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皇后宜修本來有一手好牌:中宮顯赫的權勢、地位,皇太后的侄女,皇上最為心愛女人的妹妹,還曾經誕下皇子。這麼多身份加在一起,按理說不該在宮鬥中輸得那樣慘:四阿哥登基,皇后還是皇后,被困景仁宮,與皇上死生不復相見。
那麼是什麼導致皇后把一手好牌打爛,最終慘敗呢?要從三個方面說起。
皇后前半場主要是和華妃鬥。華妃作為一個妃子,仗著哥哥年羹堯的戰功和她自以為的皇上的寵愛,便在宮裡囂張跋扈,到處得罪人。皇后看似處處忍讓,實則暗中對華妃得罪眾人推波助瀾。
暗地裡,皇后也沒少在皇上、太后面前告華妃的黑狀,引起太后、皇上兩位權威人士對華妃的不滿。她假借頭風發作,更是把年羹堯將宮中太醫接走為夫人治病的事鬧得前朝後宮皆知,使得華妃的靠山引起眾怒。
華妃是後宮的閃電,她不喜歡誰,便要明晃晃地劈向誰,自然樹敵不少。而皇后只需扮演好賢后人設,便笑看甄嬛眾人合力鬥華妃。因此皇后前半場雖然受了點嘴上的委屈,但扳倒華妃後她實力無損,聲譽尚佳,可以說是成功來得毫不費力。
這就給了皇后一個錯覺。皇后覺得自己已經是妥妥的宮鬥高手,因此下半場對戰甄嬛的時候,皇后並沒有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她既沒有將重點放在整個後宮對甄嬛的敵對上,也沒有大肆拉攏人心壯大己方力量。
皇后戰隊的祺嬪的爭寵,又正好為回宮後的甄嬛立威鋪路。一碗糙米薏仁湯,不僅打擊了皇后戰隊,更是幫助甄嬛贏得太后的信任。
而大封后宮這種拉攏人心的好事,皇后竟也不屑去做,只為安嬪爭取了一個妃位。反而給甄嬛留了機會拉攏後宮眾人。皇后,完全忽視了後宮這個大平臺的力量。
因此,在景仁宮皇后指使祺嬪告發甄嬛與溫實初有私情時,甄嬛有地位尊貴的皇貴妃(端妃)、敬貴妃等的維護,而皇后戰隊只有區區安嬪、祺嬪,怎麼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
後宮這個平臺,上至太后,下至重量級的太監宮女,已幾乎被甄嬛盡數拿下,皇后的宮鬥環境已然發生巨大變化。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安泰效應。是指一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脫離了後宮眾嬪妃對華妃的憎惡,皇上、太后對華妃的忌憚,皇后也就失去了在宮鬥中暗中施手便左右逢源的良好局面。
可惜的是,皇后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因此,皇后的慘敗從這裡便埋下了伏筆。
無論是宮鬥,還是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要盲目把平臺當本事,否則盲目自信帶來的也許就是慘痛的失敗。有時候你看得遠,不過是因為平臺使你站得高。
正確認識平臺所起的助力作用,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讓我們不斷進步,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變化。
正是因為皇后錯把對戰華妃的平臺當成自己宮鬥的本事,高估了自己的戰鬥力。因此在宮鬥下半場,她在既失去以往平臺又沒有提升自己宮鬥本事的情況下,錯誤地選擇了戰鬥水平並不高的安嬪和祺嬪,形成了看似組團,實則單打獨鬥的局面。
先來看皇后戰隊。皇后戰隊的嬪妃核心成員,看起來有安嬪和祺嬪。但這二人有等於沒有,皇后戰隊實際只有皇后一人。
一是因為此二人本身戰鬥能力並不高。安嬪,出身低微又不精通琴棋書畫,無法和皇上引起精神共鳴。最多就是唱唱歌,跳冰嬉,這就說明她無法成為皇上的精神伴侶,註定走不進皇上的心裡。所以就算封妃,也只得了一個「鸝」字——不過是皇帝豢養的一隻鳥兒;
