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著名的老年婦女,打虎英雄也拿她沒辦法!

2020-08-20 閒情偶記


王婆

武松為兄武大報仇時,當場殺死了親嫂子藩金蓮,卻放過了著名的老年婦女王婆

王婆家住紫石街,是武大郎的鄰居,開一個茶坊,兼做媒婆、接生婆等。這個著名的老年婦女,為西門慶設計勾引潘金蓮,又設計殺害武大郎。很明顯,王婆是比潘金蓮、西門慶更可恨的罪魁禍首。武松為報仇,為何不殺這個著名的老年婦女呢?

答案很簡單:武松是個懂法的人,他既有報仇,又要規避法律風險,不是與仇家拼命。

​​​​武松在陽穀縣衙當都頭,成天跟法律打交道,即便法律條文不能倒背如流,司法實踐絕對是非常豐富的。

《水滸傳》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水滸傳》假託是宋代的事,實際場景則是自己生活的年代。根據元、明兩朝的法律,武松如果要殺死潘金蓮、西門慶,有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自己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元朝刑律「殺死姦夫」條規定:「諸妻妾與人奸,夫於奸所殺其姦夫及其妻妾,及為人妻殺其強姦之夫,並不坐。」

明朝對私通的處罰,沿襲了元律,《大明律》卷二十五:「凡和姦,杖八十,男女同罪」,「其非奸所捕獲及指奸者,勿論。」

根據這些法律規定,武松可以協助其兄武大,在捉姦現場殺死潘金蓮、西門慶。但是,武松錯過了這樣的機會。

至於著名的老年婦女王婆,哪怕是在捉姦現場,同樣是不能殺的。如果要追究王婆的法律責任,只能是官方。

武松要為哥哥報仇,一直在走司法渠道,但沒有成功。這種情形下,武松決定殺死嫂子。王婆怎麼辦,還是要留給官方。

武松為什麼要作這樣的決定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為兄報仇,又讓自己儘可能地逃避法律制裁。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喪,供人頭武二設祭」中,是這樣寫的:「那婦人(潘金蓮)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她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

以武松的武功和心中的仇恨,當時一刀就可結果潘金蓮,但他沒有。武松在殺潘金蓮之前,先把潘金蓮的衣服全部撕爛,然後再一刀。

武松為什麼要撕潘金蓮的衣服呢?這涉及殺人案的定性問題。法律將殺人分為「謀殺」「故殺」「鬥殺」等,武松殺潘金蓮蓄謀已久,屬於「謀殺」「故殺」,依律必須償命。武鬆動刀之前先撕爛潘金蓮的衣服,實際上是在偽造「鬥殺」現場。

「鬥殺」是指雙方互鬥,一方失手致對方死亡,相當於「過失致人死亡」,不需償命。武松需要的,是這種報仇結果。

武松殺了嫂子之後,接著又來到陽穀縣衙「自首」。「自首」,是殺人案「從輕處理」的條件。由於「過失殺人」,又有從輕情節,所以武松殺人案判得輕,只是「刺配孟州」。這個判決結果,不是公眾同情的結果,而是武松最大化地利用了法律漏洞。

作為害死武大郎的教唆犯,王婆最終被官方凌遲處死。《水滸傳》是這樣描寫王婆結局的:把這婆子推上木驢,四道長釘,三條綁索,上坐,下抬;破鼓響,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後催。兩把尖刀舉,一道朵紙花搖;帶去東平府市心裡吃了一剮。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付著名的老年婦女,只有官方才能做到!

