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打虎故事

2020-10-22 火煉林

話說在60年代的山村裡,正好是大年三十晚上,那時候生活還不怎麼好,吃了年夜飯的人也沒什麼節目,基本上都是窩在家裡不出門,以前的冬天是挺冷的。


廣西北流是一個比較山區的地方。李哥夫妻倆也和村民一樣,白天包好了粽子,吃完年夜飯等幫孩子們洗澡完畢夫妻倆就一起煮粽子,小孩洗完睡覺後才晚上九點左右吧!夫妻倆在一起一邊煮粽子一邊閒聊著……

突然他家的大黃狗拼命從狗洞鑽進來!嘴裡還發出恐懼的叫吠聲!以前的房子很多都給狗留著一個剛剛能鑽出的洞口。而李哥家的狗洞剛剛好是做在廚房柴堆旁邊。一看情況夫妻倆便知道又是老虎進村找吃了,這時候狗狗仗著主人在拼命對著狗洞外吠叫著。

這時,洞外伸進來一條虎尾巴,足有幾尺長,大黃吠得甦猛烈了,李哥夫妻倆被這境象嚇得呆了幾秒鐘,此刻灶裡柴火燒得正旺,水已經滾了好一回了,粽子已經發出糯米香氣,權哥回過神來便把夾火專用的火夾放進灶裡燒,這種夾子大概兩尺多,60,70,80後的農村人應該知道。

老虎的尾巴在不停的攪動想把大黃引出去,打得旁邊的柴草沙沙響!黃狗瘋狂的吠叫還伴著用爪子抓虎尾,李嫂子居然用手去逗老虎!外面的老虎還真以為大黃狗上當了更加賣力了,尾巴伸越伸越近!供著煤油燈光都看到老虎的屁眼了,夫妻倆一個會意的眼神,李哥飛快地拿起灶臺上的抹布包著手便取出早已經燒紅了大半截的火夾子。

媳婦配合地用雙手抓住老虎尾巴往裡拉!李哥也用一隻手幫忙,另一個手上的火夾子對準老虎的屁眼往裡面用盡吃奶力捅進去……嗷嗷!兩聲吼叫,夫妻倆被老虎往外一拉的連慣性雙雙腦袋撞到牆上差點昏迷過去……村裡一陣陣瘋狂的狗叫彼起此落……

夫妻倆也懶得去理,畢竟那個時候老虎進來吃牲口的太正常了,他們煮好粽子後就回房關門睡覺了。

第二日起來聽說村裡行山上的田埂上死了一隻大蟲!把一大早起來挑水的大伯嚇得不輕!夫妻倆趕過去一看,正是自己收拾那一個,老虎是趴著死的,圍觀的人還不敢走近看,居然還沒有發現老虎屁眼裡還有一把只差手柄沒插進去的火夾子。李哥走近近撥出火夾子,便將昨夜夫妻倆如何燒插老虎的事對大家說了一遍,大夥都被驚訝得連連叫奇怪。