而祺嬪,雖然是世家女子,然而美貌無腦,狂妄驕縱。連她想害甄嬛流產用的鵝卵石,都被甄嬛看出鵝卵石上的青苔有異,然後查出與矮子松有關,從而縮小懷疑範圍,最終暴露了祺嬪自己。可見,祺嬪為人,智商著實堪憂。李白說過,「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空有美貌的祺嬪,失寵是早晚的。
二是,皇后對自己的隊友並不是真正的信任合作關係,而是利用關係。她一再表明安嬪決不能懷孕。安嬪雖然不得不從,卻也說過,受制於人,連懷孕都不能做主,她是很恨的。此外,皇后又賞了紅麝香珠給祺嬪,使其損傷機理,不能有孕。
在皇后戰隊裡,本來安嬪祺嬪戰鬥力就不高。三人之間還貌合神離,彼此防範,勁沒往一處使,各自盤算,如此團隊合作,實在與單打獨鬥無異。當然會被甄嬛團隊一一擊破。
而反觀甄嬛戰隊。與皇后戰隊的彼此猜忌不同,甄嬛戰隊完全是合作共贏的良性模式。甄嬛戰隊的嬪妃核心成員:端妃、敬妃。在崔槿汐和蘇培盛事發的關鍵時刻,皇上來問端妃,端妃幾句孔孟之道就為崔槿汐和蘇培盛贏來生機,從而幫助甄嬛渡過難關。
三阿哥給瑛貴人寫情書的事東窗事發,因為瑛貴人是浣碧所薦,皇后本想藉機把禍水推給甄嬛時,敬妃堅決維護甄嬛。
而在甄嬛的提議下,這二人位份也都進了一步,分別成為皇貴妃、貴妃。三人團結合作,不僅整體團隊作戰水平提升,自己也從中獲益。最終打敗皇后戰隊,成為終極贏家也是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不論是宮鬥還是生活,懂得合作共贏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卡森·麥卡勒斯說過,「試圖單打獨鬥,是一個人能做出的最致命的事。」皇后即使有中宮之尊, 試圖憑一己之力贏得宮鬥尚且不能。今天的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更要避免單打獨鬥,要有共贏意識,才能最終達成目標。
皇后之所以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她沒有敬業精神,既在其位,不謀其政。
皇后,身為後宮之主,是所有皇子公主的嫡母,是毫無懸念的母后皇太后。應當平衡好六宮,管教眾嬪妃,保護皇嗣綿延,不以後宮之事煩擾皇上。
可皇后宜修實際上是怎麼做的呢,鬥純元,鬥華妃,鬥甄嬛,戕害嬪妃,殘害皇嗣,簡直是不顧身份,而「鬥在其中」,「其鬥無窮」。
如果說殺害親姐姐純元,是皇后宜修不甘心正宮之位被奪;與華妃鬥,是皇后迫不得已應戰;與甄嬛鬥,是不能容忍甄嬛獨大。那麼,在甄嬛憤而出宮的時間裡,皇后在後宮可謂是一手遮天,鬥遍後宮無敵手。這個時候的皇后就好好肩負起皇后的職責了嗎?
並沒有。這個時候的皇后,唆使齊妃向葉貴人下毒,使其不能生育。又進一步奪取三阿哥的撫養權。連太后都說皇后殺母奪子,做事太絕。
更不要說皇后還曾設計使得富察貴人小產,暗示齊妃毒害莞貴人腹中胎兒,害得皇上幾乎斷子絕孫,簡直是堪稱打胎小能手。
這樣陰險狠毒的女人,德行有虧,實在是不配做皇后。本來指望她能安定六宮,卻沒想到,她就是整個六宮不安定的最大因素。
皇后失職至此,被皇上厭棄,失去皇后之位也是早晚之事。無論是身處宮鬥還是現實生活,敬業精神都是職場人應當牢記的首要法則。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當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守好自己的工作。而這,是我們利用平臺、提高技能,合作共贏的基礎和目標。
—— END ——
作者:晨風清霜,湯小小寫作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