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最大的贏家便是甄嬛本嬛了,她極具美貌並聰明,經歷許多大起大落依舊能堅強的站起來,最後還屹立不倒,一統後宮。
那麼為什麼甄嬛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呢?要說她美貌,後宮個個都是美人,要說她聰明,皇后也很聰明。
其實這些都是基礎條件,她有的別人也有。而她相比別人的優勢就在於她還有許多別人沒有的幸運和頭腦。
溫實初,太醫院實力榜說他排第一,並不為過。
在電視劇第一集就有了溫實初告白還未進宮的甄家大小姐甄嬛的劇情,他勸甄嬛不要進宮,因為宮裡有太多的算計和猜不透的人心。但甄嬛拒絕了,他拒絕了溫實初的好言相勸,也拒絕了溫實初對她的愛意。
溫實初對甄嬛的愛慕,正好為甄嬛鋪了路,更為後期甄嬛進宮他死心踏地的幫助做了鋪墊。
有這樣一個實力超凡的太醫喜歡她並真心為她,她就已經有了比別人多好幾層的保護了。
事實證明,甄嬛也的確是不能沒有溫實初的,因為在剛進宮沒多久的時候,她就怕了。她不經意間看到了御花園井裡被淹死的福子,後來又在自己宮裡的海棠樹下挖到了對女子身體有極大損害的麝香。
她這才明白後宮的勾心鬥角比她想像的要厲害的多,越想越害怕,之後她說她不想第一個侍寢然後當那隻出頭的鳥被別人算計,於是溫太醫曾經對她告白時說的話就奏效了:「永遠事事以你為重。」
「永遠」二字,只是說來簡單,然而世事無常,誰能保證以後會怎樣?可溫實初他真的做到了。
幫她裝病避過侍寢;
憑他一身醫術幫甄嬛躲過了後宮多少妒婦的明槍暗箭;
甄嬛被廢之後得了重病,溫實初不遠千裡,在下大雪的天氣裡徒步一天一夜去給她看病;
幫甄嬛隱瞞她和果郡王的關係還有她肚子裡孩子的身份,儘管他十分痛心;
最後為了證明自己和甄嬛的清白還不惜揮刀自宮。
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做到了「永遠」,其中還有很多事,他都是頂著可能殺頭的風險卻依舊毫不猶豫的做的。
他尊重甄嬛,不強迫她,即使甄嬛一點也不愛他。
甄嬛的確雙商級高,不過也是真的圓滑。
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富察貴人小產甄嬛初次懷孕的時候,發了狂的貓突然撲向了富察貴人的肚子,混亂中有人在後面推了一把甄嬛,好讓人以為是甄嬛害的富察貴人小產。然而,人們看到的卻是甄嬛撲出去是為了救富察貴人,而不是害她。
然而這一切只有推她的人和甄嬛自己知道當時的真實情況,她沒有想要害富察貴人讓她小產,更沒有想過在富察貴人被撲之後去救她。後來皇上得知此事後連忙跑去甄嬛身邊慰問,問她怎麼那麼傻,還撲出去救人。
甄嬛當時並沒有說實話,她說的是:「臣妾是救她腹中皇上的骨肉。」
這個回答簡直是滿分!
皇上聽到後心裡想的定是:哎呀!我的嬛嬛太懂事了,我以後一定要更好好的待她。
推她的那個人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她這一推倒讓甄嬛順水推舟成全了她自己。
細看甄嬛的人生,她的經歷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初次入宮,第二段是從甘露寺回宮。
這兩次入宮相同的是,不管哪一段經歷,她都聰明圓滑,更有溫太醫全心全意的輔助。
不同的是,初次入宮,他帶著「要嫁與這世間最好的男兒」的憧憬,可到後來她才發現自己所得的寵愛不過全憑四個字:「菀菀類卿」。
甄嬛心氣高性子又倔強,怎麼可能甘心做別人的替代品,即使她後來完全可以憑著突然懷孕重新得寵,可她萬念俱灰,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在宮外,她找到了一生摯愛,發現有一個人一直真正的愛著她,那個人就是允禮。後來,她和允禮商量好,等一切結束,他們就遠走高飛,可是,在這個計劃還未正式實施的時候,就出現了變化。
允禮在外遲遲未歸,甄嬛的父親又得了重病,那時的她尚是一介平民,什麼也做不了,可她絕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父親就那樣病重而死,她需要找人幫她,依照當時的情況,她只能選擇回宮。
設法回去並不是因為她貪戀紫禁城的榮華富貴,只是因為她需要利用皇上這巨大的權利,她要救危在旦夕的父親。
於是,在買通蘇培盛後,她霸氣回歸了。
從此,她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般,一路「過關斬將」,沒有人再能輕易陷害她。
可是,為什麼甄嬛從甘露寺回來就開掛了?
回顧甄嬛在宮裡的兩段經歷,第一段經歷可以說是失敗的,因為那時的她在意太多,更重要的是他深愛皇上。
可從甘露寺回來後,她對皇上便只有利用,直到允禮去世後,她更是開始恨皇上,而恨,也使她更狠。
我想,不再喜歡皇上了便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意的一個個失去,她漸漸不再有顧忌,漸漸變得冷漠和無情,後來再面對後宮的波雲詭譎,她也漸漸處理的遊刃有餘。
最終她當上了太后,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可看似她很成功,實則她一直都在失去。
因為到最後,她的身邊只剩下了槿汐一人。
她和別人鬥了一輩子,可以說是贏了,但也可以說是輸的只剩下了這萬人之上權利。
從淳兒,到流朱,到眉姐姐,到陵容,到允禮,到浣碧,甚至到皇上,她親眼見證了她在意或在意過的人一個個死去,一次又一次的經歷這樣的痛哭,經歷了七次。最後他們都走了,只留她一個人獨活於世。
或許對於她來說,當太后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歸宿,曾經在凌雲峰她也一定憧憬過吧,憧憬過自己和允禮,在世外桃源一般美麗的地方,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平靜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