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將華妃打入冷宮、賜死,在行刑時,華妃非要看到聖旨才肯就死,即使到這種地步,她仍對昔日的愛人抱著希望。
當甄嬛把歡宜香裡含有大量麝香的真相告訴華妃後,她絕望了。
她本以為自己最大的敵人是其他寵妃,卻沒想到害她最深的竟是自己的枕邊人,一句「皇上,你害得世蘭好苦。」說得是那麼撕心裂肺,說完便一頭撞死在柱子上。
華妃雖然囂張跋扈、心狠手辣,但她對皇上是用情至深的,最後慘死那一幕也不免讓人心生同情。
華妃的悲劇是由家族、愛、性格造成的,她亦是權利爭奪下的犧牲品。
1. 成也家族,敗也家族
哥哥年羹堯平定西北,戰功赫赫,居功自傲,皇上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對年家很是忌憚。當得知還是側福晉的華妃懷孕時,他一開始是高興的,但漸漸就不高興了。
素日裡,年羹堯就沒怎麼把他放在眼裡,如果再誕下有年家血脈的皇子,難免年羹堯不會有篡位之心。
自古權勢的爭奪都是殘酷的,他借端妃的手打掉了自己的孩子,為了防止華妃再度懷孕,他賜給她歡宜香。不明就裡的華妃以為皇上獨獨賜給自己,她為這一份「獨寵」很是覺得自豪。
家族給了她任性妄為的資本,華妃成為眾妃之首,她可以明著嘲諷皇后,暗裡陷害得寵的妃嬪。
在翊坤宮附近將眉莊推下水,冤枉眉莊假孕爭寵,害她得時疫。
皇上因為不明藥理的華妃找出了時疫的方子就放她一馬,不追究底細,甚至在甄嬛找到劉畚時,他還懷疑過是不是甄嬛設的計。
後來甄嬛得寵,華妃指使餘氏給甄嬛下毒,皇上把餘氏賜死,並沒有重罰華妃。
一來,迫於年家的關係,皇上只能對華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二來,他不認為華妃會那麼壞。
2. 深刻又矛盾的愛
其他妃嬪爭寵多是為了保全家族、保全自己,只有華妃不為這些,只是因為愛皇上這個人。
因為愛皇上,霸道蠻狠的華妃才不管他是不是皇上,只要有別的女人來分享自己的愛人,她都欲除之而後快。
華妃對皇上用情最深,她什麼都不怕,就怕皇上不喜歡自己。
皇上睡在華妃床上,聽見外面打雷,知道甄嬛怕打雷,他連夜去碎玉軒,留下華妃獨自傷心崩潰。
她的心酸,皇上又何嘗知曉:
「他說他只喜歡我一個人,可是王府裡的女人真多啊,多的讓我生氣,他今天宿在這個侍妾那裡,明晚又宿在那個福晉那裡,我就這樣等啊等啊,等到天都亮了,他還是沒來我這,你試過從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嗎?」
華妃一生中,有無數個日夜都是這樣等過來的。
華妃嫵媚、愛使小性子,皇上曾經真心喜歡過華妃,因為她的刁蠻任性讓他覺得新鮮。
選秀時,皇后話裡話外是勸誡,他不高興,去華妃那裡,她只有撒嬌,試問哪個男人不喜歡呢。
華妃在臨死前跟甄嬛說:「以前在王府的時候,府裡的人個個都怕他,就我不怕,他還帶我去騎馬打獵!」
皇上不喜歡怕自己的女人,安陵容侍寢時,怕得發抖,皇上馬上就沒有了興致。
皇上喜歡率性大膽的女人,不喜歡掩蓋真實情緒,成天裝出一副聖母樣的皇后。
跟華妃一樣不怕皇上,會使小性子,溫和又聰慧,長得像純元的甄嬛出現後,華妃自然比不上甄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後來皇上去華妃那裡也只是礙於她的家族。
雖說華妃大不如從前受寵,但皇上對華妃自始自終都有一份情義在,華妃是後宮唯一一個不像純元卻得到皇上多年寵愛的人。華妃的跋扈何嘗不是皇上默許縱容的結果。
皇上對華妃的愛或許超過了甄嬛,甄嬛得寵或許絕大部分原因是皇上把她作為純元皇后的替身。
但華妃犯下的樁樁件件案子,都可以被殺幾次頭了,即使年家已倒臺,皇上仍然沒有殺她之心,而是給她一個答應的位份,讓她安度餘年,還對太后說:她其實人不壞。
甄嬛看出皇上對華妃有憐惜之意,便借華妃慾火燒碎玉軒一事,上演一場苦肉計,逼得皇上不得以處死華妃,好給大家一個交代。
華妃死後,皇上沉默許久,或許是真的難過了。
處死華妃後,皇上對甄嬛開始心生嫌隙。甄嬛因為誤穿純元皇后的衣服,就被禁足十個月,直到產子。
得公主,皇上龍顏大悅,表示還可以像以前一樣對甄嬛,被她拒絕後,皇上便打發她去甘露寺,讓甄嬛成為廢妃。
從這些可以看出皇上對甄嬛並沒有對華妃那麼寬容。
後來出現了跟華妃很像的葉瀾依,她是個馴馬官,有個性,灑脫驕橫,皇上在她身上看到了華妃的影子,葉瀾依因此受寵。
甄嬛請求大封六宮時,皇上不顧甄嬛,依然決定封華妃為皇貴妃,因為當皇貴妃是華妃當年最大的心願。
純元死後,是華妃陪著他一路走來,與他交心,他想給華妃幸福,但迫於家族的壓力,他不能讓華妃有子嗣,也因此他對華妃總有一份虧欠在。
3.性格決定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華妃的命運還受到自己性格的影響。
她自私霸道、嫉妒心極強,想方設法迫害得寵的妃嬪。
她心狠手辣,個性張揚從不收斂,將他人的命視如草菅,將皇后賜的丫鬟福子沉入井裡淹死;她虛榮愛面子,才會私相授受,左右朝廷用人,被淳貴人發現,遂將她溺斃;為了爭寵,利用溫宜公主,在她飲食裡下木薯粉,不顧及其性命;為了報復端妃,給她灌下紅花,致使其一生病弱;多次迫害甄嬛和眉莊。
樹敵眾多的華妃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明爭暗鬥的皇宮裡長久待下去,她沒有皇后的城府,也沒有甄嬛的算計,在她張牙舞爪的背後都是靠曹貴人出謀劃策。
皇上處決年羹堯後,華妃不但不知收斂,以求自保,還要火燒碎玉軒。即使兩敗俱傷,她也在所不惜。
除了怕皇上不喜歡她,華妃什麼都不怕,即使賠上性命。
結語:
華妃生得嬌豔欲滴,大膽,又愛使小性子,她的確得到過皇上的真心。然而伴君如伴虎,但她到死都沒明白,自己的夫君是皇上,她以為哥哥有功,皇上一定會念及他的功勞,即使年羹堯在朝堂囂張跋扈,她以為皇上喜歡自己,就可以任性妄為。
華妃也做不到像端妃、敬妃那樣收斂鋒芒,甘心只做普通妃嬪,以此便可安度餘年。
她對皇上熾熱的愛不允許她眼睜睜地看著皇上寵幸他人,她性子急躁,一定會採取手段對付情敵,以致她在宮中樹敵眾多。
即使沒有發生火燒碎玉軒一事,她在宮裡活得也是生不如死。
她對皇上的愛讓人看到她真性情的一面,她的作惡多端也確實讓人咬牙切齒。最後一頭撞死在柱子上,含恨而終,或許這就是她的命中注定。