這樣子的奇葩打虎方式也可能是千古奇聞後無來者了吧?打虎的就是本人爺爺奶奶!小時候纏著他們給我們講了幾百遍也不厭的事情,懷念他們……

歡迎評論!歡迎講出你知道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再讀水滸之:談談武松打虎
    記得我小時候看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的是施耐庵在寫武松打虎的過程中,為了體驗武松當時的神態和動作,就拿了一條板凳當「老虎」,自己騎在上面對它一頓痛打,一邊打一邊在屋裡滾來滾去,還一邊大呼小叫,以至於他的太太都以為他發了瘋。
  • 郭祥打虎的故事
    根據這段傳頌至今的故事,我創作出了一組(郭祥打虎)連環畫,與大家共享!
  • 《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古代山東是否真有老虎?什麼虎?
    文 青史之名《水滸傳》作為中國古代的文學四大名著,裡面很多的故事情節是虛構的,但是卻精彩紛呈,讀後讓人心曠神怡,其中小說中記載有兩件打虎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其一是武松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李逵在沂嶺為報母仇殺死四隻老虎,而這兩次打虎都在山東境內,距離相隔甚遠,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是完全虛構的還是確有其事?
  • 歷史上真實的武松打虎,打的是真老虎嗎?其實打的是一個人
    但是後來經過景陽岡打虎事件後,柴進又對他刮目相看了,他的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水滸傳》中記載到武松打虎武松看到,準備回去,又一想,我怕他做甚,且上去看看到底有什麼,正走著,酒勁上來了,坐下歇了歇,不一會,狂風大作,遠處跳過來一個大蟲,定眼一看是一隻老虎,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連忙翻滾,老虎撲過來,武松一閃,經過了激烈的爭鬥,武松用盡全身力氣成功擒住了老虎,為當地人除了一個大害,從此,威名大震,被人們稱為「打虎英雄」。
  • 打虎武松的職場營銷,英雄,一個包裝下的職場神話
    在他的揚名之路上,充滿了怎樣的傳奇故事。武松,出道時一個喜歡打架的小混混,常常把人打的皮青臉腫,因此惹了不少官司,一個月估計在家裡也待不了幾回,這點武大郎可以作證,因為他經常擔著燒餅擔子給武二郎送牢飯。英雄也曾落寞,誰人不經坎坷?
  • 施耐庵:打虎有風險,不經專業訓練請勿模仿
    《水滸》裡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劇情,那就是施耐庵屢試不爽的打老虎,景陽岡武松打虎,沂嶺李逵殺四虎,連沒什麼名氣的解珍、解寶兩兄弟都是獵虎高手。(不過最搞笑的還是綽號「打虎將」的李忠,竟然功夫稀鬆,從沒打過老虎,還舔著臉叫「打虎將」)尤其是最出名的景陽岡
  • 深入民心的打虎英雄:武松,其實為人也有醜陋的一面
    在表現武松英雄豪氣一面,作者描寫了「景陽崗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鴛鴦樓」「怒殺西門慶」等片斷。在水滸裡,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塑造武松形象。在加上民間演義,評書彈唱,京劇韻鼓深入宣傳。自是讓武松這一人物深入人心,武松英雄了得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自今!
  • 歷史上真實武松的結局說明:施耐庵先生的心地是多麼善良
    「武松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等片段可謂是精彩之至。在電視劇出來以後通過惟妙惟肖的影視演繹手段更是將武松的形象刻畫的十分高大勇猛和富有傳奇色彩。可以說,《水滸傳》之成功有武松的一份功勞,他把中國古代民間俠義之士的精神和能力演義到了極致。
  • 「打虎將」李忠:因為我窮,所以有理
    感謝熱心讀者多情劍客無情劍獻聲在著名的「年少不懂XXX」的爆款文中,從來沒打過老虎的「打虎將」李忠是這樣的:「李忠厚道老實、安守本分,不去喝酒是礙於身份地位懸殊」……「要求李忠大方的人,根本看不到他為衣食生計發愁的苦衷」……「嘲諷他吝嗇的人,是因為沒窮過,不知道底層人們的艱難辛酸」……「年少時,看不起李忠,讀懂時已歷盡世事,方知人到中年的不易」……——從什麼時候開始,混淆情節真實和情感真實,竟成了引起社會共鳴的奏效方式
  • 同樣是打虎,為何行者武松名揚天下,而黑旋風李逵卻未有人提及?
    相信有不少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有疑問,為什麼只殺了一隻老虎的武松會名揚天下,而一次殺了四隻老虎的李逵卻少有人提及他打虎的事呢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與大蟲纏鬥多時,硬用拳腳功夫給打死的。李逵殺虎是正面刀殺一虎,一刀了事,背後偷襲一虎,再加上兩隻沒什麼威脅的虎崽。難度係數差遠了。
  • 梁山上的講究人——打虎將李忠
    李忠行走江湖,有「打虎將」名號,想必是需要靠「打虎」抬自己的身價,多賣幾帖膏藥賺錢。遇到徒兒在人群中喊「師父」,自然是露臉得意,但老江湖就是有涵養,一聲「賢弟」回應,而不叫聲「徒兒」充大,這等平和之心非常人所有。
  • 傳說武松打虎三靠,靠的是什麼?
    從此,武松英名遠揚,流芳千古,此乃,是武松打虎三靠也!
  • 武松打虎後被賜「都頭」一職,放現在是個多大官?說出來別嚇一跳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無數人讀者喜愛,作者施耐庵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角色,比如宋江、魯智深等人,但是說到最廣為人知的好漢,應該還是要算得上是打虎的武松莫屬了。武松到也不是沒有當過官,打虎後的他也曾經在陽穀縣當過步兵都頭,那麼問題來了,這個都頭,放到現在又是一個多大官呢?說出來別嚇一跳。都頭這個職務,最初在唐朝,軍隊中已經有了都的編制,而統領都軍的最高統帥,就稱之為都頭,後來人們習慣將統兵官都叫做都頭,比如唐憲宗時期,劉悟任都知兵馬使,人們就稱其為「劉都頭」。
  • 溺水自救的真實故事
    由己引出了我講的二個真實的故事。故事一:在我八九歲的時候,具體時間記得不清楚了,夏季天氣炎熱,村子裡的大的小的孩子們都喜歡到村邊的井裡或溏裡洗澡,一般來說,都有成年大人帶著去井裡池溏和河邊洗澡,我們村的小孩特別愛玩皮,幾個約好就去村邊的大池溏裡等洗澡。
  • 董平命喪獨松關,如果換成打虎武松,能否凱旋而歸呢?
    如果董平放棄張清,選擇打虎武松同行的話,那麼結局將大為改觀,怎麼說呢?
  • 一個真實的鬼魅故事
    來看看下邊這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吧。 九十年代時我還在上初中,我家這邊突然傳出一個恐怖的事情,大家口口相傳,越傳越真,越傳越誇張,到最後給定位的是有「鬼魅」。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一天半夜十二點多家附近派出接到報案,說一下晚班的女工受到驚嚇騎車摔倒受了傷。警察立刻趕去了解情況。
  • 一個真實的故事——蒙眼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次婚宴上,一位中年男士認出了他中學的老師,於是上前畢恭畢敬地說: "老師,您好!您還認得我嗎?"老師說:"對不起,我實在記不起來。"學生說:"老師您再想想, 我是當年在課堂上偷同學手錶的那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