不太在意他的成績,考得不好也不會多說什麼。
初一下期開始學習幾何,他的數學成績就一落千丈了。怎麼也看不懂三角形中亂七八糟的線條,小老師說他們學校的幾何題很靈活,夠得上其他學校初三的難度。小老師幫他一起把題做出來,但考試的時候自己還是做不了。
他不想被同學嘲笑笨,嘲笑他上著一對一還學不好。他開始做出一副不想學習的姿態,輔導班也不再去,每天回到家裡,本來決心做作業,但很快就看看電視,打打遊戲,家庭作業經常不交了。
他開始覺得無所謂了,反正爸爸也不會介意,班裡的同學都忙著自己的作業、考試,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這些人。
倒是老師們,明白他的處境,經常會給爸爸打電話,希望家長能多關心一下,幫助孩子渡過難關。但畢竟老師們要帶這麼多孩子,不可能為了他們這少部分拖垮整個班的教學。
爸爸的生意總是更重要,老師的提醒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整個初二學年,他包攬了各次大考的最後一名。
初二的期末,爸爸被學校叫去了。暑假裡就給他聯繫了新學校,一所普通中學。他終於要滾蛋了,聽到這個消息竟然讓他鬆了一口氣。
這個學校太難了,不是他這樣的學生能出頭的,成績好的同學都會一不小心被擠掉十幾名。他覺得爸爸終於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爸爸都這麼成功,他也並不是輕易放棄自己的人,暑假裡,他竟然暗自下定決心,到了新學校要努力學習,爭取能考上普通高中。
夏末的陽光依然炙烈,偶爾風拂過,樹枝輕輕搖動。
小宇收回了思緒,他在複習一年級的單詞,他希望新學校的開始有一個好的起點,他不想再被認為是差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