相關焦點

  • 打虎武松的職場營銷,英雄,一個包裝下的職場神話
    英雄也曾落寞,誰人不經坎坷?在98版的央視《水滸傳》中,武松的出場不可謂不悽慘,投靠柴進柴莊主,也不受待見,可能打架多了,脾氣也暴躁了,還差點打了後來的大哥,宋江。只因宋江踩翻了他在屋外取暖的傢伙什,一個天寒地凍街道上的一個姑且叫做爐子的玩意,還被煤炭弄了個大黑臉,這副場景,比起後來在江湖上人人稱頌的打虎英雄武松,真的是怎麼想怎麼悽慘。
  • 深入民心的打虎英雄:武松,其實為人也有醜陋的一面
    在表現武松英雄豪氣一面,作者描寫了「景陽崗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鴛鴦樓」「怒殺西門慶」等片斷。在水滸裡,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塑造武松形象。在加上民間演義,評書彈唱,京劇韻鼓深入宣傳。自是讓武松這一人物深入人心,武松英雄了得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自今!
  • 再讀水滸之:談談武松打虎
    記得我小時候看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的是施耐庵在寫武松打虎的過程中,為了體驗武松當時的神態和動作,就拿了一條板凳當「老虎」,自己騎在上面對它一頓痛打,一邊打一邊在屋裡滾來滾去,還一邊大呼小叫,以至於他的太太都以為他發了瘋。
  • 歷史上真實的武松打虎,打的是真老虎嗎?其實打的是一個人
    但是後來經過景陽岡打虎事件後,柴進又對他刮目相看了,他的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武松看到,準備回去,又一想,我怕他做甚,且上去看看到底有什麼,正走著,酒勁上來了,坐下歇了歇,不一會,狂風大作,遠處跳過來一個大蟲,定眼一看是一隻老虎,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連忙翻滾,老虎撲過來,武松一閃,經過了激烈的爭鬥,武松用盡全身力氣成功擒住了老虎,為當地人除了一個大害,從此,威名大震,被人們稱為「打虎英雄」。
  • 莫言的「蛙」中婦女主任真的太負責了
    女主是老年時代的一位婦產科醫生,作者說她的手一邊是芳香的,一邊是腥臭的後來也深有體會。期初女主是婦產科醫生在她接生的孩子不下萬人,其中就有他的侄子。接生了好多孩子習慣了孩子哇哇的哭叫聲,這是喜悅的哭聲。後期女主做了婦女主任,國家要求控制人口。一家只能要一個,都是獨生子女。女主的侄子結婚以後生了個閨女,因為是女娃都想留個根在家。
  • 同樣是打虎,為何行者武松名揚天下,而黑旋風李逵卻未有人提及?
    相信有不少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有疑問,為什麼只殺了一隻老虎的武松會名揚天下,而一次殺了四隻老虎的李逵卻少有人提及他打虎的事呢是不是英雄?而李逵殺的那窩虎住在荒山野嶺,人跡罕至,是李逵為了躲避追捕故意走偏僻路徑,否則根本遇不到。這幾隻虎沒有造成什麼危害,自然也談不上為民除害同時也不會有人知曉。
  • 那個在超市偷了一包麥片的老年農民工,後來不知咋樣了?
    那個老年農民工頓時漲紅了臉,語氣有點服軟了:「我錯了老闆,下次不敢了,我就把這袋麥片買下來行吧」。老年農民工還在掙扎,老闆用力一推,那個年邁的老年農民工一下子便摔倒在地,在收銀臺的超市老闆娘嚇壞了,對著老闆大叫起來,就這點事,至於嗎?
  • 小說:拿你真沒辦法
    顧南封趕時間,將季相思丟到香園門口就走了,她身上還溼著,秋風吹來瑟瑟發抖,心寒勝過身冷。顧老太太今天沒出來迎接,奇怪,以前每次她回香園,奶奶都高高興興地在香園門口等候。走進香園,熟練地換上拖鞋,樓下沒看見奶奶,抓住傭人問,「奶奶在哪?」「老太太身體不舒服,今天一天沒出房間了。」傭人答。季相思提心弔膽,「怎麼回事?奶奶的高血壓又犯了?」
  • 傳說武松打虎三靠,靠的是什麼?
    真可謂是英雄虎膽,一般的人早就被嚇死。從此,武松英名遠揚,流芳千古,此乃,是武松打虎三靠也!
  • 真實的打虎故事
