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李慎思來到新業態部當老總時,吳恪之就不給面子地說過一句話:我向來對事不對人。這句話把一旁的曲忠輝搞得有些惱火,而李慎思只是尷尬地笑笑,隨順過去了。
在《平凡的榮耀》最後兩集,三人的對決,相當地有意思。都說李慎思是深藏不露的老狐狸,喝著養生茶,什麼事沒做,就贏了整盤局;但我想說,他其實也不過一枚棋子,背後的克裡斯才是牛人,別忘了,李慎思可是他安排進來的。
在某種意義上,吳恪之應該感謝李慎思這位貴人的幫助,而李慎思也值得其位。
整個金宸的職場,就是一個棋局。能決定整個棋局翻轉的核心棋子,就是吳恪之;而真正能讓吳恪之翻轉的人,是孫弈秋。
為啥這麼說?咱們先回想一下吳恪之所恪守的底線是什麼?就那一句:對事不對人。一直以來,他秉持著這個底線,從沒犯過事。
然而,他身上還有個的弱點,就是太重感情、太講義氣。這本不是什麼錯,但如果把這個凌駕於底線之上,就根本地和他所恪守的信條相違背,一不小心就會跌入無底深淵。
過去舊傷未愈:組內新人馬西圓因背鍋而自殺,讓吳恪之深深自責多年,未能真正放下。就因為這個,成了曲忠輝可利用的弱點,去讓他接手日環生物這個項目。
日環這個項目,有重大問題,其基因檢測技術根本就沒有突破技術瓶頸,就要急著上市,好獲得巨額投資。無視各種虛假帳目,曲忠輝說這筆大項目是他三年的心血,必須得上市,這決定著金宸的聲譽。
曲忠輝為何偏要把這個項目交給吳恪之?而不交給二組的周馬屁?就因為,他掌握著孫弈秋的去留,他知道孫弈秋在吳的內心有多重要,孫弈秋能留在金宸投資,健康成長,在某種意義上,能真正治癒吳多年來的心病。
日環的項目,如同當年的馬西圓背鍋的項目,吳恪之不願意再發生同樣的悲劇,他要看著孫弈秋平安無事。這直接把吳恪之牢牢套在道德枷鎖裡頭,瞬間變成願意背鍋、還願意助推項目的聽命奴了。
如果讓周馬屁接管日環項目,一樣能查出日環的問題,直接找藉口推掉就行了,大不了得罪領導,曲總也拿他沒招。所以,誰有致命弱點被掌握了,誰就成為可以被控制和利用的棋子。
曲忠輝真的很厲害,拿人要害,還讓四組外的人都覺得吳恪之時來運轉;口口聲聲對吳恪之說一切由你決定,實則是成敗都讓四組去扛。
其實哪有成敗之分,早晚都要暴露的事情,曲忠輝太急功近利,投機心太強,多是生怕自己不搞個獨角獸,位子不保吧。
但這反而是李慎思的時機成熟了,他才是比曲忠輝厲害的人,默默地看著整盤棋局,不動聲色地喝他的養生茶。最多一副「不懂裝懂」地點撥吳恪之接下曲總的日環項目;另一方面又悠閒地邀請小孫下一盤棋,暗示小孫舍掉自己這枚孤子,好讓整個局活起來。
而小孫一辭職,李慎思就可以揚眉吐氣地扔掉他的瓶瓶罐罐,準備入駐曲總辦公室,成為大管家了,勝券在握。因為他雖是新來的,卻把整盤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為孫弈秋這個棋子一舍,吳恪之最大的軟肋就沒有了,自己再把辭職信準備好了,心無掛礙,轉身就變得殺氣騰騰,直奔曲忠輝,殺他個片甲不留,同歸於盡。
這氣勢威猛如虎,讓趙又廷演最合適不過了。當下,曲忠輝在日環高層領導面前真是顏面掃盡,只有吳恪之才會這樣做了,這也是一解當年馬西圓自殺事件之恨。
最後曲忠輝只好辭職走人,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選擇,日環上市被取消,項目被擱置,即便曲忠輝是為金宸投資的利益考慮,也是凌駕於社會大眾利益之上的,這根本的位序倒置,日環上市,遲早要使金宸付出沉重的代價。
回想,當時吳恪之已經順服了曲總,打算就範,是孫弈秋的辭職,使得整個局徹底發生翻轉,而這,歸功於李慎思對小孫的言下之意的提醒,表面是一場輕鬆娛樂的棋局,實則借棋推勢。
小孫是個有智慧的人,能和李慎思相印,一點就明白,否則,二傻子只當陪領導娛樂,嘿嘿一笑,也不做思考,繼續堅守這這份來之不易的崗位,那李慎思不猴急才怪了。
所以啊,在這迷局裡,孫弈秋就是吳恪之的邊界,這個邊界一撤了,顧慮沒了,吳恪之就可以手持正義的寶劍,直接上去廢掉日環這個項目。
吳恪之當初狠不了這個心,在大義面前,李慎思替吳恪之做了正確的選擇,自己升仙是自然而然的,你不要覺得這只是為了他自己,如果一個人只是執著在狹隘自我得失裡頭,是沒有智慧可以任運大局的。
