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進思敏行 編輯|欣欣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主角是一個很會做菜的單親爸爸李海潮和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孩子,分別是:李尖尖、凌霄和子秋。
三個孩子年齡相仿,性格各異,都有著悲慘的童年生活經歷。
李尖尖是李海潮的親生女兒,媽媽懷孕生弟弟時突發意外去世;凌霄在一個雨天為妹妹吃核桃導致妹妹卡死,從此父母天天吵架並因此離婚;子秋父母離婚後,媽媽才知道自己懷孕,堅持把他生下卻最終把他扔到姥姥家。
幸虧有李海潮這樣溫暖負責任的大人,因為緣分使然,把三個孩子收攬在一個屋簷下。他們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以家人之名相親相愛地生活著。
初看覺得李海潮這個爸爸真的非常負責任,不僅很會照顧孩子,也懂得尊重孩子,家庭生活雖然貧寒,但其樂融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善良,遇到了別人家沒有被好好照顧和對待的孩子,本不該他管,他也承擔起養育責任。
可看到李海潮忙裡忙外的時候,看到孩子們懂事的樣子,我心裡挺不是滋味。
這種家庭歸根結底是少數,李海潮這樣完美的家長更是鳳毛麟角。我們呼籲更多家庭的父母,擁有:正常的三觀和責任感:不亂生孩子,生了不亂逃避。
尖尖媽媽懷二胎,被查出有嚴重的不適合繼續妊娠的病。醫生建議引產,尖尖媽媽母愛泛濫,捨不得。結果就是一屍兩命,留下大女兒李尖尖和單親爸爸李海潮相依為命。
其實像尖尖媽媽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喜歡在科學和醫學面前賭一把,總是相信自己是好人,奇蹟會發生。總想著賭贏了歡天喜地,卻不自覺地逃避思考賭輸了怎麼辦。
畢竟生孩子這事不能賭,醫生一般都比較嚴謹,不到一定風險不會這麼明確告知你的。
我有個朋友,懷孕初期不知道,正好牙痛,就吃了強效的消炎藥。把這一情況告知醫生後,醫生明確表達了擔憂:這個時期正處於受精卵著床的重要時期,很難保證沒有影響,建議先不要這個孩子。
我朋友當然也不捨得,她不甘心,諮詢了不少專家大夫,最終決定不賭,做了流產。這次馬大哈一般懷孕又不得不流產的經歷,讓她更加注重優生優育,後來生下兩個健康又聰明可愛的孩子。
如果尖尖媽媽沒有這麼任性超越醫學的地亂生孩子,李海潮和女兒的生活肯定比現在要更加快樂幸福,李尖尖也不會對著流星大喊「媽媽,媽媽,我在這兒,你看到我了嗎?」
好在李海潮是個負責任的好爸爸,如果李海潮被現實打擊,抬不起頭好好生活呢?如果李海潮找了一個厲害的後媽虐待女兒呢?
《三十而已》顧佳說,我當媽了,我不敢病,我不敢死,是多少媽媽的心聲。而不顧科學,不顧醫生的勸告非冒險生二胎,說句不好聽的,有點找死,背鍋最多的恐怕還是自己的孩子。
凌霄媽媽和子秋媽媽,真的非常差勁。她們不該不想到後面的代價就亂生孩子,更不該生了之後遇到事情就覺得是負擔,急速甩鍋逃走。
凌霄媽媽陳婷懷二胎三個月才知道,為了要這個孩子,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首先,她的工作丟了,只能在家帶孩子。注意,這有點被動,並非主動選擇,至於她本身是不是經過慎重考慮,未得而知,但從她丟下孩子也要出去打麻將,她其實很不甘心這種狀態。
其次,她老公凌和平的工作升職受影響,直接結果是老公工作事情多,顧不上家,錢也沒掙多。既沒有錢,又沒有幫手,這個意外來的二胎,生得不慎重。
凌霄妹妹如何意外去世的?當時是一個雨天,媽媽出門打麻將,爸爸上班。他們把孩子反鎖在屋子裡。凌霄餵妹妹吃核桃卡住了,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妹妹就這麼活生生地窒息而亡。
媽媽陳婷徹底崩潰了,她選擇不斷反芻這種痛苦,怨懟老公工作忙顧不上家,怨懟兒子餵妹妹吃核桃。可是唯一沒有好好反省下自己。生孩子不是鬧著玩,如果自己沒有做好身心準備,就不要想當然地生。
子秋媽媽賀梅也是如此,離婚後發現自己懷孕,前夫和家人都說不讓她要,她憋著一口氣要生。
可是生了,自己要工作,要帶孩子,實在超越了她曾經的想像。相親遇到好人李海潮,趕上父母生病,就把子秋託付給李海潮。可是這一去,既沒有回去接子秋,也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就獨自去深圳打工了。
一時意氣要生這個孩子,面對現實又想甩了這個孩子,就像子秋長大後自己對父母的質問: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我們是東西嗎?
父母的功課,其實也是成人的功課。一個合格的父母首先一定是一個成熟的成人。為了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就要先努力成為一個成熟的成人。
在那之前,慎重做父母。
TED演講有個女性是不育主義者,她說自己常被別人評價為自私。我認為,比起不願意生孩子就不生的父母,亂生孩子的父母更加自私。因為生娃帶娃不單單只是生理行為,背後還有很多心理方面深遠影響。
若大家都沒有正確覺悟和合理行動,生娃時不慎重當兒戲,養娃又愛逃避總甩鍋,多少李海潮這樣的好人來接盤,也不能避免對孩子本身的傷害。
面對生娃,慎重選擇,並為選擇買單。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願賭服輸的旅程,當你有選擇權的時候,記得這事關你自己,也事關你的家庭和你的孩子,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一旦你做了某個選擇,就要堅持買單,因為孩子被你生下,TA沒有你那麼多選擇權,TA不該也沒能力為你的魯莽買單。
面對人生,有得有失,接受不完美。
第一個女兒死後,凌霄媽媽一直處於一種譴責老公和兒子的歇斯底裡狀態,的確,她在劇烈人生動蕩中抑鬱不已。我能理解她的痛苦,但我不能理解她後來找到新的生活,還拉著自己後生的女兒來糾纏大兒子凌霄。她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缺失,可是她付出過什麼?
面對生活,直面不確定,增強韌性。
有一個同事是計劃內深思熟慮要的老二,但她真的生了老二仍然會感嘆:我真是高估了我身體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很多人人生、生活和生娃都有計劃性,但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但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去直面、去擔當,沒有逃避,也沒有推卸。他們在不確定面前,真的成長成熟了,生娃帶娃給了他們不同的生活閱歷,讓他們更有智慧更加從容。
看劇感動於李海潮的善良和付出,但現實中,我真希望靠譜的父母多一些,第一不亂生孩子,第二負責任地把孩子帶好。這恐怕也是這部劇想真切傳達給我們的理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