    兩聲吼叫,夫妻倆被老虎往外一拉的連慣性雙雙腦袋撞到牆上差點昏迷過去……村裡一陣陣瘋狂的狗叫彼起此落……夫妻倆也懶得去理,畢竟那個時候老虎進來吃牲口的太正常了,他們煮好粽子後就回房關門睡覺了。第二日起來聽說村裡行山上的田埂上死了一隻大蟲!把一大早起來挑水的大伯嚇得不輕!
  • 19歲少女徒手制伏金錢豹,人稱「女武松」,如今她過得怎麼樣?
    武松打虎是《水滸傳》裡非常經典的一個情節,可謂家喻戶曉,不論是電視劇或者小說,這一段都特別吸引人,老虎使出它的三招王牌動作,一撲、一掀、一剪,氣勢洶洶,連貫無比;武松更是出拳迅猛,天衣無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就在40多年前,鄂西北大地上,發生過一件類似「武松打虎」的真實事件,只是這個事件的主角是一名年僅19歲的女子,而被她打死的是一隻兩米多長的金錢豹。
  • 董平命喪獨松關,如果換成打虎武松,能否凱旋而歸呢?
    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這是作者對董平的評價董平的武藝是有目共睹的,曾五十回合殺退徐寧,而徐寧是深受林衝讚賞的猛將,更為難得是,董平曾數次避開張清的飛石,這在梁山水泊是非常罕見的現象,要知道即便是關勝、魯智深、呼延灼都拿張清的石子毫無辦法。
  • 希臘神話中的悲喜劇(24): 英雄史詩,尋找金羊毛(上)
    神在暗中默默相助,希臘最著名的英雄們都聽聞了伊阿宋要去帶回金羊毛,都被邀請一同前往去建立這不世的功勳。於是,大家紛紛加入了這支冒險的隊伍。希臘技藝最高明的工匠們為他們打造了一艘神奇的大船,久泡海水不易腐爛;船體輕盈,可讓他們到達任何地方,都可以扛起來自行搬運;船頭還安置了智慧女神雅典娜贈送的預言板,可佔吉兇。
  • 瘟疫之女:倫敦大瘟疫中的底層婦女們
    倫敦大瘟疫然而,當一個身披兜帽,手握三尺紅色木棍的婦女走過,便仿佛摩西分海般,人群自動為她空出大片空地。人人噤若寒蟬,略帶畏懼地注視著婦女走入路旁一處人家。沒過多久,那家傳出慘烈的哭嚎聲,有人拿著油桶過來,在那家大門上畫上了又一個紅十字。
  • 「打虎將」李忠:因為我窮,所以有理
    「年少不懂XXX」的爆款文中,從來沒打過老虎的「打虎將」李忠是這樣的:「李忠厚道老實、安守本分,不去喝酒是礙於身份地位懸殊」……「要求李忠大方的人,根本看不到他為衣食生計發愁的苦衷」……「嘲諷他吝嗇的人,是因為沒窮過,不知道底層人們的艱難辛酸」……
  • 《等閒》第四十三章 做個佛系老年
    我們中老年的生活應該走佛系路線,做個無欲無求、不悲不喜、不氣不屑、雲淡風輕的佛系老年,則更順應天道。有一天,老王去北山公園登山遊玩。人生經歷了那麼多,有苦有甜,或有許多心願未能達成,很多才藝不得發揮,進入老年的人們開始會有許多不甘,所以就經常要找人說出來,一吐為快。如老尚般地認為,這北山公園廣場不應該這樣建,應該那樣規劃;退休後的人就沒人理了。等等。其實,說他人都不對時,你自己就是錯的了,而且如此說時,更令自己不開心。如老尚說:那天跟他們打撲克輸了,肯定是他們幾個合夥了,我才輸的。
  • 行者武松:從狂妄少年到英雄好漢,是怎樣一步步被現實修理的?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接受現實洗禮的過程,就連英雄好漢也都不例外。沒有天生的仗義忠誠,也沒有天生的圓滑世故,每個人都是在現實的經歷中不斷磨礪自我,最終形成各自獨特的性格。梁山好漢武松,作為打虎英雄,為人熟知,但他的成長也經歷了從叛逆到順應、從狂妄到謙虛的蛻變過程。
  • 郭祥打虎的故事
    根據這段傳頌至今的故事,我創作出了一組(郭祥打虎)連環畫,與大家共享!
  • 本以為武松不近女色,沒想到路過十字坡時卻主動調戲起孫二娘來
    就是水泊梁山著名的英雄叫做母夜叉孫二娘。母夜叉孫二娘往樹底一座,專門等著過往客商來投自己的羅網。三杯渾酒拿出來,這倆個解差啥也不懂,屬於江湖小菜鳥,來來來喝,兩個人仰脖咕嘟咕嘟兩碗蒙汗藥酒就下去。武松拿著這個酒不喝,拿眼神撩著孫二娘。這孫二娘心裡有點不安,孫二娘就笑嘻嘻的拿眼神笑嘻嘻回那個武松。武松說,老闆娘我最不喜歡幹喝酒,你能不能再給我上點肉?孫二娘被武松撩的著急,心急火燎的就想著趕緊讓他倒下。孫二娘說,行行我去給你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