若不然,吳恪之後半輩子都可能沒有機會重見天日,就算不坐牢,也無法在投資行業混下去。而金宸資本可能也要遭大秧了,那麼小孫留在金宸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我說李慎思是吳恪之的貴人。當年,馬總故意橫加質疑,把吳恪之的筋鬥雲項目搞廢掉,吳恪之很生氣,他自己其實也明白,如果投決通過,政府突然出臺不允許公共場合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那投入的錢不就血本無歸了。
而當時的這個筋鬥雲項目也是他要幫朋友一把,才鼓著要做的,都沒有考慮周全就急忙走投決會。
這些都暴露出吳恪之的大問題,他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底線和邊界上,該破哪個?所謂邊界就是自己的習氣、弱點,自己執迷的地方,也即障礙自己看清大局的事物。
其實,任何困局,沒有走不通的路,不學會轉身,就看不見還有別的更好選擇。
吳恪之是性情中人,他的辭職本也沒太大必要,大局已定,把小孫要回來,易如反掌。
吳恪之不是沒看明白曲忠輝,他是沒看明白李慎思。但無論自己是否能看透棋局,人最關鍵要看透自己,否則,自己的弱點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都不知道怎麼辦,你不破自己的邊界,就早晚要被人魚肉。
在任何一個局域內,位序固然重要,但原則底線要堅守;這原則底線,就是維護更大層面局域的位序,否則,其所帶來的反噬力量足以把這艘小船直接掀翻到海底。
出現在生命裡的每個人、每個緣境,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價值,都是來幫助我們擴大認知格局、打破邊界的助緣。
生活中處處是取捨的過程,心中永遠都不要失去初心,這初心是內心的標杆,是鎮魂之寶,能讓一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失底線,都不被風雨巨浪所搖撼。
佛說舍一得萬,我想,小孫舍掉他自己這枚孤子,能因此挽救四組,挽救整個公司利益乃至大眾利益,那真的太值了!
而我想,經歷了這些,小孫也不再是過去的孫弈秋,鋒芒必有顯露的時候,即便離開金宸資本,沒有吳總接引,他一樣可以活出非凡的自己。
無論最終作何選擇,都要學會下好人生這盤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枚棋子,都得學會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去看問題,便能明白這盤棋的布局和層次關係。
即便你我當下只是一個任人擺布的棋子,只要有大局觀,能看透,就知道如何取捨,如何利用自己的角色和影響力去順應和改變,活出更大的自由和力量。
作為觀眾,我們可以站在局外去看所有層面,能不被屏蔽地看到每一組對話,甚至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想著什麼,最後看明白一盤棋局從始至終是怎麼玩過來的,便知道這一層層真相之外的真相,便驀然發現自己現實中所知道的所謂真相,可能亦不是真相。
有人說,與其探明真相,不如自己成為真相。如果一個人都沒有真正認識自己,那麼他眼中的世界便不是真實,因為世界就在每個人的心中。
最後呈上今天在朋友圈發現的一段話,正應了這個這部劇的結尾:
如果事事都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生活就是一邊失去,一邊擁有,終有一天,你會笑著面對曾經讓你痛哭的傷口,人生是一場不易的修行,我們總是將自己困在執念和過去的傷害中,其實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罷了。願你我亦有這般好心態,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畏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